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大文豪-第1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沫偌还打听到销售《雪国》的书店正是内山书店。

    他来到内山书店,向书店老板询问《雪国》的来历。不过书店老板内山丸造只知道有人寄售,并不知道作者的下落。

    追查陷入了僵局。

    郭沫偌并不是真的没事干无聊才来打探《雪国》的作者,一部分是出于好奇,还有一部分是和林子轩有关。

    他总觉得林子轩和他不对付。

    从最初的新诗之争,到后来双方社会地位的悬殊,都让他耿耿于怀。

    他不大看得起林子轩的那些诗歌和小说,认为是一味的迎合上海市民阶层的低级趣味,真正的文学是要能唤醒民众,启发民众。而不是消遣娱乐。

    然而,结果是林子轩受到欢迎,而创造社却被迫停刊。

    郭沫偌调查这件事,就是想弄明白林子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期望会有出人意料的发现。

    他想起川端康城曾给万象书局写信,还收到了作者的回复,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以一个仰慕者的身份写了封信。

    他留下的地址是一位相熟的日本侨民,不过他一直没有接到回信。

    于是。郭沫偌寄出了最后一封饱含感情的信件,如果再没有结果他就放下这件事。不再追查,他还要为创造社的刊物出版寻找新的合作书局。

    林子轩开车前往虹口区的北四川路,沿途看到不少日本士兵。

    自从日本大地震后,日本国内经济萧条,前来上海谋生的日本商人越来越多,日本人在公共租界的势力愈发的强大。

    1925年3月27日。日本海军第五舰队及第一潜水舰队抵达上海,有军舰11艘、官兵2700余人,所用的理由是保障在上海日本侨民的安全。

    可谁都知道,这是为了彰显自身的武力,为在上海生活的日本人做后盾。

    日本商人在中国大规模的投资建厂。利用先进的技术挤压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中国的纺织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

    这种事情不仅发生在上海,山东和天津的纺织行业同样如此。

    想要和日本厂商竞争,就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线,改良纺织工艺。

    中国纺织业过去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会被逐渐淘汰,只有建立规模大产量高的正规工厂,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林家的工厂在进行改革,整个民族工业都要经历这种阵痛。

    林子轩一边开车,一边思考着。

    他来到内山书店外边,并没有直接进去,而是停靠在一边,下车找了一家粤菜馆坐下。

    北四川路以日本人和广东人居多,较为繁华,消费实惠,对工薪阶层有很大的吸引力。

    没过多久,林子轩就看到一个认识的人匆匆的走了过来,这不是郭沫偌么?

    看着郭沫偌走进内山书店,林子轩仿佛明白了什么,否则没这么巧合,这又不是谍战剧?

    想到郁达浮给他写的信,林子轩不由得摇了摇头,这人真是无聊。

    于是,他决定和郭沫偌开一个玩笑,便向饭店老板要来了纸和毛笔,在纸上草草写了几个字,晾干后折叠起来。

    林子轩结账时多给了饭店老板一些钱,让他等自己走后把这张纸送到对面书店里一位叫做郭沫偌的人手中。

    他离开后不久,饭店老板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六岁的女儿完成,奖励给她一颗糖。

    这个小女孩跑到内山书店,奶声奶气的叫着郭沫偌的名字。

    郭沫偌接过纸条,打开一看,上面只有简短的一句话。

    “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

    他看了看这张纸条,又看了看吃着糖的小女孩,一脸的迷惑。

    我去年夏天做了什么事情啊!

    在回去的路上,受到郭沫偌的启发,林子轩想到了谍战剧,这个题材较为敏感,在国内肯定是行不通,但在国外可以啊。

    比如《碟中谍》和《谍影重重》这类电影,换个时代背景,相信仍然能受到欢迎。

    就算自己暂时拍摄不了,也可以先把故事写出来发表在国外的杂志上,国外的电影公司想要拍摄电影就要花钱购买,这可比需要培养市场的漫画赚钱。

    他准备写一个系列的谍战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007》。

    在后世,这位英国特工的名声和福尔摩斯不相上下,都是英国的传奇人物。(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章 超级英雄的新伙伴

    林子轩把这个关于谍战英雄的设定写出来,交给万象书局的创作小组讨论。

    他把故事背景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这位叫做詹姆斯邦德的英国特工在全球各地拯救世界的故事,其中少不了邂逅各种美女和展现这位特工的英勇形象。

    其实就是不断的耍帅,想必这类孤胆英雄的冒险故事会在英国受到欢迎。

    像这种不需要精雕细琢的系列通俗小说林子轩一般都不亲自来写,而是交给创作小组,他最后审核一下就行了。

    万象书局的创作小组由以前的写手团扩充而成,已有二十多位专职写作的文人加入其中。

    他们每天能够量产至少10万字以上的稿子,足够万象书局旗下杂志的需求,还能够外销给其他的报纸和杂志,赚取外快。

    这些人根据自身的特色有各自的写作方向,文笔细腻的写言情,文笔粗犷的写玄幻。

    有人善于布局,有人善于写细节,只要掌握了他们的特点,就能互补,把故事写好。

    林子轩按照字数发薪水,写得多薪水就多,待遇优厚。

    他并不局限这些人的出路,如果有人觉得自己可以独当一面了,从而选择离开万象书局,林子轩不会阻拦。

    甚至允许他们使用万象书局提供的写作创意,这就是好聚好散。

    他建立这个创作小组一方面是给万象书局供稿,另一方面是想把后世的写作创意移植到这个时代,在这个时代开花结果。

    同时。他也不会强求这些人一定要按照他的设定写作,可以自由创新。

    这个时代的人和后世的人一样。都很聪明,能够举一反三。

    林子轩只是提供了一个支点。能不能撬动地球就看他们的本事了。

    比如这个有关《007》的故事设定,在创作小组的会议上进行了热议。

    有人提出是不是像《福尔摩斯探案集》一样给邦德找一个助手,福尔摩斯有华生,邦德也应该有一个伙伴,这样有利于讲述故事。

    可以以这个助手的视角来讲述邦德的日常生活和冒险故事。

    在这个年代,中国读者对福尔摩斯并不陌生。

    1916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由周瘦绢,严独贺以及后来被誉为“中国侦探小说之父”的程晓青等人用文言文翻译的《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

    小说中惊险的情节、紧张的场面、科学的侦探方法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引起了中国广大读者极大的阅读兴趣。

    林子轩对这个提议并不意外。只是《007》不是侦探小说,而是间谍小说。

    间谍是一个秘密职业,需要严格的保守秘密,不需要如此亲密的朋友,这就是一个孤胆英雄的冒险故事。

    还有人提出为什么要写一个英国的英雄,为什么不能以中国人为主角,写一个中国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

    提这个问题的人具有极强的爱国心,林子轩较为欣慰。

    只是中国人作为主角的英雄故事在外国肯定不畅销,西方读者不愿意看到一个东方人拯救世界。那样他们没有代入感,倒是可以在国内创造这样的英雄人物。

    他想起后世一部叫做《燕子李三》的电视剧,或许能够以此为蓝本写一部《上海侠盗》。

    有人突发奇想,把上面两种意见结合起来。能不能给邦德安排一个中国人作为助手。

    邦德负责耍帅,中国人负责打斗。

    在外国的小说和电影中,华人的形象一直都被诋毁和丑化。就没有什么正面形象。

    我们为什么不从这个故事开始加入一个正直的华人形象呢?

    为了小说在外国畅销,被西方读者接受。可以把主角的位置让给西方人,那么增加一位华人助手的位置应该能够被接受。

    不少外国读者知道中国人会功夫。还能顺便宣传中国功夫。

    这就是头脑风暴的效果啊!

    林子轩很是感慨,连他的思维都被时代局限了,这不就是《青蜂侠》的模式么?

    一个美国英雄和一个中国助手,这是能够在所有英雄故事中都普及的模式。

    我为什么要按照原著的设定照抄呢?完全可以修改所有的故事啊。

    比如给超人增加一个华人朋友,给蝙蝠侠加入一个华人伙伴,所有的超级英雄身边都有一位正直善良勇敢的华人存在。

    用这种方式来改变华人在西方世界的形象,增强西方人对华人的认同感,从而改善华人在西方社会的生存环境。

    他还记得当初收到一位来自美国女孩的信件。

    那位叫做黄榴霜的华裔女孩讲述了她在好莱坞的艰难经历,林子轩对此感触很深。

    现在,这些超级英雄的创意在他手里,由他做主,那么这种全新的模式就要推行下去。

    万象书局创作的超级英雄漫画都要加入一个华人形象,要么是功夫高手,要么是科学家,要么是医生,都要是正面形象。

    虽然如今在美国出版漫画还需要林子轩自己掏钱,但随着漫画市场的培育完成,这些漫画会影响到美国的年轻人,改变他们对于华人的看法。

    或许有一天,他们会接受一个华人成为英雄主角的故事。

    比如后世那本叫做《中华英雄》的漫画,就很有机会打入美国市场。

    他把漫画部门的人召集过来开会,下发了最新的要求,不管怎么样,都要把华人加入故事之中,要展现中国人包容和勇敢的一面。

    对于老板的这个命令,没有人反对,反而纷纷赞扬老板英明。

    漫画部门从最早的三个人增加到八个,每天画国外的超级英雄,都快要吐了,这次终于可以画中国人了,都兴奋的讨论起来。

    漫画的人物设定很重要,既不能影响故事的情节,又要展现中国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否则加入一个毫无用处的华人,不仅起不到作用,还会引起读者反感。

    比如在《007》这个故事中,就可以把华人设定为科学家,研制出各种高科技的间谍设备,这个华人还要具有幽默细胞,能够和邦德互动。

    当然,这些细节不需要林子轩操心,创作小组的成员拿出故事大纲后会交给他审核。

    谁让他是老板呢,这就是当老板的好处。

    这部叫做《007》的系列小说他准备先在上海的外文报纸上试试看,如果获得成功就可以在英国寻求出版。

    用文学改变华人的形象就从这一刻开始吧。(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骂就要骂的尽兴

    这段时间,关于《妇女杂志》“新性道德号”的争论愈发的激烈了。

    北大教授陈达齐于三月十四日在《现代评论》第一卷第十四期发表《一夫多妻的新护符》,反对周建仁的《性道德之科学的标准》和章西琛的《新性道德是什么》两篇文章。

    陈达齐是写政论的好手,从法律和道德各个方面进行驳斥,有理有据。

    此人是新文化圈子里的资深斗士,这篇文章在新文化圈子里引起强烈反响,不少文人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批判章西琛和周建仁为主。

    一时间形成了人人喊打的局面。

    这两人不甘示弱,写了反驳的文章,周建仁写了《答〈一夫多妻的新护符〉》和章西琛写了《驳陈达齐教授〈一夫多妻的新护符〉》。

    他们把文章寄到了《现代评论》杂志社。

    《现代评论》杂志社的编辑部在北平,徐至摩去了欧洲,由陈原负责。

    编辑部原本不想刊登这两篇文章,后来决定删掉一部分敏感内容后再刊登,也就是所谓的删节版,稿子寄到上海万象书局刊印。

    他们写信给林子轩说明了情况,毕竟林子轩旗下的报纸一直在攻击《妇女杂志》。

    林子轩看了周建仁和章西琛的文章,发现不过是把西方的观念断章取义,重新阐述罢了,没有什么新意。

    他们认为西方的一夫一妻制度不好,存在很多弊端,坚持他们那一套性自由和性解放。

    林子轩对此颇为无语。

    一夫一妻制度或许有着诸多问题,但可以说是最能保障女性权益的一种婚姻制度了,否则也不可能被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认同。

    难道一夫二妻和一妻二夫这种制度会更完美么?

    真是死不悔改,他把这两篇文章给抽了出来。不给予刊载,并亲自写了一篇文章。

    “章先生和周先生以为从西方找到一点极端的女权思想,就是新潮和时髦,就是所谓的真理,哗众取宠,误导读者。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被批判后竟然觉得受到了多大的委屈,自认为是先锋人物,遭到旧势力的打压,心怀怨愤,殊不知自己传播的是西方的糟粕,和中国的国情不符。”

    “他们所推崇的瑞典女权主义者爱伦凯其实根本不赞成新女性,他们故意忽视这一点,只选取对他们有利的言论观点。断章取义,这不是做学问的路子。”

    “两位先生不研究西方好的东西,专门研究这些歪门邪道,还因此沾沾自喜,实在可怜。”

    “本刊物以后不接受这种骗稿费的文章,请好自为之。”

    林子轩在后世网络上也算是骂战高手,来到这个时代用笔名偷偷的骂过几次,一直觉得不能尽兴。这一次他用的是自己的名字,感觉很爽。

    在四月份出版的《现代评论》上就出现了这篇文章。为这场关于“新性道德”的大争论添上了一把火。

    章西琛和周建仁并不甘心,把稿子寄给其他的报纸和杂志。

    然而,一般有影响力的报纸和杂志都拒绝刊登他们的文章,导致他们没有地方发表。

    这不是林子轩造成的,在这个言论相对自由的时代,他还没有这么大的势力。能够影响到各家报纸。

    主要是两人的观点不被大众所接受,那些报纸和杂志都不想引火烧身。

    于是,两人就把文章寄给了鲁讯,请鲁讯代为介绍杂志刊载。

    如此一来,他们把鲁讯牵扯了进来。

    鲁讯把这两篇文章发表在《莽原》上。并附上了一篇评论性的文章。

    “近几天收到两篇文章,是答陈达齐先生的《一夫多妻的新护符》的,据说,《现代评论》不给登他们的答辩,又无处可投,所以寄到我这里来了,请为介绍到可登的地方去。”

    “诚然,《妇女杂志》上再不见这一类文章了,想起来毛骨悚然,悚然于阶级很不同的两类人,在中国竟会联成一气。”

    “可是我总以为章周两先生在中国将这些议论发得太早,——虽然外国已经说旧了,但外国是外国。可是我总觉得陈先生满口“流弊流弊”,是论利害,不像论是非,莫明其妙。”

    “至于林先生认为这些议论是糟粕,对如今的国家有害,我以为如果不传播进来,怎么能预知是否有害呢?总要让人了解和判断,争论一番,才能确认是否有害,否则便是一言堂,独断专行,不足取也。”

    这篇文章看似公允,对两方都有评论,实则还是有维护章西琛和周建仁的意味。

    这件事的结果是章西琛从商务印书馆辞职,周建仁被调去编辑《自然界》杂志。

    后来,章西琛创办了一份《新女性》杂志,继续宣扬他的观点,而且创建了开明书局,成为林子轩的竞争对手。

    这次争论只是一个开端,《现代评论》和《语丝》的论战才刚刚开始。

    论战的起因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反对校长杨阴榆的事件,也被称为女师大风潮。

    杨阴榆于1884年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1907年获公费东渡日本留学,进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18年赴美留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24年被任命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

    杨阴榆按照从西方学来的教育理论,在学校强调秩序、学风,并要求学生只管读书,不要参加过问政治活动,把学生游行示威视为学风不正。

    这就和学生产生了矛盾,特别是一些学生中的激进分子。

    这些激进的学生中有一位叫做许广评。

    1925年1月,女师大学生自治会向杨阴榆递交了要她去职的宣言,请求教育部撤换校长,4月,教育总长章时钊强调整顿学风,公开支持杨荫榆。

    这场风潮愈演愈烈,直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现代评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