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好莱坞制作-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天必将是新的一天!

拍摄结束,其他人大多可以享受一个长假,但杜克远没有到放松的时候,仅仅休息了两天时间,他就与罗宾·格兰德协同剪辑师回到了西好莱坞的‘速度’工作室,开始同样重要的后期制作工作。

一般来说,电影的后期制作包括三大方面。组接镜头,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剪辑;特效的制作,比如说镜头的特殊转场效果,淡入淡出,以及圈出圈入等;还有音效制作,也就是垂直蒙太奇。

现代电影的后期制作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像那种几天乃至一周就能完成一部公映影片后期制作的想法,纯粹是外行在开玩笑。

数字制作远没有到普及的时候,《生死时速》的后期制作,肯定会全程使用胶片,而且这部影片所有的特效,要么是实地拍摄,要么是通过模型拍摄完成,完全没有运用过电脑特效技术。

“罗宾,我希望初剪可以按照我的想法来实施。”

站在剪辑室中,杜克向制片人争取更多的权力,“我们的时间很充足,完全可以看看初剪出来的效果,然后再决定最后的方案。”

虽然不少好莱坞剧组都会将导演排除在剪辑工作之外,但作为拍摄镜头的人,如果导演能参与进其中,剪辑工作相对会顺利不少,当然这样的前提是导演不能跟制作人的想法对着干。

实际上,相比于大多数好莱坞导演,杜克拍摄的胶片数量,哪怕没有少到快枪手斯皮尔伯格那般夸张,肯定属于偏少的那一类型,而且他对剪辑,早就有了草案。

第十四章必须成功的理由

求推荐!求收藏!

涂成白色的剪辑室异常安静,杜克身体前倾,双手用力撑在桌子上,聚精会神的观看着监视器中刚刚剪辑在一起的两个镜头。

“麦克……”他对旁边的剪辑师说道,“换掉178号镜头,用175号镜头试一试。”

“这个……”这位经验丰富却没什么名气的剪辑师犹豫了下,还是按照杜克的吩咐,换上了他需要的镜头。

画面重新播放,麦克·道森皱起了眉头,提醒,“这样不符合剪辑逻辑!”

监视器中,播放的是杰克驾驶跑车追击大巴的场景,前一个镜头杰克刚刚踩下油门加速,接着画面转换成了汽车的第一视角,只能见到少部分的车头,以及闪电般倒退的路面。

刚才的178号镜头则不同,杰克加速后,是非常传统的超车场面。

“将175号镜头保留八秒钟……不,四秒钟足够了,剩余的四秒分别在杰克的面部特写和车轮间做一次转换!”

听到杜克这完全不合乎逻辑的剪辑要求,麦克终于忍不住说道,“剪辑就像是做一个拼图迷宫,每一个画面的切换都应该有它的逻辑,你的要求完全不按照规则走!”

“那就让我们打破这种逻辑!”

站直身体,杜克轻轻挥了下手,“麦克,像是这种动作场景,动作能量的连贯性完全可以取代逻辑!你不觉得以第一视角呈现的追车画面更有代入感吗?镜头在杰克严肃的脸上和飞转的车轮间转换,更能突显事件的紧迫和危险,从而带给观众更多的心理刺激!”

“我就是要通过快速剪辑和镜头的配置,”说到这里,杜克的脸上又出现了曾经的那种狂热,“让观众有种亲临现场的感觉!”

“我承认你说的很有道理。”

按照杜克的要求完成手头的工作,麦克一口喝掉半杯咖啡,又说道,“这一周的时间,我们初剪完成了20多分钟的画面,尽管每天我都会看一遍,但还是能感受到其中的紧迫,如果不是早就知道结果,肯定会一直揪着心,不过……”

看到这个四十多岁的剪辑师似乎有些为难,杜克做了个不介意的手势,“直接说就好,麦克,我们是工作伙伴。”

麦克稍稍组织了一下词汇,“这三十多分钟带给我的还有一个感觉,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超长mv或者广告片!”

“没错!”

杜克击了下自己的手掌,就像是遇到了知音一般,“我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想想吧,麦克……”他颇为狂热的说道,“观众从看到影片起,就会因为这快速的节奏而紧张到窒息,直到结束才能喘过气来!我要的正是好莱坞电影从来没有的以短镜头为主体构成的快节奏!”

“但这样容易导致观众因为疲惫而退场。”

剪辑室的门被人推开,罗宾·格兰德走了进来。

“确实是这样!”杜克竖起一根指头,“所以,我们要控制影片的长度,最好将影片限制在95分钟左右!”

杜克初剪出的这段,罗宾·格兰德同样看过不止一次,他点了点头,“这就是你要的风格?”

“炫目的运动镜头,凌厉的剪辑风格,火爆的特效场面。”杜克来回走了几步,然后非常认真的说道,“这就是我要的效果!”

这可以说是让影片成功最保险的方式,如今这个年代,哪怕好莱坞影片已经领先全世界,却依然节奏偏慢,快节奏、惊险刺激而又足够炫目的影片,即使故事和逻辑有明显缺陷,照样是大卖的保证。

虽然这样的影片必然会被职业评论界唾弃,但那又有什么关系?

半下午的时候,杜克就离开了工作室,驾车返回圣塔莫尼卡的家中后,准备好正装礼服,等待母亲回来。

马上就要圣诞节了,每到这个时节,都是明星名流最忙碌的时节,杜克今晚就要陪同母亲出席一个派对。

这是斯皮尔伯格家族召集的圣诞答谢派对,放在了比弗利山庄的四季酒店,杜克挽着母亲来到派对上的时候,偌大的宴会厅中放眼望去,稀疏的摆放着二十多张橡木圆桌,期间有很多在大银幕上耳熟能详的人物,就算那些比较陌生的面孔,杜克回忆了下曾经收集的资料,也能隐约记起都是好莱坞大公司的高层。

在侍应生的带领下,杜克跟着母亲,走到第三排左数第二张空桌子边,坐在了事先就安排好的座位上。

杜克与斯皮尔伯格家族不熟,所认识的也不过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安妮·斯皮尔伯格这对兄妹,而他们都不认识他。

在母亲的介绍下,杜克走到相隔比较远的左右邻桌打了招呼,安静的等待宴会的开始,这是光鲜亮丽、正儿八经的晚宴,没有好莱坞私下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如果失礼的话,丢的可是母亲的脸面。

“嗨,莉亚。”

从前排的位置忽然走来了一个中年女人,从她的长相上也能看出是个犹太裔,杜克认识她,前段时间还曾经给她递过剧本,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妹妹——安妮·斯皮尔伯格,也是有些名气的编剧和制作人。

“你好,安妮。”莉亚对她点了点头。

安妮·斯皮尔伯格似乎很热情,直接坐在了这张桌子边,她忽然转过头,看着这边,“你……就是杜克了?啊,我非常抱歉,上次竟然没有认出你来。”

“没关系。”

杜克的话很客气甚至是客套,他不是傻子,能听出安妮·斯皮尔伯格的话中夹杂着一些别的意味,那绝不是热情的主人招待客人该有的语气。

“莉亚,你的大手笔真的很让人吃惊。”

安妮·斯皮尔伯格又转过了头,“听阿曼达说,你为杜克的电影投资了一千万美元,哦……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阿曼达是乔治·卢卡斯的大女儿,杜克清楚这一点,但一千万美元是怎么回事?

他转过头,看了看自己的母亲,莉亚夫人很平静的说道,“只是一点小事而已。”

“是吗?”安妮·斯皮尔伯格站了起来,笑容中的嘲讽哪怕是个孩子都能看出来,“看起来你很有信心收回投资,或许确实能,说不准杜克的第一部电影就能创造奇迹呢,祝你们的电影能卖出1亿美元的票房,呵呵……”

“你……”杜克刚想说什么,却被母亲拉了下,只好看着安妮·斯皮尔伯格得意的走掉,然后耳边响起了淡淡的话语,“言语是最懦弱和最没有力量的反击方式。”

“我明白了,妈妈。”杜克认真的问道,“她说的……”

“没错,”莉亚夫人轻轻点了下头,“我在《生死时速》中投资了一千万美元。”

听到母亲确认的话,杜克瞬间就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为什么乔治·卢卡斯先是拒绝了他,后来又支持他;为什么制片方同意他将自己的酬劳折算成投资;为什么他能得到其他新人导演梦寐以求的一些权力;为什么罗宾暗中压制科内这些资深业内人士……

因为自己的母亲是影片最大的投资商,还占据了足足三分之二的投资额,自然拥有极大的话语权。

母亲为什么要投资风险极高的电影行业?答案只有一个,为自己创造机会,即使她对自己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信心!

“妈妈……”杜克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我与安妮在年轻的时候就有很深的矛盾。”

说完这句不知道是不是给杜克听的话,莉亚·罗森伯格看着这边,“你会让我骄傲?”

“是的,妈妈。”杜克郑重的说道,“我一定会是你的骄傲!”

说完这句话,杜克因为拍摄结束渐渐缓解的压力,重新回到了身上,他又多了项必须成功的理由,如果他失败,不仅让母亲蒙受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还会让她成为例如安妮·斯皮尔伯格这样的人的笑柄。

他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也不会让这样的情况发生!

同时,杜克也了解到了好莱坞有多现实,母亲以抵押的方式置办了一年期的银行贷款,不但投资了1000万美元,还与卢卡斯影业签订了一份保底分成协议,不管电影能不能制作完成或者上映与否,她都要支付卢卡斯影业200万美元,以确保对方在这个项目上不会有任何损失,而影片一旦公映,卢卡斯影业将享有影片北美票房百分之十的分成。

在保底和分成中,卢卡斯影业有权选择其中的最高者。

是的,好莱坞看起来就是这么不公平,卢卡斯影业没有在影片中投入一美元——其余投资来自各种电影基金——却能坐享其成。

但这就是好莱坞,卢卡斯影业的人脉和渠道,也值这些钱。

因为安妮·斯皮尔伯格的关系,导致这成为了一个不怎么愉快的夜晚,言语确实没有力量,想让安妮·斯皮尔伯格难堪,每次见到母亲就抬不起头,那电影大获成功,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三天圣诞节假期匆匆而过,结束了短暂的休息后,杜克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生死时速》的后期制作上,新年过后,初剪的样片就宣告完成,样片也得到了乔治·卢卡斯的初步认可。

但这只是漫长的后期制作的第一步,随后的精剪、演员配音以及确定配乐再进行音效剪辑,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想要影片成为精品而不是粗糙的垃圾,后期制作时偷工减料和省时省力根本就不可能。

杜克一头扎进‘速度’工作室,根本不去管其他的事情,哪怕是银行邮寄了信用卡的账单,都被他扔在了脑后,从十二月中旬到二月中旬,整整两个月的时间过后,影片的后期制作才初步完成。

第十五章这简直就是疯狂

求推荐!求收藏!

世纪城福克斯大厦的会议室里,二十世纪福克斯的月度例行会议已经到了尾声,这些在好莱坞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人物,讨论过一个个电影项目后,将议题转向了卢卡斯影业。

“我将《生死时速》的样片试看会安排在了明天上午。”

发行部的主管汤森·罗斯曼是负责与卢卡斯影业接触的人,也是力主引进这部影片的人,“乔治本人会参加试看会,这是我们的机会,我建议适度表示对《生死时速》的重视,进一步争取乔治的好感,让他早日重启星战系列。”

“罗茜……”

坐在会议桌首位上的ceo杰夫·吉安诺普洛斯对自己的秘书说道,“推掉明天上午的行程,我亲自接待乔治。”

汤森·罗斯曼对面的人就是蒂姆·费舍尔,两人的关系就像坐的位置一样,蒂姆·费舍尔的眉头一直紧紧皱着,虽然之前没有在意这件事,但接连听到《生死时速》这个名字后,一些回忆渐渐涌了上来,他打开面前的文件,一目十行的快速浏览过相关的资料,终于想起被自己随手扔给助理的那个剧本。

那个caa的弃儿竟然拉到投资,还执导了自己的剧本?

蒂姆·费舍尔的眉头紧紧皱起,作为曾经拒绝过这个剧本的人,他绝不希望二十世纪福克斯签下这部电影,但公司在关系到重大利益的星战系列上面有求于卢卡斯影业,直言反对的话无疑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稍稍想了下,他轻轻敲了敲桌子,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杰夫,有一个情况你关注下。《生死时速》的导演杜克·罗森伯格去年曾经被caa解约,我们现在与caa有密切的合作,caa刚刚为我们打包制作了《异形3》,还帮我们从华纳兄弟的竞争中抢到了《夜访吸血鬼》的改编权,caa与福克斯很快就会有一次新的打包合作。这会不会影响到福克斯与caa的良好合作,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乔治·卢卡斯是重要的合作伙伴,caa的分量也不轻,杰夫·吉安诺普洛斯作为ceo,肯定要衡量,他考虑了大概半分钟,“我们先看样片,如果影片质量太差,直接推向录像带市场,如果影片质量有保证,那就安排试映,观察市场的反应。”

“今天的会议就到这里。”他宣布散会。

并没有人对杰夫·吉安诺普洛斯的决定提出异议,这是最正常的做法,如果影片不能产生收益,福克斯自然不会投入资源;如果影片能创造收益,他们也不会跟利润过不去。

这已经让蒂姆·费舍尔很满意了,一个新人导演的作品值得福克斯投入众多资源吗?在他看来,就算福克斯看在乔治·卢卡斯的份上签下这部影片,也就是安排在几家偏远地区的影院来次院线一周游,然后直接推向录像带市场。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他还特意与caa的巨头马丁·鲍勃通了次电话。

“《生死时速》?杜克?”

电话中马丁·鲍勃的声音清楚的告诉他,对方根本不记得这种小人物,停顿了好久之后,那边的马丁·鲍勃才想了起来,“罗森伯格家那个不成器的小子?不用在意他,小角色而已!”

确实只是个小角色而已!蒂姆·费舍尔将这件事暂时扔到了一边,没必要在这种小人物身上浪费太多精力,明天去试看会看看样片也就知道结果了。

…………

又一次走进福克斯大厦,杜克享受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待遇,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几名高层早早的就等在了大堂中,这些人当然不会是等他,而是走在前面的乔治·卢卡斯,他这个无名小卒还引不起福克斯管理层的重视。

哪怕与杜克握手的时候,福克斯的几个管理人员也是例行公事。

没有人重视,杜克也不会傻到多说什么,他明白自己不是试看会的主角,与带着样片的工作人员一起,沉默的跟在乔治·卢卡斯和罗宾·格兰德的身后,乘坐电梯直达福克斯大厦的顶层,进入了一间不算太大的拉片室。

“你好,乔治……”

迎上来与卢卡斯握手的人杜克认识,那是二十世纪福克斯的ceo杰夫·吉安诺普洛斯,当乔治·卢卡斯介绍到他的时候,对方只是向这边点了点头。

大概是乔治·卢卡斯亲临的关系,二十世纪福克斯的不少高层参加了试看会,杜克能隐约认出的,有ceo杰夫·吉安诺普洛斯、发行部主管汤森·罗斯曼、打过交道的蒂姆·费舍尔,还有一些面孔陌生,应该是福克斯的选片人员。

这些人将决定《生死时速》的发行待遇!

不同的宣发会带来完全不同的市场反响,如果二十世纪福克斯不在《生死时速》上投入相应的资源,影片在院线只有扑街一条路,杜克虽然是好莱坞的新人,却还没有蠢到以为电影足够精彩就能大卖的地步。

想要让福克斯投入资源,那就要让他们看到影片的卖点,让他们看能可能的盈利前景,对于追逐利益的商业公司来说,即使乔治·卢卡斯的名头,也没有利益来得更有说服力。

好在《生死时速》的卖点非常非常明显。

坐在后排靠近左边边角的位置上,杜克在耐心的观察和等待,二十世纪福克斯是好莱坞有数的大公司,专业人员选片的眼光肯定远在及格线以上,他又拉了乔治·卢卡斯这面虎皮当大旗,也可以尽量减少这些人内心中必然存在的对新人作品的轻视。

陪在卢卡斯身边,汤森·罗斯曼压下心中的不耐,这种不耐肯定不是对乔治·卢卡斯,而是即将试看的这部电影。

坦白地讲,他力主二十世纪福克斯发行《生死时速》,更多的是从战略层面考虑,作为发行部门的主管,汤森·罗斯曼一心想要推动星战重启,以便有资本在明年杰夫卸任后争夺ceo的位置,而他也是个聪明人,从当初卢卡斯影业极力推荐的这部影片上,嗅到了一些不寻常的气息。

然后,他让人稍稍调查了下,事情就一目了然,影片的导演是莉亚·罗森伯格的儿子,经历过好莱坞七十年代的人,谁不知道这两家走的极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