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观众明知道皮克斯不会就这样结局,但是还是被打动了,影院中甚至能听到清晰的抽噎声,毕竟玩具系列与他们相伴的这么多年里,印象中永远没有胡迪牛仔和巴斯光年解决不了的问题。
可当玩具们一切努力白费,英雄终归末路,看着系列长大的观众不胜唏嘘——会长大的安迪,会被抛弃的玩具,一切都是会变的,这个定律在电影里也同样适用。
而时间不只是带给玩具们被冷落的命运,更带走了太多儿时的情怀,电影至此,已然于诙谐幽默的基调中,不自觉引申出一丝丝怅惘的怀旧情绪。
当然,影片如果弄成悲剧,或许真的会让许多人永远铭记,却会成为杀死票房的利器。
杜克和华纳兄弟都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重新重视市场的皮克斯工作室也没有让悲剧发生。
所以,当皮克斯小试“熔炉冒险”牛刀之后,玩具们有惊无险的回到了安迪身旁。
一般的电影故事,大抵会就此打住,也绝不失观赏度,可接下来安迪的选择,才是本片最大的亮点。
在胡迪牛仔的引导下,原本打算将玩具藏之阁楼的安迪抱着一大箱玩具,下定决心把玩具们送给同样喜欢玩具的小女孩邦妮。
当安迪拿出玩具依次介绍时,分明能够感受到安迪对玩具们深层的喜爱,而这种喜爱表现的越明显,也越是让人不舍。
到最后很意外的拿出箱底的胡迪牛仔时,剧院中响起了深深的叹息声,杜克甚至看到前排的一个女孩在悄悄的抹眼睛,这个系列用十七年的时间,制造了太多的粉丝……
虽然不舍,但这可能也是玩具们最好的结局,安迪说——他们对我意味着很多,我希望你能很好的对待他们——眼中饱含的是叹息和一点释然。
安迪拿出玩具们与邦妮一同玩耍了好久,其中最深刻的一个镜头——安迪把胡迪架在脖子上,大笑着迎风奔跑,这个镜头也曾经在《玩具总动员1》中出现,首尾呼应,在这儿多了几分离别的意味,但也确实是一场完美的道别。
皮克斯正是以观众的童心为引子,在这部影片的后半个小时,直接击中他们生命中曾经最重要的东西。
当很多观众看完片子本以为自己抓住了些什么时,其实有些东西,已经永远不在了。
“玩具对我们的童年来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我们将自己的情感注入玩具中,为每一个玩具赋予生命和能力,他们也曾经是我们想象力的塑造者,丰富装点着我们的童年,大概谁也没曾想过去和自己的玩具道别。”
走出剧院的时候,杜克恰好听到了一个女孩在接受记者的采访,“确实,我实在没有想到看《玩具总动员3》能让我在影院里落泪,安迪和玩具们深情告别的那一幕,令我不由自主地回想起那些生命中不得不一一告别的曾经的美好。”
每当一部经典电影落幕时,总会为观众带来各种感触,《玩具总动员3》无论是画面,还是故事结构,都完胜前两部,哪怕是技术上,皮克斯工作室都有了新的突破。
比如那只抱抱熊,总共有3473271根毛发,却被皮克斯渲染的栩栩如生。
作为业界的标杆,皮克斯工作室在动画电影方面的实力也毋庸置疑。
对于很多人来说,《玩具总动员3》像一场童年告别礼,那么难忘,那么直抵内心,带来无穷欢乐的同时,又催人泪下。
“我当时被骗了,我以为他们真要被熔炉了呢,开始大哭,后来安迪给邦妮介绍的时候,我也眼泪哗哗的流,把眼镜都哭花了,其实我真的相信,玩具们即使没有电影中这样,他们也一定是有思想的,有灵性的。”
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作品,而且具备普遍性,谁小时候没有心爱的玩具呢?
“我哭了两次,看到他们快要被熔了的时候,大家都手拉手,还有最后安迪把他们送给小女孩的时候。不过最后一刻让我明白,有些东西是再也回不来了。”
“觉得这电影就是皮克斯写给我们这一代人的,以前小时候总觉得我会和他们在一起一辈子,没想到生命这么短,一辈子都已经过了四分之一,而我却早已完全把他们忘却了,我回家后一定要去翻翻,把童年的回忆翻出来,说不定再重温一遍小时候的场景。”
“前半部分就有好几次想哭的冲动,本来以为这次能够幸免的,没想到最后几分钟那么煽情,简直要哭死了,这不是一部给小孩子的动画,是一部给成人的童话。”(未完待续。)
第八百四十章最快破六亿美元的纪录
这个系列的收益与杜克可谓休戚相关,离开首映剧院,回到马里布的家中,杜克第一时间更新了自己的即时分享和官方网站留言,坚定的推广能让自己获益的影片。
“皮克斯工作室的《玩具总动员3》距离第一部已经17年了,距离第二部也已经超过了10年,作为一部动画片来说,这样的时间跨度意味着最早通过第一部爱上伍迪和巴斯光年的那批小观众已经步入成年,其实这对一部儿童片的续集来说是很不利的局面。”
“但皮克斯最擅长的是老少通吃,影片的前一个小时是款待新朋友,后半小时是回馈老朋友。安迪从懵懂的小男孩成长到即将走入大学校园的少年,其中的种种经历是很容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的,正因为如此整部影片在轻松谐趣的气氛下却始终渗透出一种淡淡的悲悯和哀伤,其实是一场为了告别的聚会。”
如同好莱坞的其他电影公司一样,皮克斯工作室也不是单独存在的公司,有了时代华纳这样巨大平台的支持,在宣发方面无疑能引发更多媒体的关注。
情怀在北美是一种营销利器,大打情怀牌的《玩具总动员3》在媒体上面赢得了一片称赞。
“影片以一个线条清晰动机明确的主线故事,层出不穷的突发状况和巧妙化解始终牵引着观众融入一个看似整体设定有点牵强的但情趣盎然的过程中。影片的主创人员对人物的诠释更为大胆,每个人物都有亮点而且个性突出,包括像抱抱熊等反面人物的性格层次也很丰富,特别是逃脱戏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配合的设计创意十足。”
——《华盛顿邮报》
“《玩具总动员3》是一部远比《机器人瓦力》和《飞屋环游记》优秀的电影,在103分钟的时间里,它从未忽略过观众的兴趣。既有动作、惊悚的元素以及鲜活的角色。又有一直向前发展着的故事。总之,它有着一部电影所应具备的一切——幽默、感人、刺激而又巧妙。”
——《洛杉矶时报》
“一部真诚的欢乐的暑期电影,片子充满动作、幽默和怀旧;,名副其实影响力巨大的流行文化的指向并具有活跃的故事气氛。”
——雅虎娱乐
《玩具总动员3》掀起了空前绝后的动画电影赞美狂澜。
第二天,媒体的综合评分高达96分,烂番茄网站新鲜度百分之九十七。161家媒体中只有3家扔来了烂番茄,《亚利桑纳共和报》、《票房志》、《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娱乐周刊》、《好莱坞报道者》、《纽约每日新闻》、《电影在线》、《新奥尔良时报》、《纽约志》、《洛杉矶时报》、《俄勒冈人报》、《时代》、《旧金山纪事报》、《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以及雅虎娱乐和美国沙龙等网站一律慷慨馈赠十分或者九分的超高评分。
在最能反映观众口碑的市场调研机构cinemascore的观众数据实地调查中,《玩具总动员3》的观众评分是最高级别的a+,这也是《复仇者联盟》之后,今年北美第二部获得观众a+评价的电影。
对于杜克和时代华纳来说,只要主流观众群肯买账,其他的都可以扔到一边。
而《玩具总动员3》的票房也恰如其分的反映了这一点,午夜场票房虽然只有880万美元,但这是一部动画电影。而且这也创造了动画长片的北美午夜场票房纪录!
到了周五的白天,《玩具总动员3》全面在北美4028家影院的8200多块银幕上映,虽然影片提前在海外市场亮相,但并不影响美国本土对电影的热情,观众巨强口碑的辐射,完全是为了给电影的票房锦上添花。
开画的当天,影片就在北美拿下了4815万美元,这也刷新了由皮克斯工作室保持的动画长片北美首映纪录。即便放眼全世界,这也是动画电影在单个市场创造的可望而不可及的成绩。
而与《玩具总动员3》同时间开映的《约拿?海克斯》则成为了悲剧。索尼哥伦比亚影业的这部巨制周五的一天中,只在北美获得了200多万美元,简直要让索尼娱乐的制片人心脏停跳,影片d…的观众恶评,也促使好莱坞的著名制作人——传说专接好片的乔什?布洛林,终止了好运。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玩具总动员3》一片叫好的声音,网友纷纷在推特和即时分享上面发彼此对这部影片的看法。
“作为《玩具总动员》三部曲的终结篇,影片为安迪和玩具们安排了一个荡气回肠的结局。玩具对儿童来说,不仅仅代表着一种生活乐趣和精神依赖,更成为漫漫人生路中不可磨灭的生命坐标。“
“也许我们不能像安迪一样经历与玩具之间那么戏剧化的聚散依依。但至少影片会让我们想起那些曾经陪伴我们度过寂寞童年的玩具们,对大多数人来讲,恐怕也没有机会像安迪这样做,它们不知所踪的命运是否会在《玩具总动员3》的感召下撩拨你的心弦,是考验你的童心和情怀的试金石。”
“安迪和小女孩邦妮的对话实际寓意着童心的传递和延续,当安迪满怀激情地向邦妮一一介绍这些伴他度过难忘童年的玩具时,这里产生的震撼和怅惘是可以与《飞屋环游记》开场的10分钟相媲美的,而且在表述上更加返璞归真,水到渠成。仅凭《玩具总动员3》这最后20分钟,就足以让这部影片不朽,这也是皮克斯动画真正的价值所在。”
对于曾经看过《玩具总动员》第一部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就像是《变形金刚》真人电影对钢丝们一样,意味着太多太多了。
“我看《玩具总动员》是小学三年级,看《玩具总动员3》是大学毕业……我想说这是皮克斯工作室送给我们这代人的一份礼物。再见了,我的童年!谢谢你,胡迪!谢谢你,巴斯光年!谢谢你,皮克斯工作室!”
“《玩具总动员3》的感人之处就是帮我们这些老家伙给了一个正式的和童年说再见的机会,当上大学的安迪再一次背起胡迪牛仔的时候,十七年的光阴就这么友好又温柔的消失在木栅屋远处的夕阳中了。”
“最后安迪细数自己的玩具时,让我意识到自己也就这样长大了,和我那些玩具再也回不到从前了。《玩具总动员》自幼在我心中烙下印记——让我觉得玩具都是有感情的小生命,在我们不知道的维度里有喜怒哀乐。而且玩具相对于真正的生命带给我的压力会小一些,玩具不会死,只要不遗弃它们,所以千万不要遗弃他们……”
在一片赞誉中,《玩具总动员3》也渡过了第一个周末。
周五4114万美元;周六稍有下滑,却也有3709万美元;到了周日,降幅再度扩大,但3206万美元的成绩也足够亮眼。
首周三天的时间里,《玩具总动员3》的北美票房高达1亿1030万美元!
作为院线保值期相对较长的动画长片,这样的首周票房几乎预示着《玩具总动员3》必然会超级大卖。
海外票房方面,《玩具总动员3》在英国、法国、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乃至拉丁美洲都都表现不俗,但在远东地区,因为人物形象以及其包含的典型的西式主题等众多原因,则遭遇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冷遇。
特别是在《复仇者联盟》已经刷出15亿9800多万rmb的中国市场,《玩具总动员3》反响平平,首周三天的时间里,只拿到了不到4000万rmb的票房。
当然,这不仅仅是《玩具总动员3》本身的原因,中国动画电影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能在中国大卖的动画电影,也不是这种全年龄段动画长片,而是专门拍给十岁乃至以下的儿童观看的完全幼龄化的电影。
不过,就算是在远东地区遇冷,《玩具总动员3》的首周海外票房还是超过了2亿美元,全球票房相加高达3亿2899万美元!
这已经是一个可以让杜克、时代华纳和皮克斯工作室召开庆祝派对的成绩了。
在作为院线快速消费品的《复仇者联盟》票房转向平淡的时候,《玩具总动员3》再次拉动了华纳的票房敛财之旅。
当时间缓缓逼近七月份的时候,《玩具总动员3》的北美票房累计就达到了2亿9700多万美元,北美票房突破三亿美元近在眼前。
而影片的全球票房则来到了6亿2471万美元这一高度上面!
此时,没有人怀疑《玩具总动员3》的北美票房可以过4亿美元,全球票房能超过10亿美元!
《玩具总动员》系列的终结曲必然创造动画长片的神话。
与此同时,《复仇者联盟》的热度在不断下降,放映到现在,虽然院线规模还在4000家以上,但排片率早已掉到了百分之三十以下,单日产出票房也滑落到百万美元级别。
不过,在六月行将结束的时候,《复仇者联盟》创造了北美最快破6亿美元的纪录。(未完待续。)
ps:求月票和推荐票!
第八百四十一章复仇者们就是一群熊孩子
纵观整个好莱坞乃至全世界的电影历史,还从来没有一个导演像杜克这般拥有海量的粉丝,并且被人冠以“杜克吹”的称号,从这个称号上面,也可以看出这个群体对于杜克的崇拜和支持有多么的狂热。
此前已经有五部超级英雄电影为《复仇者联盟》做足了铺垫,还有华纳兄弟和漫威影业堪称疯狂的宣传营销,再加上杜克的号召力,直接带来了影片在北美上映第八周的时候,顺利突破6亿美元大关,成为继《泰坦尼克号》《魔戒3:王者归来》以及《阿凡达》之后,第四部北美票房过6亿美元的影片。
而且《复仇者联盟》一举超过《魔戒3:王者归来》的6亿445万美元,成为北美影史的票房季军。
整个北美,站在票房之巅和商业电影之巅的人,唯有杜克和詹姆斯?卡梅隆。
唯一不同的是,詹姆斯?卡梅隆凭借《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占据了前两位,杜克的《魔戒3:王者归来》和《复仇者联盟》只能排在三四位。
到六月底的时候,这种情况被扭转,《复仇者联盟》以6亿6524万美元的北美累计成绩,成功超越《泰坦尼克号》的6亿5872万美元,成为了北美影史票房亚军。
同时,《复仇者联盟》的全球票房累积也达到了19亿美元,缓缓逼近了《泰坦尼克号》的全球票房成绩,抢到全球总票房亚军的宝座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这一成绩足以让人欣喜,杜克却很平静,更不会因此停下自己的脚步,从六月下旬开始,他就频繁进出华纳兄弟。为下一个项目做准备。
另一方面,杜克还去了旧金山与凯瑟琳?肯尼迪面谈了几次,既讨论了绝地武士与复仇者宇宙统一的可行性,也谈起了《星球大战》的未来推广工作。
特别是中国市场,整个西方世界乃至日本和南韩,都有星战情节。中国观众却不在这一行列当中。
在杜克的要求下,凯瑟琳?肯尼迪与新星战的两大发行商华纳兄弟和二十世纪福克斯的相关人员一起飞去了中国,未来两年的时间里,要通过各种活动尽力打开星战的中国市场。
尽管新电影即将立项,《复仇者联盟》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漫威影业和华纳兄弟对于影片的宣传营销,就像是资本对利润的渴望一样,从来就没有停止。
《复仇者联盟》的北美票房确实已经落到了单日一百万美元出头的程度,但影片的周边却一片火热。此时的宣传不仅仅是为票房,更是为了整条产业链。
于是,杜克和复仇者们同时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上面也刊登了对他的专访。
在专访中,作为导演的杜克也披露了更多有趣的幕后花絮,至于真假那一点都不重要。
专访以纪实的形式,刊登在了《时代周刊》内的最前页。
《时代周刊》:“之前斯嘉丽?约翰逊在采访里说,他们几个在片场就像小孩子一样打打闹闹。让你伤透脑筋,真的是这样吗?”
杜克?罗森伯格:“嗯。复仇者们就是一群熊孩子,而且他们都是很好的朋友,所以片场十分有趣,充满活力,我需要下命令他们才能安静下来,认真拍戏。”
《时代周刊》:“这种轻松融洽的氛围其实有利于拍出一部好电影是吗?”
杜克?罗森伯格:“确实有帮助。正因为他们是好友,彼此熟悉,这种轻松的工作伙伴情谊使得拍摄进展顺利,然而在影片中他们互相厌恶,这也正体现了他们的演技。”
《时代周刊》:“影片中重要角色繁多且各不相同。你如何突显每个角色的同时,又做到角色间不会互抢风头?”
杜克?罗森伯格:“在我看来,这些角色正因为互相抢风头才如此精彩。当然了,钢铁侠托尼?斯塔克的风头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