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算品三国-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著的《清算品三国》,从学术、知识、逻辑、语言四个方面对易中天的《品三国》一书进行了纠正,引起广泛关注。
对于易中天《品三国》一书中出现的错误,朱教授一一给予修正,并在搜狐网上连载,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同时,多家出版社找到朱教授,希望将朱教授网上连载的文章整理成书。2007年4月,朱教授的《清算品三国》由现代出版社出版。朱春荣教授以史实为依据,清理了《品三国》一书中的错误共61处。
朱春荣教授认为,以“讲坛”的形式传播民族文化、讲述历史是一种创新。“讲坛”的形式让“历史”走近普通百姓,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满足了大众对于历史知识的渴求,容易被多数人接受。易中天教授把握住了人们的这一心理,把历史故事与现实相结合,加之站在央视这一平台上,最终取得了成功。但是,易中天教授忽略了历史的严谨性,没有负起一位学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标题: 目录(1)
内容: 前言:叫好与挑错
 第一章 我看“易中天现象”
一.满树的枣,先红了一个
二.学术的通俗化、趣味化、娱乐化
三。内行与外行
四。怎样看易中天的一夜暴富
五。粉丝两面观
三.戏说与趣说
四.媒体要自律
五.兼容并蓄、不拘一格
批评与辩论第二章 切磋30题
一.三国的年代
二.历史的三种形象
三.历史的三种读法
四.“真小人”与“伪君子”
五.曹操好说真话吗?
六.曹操的复杂性格
七.能臣。英雄。奸雄。奸贼
八.曹操的四“可爱”
九.皇帝这张牌
十.“衣带诏”事件
十一.官渡曹兵知多少?
十二.曹操取胜为哪般?
十三.曹操的用人之道
十四.刘备鞭打督邮
十五.刘备是英雄吗?
十六.诸葛亮与郭嘉比较
十七.何为《梁父吟》?
十八.诸葛亮为何选择刘备?
十九.三顾茅庐纵横谈
二十.所谓《隆中对》的四个版本
二十一.孙策二三事
二十二.谁是草包?
二十三.刘表为何让荆州?
二十四.刘玄德携民渡江辨析
二十五.孙权被拖下水?
二十六.孙权决策,谁是头功?
二十七.且莫冷落了刘郎
二十八.两个“空城计”
二十九.为司马温公鸣冤
试析易中天讲史的特点第三章 纠错70条
1.三国历史并非扑朔迷离
2.孙权称帝不在公元222年
3.谗言怎能变赞歌?
4.郎,不是帅哥
5.战争不是艺术
6.蜀汉有史官吗?
7.“空城计”的逻辑
8.“火烧博望”,史无其事
9.火烧赤壁怎能与诸葛亮无干?
10.歪批唐诗话东风
11.    诸葛亮不是杰出的军事家?
12.曹操未曾用过“锦囊妙计”
13.曹操杀吕伯奢一家?
14.曹操对许攸说的全是假话
15.闹洞房事件
16.许劭是什么家?
17.真话、假心及其它
18.太监的孙子杀太监的叔叔
19.荒诞的“捉刀人”故事
20.何进属于什么集团?
21.军阀割据不等于地方自治
22.桥瑁没有发矫诏
23.袁绍在何处诛杀宦官?
24.屯田制表述五误
25.韩馥不是被袁绍干掉的
26.董卓军队便装出城?
27.玉印何来?
28.二袁高下辩
29.袁术让什么?
30.貂蝉的来历
31.袁术怎么跑到洛阳外围来了?
32.谁是大将军?
33.沮授未曾见利忘义
34.“奉天子”乎?“挟天子”乎?
35.许。许县。许都。许昌
36.刘表“宣布中立”了吗?
37.曹操为什么迁徙百姓?
38.刘备和关羽是君臣,还是兄弟?
39.烧粮车还是烧粮库?
40.一个“粮”字了得!
41.公孙康未设鸿门宴
42.卞氏是曹操第几任夫人?
43.女官敢让王后请客吗?
44.德才兼备不是曹操的用人政策
45.不是“猫论”是“狗论”
46.吕布被俘后的表现如何?
47.腾龙。腾蛇
48.“芜菁”不是大头菜
49.谁说刘备没有消灭一个军阀?
50.关羽“千里走单骑”史无其事
51.年龄的错误
标题: 目录(2)
内容: 52.蹋顿。踏顿
53.“宜早为之所”宜作何解?
54.隆中怎么会有襄阳、南阳之争?
55.未闻隐居的诸葛亮与高官有交往
56.刘备的形象比曹操好吗?
57.“集体推荐”说质疑
58.赤壁战前的刘备“身无分文”吗?
59.不是西安是长安
60.太史慈不是刘繇的部下
61.关于孙策杀人的矛盾说法
62.刘表有几个儿子?
63.张飞“长坂坡一声吼”不是实
64.关羽的水军哪有一万人
65.《资治通鉴》不是“正史”
66.田横不是匹夫
67.刘备的“皇叔”身份于史无据
68.“始作俑者”的典故不能这样用
69.周瑜和孙策并非“从小一起长大”
赤壁战前,关羽到过江陵吗?第四章 古语今言
一.面目全非——古文翻译纠误之一
二.似是而非——古文翻译纠误之二
三.添字解经——古文翻译纠误之三
四.古事今讲要有游戏规则
标题: 前言:叫好与挑错
内容: 一年以来,特别是近半年以来,围绕着易中天《品三国》所展开的争论,堪称是我国文化生活中的一大奇观。报刊和网络上搞得沸沸扬扬,一方面是好评如潮,另一方面又是嘘声不断。我浏览了网络上和报刊上的一些言论,数量虽然很多,但多是相似的重复。千条万条,概括起来,也不过那么几条。观点方面的,主要是对曹操的评价是否恰当;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的提法,是否会对世道人心有消极影响等等。方法方面的,不外乎这种讲法是否有失教授的尊严、有失学术的品位?还有什么庸俗化、娱乐化、粗俗化、娼妓化等一大堆帽子扣了下来;对学术与商业,学者与电视的关系等命题,也都见仁见智,各说各话。
有人问我:你对易中天现象及其《品三国》的看法如何?我的回
答有两条:一是叫好,二是挑错。这就划清了两条界线:一是划清了与“易粉”、“乙醚”的界线,他们是光叫好,不挑错,这有失理性。二是划清了与“反易”人士的意见,他们是光挑错,不叫好,这有失公正和厚道。
为什么叫好?因为易中天对普及历史知识做出了贡献。把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从追捧影星、超女、歌星、玩电子游戏、看无聊的肥皂剧的现场拉到“百家讲坛”来。能多了解一些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总比拿着个荧光棒在台下起哄、迷失自我强得多。人人争说易中天,人人 品三国,总比人人争说那些娱乐明星、人人去关注“超女大赛”有文化品位。
为什么挑错?因为我在拜读了《品三国》之后,发现它在内容上还有许多瑕疵,心中感到不安。这书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对很多青年人影响更大,不能用错误的历史观点、历史文化知识来误导他们,所以我要义无返顾地来挑错。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说:在赤壁之战以前,鲁肃、诸葛亮和周瑜,帮助孙权算了三笔账:政治账、联盟账和军事账;现在我要帮助易中天算四笔账:学术账、知识账、逻辑账和语言账。
有人断言:“我想易中天之所以会‘火’,本身就说明他的历史知识至少不会有‘常识性错误’,是经得起市场检验的。”(《易中天,史学界的超女》,重庆出版社:《为易中天补牙》,39页。)
但在我看来,易中天的要害之处,不在于他的讲史方式如何,而在于史学观点和史学知识方面不时出现错误,甚至在解读、翻译古书方面,也有些底气不足。有人说:易中天不是学历史的,就不该在电视台上讲历史。我以为不然,史学界这一亩三分地不是禁区,应该欢迎任何人来玩,不管你娱乐化也好、商业化也好、借鉴于评书、相声的手法也好,凡是有利于普及历史知识的做法,都应该受到欢迎。但不要把科学的历史观点搞乱了,不要把历史知识搞错了,不要把古文资料翻译拧了,逻辑上不要欠通。这是一个底线,一个最起码的要求。正因为易中天在这些方面存在着问题,所以我要挑错,要帮他算账。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需在不断地清算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百家讲坛”也好,易中天也好,都需要不断地有所改进、有所提高,作出更好的节目,写出更好的书来,为普及文化知识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为易中天叫好,也给易中天挑错。叫好不忘挑错,挑错是为了再叫更大的好。当然,希望易中天先生和广大读者也给我挑错,说得文雅一点,就是提出宝贵意见。至于叫好,那就不敢奢求了。
天行健
第一章 我看“易中天现象”
标题: 1 满树的枣,先红了一个
内容: 电视,好象从来就是明星的天堂。打开电视,不管频道有多少,除了新闻及专题栏目外,几乎都是影星、歌星、体育明星、超女、名模在那里作秀;有幸在观众席上拿荧光棒又摇晃,又欢呼,给被他(她)们想得神魂颠倒的“梦中情人”捧场的,大都是“追星族”(听说“追星族”这个词已经宣告死亡,或者至少是奄奄一息,现在时髦的名词叫“粉丝”。我说“几乎”都是明星的天地,当然不是“全部”。除了新闻和时事性,文化性的专题节目之外,有文化品位、知识含量的节目,实在是太少了。央视有一档节目,好象叫“发现之旅”吧,很有知识含量和文化品位,头几年我看过两三期,颇有“开屏有益”之感。但我后来就不看了,因为那节目安排在午夜,白天还不重播,以年过古稀的衰老之躯,深更半夜,点灯熬油的,实在是受不了。这么好的节目被打到边缘又边缘的时段,而在黄金时段或准黄金时段,对不起,那主要是娱乐时间,吃的是快餐,喝的是可乐,要想品位陈年老酒吗?也给你安排了,要等到人家都酣睡时,你再打开电视机,但不要把别人吵醒了。总之,现在的电视,娱乐性太强了,文化品位太低了,知识含量太少了,尽管频道不断增多,但再多也是贫矿,没有多大的开采价值。
曾几何时,在央视的十套里,《百家讲坛》栏目异军突起,有几位名家,在那里讲汉代人物,讲三国,讲红楼,讲清代人物,他们大多用通俗有趣的语言,富于启迪性的叙述方式,再辅以评书、相声等手法(表现的并不突出,只是稍有痕迹),以其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特点,倾倒了一大批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其中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易中天的《品三国》,以其内容生动、有时代感、语言风趣而更为走红,真像俗话所说:“满树的枣,先红了一个。”且说这易中天的节目,收视率节节攀升,还出现了许多粉丝、易迷。文字版的《品三国》出书后,易中天到处讲演、签售,所到之处,虽然不是万人空巷,也堪称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竟至一书难求。在网络上,易中天热不断升温,粉丝们的赞颂仰慕之词,纷至杳来,甚至有的人喊出“嫁人就嫁易中天”的口号。不仅此也,据媒体披露:文字版的《品三国》问世后,经济收入也颇为不菲,不仅易中天“一夜暴富”,出版社也都得到了一大包沉甸甸的银子,其商业运作也是非常成功的;出版物的策划、出版、营销的流程,也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
对于这种前所未有的“易中天现象”,不仅人们在茶余饭后唧唧喳喳,也成为各种媒体的热门话题,尤以网络上更为活跃,出现了“人人争说易中郎”的奇观。
人们都说了一些什么?那可是七嘴八舌,莫衷一是,不能按照“语录”和“主旋律”统一认识。除了粉丝们那种虔诚狂热的“一边倒”倾向外,质疑、批评、嘲讽、拷问之词也不绝于耳。什么如此“品”法,算是学术吗?是“品”三国还是“嚼”三国?是通俗化还是庸俗化?过分的趣味化,是否会亵渎学术的尊严?是否会使学术异化?还有人提出这是学术的商业化,娼妓化等等,甚至有的历史学者对于易中天闯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颇有微词,说易中天是学中文的,怎能让这样的外行来讲历史?至于易中天的高额收入,人们除了震惊之外,也难免有人吃醋,有人觉得“不平衡”。当然,以上那股热闹劲儿,多来自粉丝和一般观众,学界中人只有少数人上阵,发了言,多数人还没有出来表态,媒体的说法是“冷眼相对”。真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此时无声胜有声”啊。那些“喜怒不形于色”的、资深的、重量级人士还没有杀出来呢!
写到此,性急的读者可能会问:你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你对“易中天现象”是怎么看的呢?好吧,下面我就分段阐述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谈不到一家之言,不过是一孔之见耳。
标题: 2 学术的通俗化,趣味化,娱乐化
内容: 学术,从来就被认为是严肃的、崇高的、高深的,只是少数专家学者的禁脔,芸芸众生是不能靠近,不能染指的。近现代以来,提倡学术大众化的声浪此伏彼起,但时至今日,学术仍然未能很好地从象牙之塔走上十字街头。拿历史学来说,大众化没有什么显著进展,却被影视界糟蹋得不成样子,人们从电视荧屏上接受了许多“戏说”式的所谓“历史剧”,它们严重地乖离了史实,把历史知识完全搞乱,在荧屏上出现的武则天、唐明皇、雍正、慈禧、特别是反复被改编,版本众多的康熙、乾隆二帝,都远不是他(她)们的历史本来面目,只是编剧和导演主观意志的形象化。请看下面这则不算笑话的笑话:
甲:雍正和乾隆都是谁的儿子?
乙:……
甲:你连这个都不知道?雍正是康熙的儿子,乾隆是雍正的儿子啊!
乙:不,他们都是编剧和导演的儿子。
为什么史学被糟蹋成这个样子?原因很复杂,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史学知识的普及程度不够,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康熙、乾隆等等,“长在深闺人未识”,就让那些胡编乱扯者钻了空子。毛泽东说过:文化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要去占领。”我们可以套用一下:“史学不去占领,胡编乱扯者就要去占领。”这就给史学家和史学工作者提出一个要求,必须加快史学知识普及化的步伐。
学术诚然是非常严肃的东西,但我们说它严肃,甚至可以说它神圣,是说我们研究它的时候,要有严肃的、严谨的、认真的、一丝不苟的精神。但一旦产生了成果,除了要用专业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写成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或专著公诸同行,同好之外,还应该用通俗的形式、把它向广大群众、芸芸众生进行传播,否则你的成果(比如史学成果)就不能产生社会效应,就不能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思想水平。由于个人的取向和条件不同,你可以不搞普及工作,而是坐在象牙之塔(研究室、书斋)里搞你的纯学术,这也是一种分工,总是有人要搞这项工作的;但你不能反对别人以通俗的方式传播学术的成果,不能认为谁那么干就是“不学术”,就是破坏了学术的尊严,破坏了学术的崇高神圣,就应该率领你的“小子们”(研究生、本科生、助教之类)“鸣鼓而攻之”(出自〈论语〉,孔老夫子就这么干过)。你歌你的阳春白雪,他唱他的下里巴人。尽管你是美声唱法,他是民族唱法,但你不能阻止人家赶歌会,录影碟啊。在当今社会,如果从书斋里走出来一位穿长袍马褂的史学家,对人们说:“学术是不能随便碰的,你想搞史学吗?那就请先熏香沐浴,剃头更衣,然后向藏有《二十五史》、《十三经》、《明清实录》等古书的书库磕几个响头,这才叫对学术的严肃态度。”人们必然以为他是疯子。
除了所谓学术的严肃性之外,反对易中天如此“品三国”的人,还提出了庸俗化、娱乐化、商业化、异化、娼妓化等问题,我们不妨进一步分析一下。
什么叫庸俗?《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平庸鄙俗,不高尚。”什么叫“平庸鄙俗”?什么叫“不高尚”?这可很难界定,而且庸俗化和通俗化往往是难以区分的。我们不妨这样说:那些为了取悦观众,提高收视率而胡编乱扯的所谓“历史剧”(其实是以某一朝代为布景,以历史人名为符号的剧),应该算是庸俗化吧?还有相声《歪批三国》中,从“既生瑜,何生亮”,“无事生非”的说法中,引申出周瑜的姥姥家姓纪(既生瑜),诸葛亮的姥姥家姓何(何生亮),张飞的姥姥家姓吴(无事生非),这当然更是庸俗化了。但相声是允许这种庸俗化的,没有人能误会这是学术上的结论。有人批判易中天把学术庸俗化、娱乐化,根据主要是用现代化的语言或事物来比拟古人,以追求娱乐效果。如说诸葛亮是“帅哥”(按:此例出现多次,如说周瑜、孙策、袁绍、刘表都是“帅哥”);把刘备说成是“绩优股”,袁绍是“垃圾股”;把三国各军事集团的首脑人物称为“老板”等。这是易中天讲史的一个特点。我以为不能以偏概全,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