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人觉得林子轩提出的解决办法完全无用,只是拖延之策。
所谓的实践,不过是把问题交给时间来评判,几十年后自然知道谁对谁错,那大家就什么都不用做了,干等着好了。
这其实是在偷换概念,实践不是干等着,而是不断的争辩和验证,从而得到真理。
更有人认为林子轩讲述在美利坚的往事固然值得称赞,但也说明他骨子里有着贪腐享乐的思想,这种人留在新文学队伍中是一个隐患,应该尽早清除这颗潜在的毒瘤。
林子轩对此没有做出辩解,因为有一拨人正极力的为他辩护。
以徐至摩为首的新月社成员在这次争论中非常的活跃,坚决的站在林子轩这一边。
徐至摩还用深情而浪漫的笔调写了一篇回忆文章,《我和林子轩在纽约的那两年》。
第一百四十章 第一次播音
在这篇文章里,徐至摩回忆了他和林子轩在纽约的生活。
哥伦比亚大学位于纽约的曼哈顿区,是纽约最为繁华的城区,不仅有金融中心华尔街,还有艺术街区百老汇,其他商业建筑更是比比皆是。
可以说,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留学生很容易陷入那种纸醉金迷的环境中。
林子轩在那段时间到剧院看话剧、看电影、出入娱乐场所,过着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崇尚西方的文化和制度。
在当时或许是一种迷失,但从现在看来,这应当是林子轩文学创作的源泉。
徐至摩认为正是那段时间的生活,让林子轩深入的了解了美国的文化,从而创作出了西方式的小说,也正是在那段时候看了大量的话剧,才能写出如《日出》这样的剧本。
百老汇是美国的艺术中心,林子轩在其中吸收了养分,这是他创作的基础。
所以说,如果没有在那段时间迷失的林子轩,也就没有后来在新文学领域大放光彩的林子轩,那是林子轩不可割离的一部分。
当然,在叙述了和林子轩的深厚友谊后,接下来,徐至摩也顺便提了一下自己在美国和英国的经历,以及他结交的那些社会名流。
林子轩看过之后非常满意,他自己都没想到还能这么洗白。
如此一来,那段黑历史成了他写作的源动力,是他骄傲的资本。
有学问的人就是不一样,这一点值得学习。
而且,有帮摇旗呐喊的小弟感觉很不错,怪不得鲁讯和胡拾身边都有一拨人呢。
一旦有论战,自己先不出面,让小弟们冲锋在前,在紧要关头,自己再发出致命一击,这才是做大哥的风范。
林子轩甚至有把新月社做大做强的冲动。
什么文学研究会,什么创造社,什么语丝社,一路碾压过去,唯我新月,武林称王。
好吧,这只是他在心里的胡思乱想而已。
对于经营一个文学团体,他的兴趣不大。
何况新月社的成员身份复杂,以诗人为主,其中不少人都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无论是在文学主张上,还是政治倾向都相差太大,能够坚持下去也算是个奇迹了。
不得不说,徐至摩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来,随着徐至摩的突然离世,新月社不久就解散了。
林子轩没有插手新月社的意图,这样就挺好,平时不过问,有事的时候还有帮小弟加油助威,就让徐至摩忙活去吧。
1922年11月29日,林子轩开车前往上海中西女校,他要把林晓玲和阮玲钰接回家。
中西女校实行住宿制度,每月月底放假一天。
这是为了培养这些大小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女校里可没有佣人,叠被子和清扫卫生都要自己来做。
吃饭的时间固定,不能睡懒觉,否则就要被训斥,甚至被开除。
一旦被中西女校开除,那名声就不好听了。
学校上课的内容除了语文、政治、数学、体育,外语学法语与英语,还有一些选修课,如钢琴、油画、家政、刺绣等。
女校的宗旨就是全面培养女性独立生活和交际的能力,让其能适应上流社会的生活。
林子轩开车来到校门口,发现门口停着一长排的轿车,还有不少黄包车在较远处。
这算是中西女校每个月的一道风景了,这里的学生非富即贵,个个出身不凡。
“当年班上三十几名同学全是上海滩显赫家族的女子,每逢学生一月一次的回家日,校门口便排起汽车长队;至于班上张爱灵那样家世的学生,还是比较卑微的,她很瘦,也不好看,人很文气,穿着很朴素,学习极用功,老师很喜欢张爱灵。”
这是一位曾就读于上海圣玛利亚女校的大户人家小姐的回忆。
以张爱灵那种家庭的出身,在这所学校的学生中还用“卑微”来形容。
张爱灵出身名门,祖父张佩论是清末名臣,祖母李橘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父亲任天津津浦铁路局英文秘书,母亲同样门庭显赫。
不过在张爱灵出生的时候家庭没落了,她虽然上了贵族女校,但仍然被人瞧不起。
由此可见,上海的贵族女校是什么样的存在。
林晓玲对贵族女校毫无好感,她正处在贪玩的年纪,如果不是被关在女校里,她早就跑出去疯玩了,终于等到一月一次的放假日,她已经迫不及待了。
不过,在学校里她还不敢放肆,否则会被嬷嬷们责罚。
这些女生们规规矩矩的收拾东西,绷着脸,不能笑出声来,非常淑女的模样,一个个排着队伍来到校门口,等着校门打开。
下午五点钟,守门人拿着钥匙过来,打开校门。
原本装淑女的女生们开始加快速度,脸上洋溢出了笑容,像是从牢笼里放出来一样。
林晓玲拉着阮玲钰的手朝着林子轩的方向跑去,一边跑一边大声喊着,引得其他女生侧目,这个晓玲连这一会功夫都懒得装了,下个月一定会被嬷嬷们批评的。
林晓玲这么兴奋是有原因的。
林子轩曾经告诉过她,今晚广播电台就能向着整个上海市广播了,哥哥给了她一个机会,让她在电台进行第一次广播。
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她林晓玲将说出第一句话,想想都兴奋的睡不着。
上了车子,林晓玲催促起来,旁边的阮玲钰颇为羡慕。
半个小时后,他们来到了万象书局,在书局的一个房间里,聚集着不少人,有调试设备的外国人,也有报社的员工和记者。
他们在这间播音室里等待着,一起见证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一切准备就绪,林晓玲不由得有些紧张,看着手上的稿子,感觉嘴里的舌头有点发僵,林子轩给了她一个安慰的笑容。
六点整,机器打开,设备运转正常。
林晓玲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深吸一口气,拿着稿子念了起来。
“上海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上海万象广播电台开始向大家广播啦。”
第一百四十一章 你从悲剧的角度来看
这是一次实验性质的广播。
林子轩在上海的租界和华界都安排了人手,甚至连黄浦江上都有人拿着收音机,他要知道这次广播的覆盖范围和播音的质量。
从六点钟开始,林晓玲念了半个小时报纸上的新闻,接下来播放流行音乐。
到七点钟结束,在中国境内的第一次广播就算是完成了。
他们一边热切的谈论,一边等待着消息。
没过多久,在黄埔江附近的各船只和交通部各业务台,纷纷传来信息,报告接收到的声音和音乐清晰可闻。
由于受到话筒条件的限制,声音略微走样,但不影响收听。
在这次广播前,林子轩给法租界和公共租界都有报备,在上海市政府那里也获得了许可,他保证上海万象广播电台属于商业电台,不进行任何有政治倾向的宣传。
此时,北洋政府对于电台这种新生事物还没有明文规定,也没有营业牌照可以颁发。
法租界的公董局同样不闻不问,只要不触及法国人的利益,他们懒得管你。
也就是说,林子轩的这家电台属于无证经营,随时都有被取缔的危险。
得到消息的众人都很振奋,说明这个广播电台至少覆盖了整个上海地区,而且广播的效果不错,可以继续下去。
林子轩特意从明月歌舞团挑选了一位嗓音还不错的女孩子,充当播音员。
电台白天讲评书,讲什么呢?
自然是《射雕英雄传》,不用担心版权问题,还能宣传自己的小说。
至于歌曲和戏曲,上海百代公司有不少老唱片,可以拿过来使用,特别是外国名曲,作曲家早就不在人世了,也没有版权纠纷。
读报这个栏目要暂时取消,这可能会影响报纸的销量,那些报馆肯定不愿意,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或者我自己办一份新闻类的报纸,我读我自己的报纸,应该就没有问题。
林子轩再一次被自己的机智所折服。
当然,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要开办《小喇叭》这个节目,每天用上半个小时的时间讲童话故事,什么安徒生,格林兄弟,一千零一夜等等。
也让中国的儿童感受到……
林子轩突然想到收音机这种奢饰品目前还是富豪们消遣的玩物,穷人家的孩子怎么能听得起,就算他在收音机里播放儿童故事,恐怕也没有儿童来听。
这个念头让他不由得有些沮丧。
看来山寨廉价收音机,让收音机在民众中普及势在必行,不过这需要一些时间。
第二日,更为详细的消息传来。
根据跟踪调查,昨天在上海至少有700多人听到了广播,听众的反响很好,有人甚至到万象书局询问那个读报纸新闻的女子是谁。
这个消息让美国人奥斯邦极为振奋,他觉得收音机销售的热潮即将到来。
为此他加大了从美国进口收音机的订单量,把自己身上的全部资金都投了进去,可谓是孤注一掷。
林子轩极力的鼓励他这么做,还假意的想要入股参与,共同牟利。
这个提议被奥斯邦拒绝了,虽然他也想借用林子轩的资金,但他不信任这个中国人,他能感觉到林子轩对他的防备,甚至不让他插手电台的事务。
林子轩对此无所谓,等到12月份山寨收音机出现在市面上的时候,你就哭去吧。
到时候,一场惨烈的价格战就会打响。
奥斯邦哭不哭还很难说,林子轩却被人找上门来,找他的是《快活林》的主编严独贺。
原因嘛,是因为林子轩连载的小说《天龙八部》,在最新的一章中阿朱死掉了。
《天龙八部》连载了几个月,终于到了这个情节。
每次林子轩的稿子送来,严独贺都能先睹为快,这也是让他颇为得意的事情。
这本《天龙八部》写的很好,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塑造都比《射雕英雄传》更为成熟,视野也更为开阔,出现了更多的武林门派和各色武林人物,可以说让人看的欲罢不能。
但这一次他看的郁闷了。
阿朱不仅死掉了,还是被乔峰出手打死的。
这不科学啊,阿朱和乔峰经历种种磨难,又有了塞上白首之约,完全是要一起走完人生道路的节奏,怎么就突然死掉了呢?
他甚至怀疑林子轩是不是感情受打击了,被女人给抛弃了,才能写出这种虐心的情节。
于是,他拿着稿子来找林子轩,想问问是怎么回事,你这个情节不对头啊。
你问我,我问谁啊!
林子轩颇为无奈,他也想知道这个答案,可惜没有人能回答他。
面对严独贺的问询,他还必须要给出一个合理的说法来。
“那个,你从悲剧的角度来看,这个情节就没有问题了。”林子轩讪讪的说道。
“什么?悲剧?”严独贺一时间愣住了。
这部《天龙八部》是悲剧,你逗我呢?
故事一开始段誉掉进悬崖学会神功,然后来到江南碰到美女王语嫣,和乔峰结拜,乔峰义薄云天,领导丐帮群雄,什么南慕容,北乔峰,看的人热血沸腾。
虽然其中难免有小波折,但总体来说,这都是一部让人心怀舒畅的爽文。
你现在告诉我是悲剧,这真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的确是悲剧。”林子轩承认道,“最后乔峰自杀身亡了。”
这句话给了严独贺致命的一击。
他看着林子轩,想起林子轩写过的《日出》和《雷雨》,这才意识到林子轩不仅是写武侠小说的大师,还善于写悲剧。
竟然是悲剧,我果然是太天真了。
严独贺离开的时候如此想到。
林子轩觉得很对不起严独贺和读者,让他们经历了自己当初经历的一切,他相信当这段情节刊载到报纸上的时候,会有更多的读者不满。
可要是改变了剧情,那后续的工作量就太大了。
算了,只有悲剧才能真正的打动人心,他这么安慰自己,反正不是自己难受,爱咋咋地。
等到《快活林》刊载了《天龙八部》的最新章节后,林子轩才真切的感受到读者的怨念。
这一次和杨康的死不一样,杨康怎么说也是反派人物。
阿朱可是女主角,那么温柔可爱的女孩子你怎么能忍心让她死呢,而且还是最残忍的死法,死在了自己心爱的人掌下。
作者和阿朱到底有多大的仇怨啊!
第一百四十二章 旁听生
以前读者看金勇的武侠小说,看到郁闷的情节只能朝着报社寄抗议信,因为他们不知道金勇是谁,但现在他们有了更为直接的抗议目标。
那就是林子轩。
所以,他收到了不少读者来信。
其中有恳请他修改情节的,有发泄不满的,有言语威胁的,甚至还有阔少愿意出钱让阿朱复活的。
此人还替林子轩想好了后续的情节。
阿朱其实身怀一门神功,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的那个月圆之夜从地底下爬了出来,成为了绝世高手。
林子轩极为无语,我写的是武侠小说,不是僵尸流。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天龙八部》受欢迎的程度和读者的怨念。
和《笑傲江湖》的不温不火不同,《天龙八部》在上海滩引发了又一轮武侠小说的热潮。
《快活林》的销量比《通俗小说周报》的销量高很多,读者的基数差距太大,引起的反响自然不一样。
有读者和严独贺一样,认为林子轩在生活中遭受到了打击,才写出这种天怒人怨的情节。
这种说法很有市场,一度影响到了林子轩的日常生活,就连家里人都关心起来。
因为林子轩和冯程程就要结婚了,这时候你写这种情节难免不被人多想,让男主角亲手打死女主角,你这是有多恨女主角,你和程程之间没有什么矛盾吧?
就连冯程程都露出怀疑的神情,你这是在射影什么吗?
林子轩终于体会到自作自受的苦楚了,他一再强调这只是小说,和现实没有任何联系。
我绝对没有其他想法,这真的只是小说而已。
很可惜,他越是这样解释,越是引起猜疑。
家里人甚至认为他在外边是不是找了其他女人,其实在这个时代的上海滩,大户人家养外室是普遍现象,但你不能主次不分,要以家庭为重。
为此,他的父亲林伯清还和他长谈了一次。
自作孽,不可活!
林子轩只能一再的做出保证,我是清白的,那真的只是小说,我以后再也不把女主角写死了,这总可以了吧。
别说是他,连茶馆的说书先生都被这段情节给郁闷了。
他们说书是为了赚点小钱,可你搞出这么悲惨的情节,要是说出来,下面的客人听得不爽,还不把茶馆给砸了,他们担当不起啊。
于是,这些说书先生在说这一段之前都会事先声明,有事你找作者去,和我没关系。
阿朱死掉这件事闹了半个月才算是平息。
让林子轩庆幸的是他没有写《神雕侠侣》,那个才更为要命,你到底有多恨小龙女才会写她和尹志平的那些事啊。
这段焦头烂额的日子让他深切体会到笔名的好处,只要用了笔名,再也不用担心读者会到家门口堵人了。
林子轩在上海大学每周有两节课,分别在周一和周四中午。
他上课不点名,一般来的学生都会超出中国文学系学生的数量,他也不在乎,甚至有些都不是上海大学的学生,只是慕名来听课的。
他讲如何写作,又不仅讲写作,还会扯到其他地方去,比较的随性,不古板。
他经常会当场背诵一段传统文学或者外国小说,如果被学生问到不懂的问题,他直接承认这个我没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