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漫威几十年的漫画史上,复仇者联盟的阵容一变再变。不断有新人加入,同时也伴随老人的离去。其间钢铁侠和美国队长还爆发过内战。
然而,无论团队在形式上有怎样的变化,其内在精神都是不变的,当世界笼罩在危机的阴云中,他们还将并肩携手,踏上新的征程。当然不变的还有那句熟悉的口号——“复仇者,集合!”
杜克很清楚,超级英雄电影最好的时代已经到来。
好莱坞范围内,歌舞片、西部片、史诗片、动作片曾各领十几年,由漫画改编的超级英雄电影。1980年代和1990年代《超人》和《蝙蝠侠》系列曾短暂风靡,1989年《蝙蝠侠》还以2。51亿美元夺得北美年度冠军,进入电脑特效技术成熟的21世纪后,这类电影慢慢迎来更好的时代。
今天,人类早已登上月球,探测器也已经上了火星,互联网和移动数码设备无处不在,通讯、交通前所未有的便利,信息近乎无限自由,科技的力量和影响延伸到了文明的每个角落。
在这样一个时代,超级英雄必然会成为全球电影大银幕上的主角,但人们为什么喜欢这样的当代神话?
如今的好莱坞,有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那就是原创科幻电影急剧衰退,伴随的则是超级英雄电影的崛起。
自1977年以来,科幻电影一直是好莱坞的票房宠儿,此类型诞生出无数经典商业大片。现在,这个位置却在逐渐让位于超级英雄电影,这种电影改编自曾经风靡全美的漫画,且杂糅了动作、冒险、幻想、科幻多种类型,慢慢成为全球通吃的商业电影。
实际上,曾经的好莱坞根本不依靠外星人和戴着面具的超级英雄挣钱,歌舞片、西部片、史诗片,还有长盛不衰的动作片,都是电影制片商眼中的宠儿。
时移世易,超级英雄成了后工业化时代的新偶像,来自漫画的超级英雄们,从某些方面来说,是美国牛仔精神走入都市,附身于现代文化之上的造物。
当美国人从一无所有的荒野建立并走入了现代都市,皈依于法律与秩序之后,现代工业就把人从广阔的土地压迫到了工业流水线,都市文明要求每个人都如同电影《摩登时代》或《大都市》里的工人那样成为机器的附庸,人们无法再骑马闯天涯,无法像旧日的牛仔那样藐视不合理的法律规则,无法再体验到原始神话传说的神秘力量。
都市里的人们需要一种新的英雄,比以前的更华丽、夸张、神奇,内心也更为丰富和隐秘,这种英雄必须要超越机械和电子时代的束缚,成为新的神话,承载着新的梦想,超人、蝙蝠侠以及后来的超级英雄们满足了这一切。
更重要的是,这种超级英雄是可以大批量、源源不断流水线生产的,有各种类型样式可供选择,却只要几美分就可以买到,从经济大萧条的1930年代到“后911时代”的美国,还有比这更容易得到,更有趣,更能慰藉心灵的“简易版圣经”吗?
尤其是911之后经济持续低迷的全美,大众需要新的更有血有肉的银幕英雄,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带来美国精神的复归,带来闪亮的现代科技和时尚崇拜对象。有趣的是,《蜘蛛侠》电影火爆的2002年,刚好卡在“911”之后的第二年。
不得不说社会形势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这部影片。
《复仇者联盟》与传统的好莱坞科幻电影截然不同,在杜克的设计中,这部影片甚至不需要科幻电影非常倚重的故事,整部影片几乎没有故事性可言,就是一帮超级怪胎从独立到建立团队协作,然后疯狂刷怪的一个过程。
换句话来说,这部影片搭建世界观远比讲述故事重要。
以往的科幻电影和超级英雄电影,基本都是以故事和角色来吸引人的,比如说1977年的《星球大战》讲述了一个青年得到召唤,离开偏僻的星球,参与到一场宇宙中的正义与邪恶之战中,最终成为了英雄。
经典类型片无不如此,以个性化的角色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再加上类型的特征——比如刺激的追车、紧张的枪战、华丽的特效等等,构成了电影的主要看点和卖点。
2009年的《阿凡达》算是一个变化节点,詹姆斯?卡梅隆用看似非常陈旧的故事套路拍了一部革命性的电影。
这种革命性不仅在于3d风潮,更重要的是其构筑的世界观:社会架构、设定、造型、人物关系等等,观众被代入到影片中的新世界,完全沉浸于其宏**真的视觉展现,电影观众甚至不再消费故事、演员,而是开始消费一种技术,一种世界观。
这之前《哈利?波特》系列、《魔戒》系列、《星战》系列以及众多的科幻、奇幻、超级英雄电影其实已向这个路子发展,《阿凡达》则是里程碑。
毫无疑问,杜克根据曾经的经验推动和制定的漫威大计划在这方面走得比《阿凡达》更远,他和漫威把以前线性发展的系列电影发展成了网状结构,每个超级英雄就像星空上的一颗小星星,他们互相辉映,构成了一个宏大的世界体系。
每一部新的漫威电影,都可以看做是上一部电影的续集、番外篇,以及下一部电影的预告片。
《复仇者联盟》的剧本和设定好在哪里,是故事好?角色丰满有内涵么?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它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第一次把众多个性不同、超能力各异,来自不同世界的超级英雄和谐放到了一个宇宙中。
说到这些,就不得不提漫威影片彩蛋的巨大作用,整个漫威宇宙系列电影中的彩蛋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玩意,而是连接各个独立超级英雄电影的经纬线。(未完待续。)
ps:求月票和推荐票!
第八百零二章不眨眼的杀人机器
在之前四部电影均取得不俗的成绩之后,整个漫威漫画和漫威影业可谓信心十足,或许用‘没有一个系列电影野心大到漫威的程度’来形容会更为合适一些,他们用彩蛋在每一部电影中都在提醒观众,这些超级英雄生活在同一个宇宙中,这个宇宙的图景会是何等广阔和奇妙?
一种叫做漫威**的东西也确确实实在形成。
五月底,杜克带着所有的复仇者们参加了《雷神托尔》的首映式,这样一部漫威二线英雄改编的影片,也吸引到了无数影迷的关注,尤其是《复仇者联盟》的立项,更是让这部影片变得更加瞩目,也将漫威**发挥的淋漓尽致。
首周三天里,原本在漫威漫画中并不怎么瞩目和受欢迎的雷神托尔,就从北美带走了高达7809万美元的票房,即便影片的口碑算不上多好,还是吸引到了大量的影迷。
或许雷神托尔本人显得有些无趣,但反派洛基的个人魅力惊人,随着影片上映,汤姆?希德勒斯顿也瞬间爆红,让人对洛基在《复仇者联盟》的表现增加了更多的期待。
借助《复仇者联盟》疯狂宣传引发的热度,《雷神托尔》仅仅用十天的时间,就从北美拿到了1亿5000万美元,全球票房也超过了2亿5000万美元,已经可以说获得了成功。
这样一部没有任何明星演员加盟的影片,短短时间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在好莱坞可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但对漫威的影片来说,这已经成为了常态。
以前的系列电影,基本都是围绕导演、演员、编剧等主创团队来制作,比如《超人》前三部。导演就是理查德?唐纳加理查德?莱斯特,编剧主要就是大卫?纽曼和马里奥?普佐,尤其是观众根本无法想象其他演员能代替克里斯托弗?里弗来扮演超人——所以当里弗出了意外之后,很多年没人去拍《超人》电影。
现在漫威超级英雄电影中,主演的不可替代性已经大大降低,前几年的时候。出演了《蜘蛛侠》的托比?马奎尔自觉身价大增,要求片方提高片酬到2000万美元,索尼哥伦比亚影业却表示,对一个电影中三分之二时间都带着面具的角色来说,换演员是分分钟的事,结果托比?马奎尔只好吞声不提此事。
尽管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与漫威签了6部电影合约,冬兵塞巴斯蒂安?斯坦更签了9部电影之多,他们却都是可以被替换的——像《x战警:第一战》全部换演员,演绎x教授和万磁王的前世情缘就是一种可能的手段。
虽然替换主要演员是最后的一种的选择。但在漫威宇宙系列电影中,演员的独特性已经被降低到难以辨识的程度,影迷往往很难记住哪部超级英雄电影的主演是谁,他们记住的是这部电影和前面几部电影有何联系,英雄之间的关系有了哪些变化。
特别是在杜克建议的以世界观展现为主的思路中,演员将不再是超级英雄电影的灵魂所在,已变成仅具外在的皮囊,演员的不可替代性降低后。超级英雄电影的发展不再受限于演员的退出,而可以更自由的随着市场的需求发展。故事也得以自由生长。
在整个系列中,哪个角色只要受欢迎,都可能延展成为一个新的宇宙,哪怕他原来只是一个二线乃至三线角色。
当然,《雷神托尔》的成功不仅仅是漫威**的功劳,还得益于影片出色的数字特效。
如今高速发展的数字特效无疑是杜克和漫威漫画能实现漫威大计划的保障之一。
上世纪1970、1980年代电影道具特效成托起科幻电影腾飞的翅膀。进入21世纪后电脑数字成像技术全面接管特效制作,好莱坞电影产业完成升级,技术开始和创意比肩。
现在的3d、imax、杜比全景声、高帧率、动作表情捕捉等技术,更能将漫画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发挥出来,这使得漫威漫画经过多年的苦苦煎熬之后。终于迎来了可以将二维绘画变成真人电影,让想象力跃然于大银幕的数字技术。
在例如杜克这样的制片商,以及各种技术和商业利益推动下,超级英雄电影成了最完美的数字技术模特,不同风格的银幕奇观轮番上演,好似带领观众坐上过山车,从一个**飞向另一个**。
观众会对超级英雄感到厌烦么?答案是一定的,就像他们曾厌烦了西部牛仔、歌舞明星、机器人和外星人。
在杜克和漫威影业的远景规划里,甚至十年后的电影都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未来新一代还会对超级英雄的宇宙极度追捧么,追求世界观的展示思路是否背离了叙事艺术,越走越远?
这种事杜克也不知道,只有未来才能得出答案。
作为当代神话,只要有利益的存在,超级英雄的故事肯定还会不断的讲下去,直到整个社会、文化都斗转星移,杜克心里很明白,是商业利益塑造了超级英雄,是社会需要赋予他们神格。
无论超人还是蝙蝠侠、钢铁侠、蜘蛛侠,其实不过都是现实世界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中的投影。
这部《复仇者联盟》的出现,也意味着漫威宇宙系列电影进入了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超级英雄电影,已经不再是单个英雄在银幕上秀自己,漫威整个系列的电影相互交织,组成一个近乎真实的社会图景,让旗下的超级英雄们一起生活、战斗,互相对抗或协助。
甚至,杜克对整个漫威电影的布局已经非常清晰,比如在风格路线上,《雷神》系列主打华丽奇幻风;《钢铁侠》系列走高帅富浪子和高科技路线;《美国队长》系列则可能继续走现实路线;已经提上日程的《银河护卫队》走之前超级英雄电影几乎没有玩过的搞笑喜剧风格……
未来,超级英雄的世界会越来越庞大和真实,也可能会更加黑暗和混乱。
到七月份《复仇者联盟》的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的时候,《雷神托尔》的北美票房累积接近2亿3000万美元,全球票房超过了4亿5000万美元。
新一届的圣迭戈动漫展也在圣地亚哥拉开了序幕,作为好莱坞重要的宣传阵地,漫威影业当然不会错过这次盛会。
在圣迭戈动漫展开幕的当天,杜克带领漫威的所有主要演员出现在了漫威漫画的展区里。
现场报道的媒体直接用“《复仇者》全明星亮相动漫节,超级英雄大聚首”来形容这次宣传活动。
在当天漫威漫画的展会上,面对在场的近万名漫画爱好者和影迷,神盾局局长塞缪尔?杰克逊上台介绍了计划于2012年与观众见面的《复仇者》的超级演员阵容——“科尔森特工”克拉克?格雷格、“黑寡妇”斯嘉丽?约翰逊、“雷神”克里斯?海姆斯沃斯、“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鹰眼”杰瑞米?雷纳以及“绿巨人”马克?鲁法洛。
与此同时,漫威也在动漫展上公布了影片的首批海报,六位复仇者的新造型也第一次曝光。
“在我们几人拍定妆照时,‘雷神’手握他的神锤,‘美国队长’有他的盾牌,‘鹰眼侠’也装备了弓与箭,‘钢铁侠’则悬浮在我们上方,而‘绿巨人’的块头更是足以直接秒杀,”
接受采访时候,斯嘉丽似乎有些不忿,“只有我拿着两把小手枪,不过造型师立马安慰我,‘这枪和你简直是绝配!活脱脱一个不眨眼的杀人机器!”
相比于这些演员们的专注,杜克除去筹备《复仇者联盟》外,还被其他方面的工作分散了一些精力。
这个月,他还出席了《变形金刚3》的首映式,自从迈克尔?贝接手之后,这个系列已经来到了第三部,虽然影片的口碑不像第一部那般坚挺,商业成绩依然足够亮眼,第二部从北美拿到超过3亿5000万美元,从全球更是收获了超过10亿美元的票房。
迈克尔?贝本人更是凭借这个系列,彻底摆脱了过往的颓势,再次杀回到好莱坞一线商业导演的行列当中。
这个系列与中国方面始终合作紧密,在中国市场的票房也屡创新高,第三部当中,仅仅是来自中国的广告商业赞助收入就超过了3000万美元。
《变形金刚3》商业势头不减,北美首周即拿下1亿3000多万美元,在同时上映的全球近百个市场,更是豪取4亿多美元。
曾经的那些机器生命,已经成为了全球的流行文化。
对于《变形金刚》,杜克足够放心,这就是彻底商业化的系列,迈克尔?贝可以说是非常适合的导演人选,如果按照那些专业人士所说的,让擎天柱和威震天们动不动就搞哲学反思和思考生存的意义,这个系列只会就此烂掉。
在关注《变形金刚》之余,杜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上,这部影片已然从北美下映,他和华纳需要动用很多手段,防止某些人过多分走属于他们的利润。(未完待续。)
ps:求月票和推荐票!
第八百零三章票房盈利了吗
哈利波特系列的成功和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随着《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结束放映,这个系列也暂时告一段落,作为产出巨大的产业链,很多人和公司都想着能继续从这个系列上面分一杯羹,特别是直接参与了电影制作的人。
虽然在海外市场还没有全面下档,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已经从拿到了近14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和接近4亿美元的北美票房,如果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的10亿多美元票房算进来,仅仅是终结篇就拿到了24亿美元的全球票房。
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数字,任是谁都会认为《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下两部的票房加起来,必然会产生巨大的盈利。
然而,影片的制作成本是多少?宣传成本是多少?发行成本又是多少?
外界并不知道具体的数目,只有杜克和华纳兄弟的高管们才清楚,这部分成上下两部的影片究竟花掉了多少成本。
影片票房究竟盈利了吗?
“当然盈利了,”
华纳兄弟的一个办公室里,负责公司宣传和发行业务的杰米?约翰逊,直截了当的对杜克等人说道,“而且是一笔巨大的盈利金额。”
杜克坐在沙发上,一直在皱眉思索,几乎没怎么开口。
实际负责这个系列的罗宾?格兰德开口提醒,“按照我们与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和艾玛?沃特森等演员签订的合约,他们能享受到这部影片的票房盈利分成。”
因为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拆分成上下两部,并且两部一起拍摄制作的关系,哈利波特工作室一直没有支付给演员们任何票房分成,而是要等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结束放映后一起核算。
华纳兄弟的ceo道格?沃尔特面色不太好看,“如果按照合约去做。我们要损失超过1亿5000万美元的收入。”
任何一个人看到自己公司被人瓜分走如此一大笔利润,脸色都不会好看。
“我们按照合约去做,”
违反合同那是触犯法律的,杜克边敲着沙发扶手,边说道,“但具体怎么做……”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分别看了看在座的道格?沃尔特、罗宾?格兰德和杰米?约翰逊,几个人同时默契的点了点头。
早在签订票房盈利分成合约时,他们就制定了相关的策略。
一部影片收入来源极多,票房分成只是少部分而已,但放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下两部电影上面,这个数字也足够惊人。
实际上,按照华纳兄弟的预算和预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