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大文豪-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场风潮愈演愈烈,直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现代评论派中存在着诸多不同的政治倾向,比如说陈原,就支持杨阴榆,反对学生闹事,从而和鲁讯展开了一场著名的论战。

    有意思的是这次风潮背后的故事。

    学生冲锋在前,各方势力在幕后操控,有人被利用,有人得到了爱情。

    后来,许广评对此做了反省:“而且公举你出来做事时,个个都说做后盾,个个都在你面前塞火药,等你灌足了,火线点起了!他们就远远的赶快逃跑,结果你不过做一个炸弹壳,五花粉碎。”(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二章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林子轩之所以注意到女师大风潮,是因为最新一期的《现代评论》上就有此类的文章。

    还因为一个叫做刘合珍的女子,此时刘合珍正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是这次风潮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

    在后世,不少人都知道刘合珍,因为鲁讯写了一篇叫做《纪念刘合珍君》的文章,这篇文章被选入了语文课本。

    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如果鲁讯没有写这篇文章,那么后世的人或许根本不会记得这位被军阀杀害的女子。

    林子轩在后世看过女师大风潮的前因后果,这并不是一件普通的学生和校长之间的矛盾,而是有人在幕后推波助澜。

    鲁讯和许广评的信件就很能说明问题。

    鲁讯在信中说道:“可是据我看来,要防一个不好的结果,就是白用了许多牺牲,而反为巧人取得自利的机会,这种在中国是常有的。”

    许广评则回复道:“我的目标是不满于杨,而因此而来的举动,却也许被第三者收渔人之利,不劳而获,那么,我也就甚似被人所‘利用’了。这是社会的黑暗,傻子的结果。”

    两人都知道自己被人利用了,但利用他们的人和他们站在一边,而且颇有势力。

    所以他们不仅要保持沉默,还要冲锋陷阵,为幕后的人驱使。

    如果把一切挑明,那么这次女师大风潮就失去了纯洁性,沾染上了政治色彩,被人抓住攻击的把柄。

    刘合珍和许广评都是学生自治会的骨干,在风潮中表现的尤为抢眼。

    她们以为自己站在正义的一边,没想到被幕后势力给操纵了。这位幕后的人物正是把杨阴榆弄下台后女师大的新一任校长易赔基。

    易赔基在教育界颇有声望,曾经做过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他和北大教授李石增是亲家。

    在中国的文化界和教育界,他们这一派称为留法派,以李石增为主。

    由于教育背景的差异,留法派和留学英美的学人形成抵交相争的局势。而逐渐式微、遭到边缘化的留日学人则支持留法派,共同对抗咄咄逼人的英美派。

    这就像是三国时期吴国和蜀国联合抗曹一样。

    有了留日派的支持,留法派在此时的教育学术界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所以说,在中国生活就不可避免的加入到各个圈子里来,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

    这样就能够理解为什么鲁讯甘愿受到驱使了。

    等到易赔基当了新校长,他立刻就不再管这些事情,而只管教书了。

    时任女师大国文系主任的郑典在后来的回忆文章里称:“到了复校以后,校长继任有人,他就事事谦退。只管讲课了。这是多么值得敬佩的风度啊!”

    在大量女师大风潮的叙述中,英雄鲁讯在戏台中央英勇作战,学生们群情激昂,易赔基以及背后的李石增或不见身影,或像个跑龙套的,在前台一闪而过。

    然而,事实总是让人难以接受。

    杨阴榆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和英美派的代表人物胡拾是校友。这就是为什么现代评论派力挺杨阴榆的原因了。

    说到底就是留法派和留日派联合起来对英美派的一次反击。

    鲁讯在这次事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许广评。

    在这次风潮中他如此英勇奋战,几乎以一人之力就把现代评论派打的落花流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爱情的力量,或者说冲冠一怒为红颜。

    林子轩留学美国,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他和杨阴榆同一年进的哥大。

    杨阴榆到美国留学的时候已经三十四岁,林子轩才刚刚十八岁,两人的交往并不多。只在哥大留学生聚会的时候见过几次。

    在他的印象中,杨阴榆性子和婉,对学业很用功,和他这种在美国混日子的人不同。

    有了这份情谊,林子轩自然不会攻击杨阴榆。也不想参与这次论战。

    在这场风潮中,对错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关乎的是立场问题。

    正如后世的那句话,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林子轩不再理会北平的事情,任由他们争论去,他遇到了另一件麻烦事。

    孟晓冬想要到北平去唱戏。

    她的理由很充分,她觉得自己在上海的戏曲舞台上已经无法再提高了,只有到北平和各路戏曲名家一较高下,取长补短,才有提升的可能。

    这句话从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子口中说出来总觉得有点怪异。

    给林子轩一种武林高手要去挑战天下群雄的即视感。

    在这个年代,京剧虽然有海派和京派之分,但海派京剧注重商业性,过于花哨,若是论艺术性,还是要看京派京剧。

    北平是京剧演员心目中的圣地,梅兰方和杨晓楼等人都是京派京剧的代表人物。

    在戏曲界,他们的名气就要比上海的演员大,经常到皇宫中演出,还能得到慈禧的赏赐,这也是他们名气大的原因之一。

    进宫唱过戏,这就是值得炫耀的资本。

    孟晓冬在上海的名气极大,无论在歌曲还是电影上都受到欢迎,在戏曲舞台上同样如此。

    她的本行是唱戏,这次到北平是为了开阔眼界,学习和借鉴别派的唱腔和技法。

    孟家是梨园世家,在南方戏曲界关系颇广,在北方就有点鞭长莫及了。

    林子轩在北平有点人脉,托人照顾她没有问题,反正他们之间的绯闻已经人尽皆知了,可北平不是上海,难免有照顾不到的地方。

    “你想好了。”林子轩认真的问道。

    孟晓冬点了点头,她是个有主见的人,如今赚了不少钱,没有家庭负担,就想着在京剧这个行当继续钻研下去。

    以她的名气,北方不少剧团都向她发出过邀请。

    以往都被她拒绝了,这一次她想出去走走看看,见识一下外边的世界。

    林子轩答应下来,为了安全着想,他从精武体育会请了两位女保镖,负责日常生活。

    孟晓冬毕竟都是大明星了,没有保镖和助理算什么大明星,就算是到了北平,也不能跌了咱们上海滩第一歌星的范。

    不仅如此,还要造势,在报纸上大肆宣传。

    还没到北平,就把名声打出去,省的到时候被人小看,在京剧界竞争同样激烈。

    孟晓冬听从林子轩的安排,像往常一样的安静。

    自从四年前两人相遇后,一直都是林子轩安排她的生活,这一次她准备离开一段时间。

    她听说对于男人而言,你经常在他身边他不会在意你,一旦你离开他反而会牵挂着你。(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三章 这一刻的上海

    送走了孟晓冬,林子轩也要离开上海了,他和冯程程带着孩子回无锡老家。

    有了孩子,他们原本过年就该回去祭祖,但因为战争给耽搁了,如今孩子快要一岁了,按照习俗,该回家认祖归宗了。

    从上海出发,一路行来,仍然能见到战火留下的痕迹。

    好在江浙本来就是富饶之地,难民可以投靠亲友,死亡的人数没有那么惨烈。

    无锡不是战争的中心,受到的影响较小,城内繁华依旧。

    在城郊的林园内,林子轩打算在这里修养一段时间,抛开细琐的杂务,静心养性。

    也是为了尽快把《高堡奇人》这本书写完,他接到赛珍珠的信件,赛珍珠和她丈夫准备在六月份离开中国,回美国进修。

    他们报考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生课程。

    赛珍珠的丈夫布克报考的是农学系,赛珍珠报考的是英语系,这一次也是为了给他们三岁的女儿到美国看病。

    林子轩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机会。

    他想把《高堡奇人》这本书寄出去,就要到国外去,这里有一件麻烦的事情。

    对于中国人,或者说亚洲人,在通过美国海关的时候会被严格检查,包括携带的行李。

    如果是政府官员会好些,会有外交优待,但对于一般的游客,就免不了这套程序。

    若是碰上一位粗心大意的检查员,或许不会注意到林子轩携带的书籍,可一旦碰到那种较真的家伙,还对中国人怀有歧视,就会一本本的翻看。

    这样就会暴露《高堡奇人》这本书。

    林子轩曾经想过到南洋一带邮寄此书,但他向南洋的商人打听之后才知道。那里是欧洲各国的殖民地,非常的混乱,盘查的更厉害。

    这次赛珍珠夫妇前往美国,他准备一同前往。

    他把自己的行李交给赛珍珠夫妇代管,避免被检查,美国海关对美国人较为宽松。

    所以。他要把这本书尽快写完,排版付印。

    如此还能去看望已经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的妹妹。

    经过一番考虑,林晓玲最终选择了哥哥曾经就读的学校,她入读了一个谁都没想到的专业,进入了哥大的新闻学院学习。

    哥大的新闻学院创立于1912年。

    1912年9月30日开课时,有来自21个国家的约1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入校学习。

    新闻学院在哥大颇有名气,授课教授大部分都是经验丰富的记者。

    林晓玲觉得成为一名新闻记者较为自由,在美国有不少女记者,这是女性独立的表现。

    林子轩对此哭笑不得。刚刚到美国就受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了,还讲起了女性独立,有本事自己打工挣学费,那才是真正的独立。

    但谁让这是自己的妹妹呢,只能任由她去。

    大不了回国后让她在万象书局工作,负责新闻编辑就行了,他并不指望林晓玲能够有多大的成就,只要平安便好。

    在寄回来的信件中。林晓玲还说了她的大学感受,有部分和林子轩有关。

    在中国的时候。她知道自己的哥哥名气非常大,却没有直观的概念。

    来到美国后,她才真切的感受到这一点,在学校里,《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几乎成了学生的必,这股风潮还没有散去。

    一年多的时间。这本小说在美国卖出去超过三十万册。

    按照业内的估计,《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销量有望超过百万册,不过它以青少年为主体的读者群限制了销量的增长。

    如果能够被美国的中产阶级接受,则可能创造一个销售奇迹。

    一位作家写出一本畅销书或许是巧合,写出两本畅销书就需要实力了。而能写出三本畅销书就会奠定其在文坛的地位。

    林子轩想要在西方文坛获得彻底的认可,还需要一本奠基之作。

    当然,这本书绝不会是《高堡奇人》,他希望永远没有人知道他和这本书的关系。

    他想要安静的写书,可现实世界却让他无法安静。

    他来到无锡没有几天,就收到了上海的信件,平禁亚写信告诉他一件事。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本纱厂工人为抗议日本资方无理开除工人再度罢工,日本商人对工人开枪射击,导致多人受伤。

    5月17日,工人代表顾正虹在医院不治身亡。

    5月23日,全国学联议决援助顾正虹惨案5项办法,5月24日内外棉纱厂工会在潭子湾举行顾正虹追悼大会,万余人参加。

    平禁亚写信的意思是请示万象书局旗下的报纸和杂志应该表明什么态度。

    在这种形势下,肯定是要抗议的,反对日本人的暴行,只是采取的力度问题。

    从去年开始,上海工人罢工事件就屡屡发生。

    先是上海丝厂女工罢工,后来是南洋烟厂工人罢工,接着是日商内外棉五、七、八、十二厂等约1万名工人罢工。

    每次罢工,报纸都会支持一番,为工人争取权益。

    前面两次是针对中国工商业的罢工,中国商人讲究和气生财,不愿意把事情闹大,看在都是同胞的份上,基本上都进行了妥协,答应了工人提出的部分要求。

    罢工事件能通过谈判获得解决。

    然而,日本人可不是中国商人,他们来中国是为了赚钱,对罢工工人的态度极为强硬。

    随着日本商人大规模的来到上海圈地建厂,日本人仅在上海一地就设有23家纱厂,占全上海纱厂总数的三分之二。

    日本厂主对待工人非常苛刻,工人每日工作12小时以上,工资每日仅一角五分。

    还要扣存百分之五储蓄厂中,需至工作满十年方始归还,半途辞工者储蓄金即被没收。

    可以说,日本纱厂是上海工作环境最差,待遇最低的工厂。

    面对工人的屡次罢工,日本人利用各方势力进行打压,不惜动用武力。

    由此造成了这次惨剧的发生。

    平禁亚知道林子轩和日本人的关系僵化,就写信请示该如何行动。

    林子轩看到这封信,想到的是即将发生的五卅惨案。

    5月30日,上海学生联合会分派多队在租界内游行讲演。

    当天下午,一部分学生在南京路被捕,其余学生及群众共千余人,徒手随至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者。

    英国巡捕下令开枪向群众射击,当场打死学生四人,重伤30人,公共租界当局更调集军队,宣布戒严。

    想到这里,林子轩不由得沉默下来。

    他准备连夜返回上海,或许不能改变什么,但总要尽一份心力。(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四章 5月30日

    在回上海的车上,林子轩陷入沉思之中。

    他知道一旦惨案真的发生,上海会陷入一段混乱的时期,所以他让冯程程和孩子留在了无锡老家,他一个人返回。

    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他实在想不出太好的办法。

    如果去劝阻群情激昂的学生不要游行,不仅起不到作用,还会被认为是外国人的帮凶。

    假如事情发生在法租界,他还能请冯敬尧控制住局势,至少巡捕房不会乱开枪。

    但在公共租界,他并没有太有用的关系。

    只能先请上海总商会的会董们出面调停,控制住局面,呼吁上海的文化界参与进来,给公共租界的当局施加压力。

    他和公共租界的总董事费信惇见过几次,或许可以让日本商人和工人代表谈判解决。

    罢工游行是正常的争取自身权益的行动,一旦出了人命,那就会演变成政治事件。

    林子轩于5月28日回到上海,上海的街道上已经能看到游行的学生,他们在散发传单。

    他直接来到闸北区北苏州路470号,这里是上海总商会的所在地,打听有关日本纱厂工人罢工的情况。

    林家同样从事纺织行业,打听这件事并不奇怪。

    情况不容乐观,日本厂商态度强硬,现在已经不仅是工厂和工人的矛盾了。

    公共租界的巡捕房抓捕了六名文治大学和上海大学正在游行演讲的学生。

    5月27日,大夏大学、南洋公学等校60多个团体,800多人集会。成立了上海各团体援救被捕学生联合会,决定出版特刊。组织演讲队,同公共租界当局展开斗争。

    公共租界会审公廨接受工部局巡捕房诉控。将于30日由日本会审官审判被捕的学生。

    上海总商会的人虽然觉得问题棘手,但以前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只要等这阵风潮过去,被捕的学生自然会放掉。

    林子轩敦促总商会的会董出面调解,显然没有得到重视,对方只是敷衍了事。

    他们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他只好回到万象书局,让平禁亚在明天的报纸上谴责公共租界的做法。

    同时呼吁学生要克制和冷静,尽量不要和巡捕发生冲突。以保证自身的安全为重。

    他还联络上海相熟的报纸和杂志,刊登类似的文章,提醒学生们注意安全,不要冲动。

    5月29日,林子轩在黄浦区汉口路193号的公共租界工部局大厦内见到了总董事费信惇,这是一位美国律师。

    他对于近期公共租界内发生的游行极为愤慨,他觉得这些学生被人煽动闹事,是那些布尔什维克份子所为。

    西方国家对于苏联没什么好感,不赞成暴力革命。

    林子轩和他谈起尽量化解矛盾。进行谈判,不要动用武力,要和平解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