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宣教学概论-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文克(Herman Bavinck)著   宋华忠 译   天道书楼1985年出版

 


目录


第一部份 宣教圣工的理论与难题

第一章。基本问题…………………………………………………………。 1
第二章。宣教圣工理论的分类(从略)…………………………………。   1

第二部份 旧约预言列国的前途

第三章。宣教事工的基础 ………………………………………………… 2
第四章。先知书中救恩的应许 …………………………………………… 5

第三部份 福音书与《使徒行传》中的宣教概念

第五章。《旧约》与《新约》之间的时期 ……………………………… 9
第六章。福音书中的谜 …………………………………………………。。 11
第七章。使徒的行传 ……………………………………………………… 15

第四部份 使徒书信中宣教圣工的概念

第八章。宣教圣工是教会的职责 。。。。。。。。。。。。。。。。。。。。。。。。。。。。。。。。 18
第九章。以色列人在上帝救恩计划中所占的地位 ……………………… 22
第十章。双重基础…………………………………………………………。 24
第十一章。全人的救恩……………………………………………………。 25

第五部份 宣教工作的根基与性质

第十二章。宣教圣工是神的工作…………………………………………。 26
第十三章。宣教事工的基础 ……………………………………………… 28
第十四章。宣教事工面面观………………………………………………。 30

第六部份 宣教方式的基本原则

第十六章。 初步问题……………………………………………………… 33
第十七章。决定宣教方式的要素…………………………………………。 34
第十八章。宣教方式的双重意义…………………………………………。 37

第七部份 广义的宣教方式

第十九章。圣经的基础。。。。。。。。。。。。。。。。。。。。。。。。。。。。。。。。。。。。。。。。。 39
第二十章。宣教士是有血有肉的人………………………………………。 40
第廿一章。 宣教士是文化传导者………………………………………… 44
第廿二章。 整全的宣教方式………………………………………………。 48
第廿三章。 宣教事工和多元化的服务……………………………………。 50
第廿四章。 国家与个人……………………………………………………。 52

第八部份 宣扬福音的方式

第廿五章。以彼此交往为宣教方式 。。。。。。。。。。。。。。。。。。。。。。。。。。。。。。。 54
第廿六章。宣教的内容 ……………………………………………………。 58
第廿七章。 以攻为守法(接触点) ……………………………………… 60
第廿八章。直接的宣教方式 ………………………………………………。 64

第九部份 三重目标
第廿九章。圣经的基础 ……………………………………………………… 71
第三十章。教会与国家 ……………………………………………………… 73
第卅一章。适应 ……………………………………………………………… 78
第卅二章。取为己有的实践 ………………………………………………… 83

第十部份 母会的责任

第卅三章。旧教会与新教会 ………………………………………………… 89
第卅四章。大公教会兴地方教会:宣教圣工与教会合一的问题 ………… 93
第卅五章。宣教事工的发展 ………………………………………………… 96
第卅六章。今天宣教圣工的职责 …………………………………………… 101



第一部份 宣教圣工的理论与难题

第一章 基本问题


若要认真推行宣教圣工;就不难发现以下各种问题。

宣教圣工(差传)的基础是什麼 为什麼需要宣教圣工在《圣经》的命令与应许中;宣教圣工占有怎麼样的位置如果要建立宣教圣工正确的基础;我们就要思想宣教事工的动机;也要确定宣教圣工是否有正确的《圣经》根据。我们肩负宣教的责任;是否基於我们对那些不认识基督的人所存的同情心呢 抑或是因为我们顺从主的吩咐而差派宣教士出去呢 从宣教的历史看来;我们可以发现有各种不同的动机。有些宣教士采纳了苦修主义的人生观;因此选择宣教作为一种舍己的生活方式;有些人盼望藉著福音的普传能使主早日再临;也有些宣教士将宣教工作於发扬西方文化连合在遗弃;因为他们认为西方文化比其他任何一种文化更优越。有时;宣教活动甚至变成一种殖民政策; 一种政府的活动;更甚於教会的工作。我们在宣教的历史中确能看到许多不同的动机与观点。但是那一种才是真正符合《圣经》教训的动机呢 《圣经》怎样看宣教圣工 宣教圣工以什麼作为根据 宣教圣工所要成就的是什麼 宣教的权威与价值又是什麼

第二;这又带出了另一个问题。外邦人是否也有意寻求救恩 一般说来;这个问题是被视为宣教圣工的双重基础。我们是因著《圣经》的命令而被差派到世界各地去 是受神的差遣 抑或我们可以说;世界也盼望我们去向他们传福音 神的吩咐是我们宣教的惟一原因;抑或还有其他原因 是否这个世界也急切盼望听到基督的福音 我们对於神学中的普通启示的看法;与这些问题直接有关。我们对其他宗教的看法;对答案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三;另一个问题是;由谁来管理宣教圣工的执行 宣教士当由教会来差派;抑或由教会中的宣教小组来差派 如果该由教会差派宣教士;那麼是地方教会抑或是教会的总会或区会负责 此外;宣教事工在教会中该有什麼地位


第二章。宣教圣工理论的分类 (从略)


第二部份 旧约预言列国的前途

 

第三章 宣教事工的基础

乍看起来;《旧约圣经》似乎没有提出宣教概念的任何支持。它似乎只论到血腥的战争和各个外邦民族的毁灭;似乎很少提到神的怜悯;或是神也愿意外邦人得著福音的恩典。《旧约》往往将外邦人描写为以色列的威胁和诱惑;而很少提到神的救恩也会向他们显明。又因为以色列民常常受到外邦宗教的引诱迷惑;并向周围各国的外邦偶像下拜;因此;旧约的先知都鼓励他们拒绝外邦人的引诱;甚至筑起与外邦人完全隔绝的墙垣。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查考《旧约圣经》;我们就会发现;列国的前途是《旧约》非常关心的一个重点。《旧约圣经》常论到列国人民的前途;并论到救恩最终要临到他们。《圣经》自始至终所关心的是全世界;所以神的救赎计划鄙视为全人类预备的。如果要讨论《旧约圣经》关於宣教圣工的教导;必须注意到下面几点 (我们在此将不谈先知书;因为这些先知的著作在救恩历史中又其独特的地位)。

我们必须先指出;《圣经》不断申明这世界及其上的一切都是神所创造的。这个中心教训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以致我们没有把它看为宣教恒工最基本的原则之一。然而我们仍要指出;《创世记》第一章一节实是《马太福音》第二十八章十九;二十节所指大使命的必要基础。如果我们看一下列国传统对於世界起源的看法;就必有更深入的了解。亚洲;非洲以及世界各地不同部族的古老传统;都相信他们是自己所拜的神的后裔;而且与所居住的世界有关。这种观念并没有容纳列国或其他民族的余地。《创世记》第一章二十七至二十八节;第十章全章;以及使徒保罗在《使徒行传》第十七章二十六节所说「祂从一本造出万足的人;住在全地上」等经节;显然指出全世界都是宣教的工场;因为这些经文清楚指出;没有一个民族可以自称其起源是高於其他民族的。这样;我们就能认识一种正确的世界观; 是与一般世人所了解的世界观完全不同的。

神创造万物的这个观念;自然包括神掌控全世界的主权。《诗篇》第二十四篇一节说:「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诗篇》第三十三篇十三节也说:「耶和华从天上观看;祂看见一切世人。」看来神似已让列国自生自灭;其实神并没有丢弃他们。世上列国也像以色列民那样;是神所关心的;神也是他们公义的裁判著。《诗篇》中更常提到;外邦人当来呼求神;敬畏神;并且荣耀神;先知也不断严厉指责以色列邻近列邦的恶行;因为神并没有从这列邦中免除祂公义的要求;他们照样要顺服神的命令;若背逆行恶;也照样受到惩罚。

因此;列国都不可敬拜假神。先知不断指出;外邦的神都不过是偶像。耶利米说:「惟耶和华是真神;是活神;是永远的王」(十10)。正因为《圣经》坚决任定耶和华是惟一的真神;因而成了宣教事工莫大的动力。《申命记》第四章三十九节说:「所以今日你要知道;也要记在心上;天上地下;惟有耶和华祂是神; 除祂以外;再无别神。」

以色列民得以分别出来;并没有改变这事实。反之;他们被分别出来;不过是暂时的;为要成就神的救赎计划;当神的时候满足;以色列就不再从列邦中分别出来。当亚伯拉罕被神从吾珥呼召出来时;神特别向他应许;「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十二3)。往后神与亚伯拉罕的后裔立约时;又重新强调这一个应许 (创二十二18)。以色列民也醒觉到他们只是暂时从外邦分别出来;这一点在先知的教训中看得最清楚;而在先知后期的预言中;更成了外邦至终蒙福得救的主要信息。

最重要的是;以色列人的宗教是建立在一个独特的圣约之上。以色列邻近的外邦人;把自己看作几乎与自己所信的神同等;这些神不过是一种守卫的神;能保护他们;赐他们力量。这些神就是国家的化身;因此;征服一个民族;同时就是羞辱他们的神。所以拉伯沙基在进攻耶路撒冷时;在城门外曾用如此讥刺的话说:「列国的神;有那一个救他本国脱离亚述的手呢 哈马;亚珥拔的神在哪裏呢 」(参看王下十八33…34;赛三十六18…19)。外邦人敬拜大自然的力量;他们的君王可以自许为神;因为他们自觉代表著神的威严。

然而在以色列中;情形却完全不同。神与以色列民的关系非常特殊;那是一个契约的关系;这个关系绝对不容以色列民自许与神同等。耶和华可以惩戒祂的百姓;把他们交在仇敌的手中;向他们发怒;使他们遭受疾病;饥饿之苦;并叫他们长期在被掳为奴的景况中叹息;然而;以色列民虽会失败;神自己却永不失败。正因为神的百姓落在缺乏和慌乱之中;神就更显出祂自己是以色列的圣者;是在历世历代中向祂的百姓施恩惠怜悯;坚守信实的神。

宣教事工只有在契约中才能建立起来。外邦宗教容许侵略和暴政;征服者勉强被征服者敬拜他们的假神。尼布甲尼撒王在位的时候;巴比伦中的犹太人如果不服从王的命令敬拜当地的偶像;就会被处以死刑。外邦的假神;只是从这世界的被造之物塑造出来的神。外邦的神不是独一的神;所以外邦的宗教可以很容易就连合起来;成为一种宗教。一个国家所敬拜的神;可能就是另一个国家的神;只不过两者的名称不同吧了。然而;没有一个外邦宗教能以真诚的见证;叫信奉另一宗教的百姓来诚心归服;真心相信。惟有在恩约裏面;宗教才能藉著见证叫人归信。如果耶和华因为与以色列立约而成为他们的神;那麼;终有一日;列邦也要在这个恩约上有份。因为以色列民不能将神据为己有;认为神不过是他们自己的神;他们成为神的子民;完全因为是神自己拣选的恩典。以色列民并不比别的民族好;而是因为神给了他们更大的荣耀与责任。以色列民之所以被选上;主要是因为有一天神要藉著他们使救恩临到万邦。

照样;以色列国在历史的过程中成了邻国所注视的目标;使他们能够看到神的荣耀。在旧约中;以色列民常向神呼求说;神若拯救祂的百姓;就要在列邦中得著荣耀。以色列人知道;他们常活在列邦的监视之下。以色列人在亚伦的领导下敬拜金牛犊;耶和华就表明他们必受惩罚;因此摩西作此哀歌;说:「为什麼使埃及人议论说;他领他们出去;是要降祸与他们;把他们杀在山中;将他们从地上除灭 」(出三十二12)其后;当耶和华大大惩罚他们之后;摩西又说:「那些听见你名声的列邦必议论说;耶和华因为不能把这百姓领进他向他们起誓应许之地;所以在旷野把他们杀了」(民十四15;16)。《申命记》第九章而是八节也记著相同的话。后来以色列人在艾城打了败仗;约书亚喊著说;列国定将以色列环绕;除灭他们;接著又说:「那时你为你的大名要怎样行呢 」(书七9)当西拿基立的军队围困耶路撒冷的时候;希西家求告神说:「耶和华我们的神阿;现在求你救我们脱离亚述王的手;使天下万国都知道惟有你使耶和华」(赛三十七20)。诗人在祷告中求神向祂的子民赐下怜悯和祝福;「好叫世界得知你的道路;万国得知你的救恩」(诗六十七2)。

因此以色列民都清楚晓得;他们虽是神特别拣选;他们的历史却不是与列国的命运无关的;神是要透过他们的历史来就赎外邦 – 就是全世界。以色列人的失败和胜利;衰微与强大;受苦与释放;都包括在神对这世界的计划之中。神藉著以色列人的遭遇;把祂的恩手延到地上的万民;因此以色列民常醒觉到自己独特的地位。

以上所提以色列人的经历;都是以神为中心的。在是旧约中;对於那些没有机会认识神的人;绝少会有表示怜悯的话;因为旧约的焦点是在於神的荣耀;而非外邦人的需要。以色列人因为与外邦人的相处;知道他们的残忍;以致期待他们的噩运来临;此外还因为在生活中常受到外邦人侵略和引诱的威胁;因此他们对可怖的外邦邪教都敬而远之;他们也知道外邦人的骄傲;罪恶;不义;因为他们曾亲眼见过他们可怖的残酷行为。因之;《诗篇》第九篇的作者大卫大声疾呼说:「耶和华啊!求你起来;不容恶人得胜;愿外邦人在你面前受审判。耶和华啊!求你使外邦人恐惧;愿他们知道自己不过是人」(19…20节)。旧约的以色列人所最关心的;并不是以怜悯的心肠来待外邦人;而是要全世界都清楚知道;耶和华是主;是真神。以色列人若能确知外邦人不会藐视耶和华;说祂不能拯救他们脱离仇人之手;那麼就是衰亡被掳;耶会甘心忍受。如果能够让世人确实知道;他们的审判乃出自以色列第圣者耶和华之手;以色列人是可以忍看地上任何一个国家败亡的;因为他们最关心的是神 – 惟独是神。

第八;《诗篇》中多有呼吁列邦人民来归荣耀与神;也是又於这个原因。「耶和华作王;万民当战抖」(诗九十九1)。「万民哪!你们都要拍掌;要用夸胜的声音来向神呼喊」(诗四十七1)。这些呼吁严格来说并不是宣教的信息;很可能连一个外邦人也听不见这些话。然而在这许多见证中;以色列人却在提醒自己; 他们是活在世人的眼前;而神对他们的作为;也关系那些当时仍被外邦假神迷惑的人。以色列人对他们是神所拣选分别为圣的国度的感受;比他们当时可充当宣教使者更加强烈;他们知道;要在外邦人中间宣教的时日尚未来到。然而;在以色列人被外邦人战败;又被掳去在外邦人中间居住的时候;才晓得自己获得如此悲惨的命运;是要叫耶和华的名在外邦中得著荣耀。这些被掳的以色列人并不畏缩;却学会了祷告的功课;知道他们自己的平安;在於巴比伦城的平安(耶二十九7)。在巴比伦王及波斯王的面前;但以理毫不畏惧地为耶和华的荣耀作见证。甚至於一个小使女;也能被神使用;带领她的主人来认识以色列的圣者怎样为他行大事(参看王下五1…3)。由此可见;以色列民对外邦人虽似漠不关心;但他们向外邦人宣教的热心却从来没有消失。然而;宣教的热心真正被激动;是在神藉著严厉的打击使他们被掳到外邦人中间与他们由更多接触的时候。
如果我们思想以上所提的各点;就可以清楚看到;神在《旧约》中的启示已包含了宣教圣工的各种基本原则。虽然这些宣原则要在神的时候满足时才完全显明;但它们与整部《圣经》的教训不但是没有冲突;反而是吻合的。以色列人灵性与道德的软弱;显然是阻碍了宣教概念的发展;他们太易随从外邦人的习俗;以致不能早期当时的世代中为神作美好的见证。然而神的旨意决不变更;时候必要到来;那时;神的子民与外邦人之间的分隔之墙必被拆除;天下四方的人民都要来归向真神。


第四章 先知书中救恩的应许

在先知的时代;以色列国在各方面抖处於一个恶劣的景况。因其所处地理上的独特位置;它就成了各大国相争的地方。巴勒斯坦地既位於地中海沿岸;米索不达米亚与埃及之间;故多与各国贸易往来;同时耶不能避免各大强国因政治上的扩张索进行的侵略。
因此;以色列要保持其属灵性质;与外邦宗教分隔;显然是非常困难的。当时多个外邦强国既环绕著以色列;他们是不会容让以色列继续孤立的。当交通更形频繁的时候;以色列人在灵性方面多会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