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总统是靠不住的(近距离看美国之二)-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需要更多的物证,以确证这些证人的证词不是在那里编故事。 
    因此,在听证会的同时,国会调查委员会的人对白宫的许多工作人员进行约谈。尼 
克松知道,他的亲信就这几个,现在也已经是这样一个局面,最糟糕的事情该发生的也 
都发生了。那些白宫普通工作人员事实上也根本不明内情,谈也谈不出什么名堂。他根 
本犯不着在这个问题上再落个什么妨碍调查的把柄。因此,他让自己的顾问关照下面的 
工作人员,有什么说什么,别撒谎。然后,尼克松总统身心交瘁,感染了一场病毒性肺 
炎,住院了。 
    尼克松说什么也不会料到,居然这样的普通工作人员约谈也会捅出个大漏子来。事 
情出在一名曾经为总统安排日程的工作人员身上。本来已经约不到他了。因为他不仅已 
经调离白宫,而且正准备到国外出差,国会调查员还是及时找到了他。在谈话中调查员 
无意中问了一句,问有些白宫的谈话笔录是怎么搞出来的。这名前白宫工作人员,对这 
个自己早已熟知的日常工作问题根本没放在心上。他说,有录音啊,只要尼克松总统在 
场,一切都是录下来的。 
    只见调查员们的耳朵马上都竖起来了。 
    这种总统谈话全部作录音的情况并不是白宫的常规操作。这件事对外也是保密的。 
那么,尼克松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种做法据说是罗斯福总统首创的。此后断断续续有 
个别总统也这样做。录音的动机都是为了留下资料,并且作为自己写回忆录的参考。这 
完全是总统的个人行为。卸任之后,录音带就像总统的其他私人物品一样,将会被全部 
带走。这些录音本身也可以说是价值连城的财产。 
    技术的进步加上尼克松的野心,使得尼克松的录音规模超过了以往任何总统的录音。 
尼克松的录音系统是自动的,全面的,形成一个周密的网络。不仅涵盖了白宫各个总统 
办公室和电话,而且连传统的美国总统度假地戴维营都囊括在内。也就是说,尼克松几 
乎把自己在工作期间全部的谈话都录下来了! 
    这名前白宫工作人员立即被传到国会听证会。在电视机前,大家都看到了他的作证。 
现在,所有的美国人都知道有那么一堆总统录音在那里。漫长的听证会里,大家已经听 
了那么多天方夜谭般的总统违法的故事。现在好了,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吧。 
    这时,尼克松还住在医院里。曾经当过军人的黑格将军一看录音的事被暴露了,先 
下令停了整个录音系统,整整五千个小时的全部录音带,被集中到一个的房间。然后, 
在尼克松的病房里一起商量这么办。以副总统阿格钮为首的几个人主张销毁录音带,我 
想,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所以,持这个意见的也包括尼克松夫人在内。 
    但是也有反对这样做的,反对的理由也很充分。因为全美国人都通过电视明确知道 
了录音带的存在,公然销毁证据就是公然宣称与国会,法律以及全美国人民对抗,这将 
成为国会弹劾的最强有力的动因。 
    当然,还有一些理由,例如,录音带的存在至少可以防止某些坦白者的诬陷;录音 
带本身难以估量的价值;以及如何销毁如此大量带子的技术问题。 
    但是,我相信后面一些理由都不是主要的。 
    我相信这些录音带最终留下来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尼克松对于这样一个基本概念 
还是很清楚的。美国总统是唯一全民直选的,受全美国人民委托代为处理公众事务的最 
高行政官员。全体美国人民信托了你,你不可能调过头来与全体人民公然对抗之后,还 
在这个总统位子上待下去。 
    第二天,国会调查委员会,和司法部长任命的独立检察官,从权力监督的两个方向, 
分别送来了书面通知,要求总统交出有关的录音带。 
    尼克松又一次援引了他的“行政特权”,用以对付国会。也就是说,重申他的录音 
带是政府权力的行政分支的正常工作记录,国会作为政府权力的另一个独立分支,无权 
干涉行政分支的正常工作。换句话说,行政分支的工作录音,立法分支无权审听。 
    上述理由尽管在如今的情况下,不会起什么太大的作用,可是,至少可以再抵挡一 
阵。叫尼克松感到更为头痛,甚至对付不了的,反倒是他自己行政系统里的部下,也就 
是那名叫考克斯的独立检察官。 
    你也许会奇怪了。司法部长是尼克松亲自任命的,独立检察官又是司法部长所任命 
的,怎么就管不了呢?的确,独立检察官在这个权力制约系统里,是非常特殊的一环。 
在美国政府的权力构架里,行政分支和司法分支在一个环节上是相交的。也就是对于刑 
事案件的调查和起诉的执行,在行政分支一方。这就是行政系统里有一个司法部的原因。 
    但是,为了防止美国政府的执行机构迫害平民,因此,在权力构架上,就把决定一 
个刑事被告命运的整个审理判决权,彻底分了出来。如果不这样分割权力的话,那么, 
一旦美国政府的行政执行机构要找哪一个平民麻烦的话,调查起诉在它手里,审理判决 
也在它手里,平民也就只能任其宰割了。权力分割,加上公平审理的具体操作规定,再 
加上陪审团的保障,进可能避免美国政府官员蓄意迫害平民的可能性。 
    说到这里,你一定看出了这个权力体系设计的一个漏洞。确实,我刚才介绍的这个 
结构,出发点首先是考虑保护普通美国人的公民权。但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就是,如何控制政府行政机构本身的刑事犯罪。尤其是在执行机构的高层犯罪中,既然 
行政与司法的分割,就意味着刑事案的调查起诉与审理判决的分割,意味着司法分支无 
权过问调查起诉。那么高层犯罪分子是否就可以让下面的司法部干脆不调查不起诉,不 
就可以为所欲为,逃避法律惩罚了吗?这确实是一个漏洞,美国人也从水门一案中看出 
了这个问题。 
    有意思的是,在考虑设置独立检察官的时候,必须有一个检察官的任命问题。一开 
始,美国人也不知如何是好,想来想去,原来刑事调查起诉的权力是在行政一方,所以 
不论由立法分支的国会,还是由司法分支的法院去任命独立检察官,好象都有点牛头不 
对马嘴。结果,任命权就还是留在司法部长手里。这样,这个监督机制设计一个无法解 
决的先天缺陷,就在美国人第一次遇到总统犯罪的情况下,面临考验了。 
    应该说,在正常情况下,美国的政府官员还是非常注意自己的职务形象的。也就是 
说,在处理事务的时候,司法部长必须表现得象一个司法部长,而不是只象总统的一个 
部下或者跟班。这并不是说美国的政府官员在人品上就比其他地方的官员高一筹,而是 
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国会和新闻界的严密监督下任职。他们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如果想 
把这个官当下去,就必须尽可能地公事公办。 
    所以,在如此关键时刻当上新任司法部长的理查德森,明明知道独立检察官对尼克 
松来讲可谓性命悠关。可是,他在任命这个哈佛法学教授考克斯担任此职的时候,甚至 
连问都没有问过尼克松一声。一副秉公办理的架式。 
    独立检察官考克斯就更是不信邪了。他本来就是一个法学教授,一上任又从司法部 
长那里要来了绝对独立的调查起诉权。所以他刚开始工作的劲头,就让尼克松们大呼 
“不好”。考克斯在国会公开听证会开始一个月后,就对新闻界发表讲话,说他正在考 
虑要求法庭出传票传总统出庭作证。作为学者,他还甚至还对新闻界谈到他正在研究的 
一个法学学术问题,就是一个总统在受到弹劾之前能否被起诉。 
    这番话让尼克松们一听就“毛”了。当时黑格就对新任司法部长理查德森说过,总 
统要考克斯“走人”。这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对独立检察官的任命权,是在理论上一直 
很难解决的一个悖论式的缺陷。任命权和解职权是一对双胞胎,任命权解决不好,独立 
检察官的生存就有问题。 
    黑格的非正式“传令”当时被司法部长顶了一顶,暂时也就过去了。一方面,当时 
尼克松们的注意力全部都在国会听证会上,至于独立检察官考克斯,他的话虽然讲得难 
听,但是,他还处在调查阶段,还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出来。另一方面,独立检察官本身 
也是一个敏感话题,不到万不得已,尼克松也没有必要为了他再掀起新闻界新的一波攻 
击浪潮。发生在行政系统内的这个对抗就这么搁下了。 
    可是,当独立检察官考克斯把要求尼克松总统交出录音带的一刻起,这个对抗马上 
就凸现了出来。此后,考克斯不断受到来自总统方向的告诫。让他明白,自己这个职位 
是在总统所统领的行政分支之下的。也就是说,他应该是隶属于并且服从于总统的。只 
有在总统认为合适的情况下才可以接触总统的材料。而不是象现在这样,自以为可以凌 
驾于总统之上。司法部长理查德森则又一次感到了压力,要他管不了考克斯就干脆把考 
克斯给解雇了。 
    独立检察官眼看着和自己理论上的“上司”就得短兵相接了。 
    然而,考克斯对这场短兵相接一点儿也不犯怯。他稳稳当当地按司法程序一步一步 
地走。他先从法官西里卡那里获准得到了一张传票。通知尼克松,由总统本人或者他的 
下属官员,带着九次谈话的录音带到庭候审。那天下午,考克斯就带着一名警官,居然 
动真格的,硬是跑到白宫给总统送传票去了。一切过程就像是到一个普通美国公民家里 
去送法庭传票一样,唯一的不同,是警官在进白宫之前,把枪留在了门卫室。 
    尼克松拒绝了。他说,他尽管怀有对法庭的最高尊重,但是拒绝这样的要求。因为 
这种要求与总统的宪法地位不相符,总统不从属于法庭的强迫性程序。法官西里卡收到 
这封来自总统的抗拒信,又下了一个命令,要求尼克松提供录音带不能交出来作为证据 
的理由。 
    你看到这里,必定要问了。尼克松的抗拒是不是真有道理呢?美国总统的宪法地位 
是不是应该在法庭的强迫性程序之外呢?这个问题是问在点子上了。事实上,谁也不知 
道。也就是说,这次罕见的美国总统的刑事犯罪,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次美国历史上的 
宪法危机。 
    应该说,美国总统当然也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公民。美国的总统基本上是定义在一个 
非常实际的执行主管的位子上的,而不象其他的许多总统制国家,它们的总统都多多少 
少地具有更大的国家象征的意义。美国人在对待他们总统的问题上,还是十分符合他们 
一贯的务实作风。 
    但是,总统与平民毕竟不是完全相同的。既然是全美国人民选出来的这么一个总统, 
处理与总统有关的事情也就必须特别慎重,因此美国宪法对于弹劾总统也规定了一套特 
定的程序。在美国历史上,就有过一个总统被国会众院提议弹劾,但是因为参院投票达 
不到宪法规定的票数而弹劾失败的。因此,在尼克松之前,还没有一个美国总统被真正 
弹劾成功过。美国宪法确实赋予总统一些特权,但是,大家确实也没有遇到过尼克松这 
样的情况。 
    因为,美国宪法给总统犯罪也设定了一些有效的制约,例如弹劾,但是弹劾是在立 
法分支的程序里的。宪法并没有对尼克松这样的情况作详尽的规定。也就是当一个总统 
涉嫌刑事重罪,在立法和司法从两个方向逼近的时候,立法分支的弹劾还没有开始,司 
法却抢先走在了前面。 
    当司法程序要求一个总统服从正常司法程序的时候,司法是否对总统也有对普通美 
国公民一样的权力?总统是否真有特权拒绝服从强制性的司法程序? 
    暂时,独立检察官考克斯和法官西里卡,象征着美国法律的一方,和尼克松总统, 
象征着美国政府权力执行机构的一方,就在这宪法的路口,僵持住了。这真是十分惊险 
的一刻。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谁说了算呢?在美国的逻辑下,答案是不难找到的,最终应该 
是美国人民说了算。法庭因此召开了一个公开的历史性的法庭会议。在这个会上,法官 
西里卡决定,让大陪审团,也就是在司法程序中一向象征着美国人民的那些普通陪审员, 
公开表达他们的意愿。这是整个“水门事件”中最庄严的一刻。 
    这二十三名由随机抽样的方式,被偶然招到这个案子中作为陪审员的普通美国人, 
代表美国人民站了起来。法官西里卡按规矩一个接一个地分别向每一个陪审员提出一个 
相同的问题,“你是否要求总统对拒绝交出证据提供理由?” 
    所有的陪审员都依次回答:“是的。” 
    尼克松总统再怎么办呢?等我的下一次的信再向你介绍。我们已经接近故事的结局 
了,但是,依然惊心动魄。也许这是一个规律,要一个权势人物放弃手中的权力,总是 
困难的。权势越大,越困难。 
    今天就写到这儿了。   
              祝 
        好! 
                                                          林达      
谁给罚出了局             
    卢兄:你好!   
    来信收到。你说尽管早已知道了尼克松因“水门案件”而下台的结局,但是,对于 
这事件所引发的制约权力的“收银机”运作过程,还是非常感兴趣。你在等着我讲完这 
个故事。对我来说,其实也是一样,整个事件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这个美国“收银 
机”。一旦按下第一个启动按钮,它的各个部件就互动地一步推一步地在向前走,在一 
个出问题的部位绕上一道又一道的蛛网,然后逐渐解决。对于我来说,这样的机制也是 
很新鲜的一个玩意儿。你已经看到了,司法和立法两大部分正在对“水门事件”进行最 
后的冲刺。这时,作为另一道外部保险机制的新闻界,正以他们习惯的操作方式,进行 
无孔不入的全方位调查。你几乎可以把他们称作是一支“野战军”。首先,他们没有任 
何特权,他们无法迫使任何人告诉他们任何与案情有关的内容,除非被采访者自己愿意 
这样做。 
    新闻界也无法把任何他们感兴趣的采访对象召来,因为在他们手里,既没有法庭也 
没有听证会这样的有效手段。确实有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这一类的好事,可是,这 
个主动权是掌握在他们的采访对象的手里的。是别人有话要说,把他们给招了去,而不 
是相反。但就连这样的机会对于他们都是重要的,他们会在这样的时刻,急急地抓紧每 
一分种提出问题,可是,人家不仅常常以“无可奉告”一口回绝,甚至可以一甩手拔腿 
就走了。你也不能如法庭国会那样给他定个什么“藐视罪”。因此,看上去新闻界是最 
没有“实权”的一支结构外的“野战部队”。 
    然而,在美国没有一个政府官员,包括总统在内,敢于把新闻界不放在眼里。因为 
这支“野战军”有不计其数的具有良好职业训练的记者队伍,而且他们习惯于独立作战, 
几乎没有一个是等闲之辈。因为凡是不具备一定新闻素质的,都早已被淘汰了。这些记 
者虽然没有什么特权相助,可是,他们在职业正义感和新闻业的竞争等等动因的驱使下, 
会把一个常人的能量发挥到极限。发掘出天晓得是从哪里挖出来的内幕新闻。再说,他 
们一个记者一个智慧,对于他们没有什么禁区和局限,他们能找出什么就找什么,别看 
有些东西看上去只不过是鸡零狗碎,但是,没准这些记者的共同努力凑在一起,就能拼 
出一张“先遣图”来。 
    这一次,就是在尼克松“水门案”的紧要关头,新闻界又一次全面出击,造成了意 
外的效果。首先是“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开展了对尼克松减税问题的调查报导。这是 
尼克松曾经把自己当副总统时的私人文件捐出,换取了五十万美元的减税。这家报纸还 
报导了尼克松曾经花了公众的一千七百万美元,用来装修和警卫他在加利弗尼亚和佛罗 
里达的私人住宅。这虽然与“水门案”无关,但是对于尼克松的信誉是一个惨重的打击。 
    同时,“华尔街日报”又雪上加霜,对尼克松的副总统阿格钮受贿以及偷漏收入税 
的情况进行了报导。这在美国民众中又引起一阵强烈反应。在司法部检察官对一系列证 
据的调查之下,副总统阿格钮很快看清,如果他顽抗下去,也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