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在赵长天的领导下,宁县却偏偏做到了。
“这是一个有魄力、有能力、能够创造奇迹的年轻干部。”王宝华在心中给赵长天做出了这样的高度评价。
介绍完近期的一些工作表现后,在王宝华的感叹中,赵长天就未来的一些主要工作计划、构想,向王宝华进行了阐述。
在展物流产业、以及宁县新城建设,王宝华非常感兴趣,仔细的向赵长天询问了相关情况。
对于在这两项工作赵长天的宏伟构想,即使以王宝华的眼界和格局,在心理也受到巨大的冲击。
王宝华虽然对这两项工作能否取得赵长天预想中的成功,抱着怀疑的态度,但同时也有着巨大的期望。
“长天,在展汽车运输业,你的基本思路我是认同的。
只是,我觉得你把目标定得太高了。
在我看来,依靠你分析的区位优势,把宁县打造成锦市的物流中心,基本还是比较务实的,我持支持态度。
但你提出的,把宁县展成北宁省、甚至中国北方的物流中心,这个目标就有一些好高骛远了,这个目标实现起来,难度是乎想象的,我感觉非常不乐观。
不过,虽然不看好这个构想,但我不会干预。
理由很简单,你在宁县已经接连创造了奇迹,我期待着你能再次创造奇迹。
我只希望,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你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窝的开展工作。
关于宁县新城构想,虽然我感觉你的思路有些激进、甚至是不切实际,但我仍然不想干预你的工作。
我希望,在新城建设,你一定要反复论证之后、再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切莫在启动之后,劳民伤财、却又半途而废。
长天,从一个市长的角度,我衷心希望你能取得成功,让宁县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甚至成为我们锦市的标杆。”;
王宝华这样说道。他的语气中满含真诚。
接近下午四点的时候,谈话才告一段落,赵长天离开了市长办公室。从进入市长办公室开始,赵长天与王宝华谈了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临走的时候,赵长天试探着表示,能否在方便的时候去王市长家里拜访?在赵长天的期待和忐忑中,王宝华愉快的表示欢迎。
出了市政府大院儿,赵长天一边打着方向盘,把车子向着太原街的方向驶去,一边总结着此次与王宝华的会面。
可以说,王宝华的态度和表现完全出乎了赵长天的预料,他甚至有一种被天下掉下来的馅饼砸中的感觉。
见到王宝华之前,赵长天曾经设想过多种可能会生的情况,但其中最乐观的设想,也不过是王宝华能表现出一种相对好的态度而已。
他甚至还挖空心思的想着,怎样才能获得与王宝华私下里交流的机会。
可如今,他却得到了可以随时去王家拜访的约定。
当然,在喜悦之外,他也感觉有一些恼火。
恼火的原因自然是由于实名举报事件。
王宝华在“不经意”间,透露了举报人的名字,是那位曾经因为马老五事件去找过赵长天的人大主任张培明。
可以说,这个人能做出这种事情,在赵长天看来,有些不合情理。
张培明敢这么做,就代表着,他已经把自己推到了和赵长天完全的对立面,意味着两个人之间将只能成为对手,再无转圜的余地。
从某种程度讲,也就代表着,在宁县官场,两个人必须要倒下一个。
在赵长天看来,即使因为马老五事件,张培明怀恨在心,可作为一个官场的老油条、老政客,他也不应该采取这种极端的手段。
或者说有另一种可能,马老五被抓捕,让张培明感觉到了危机,担心有一天马老五会把他的贪污问题供出来。因此,他想要把始作佣者赵长天弄下台,让马老五有被释放的机会。
不过,这一点,也说不通,根据目前已经查实的证据,马老五至少会被关一辈子,没有任何可能会脱罪,张培明的危机依然存在。
除非,张培明对于警方的办案情况完全不了解,才会有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但张培明在宁县官场经营了多年,应该不至于消息如此闭塞才是。
那么,张培明这么做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他的背后还有没有其它人的影子?
一直到把车子开到太原街,赵长天依然没有找出答案,他只能暂时把这个问题压下。
在市三,王为的办公室里,赵长天和赵东谈了很长时间。
来锦市之前,按照计划,赵长天只是想要顺路、简单的了解一下赵东这几天的调查情况。
但刚刚从王宝华那里了解到的举报事件,让他感觉到了危机,他觉得有必要做一些布置。
最起码,关于市里的一些信息,通过这起事件,表明他已经处于滞后状态。
实名举报事件,如果没有王宝华的及时通知,或许市纪委的人已经下到了宁县,他可能还被蒙在鼓里。
从目前来看,完全依靠王少华和郭青云传递某些消息,在某些时候,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毕竟,王少华和郭青云都有一些局限性,他们都不属于锦市的权力核心人物,无法对一些重大信息做到及时掌握。
王少华虽然有市委副记周云鹏这个岳父,但估计周云鹏在很多重大事情,不一定会告诉王少华,或者说,不一定会及时告诉王少华。
因此,基于这些考量,赵长天向赵东布置了一项新任务:要求赵东在锦市官场经营关系网络,争取在短时间内,利用金钱铺路、辅以其它手段,把关系网编织起来。
原本,把这项工作交给刘立本或者胡利负责是最让赵长天放心的。
不过,如今的刘胖子是个地道的大忙人,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全国各地到处跑,赵长天想见他一面都难。
重要的是,集团装修公司的业务根本离不开他,赵长天不可能把他调到锦市来。
胡利就更不用提了,除非赵长天让他辞职,相信胡利也会遵从指示,不过,赵长天不想那么做。
一方面,如果那样做,赵长天就太自私了。另一方面,对于胡利在仕途的展,他有着更大的期待。
至于其它可以负责此事的人选,也许在集团公关部可以找出很多、在相关能力可能比赵东更适合做这项工作的人选,但最重要的忠心度却难以保证。
因此,经过短暂的权衡,赵长天决定赶鸭子架,让赵东负责这项任务。
总结和感谢
原本,是打算在春节前一天发布这个单章的,但情况有了一些变化,故提前了几天。
自从上架以来,已经过去了四个月的时间。
在大家的支持下,这本书的成绩稳定提高。
尤其是在最重要的一项数据——订阅上,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在此,真的很感谢大家的支持,感谢所有订阅支持的书友。
浏览过粉丝榜上书友们的情况,发现有许多书友都是只订阅了《重生之铁腕》这一本书,还有的书友是在没有入v的情况下、或是用手机订阅的,真的很感动。
当然,对于在收藏、推荐、月票、打赏上支持的书友,也非常感谢。
接下来,总结一下更新的问题,上架以来,除了国庆节期间有几天是一更,其余的时候,除了十几天的三更,每天都是两更的稳定更新。
可以说,由于工作的原因,在更新速度上,这本书算不上快,但也不算很慢。
为了能让期待更新的书友们每天都能看到新的章节,在目前的状况下,在更新速度上,算是尽了最大的努力。
基本上,存稿最多的时候,也没有超过五章。
感谢、总结之后,就要向大家说声抱歉了,今天估计只能一更。
刚接到通知,晚上可能要加班到十点多,而且,一直到春节,可能都会如此。
这也是开始的时候,所说的出现了一些变化。
从目前的情况看,恐怕又要有几天每天一更了,请大家谅解。
而且,春节的前几天,可能要去外地旅游,每日一更估计还会持续几天。
算了一下,从今天开始,大概会有一周左右的时间,保持在一更的状态,请大家能体谅。
不过,请大家放心,断更的事情绝不会发生,未来的几天,每天至少一更还是能保证的。
春节过后,一定把欠下的章节都补上,绝不食言。
趁着中午休息的时候,匆忙间写了这篇单章,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海涵。
最后,提前向大家送上新春祝福,祝大家节日快乐、龙年大吉!新的一年里,在生活、学习、工作上一帆风顺。
第三百四十二章 凤毛麟角
考虑到赵东的实际情况,赵长天不得不为此多花费一些时间,在相关的运做手段上,对赵东这种经营关系网络的新手进行指导。
这种指导一直持续了一个半小时,赵东才基本领会了赵长天的意图,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赵东的学习、领会能力,让赵长天感觉非常满意。他甚至有一种预感,觉得赵东很可能会给他带来一些惊喜。
五点半,赵长天离开超市,驱车前望郭青云家里拜访。
在郭家,赵长天受到了郭青云夫妻的热情招待。
如今,郭达基本是长期住在宁县公安局提供的单身宿舍,一、两周才会回家一次,只在家里做短暂的停留、就迅速赶回宁县。
用郭达的话来说,作为刑侦人员,要随时处于工作岗位、待命状态。
如今的王梅,已经越来越把赵长天当成了女婿看待,还是那种对丈母娘来说最为满意的女婿。
王梅不但做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而且在吃饭的时候,她还不停的给赵长天夹着菜。
在郭青云看来,老婆王梅对待儿子郭达、女儿小雅,似乎都从来没有这么好过。
郭青云和王梅向赵长天打听了郭达的工作情况,赵长天对郭达的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听得王梅眉开眼笑。
郭青云也是大感欣慰。
在席间,还谈起了郭小雅,郭小雅明年七月就会大学毕业,她的工作问题也就提到了日程上来。
郭青云夫妇为此征求赵长天的意见,是否像上次说的那样,让郭小雅进入远大集团工作?
赵长天表示,一切要看郭小雅本人的想法。至于上次所说的让郭小雅进集团工作、用薪水还钱的事情,不过是戏言而已。
赵长天还提出了另外一个意见,考研、继续深造。
郭青云和王梅对这个意见有些意动,不过,这要在征求女儿的意见之后,才能做出决定。
在王梅看来,赵长天的地位越来越高、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女儿也要跟着长进才行。
饭后,赵长天又和郭青云谈了下午面见王宝华、以及一些工作上的事情。
对于王宝华能主动约见赵长天,并交流了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而且表现出对赵长天的器重,这让郭青云非常振奋、欣喜。
自从赵长天到宁县上任以来,郭青云一直都在担心,担心赵长天在市里没有强力人物照拂,会在自身发展以及开展工作中,步履维艰。
如今,赵长天能得到王宝华的看重,就相当于增加了一道护身符。
为了不让郭青云无谓的担心,赵长天没有说起实名举报的事情,但他估计,这个消息用不了多久,郭青云应该也会知道。
晚上八点,赵长天告别了郭青云夫妇,驱车返回宁县。
11月12日,早晨八点半,赵长天将李黄河叫到了办公室。
对于这位目前手下的头号心腹,赵长天没有隐瞒的把昨天在王宝华那里知道的、关于张培明实名举报的情况向他做了介绍。
“老板,张培明这个老家伙是在找死。我估计散布谣言的事情,也应该是他指使的。”
听完老板的介绍,李黄河目露凶光、气愤的说道。
“老李,以前,我是考虑到,不想刚上任、就给宁县官场带来大的震荡,所以一直没在干部调整上做出什么大动作。
否则,就凭着张培明那次表现出来的敌意,我早就想办法收拾他了。
现在看来,我当初的想法是错了,似乎是在养虎为患。
像你说的那样,散布谣言的幕后指使者应该就是张培明。
这个老东西,双管齐下,是想要一次彻底整垮我啊。”
赵长天冷静的分析道。
“不过,这个老家伙一定想不到,我在经济上没有任何问题,市纪委的人即使下来调查,也只会空手而归。”
赵长天继续说道。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
李黄河眼睛亮了,他等的就是老板的这句话。
刚刚,听老板说市纪委的人要下来调查老板的经济问题时,他的心马上提了起来。
作为体制内的老油条,他很清楚,在经济上没有问题的官员实在是太少了,甚至是凤毛麟角般的少见。;
虽然,从老板出手的阔绰、以及对待贪污问题的态度上,他推断老板的家境应该非常殷实,在心底里也一直推测老板不会在经济问题上犯下错误,应该属于那种凤毛麟角般的存在。
但推测毕竟只是推测。
如今得到了老板的确认,他的一颗心才放回了肚子里。
他很清楚,以目前他和老板一荣具荣、一损具损的密切关系,老板在这个问题上不会欺骗他,也根本没那个必要。
“老李,你觉得从马老五那里下手,能让他把张培明供出来吗?”
赵长天沉声说道,打断了李黄河的思绪。
“老板,很难,马老五如今就是抱着必死之心,这样的人,对他采用任何刑讯手段,都很难起到效果。”
李黄河摇了摇头。他知道老板的意思,但通过这种途径打击张培明,是基本行不通的。
李黄河的回答在赵长天预料之中,他只是想要确认一下。
这条路既然已经堵死,如果想要对张培明实施反击,就只能选择其它途径。
至于那本在马老五家中搜到的帐本,关系过于重大,涉及的范围太过广泛,赵长天根本没有考虑用它来对付张培明。
如果说,在张培明没有实明举报之前,或许他能通过帐本上记载的东西对张培明进行钳制,那么,在实名举报之后,这么做已经没什么太大意义了。
“老李,你对张培明这个人了解吗?”
赵长天斟酌着问道。
李黄河明白老板问这句话的意思。
老板是想知道他是否了解张培明的弱点?
对一个体制内的官员来手,主要而且明显的弱点不外乎贪财、好色。
大部分落马的官员在抛除政治因素外,至少在表面上看,都或多或少的与这两点有关。
考虑了片刻,李黄河缓声说道:“老板,我与张培明接触的机会不多。对他的了解,大都是听别人说的。
在经济上,虽然张培明肯定会有问题,但我没有听过什么有价值的传言,不好做出判断。如果从这方面下手,想要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果,难度很大。
不过,张培明在女色上应该是有弱点的。
据说,这个人喜好女色,在宁县任职的十几年、包括退到人大之后,都和下属有过权肉交易。
在张培明担任县长、书记期间,这种丑陋的现象是最多的。
很多干部,为了获得晋升或是调到一个好的工作位置,在了解到张培明的喜好后,就用出卖老婆**的方式,获得张培明的支持,从而得到晋升。
根据传闻,目前我们县里的个别在职领导,就是有因此而获得张培明提拔的。
当然,也有一些干部,在把老婆送到张培明的床上后,却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但也只能哑巴吃黄连。
还听说,如果张培明看上哪个干部的老婆,无论那个干部的老婆有多坚贞,张培明采用胁迫、或是利诱的方式,基本上都会得手。”
“老李,就这些?”
赵长天插了一句。
李黄河所说的这些,基本都是捕风捉影的一些传言。姑且不论真假,即使都是真的,也很难利用这些对张培明实施打击。
理由很简单,估计没有哪个干部会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出来指正张培明,而且,更关键的是,事过境迁之后,这种事情很难找到证据,最多会形成舆论压力而已。
李黄河看出了老板的不满,连忙继续说道:“还有一些,前不久,大概是半年前吧,我与在人大工作的一个小兄弟喝酒时,听他说起了一些关于张培明的事情。
据他说,张培明这些年陆续的收了几个干女儿。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干女儿都是张培明的情人。
其中,年纪最小的,据说还只是在初中读书的小女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