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唤鹑俗チ耍谠缫巡槐ǎ蔷退廊グ桑�
张邦昌继续坚辞不出,弄得一帮混蛋大臣们哭爹喊娘,只差叫张邦昌爷爷了,张邦昌还是不答应,最后宗望干脆来了个更狠的,威胁张邦昌道:“你如果敢不答应的话,那也行,你看到没有?这些大臣和他们的家眷,还有这大名府中二十几万百姓,就会因为你而死,只要你不答应,我们将立即血洗大名府,将这里屠一个鸡犬不留!”
消息传开之后,大名府的百姓不干了,谁爱当皇帝谁当皇帝,你们别扯上我们这些平头百姓呀!反正这些年赵家皇帝也没给老百姓干过多少好事,换了就换了拉倒,别闹得我们也跟着被杀呀!于是大名府出现了非常吊诡的一幕,大批老百姓涌上街头示威游行,坚决要求张邦昌登基当皇上,这下倒好,群臣劝进,百姓逼迫,张邦昌真是没辙了,只好答应了下来。
此间,宗望大军也没有闲着,大肆在大名府搜罗财物,同时派兵向西猛攻相州,向北威逼邢州,沿途烧杀抢掠可以说是无恶不作,直闹得河北一带饥民遍野,土地荒芜,大批难民逃往了京东东路和南方,说这一带赤地千里也不为过之。
可是这个时候。金人在攻向邢州一带地时候。终于还是遭遇了抵抗。抵抗金兵地不是什么正规宋军。而大多都是义勇。说白了就是一帮老百姓抄起了家伙和他们干了起来。
这些义勇其实也不算是为大宋拼命。他们之所以抄家伙和金人干。主要原因还是出于自卫。他们不但和金人干。还猛打宋军。因为和金人比起来。这些宋军更是可恶到了极点。他们不敢和金人打。可是劫掠起百姓来。却毫不手软。老百姓实在是被逼地没有了办法活下去。于是一些有本事地人便揭竿而起。管你是金兵还是宋兵。只要敢来找我们地麻烦。就跟你们干!河北一带彻底乱了起来。
可是幸好邢州有一个新上任地知州大人。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开始四处征召义勇。收拢残军败将汇聚在了邢州一带。开始组织抗金大业。说起来宗泽也只是个文臣。不通什么兵事。但是贵在他抗金决心十分强烈。刚到邢州地时候。他便开始整顿器甲。修葺城池。招募乡勇。操练兵马。在金兵过境地时候。他因为羽翼未丰。兵马不多。只能眼睁睁看着金兵越过邢州而去。现在经过一番整备之后。他聚起了大量地义军收拢了不少地败兵。将他们重新整编。在邢州一带开始操练布防。当宗望军出现在邢州一带地时候。宗泽立即派兵四下伏击金兵。居然连连打了几个胜仗。于是河北路各地听闻了这个消息之后。立即人心大振。不少人开始朝邢州一带赶来。投奔宗泽军中。加入了抗金地行列之中。
宗望听闻了这个消息之后。觉得此地不宜久留。毕竟他们离金国还太远。一旦宋人聚起来地话。铁了心要和他们打。那就是让他们随便砍。也会砍钝了战刀地。于是他立即命张邦昌在大名府登基。赐张邦昌国号为“大楚”。张邦昌实在无奈。只好面东登基。小心翼翼地当上了这个大楚地伪皇帝。历史似乎又回到了原来地轨道上面。不过地点却由汴梁城改到了大名府!
这个时候。宗望和赵栩都收到了一个消息。两方一忧一喜。因为这个时候。金国传来地消息说。金国地辽东一带。突然有一支大宋地悍军越海而过。攻占了辽东一带地苏州关和复州等地。将辽东一带牢牢地控制了起来。命宗望军立即回援辽东。主持剿灭这股宋匪。
完颜宗望听闻之后。和他地部下们都觉得大惊。他们一路打地大宋国以不国。可是没成想大宋居然还有人敢跑到他们老窝里面在他们金国地小肚子上插了一刀。这件事似乎有点让这些金人承受不住了。宋人在他们眼中如同羔羊一般可以任意宰割。岂能容他们攻打自己地大金国呢?
而赵栩是听了李波传来的消息,李波自从赵栩因带头放箭一事抓了他,要问罪于他之后,虽然最后被无罪开释,但还是脱下了身上的这身军服,带着他的人离开了赵栩地王府,不论张虎如何劝解,都坚辞不入王府,只是在王府四周住下,必要地时候,可以援助一下赵栩,为此,赵栩对李波颇有一些感到歉意。
这日李波忽然前来王府,要求见赵栩,正在和大臣们商议事情的赵栩闻听之后,立即遣散了大臣,将李波招入了殿中,还破格命人赐座给他,李波面无表情地拒绝了之后,然后从怀中掏出一封信,交给了张虎,让他转交给赵栩。
“启禀王爷!这是我家公子的亲笔信,令在下转交给王爷,请王爷过目!”李波跪着对赵栩说道。
赵栩本来是想和李波叙叙旧,可是一听说徐毅来信,便立即接过来抽出信纸看了起来,信纸上地话语不多,赵栩赶紧看去,只见上面徐毅写到:
“惊闻东京巨变,在下深为王爷的胆识所折服,二帝蒙尘之事已无法挽回,望王爷节哀顺便,此时国不可一日无主,万望王爷立即登基继承大统,力挽狂澜于危难之中,重整大宋河山,光复大宋失地,于今之计,王爷必须安内方可御敌于境外,在下已率军攻占金国辽东苏复等地,愿为王爷拖住金兵,万望王爷登基继承大统,重整大军直击金国,以雪大宋之耻!徐毅拜上!”
赵栩看完了信之后,心头更是感慨万分,自己的大宋兵将们各个被金兵打得抱头鼠窜,可是徐毅却率军攻入了金国境内,如此行为,恐怕足以令大宋天下将士汗颜了!
“启禀王爷,在下还听说我们公子前些日攻破了金国的蓟州城和开州城两地,在那里大败金军,斩过万,金人闻讯之后,定会退去,还望王爷尽快重整大宋兵马,解太远之围,光复失地!现在汴梁城局势已安,勤王大军纷至,王爷身边也不缺人了,在下就此告辞。希望赶上我们公子和金人的大战!”李波今日心情也很是不错,于是将他所知的事情告诉了赵栩,这可是脸上倍有光彩地事情,伏波军此战之后。恐怕天下再也不会有人不知道伏波军的威名了,只是他多少有点遗憾的是他不能跟在徐毅身边。参与进去了,于是便趁机对赵栩请辞到。
赵栩听了李波的话之后,更是惊喜万分,赶紧说道:“这些日消息隔断。我还未听说伏波军居然已经干出了如此大事,大宋能有徐公子如此地忠心之人,实乃我大宋的洪福呀!如果大宋上下军民皆有你家公子地宏志,那大宋何愁不能中兴呢?”
送走了李波之后,赵栩立即召集众臣议事,有了徐毅这支奇兵之后。赵栩也觉得心中有了一些底,连徐毅都说要让他立即登基继承大统,那他也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伏波军在金国这一闹腾,势必会牵制金国大批兵力,那对于大宋来说,也就为大宋争取到了一定的喘息的机会,赵栩终于下定了决心。现在大宋能站出来顶住这个皇位地恐怕也只有他一个人了。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赵氏百年多基业就这样土崩瓦解了吧!
当众臣到了王府之中后,赵栩先将伏波军的这些消息告诉了这些大臣们。闻讯之后,众臣无不感到震惊。原来他们都听说过伏波军的名号,但是真正重视他们的却没有几个人,只是知道伏波军是海上的一股海贼势力,貌似很强,居然以一己之力猛攻安南,还打得安南李朝割地赔款,本来大家都很恼恨这个伏波军,觉得要不是他们袭杀了金国使臣地话,金国也不至于会和大宋翻脸,只是这段时间只顾忙着抵御金人了,所以才没有人提出兵围剿这支伏波军的建议。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在这个国家危难的时候,所有大宋军队都在金兵铁蹄下连连败退,这支伏波军反倒以义军之名,主动兵攻打起了金国,还破金国数城,连败金兵数阵,如果这话不是从济王口中说出来的话,而且还说的这么笃定,这些人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正在这时,京东东路也传来了消息,说京东路沧州守军武节郎韩世忠派人来报,伏波军蓟州城下大败金兵数万,斩无数,另外伏波军还攻破金人平州城,逼得金国大定府派去的援军主将自刎谢罪,同时还听闻伏波军在海上大败一支金国辽阳府派出地大军,令金人损失惨重,殿中众臣这才真正确认了这个事情不假,不是赵栩信口开河忽悠他们,于是殿中立即人心大振,纷纷大起了感慨。
看着殿中地大臣们脸上的表情,赵栩也觉得轻松了一点,毕竟好久都没有见到过这些大臣们露出过一点笑脸了,有了这个好消息之后,对于大宋军民上下来说,无疑等于是打了一剂强心针,起码让大宋所有人都知道,金人并非是不败地神话,大宋也并非无人能打败金人,对于全国来说,此事完全起到了鼓舞军民上下士气的作用。
消息传开之后,汴梁城内外立即人声鼎沸,原来破口大骂伏波军地那些人也都改变了态度,开始重新审视起这支海贼军队来,都纷纷打听这支伏波军到底有多少人,怎么会如此厉害,将金人打得吃了这么大的亏呢?
一时间伏波军的威名立即像长了翅膀一般,飞向了各地,令举国上下都为之一振,悲观情绪减轻了许多。
赵栩也重提了主持大局的事情,大臣们马上再次要求赵栩立即登基继承大统,赵栩终于欣然答应了这件事情,因为此时大名府的金兵废掉二帝,并将张邦昌被推上皇位的消息也已经传入了东京汴梁,东京汴梁上下又是一片哗然。
赵栩闻之以后,再也不敢耽搁下去,如果再这么下去,天知道大宋会不会一夜之间又冒出无数个皇上,那么大宋就算是彻底完了!
虽然玉玺不在东京,可是皇帝的仪仗器具还在,当即便宣布接替皇兄赵桓,昭告天下宣布登基称帝,并派出了大批信使前往大宋各地下旨,要求地方官员向他称臣,同时因为这些勤王大军留在东京汴梁实在是个隐患,战不能战,还整日为了粮饷等物,动不动就生大规模的械斗,完全一副无政府主义的架势,于是赵栩力排众议,下旨各地勤王兵马的主将进城面君。
诸将入城之后,赵栩立即留下他们,命他们派人抽选出他们军中精锐兵马,归于秦凤路的种师道军中,由种师道为河北路讨金都统制,统一进行操练,其余老弱杂兵们立即就地解散,令他们返回各自原籍,否则的话就以某乱为名,治他们的罪,此举也是赵栩无奈之举,东京汴梁现在实在养不起这些闲人了,虽然李纲等人上表反对,但是赵栩还是坚持了这个意见。
这些各路兵马主将们看看也没有其它办法,只好派人陪同种师道之弟种师中带领秦凤路的将官到城外大营中将精干一些的青壮兵马挑选出来,宣布赵栩的圣旨,令其余的人立即返回各自原籍。
城外的这些落选杂兵立即一片哗然,试图冲入汴梁城找赵栩评理,他们觉得自己是来勤王的,不该被这么解散,可是赵栩也早有准备,立即命赶至京城的姚平中率兵马弹压,同时令汴梁城中的禁军关闭城门,严阵以待,通令那些试图闹事的散兵们立即散去,否则的话就弓箭伺候他们。
这些被淘汰的老弱杂兵们无奈之下,只得在姚平中率领的兵马看押下,启程返回各自原籍,各个都是满腹牢骚,当送走这些人之后,赵栩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这样一来,虽然看起来东京汴梁的兵马数量减少了大半以上,但是相对来说统驭起来,却方便了许多,而且最大的好处是这些兵马相对比较精锐一些,在种师道兄弟和姚平中等大将的率领下,起码也有一些战斗力了!要知道胜捷军在大宋来说还是颇有一点威名的!
虽然赵栩解决了聚集在汴梁城的乱糟糟的兵马的问题,但是这么做同样弊端也很明显,大批被解散的兵马虽然返回各自原籍,但是许多人在离开了汴梁城之后,都成了流寇,开始四处流窜,成为了各地的一害,给他以后找了不少的麻烦。
张邦昌勉为其难在大名府名不正言不顺的登基称帝之后,假模假样的下了个伪诏,大赦天下,也算是暂时安抚一下金人,宗望看到张邦昌登基之后,心急火燎的立即宣布北还金国,问张邦昌是否给他留一些兵马替他看门面,张邦昌在大臣们的怂恿下,表示不用,宗望于是立即起兵离开了大名府,押着徽宗、赵桓等皇室成员,撇下了那帮俘获的众臣给张邦昌充门面,朝着北方而去。
张邦昌看着金兵离城而去,立即将大名府的众臣给召集在了一起,商议如何应付接下来的事情,这个时候,大臣们看到金兵已退,便纷纷要求张邦昌退位,南返汴梁,将皇权重新让给留守东京汴梁的济王,毕竟在他们眼中,也只有济王赵栩眼下还能算得上是正宗的皇室一脉了。
张邦昌听了之后,也不敢怠慢,他现在说起来是被金人任命为大楚皇帝了,可是手下可以说没有一兵一卒,大宋上下有谁会听他的呀!于是立即写了一封请罪信,派人送往东京汴梁,对赵栩一再称罪,说愿意带这帮大臣们返回汴梁,让出这个狗屁大楚皇帝的位子。
赵栩此时刚好授予伤愈的种师道为同知枢密院事,兼京畿宣抚使,统辖城外的十万新军,准备北渡黄河,攻打大名府,以惩治张邦昌这个所谓的大楚伪皇帝,而此时张邦昌的书信却到了东京汴梁。( )
第六百二十四章 战云密布
张邦昌在得到了赵栩的肯之后,立即带着这些落魄大臣们一起出了大名府,朝着东京汴梁而来,一路上没少挨路人们的唾骂,终于回到了东京汴梁城外。
赵栩带人接出了汴梁城,张邦昌再次带着群臣跪倒称罪,将金人留给他的玉玺高举过头顶交给了赵栩。
赵栩接过了玉玺之后,才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他说起来在东京汴梁宣布登基,可是总觉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下圣旨却没有玉玺盖章,总觉得不像个皇帝,现在张邦昌将玉玺送还回来,赵栩终于放心了下来。
对于张邦昌,赵栩没有对他进行处置,而是令其居家不得外出,实质上将他软禁了起来,对于那些跟张邦昌一起回来的大臣们,赵栩也没给他们多少好脸,原来他们的官职经过这次动荡之后,全部免掉,令他们返回自己家,派人将他们全部给看管了起来,这些人虽然不甘心,但是进了汴梁城之后,一街两行聚满了汴梁城的老百姓,这些老百姓算是恨死了这些大臣们了,不为别的,就因为金兵兵临城下的时候,这些人弃江山于不顾,跟着徽宗出城逃跑,要不是新皇赵栩留下力挽狂澜的话,恐怕全城百姓都早已遭殃了。
一看到这些胆小鬼们回来,老百姓立即群情激奋,纷纷朝他们这些人猛丢石头,打得不少人当即头破血流,要不是随行的官兵们保护的话,他们恐怕当场便要被打死在街头,搞得这些大臣们各个都如同过街老鼠一般,抱头鼠窜,跑回自己家中躲了起来,再也不敢露头或是上书对赵栩的处置表示不满了。
赵栩登基之后,改年号为中兴。隐喻中兴大宋之志,重新分派了文武百官,拜李纲为太宰,吴敏为少宰,凡是留城抗金的诸臣各有封赏,重新搭建起来了一个班子,总算是让大宋又有了一个朝廷可以效忠了!
赵栩登基之后,诸臣立即又提起了以前的旧账,大宋之所以被折腾成现在这副德行。没人敢直指徽宗的不是,但是所有人的矛头都指向了童贯、王黼、蔡京、蔡攸、朱、李彦、杨戬、高俅等人地身上,称其为“八贼”纷纷上书要求严惩这些人。
赵栩其实也早已将这些东西给恨到了骨子里面,不是他们天天阿谀奉承的话,自己老爹徽宗也不至于将大宋折腾到这种程度。现在连老爹也被金人抓去了,对于大宋来说这脸算是彻底丢光了,金人兵临城下的时候。便有太学生陈东上书弹劾这些烂货,那时候他因为身份的问题还有战事的问题没有能下手,现在金兵退去了。终于可以和这些家伙们清算一下了,于是赵栩立即传旨,将这些家伙全部抓起来,童贯已经被射死在汴梁城下,蔡京老迈,跟着徽宗逃出城之后,被金人所掳,但是这货不知道死到什么地方去了,找不到!朱年纪五十有一了。但是这货居然没死。这次也跟着张邦昌跑了回来,王黼也算是命大没死。一同跟着跑了回来!李彦杨戬都是宦官,被金人掳去后不知所踪。估计还在徽宗身边,找不到!高俅这厮倒是命好,徽宗弃城而逃的时候,这厮偏偏身患重病,还不待赵栩下旨去抓他,这小子居然先在家蹬腿了!蔡攸算是比较运气的,这次也跟着跑了回来,八贼这一划拉,只抓了三个!
赵栩立即下旨,将朱、王黼、蔡攸三人抓了起来,直接拉到了午门问斩,可是百姓不干,觉得砍脑袋实在太轻,于是赵栩改判他们为凌迟,结果三个巨贼被生生在午门外给活刮了,处死他们的时候,汴梁城万人空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