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意志力训练_用哈德克训练法则提升个人意志力-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闷坡兀⒉皇且蛭呙鞯木虏渴鸷统錾木轮富樱褪且蛭桓鼋艹龅木缕娌牛硐至俗约赫蕉返降椎耐缜亢图崛偷囊懔Α!�
同样,在美国历史上,也正是由于不屈不挠的坚持斗争才使康华利将军最终不得不向华盛顿缴械投降,并与李将军会面议和。李将军也是一位伟人,是英勇无比的基督教战士,是卓越的“超人”。
就这些人的意志力而言,失败只不过是理智的又一种光芒,而困难则是激发坚毅品格的新动力,沮丧和打击无法击垮他们,反而只能把他们全身的勇力气势磅礴地激发出来。在谈到正在酝酿筹划中的大西洋电缆时,克拉伦登公爵对赛勒斯·菲尔德说:“假如你万一不能成功呢?假如你努力去尝试,结果失败了——你的电缆完全损失在海底——你会怎么办呢?”菲尔德答道:“把它归到资产损益表下面,然后去工作,再铺设第二条。”
可见,钢铁般的意志力永远不会因为受到任何阻力而稍有妥协和气馁。
也许再也没有什么历史人物能像奥兰治·威廉那样能够充分说明意志因素对成功的伟大作用了。荷兰女王的家庭成员个个成就非凡、出类拔萃,但是这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威廉。莫特利写道:“在战士的所有伟大品格中,在灾难中保持信念毫不动摇,忠心耿耿地执行自己的义务,面对失败还能充满对将来的希望——谁都没有像奥兰治·威廉那样显著地表现出这些个性特征。除了他弟弟路易一个人之外,他再也没有其他英勇无畏、经验丰富的副手;尤其是在主将阵亡之后,根本就没有任何可以称得上将军的人物。然而,即便如此,威廉还是在与阿尔瓦、里奎森以及与奥地利的唐·约翰和亚历山大,法尔内塞的战斗中大获全胜——而这些人都是在世界战争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这些事实本身就足以证明威廉这个人具有与战争本身一样浩大恢弘的能力。”
这些人功勋卓著,举世闻名,然而他们和众生一样具有最普遍的人性。他们是有头脑的人,但得到了“无冕的国王”——高贵意志力的暗中支持。这句话可以赠予每一个希望实现自己最终目标的普通人,只要具备了意志力这一至高无上的力量,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
生命过程中是否能够成就事业,关键要看意志力的性质和力量,这一点比其他任何因素都来得重要。整天呼喊着“给我机会、给我机会”的人本质上是脆弱的,甚至是不堪一击的,因为在能够主宰一切的意志力面前,机会多得数不胜数。平庸和默默无闻很大程度上都是自己造成的,要抱怨只能抱怨自己。
格莱斯顿对“平凡的人”抱着极高的期望,他真诚地写道:“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上的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具备成就非凡业绩的素质,每个人都是如此。不只是那些天资聪颖、才华横滥的人,也不只是那些敏捷伶俐、遇事沉着的人,能够成就事业;那些木纳寡言、不善圆通的人,甚至那些资质鲁钝、反应迟缓的人,也能成就事业。”
每一位受过教育的正常人都在心里深深地明白,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采取适当的行为,就容易使自己成为了不起的人——至少可以赢得某种程度的成功。但是,“放松和惰性”是事物的自然法则,他往往逐渐地屈服于这条法则的支配,慢慢地消磨了自己的棱角和锋芒,变得胸无大志,得过且过。他变得庸懒闲散,再也不能因为心中的高尚目标而受到激励,去发奋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正是在这个时候,意志力应该一刻不停地发挥作用!
意志力的培养应该这样开始,不断地向自己证明,自己一定能够做到希望做到的事情,一次一次向自己保证能够顺利地完成很多事情。也许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互相矛盾的,但是实际情况正是如此。当然,没有一种意志力能够使人完成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这里的“你想做的事情”,是指与你的智力或生活处境相符的适当的雄心和抱负。不要为自己设定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目标一旦确立,战斗已经开始了一半。没有理智支持的一味蛮干,会遭到四面楚歌的悲惨结局;而如果没有适当的收敛和慎重,甚至会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所以,首先要“作出正确的选择”,然后才是勇敢地向前。第4章
征服意志疾病

世界上也许再也没有像他这样
天资这么高而成就这么少的人了;
这可真是辜负了他天赋的才华。
他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意志力,
因而不能把自己的才能
转化成有价值的成就。


在治疗的时候,病人一定要满怀康复的意愿,他的所有天性都应该调动起来完成这个任务。因为疾病往往不局限于病弱的身体,头脑也会受到损伤。如果没有对精神状况的体察呵护,对身体细致入微的治疗也往往收效甚微。——索尔兹伯里医生

意志也会生病,意志的疾病就是“渴望安逸”,即对舒服闲适生活的向往。意志生病的原因在于人出现受制于一些“紊乱的因素”,或者是人经不起“堕落念头的诱惑”,这里的原因既可能是身体方面的,也可能是精神或道德方面的。
意志的疾病也可以被视为在某种程度上缺乏经常的行动,一般而言,经常的行动对一个人——对一个人格健全的普通人来说是正常的。而当一个人的意志出现问题时,会使他正常的个人活动发生紊乱,我曾经就遇到过这种需要加以治疗的“病例”。
根据我的长期观察,意志的疾病有如下几种根源——
首先,大脑的问题;
其次,大脑思维的发展偏离了正道;
再次,根源于被认为大脑机能之一的意志本身。
严格地说,意志的疾病是一个人自身出了毛病,因为人本身可以支配自己的意愿和志气。

当心!意志力瘫痪!
源于大脑疾病的意志疾病表现为精神失常。在偏离正常标准的几乎所有精神病的病例中,意志都多多少少受到影响。因为精神失常本身就是指“个人长时间地远远偏离正常的思维标准、感情和行为”。这里的标准是个人行为的标准,不是正常人性的标准。意志力的发挥取决于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精神失常往往清楚地从另一个方面反衬出正常大脑思维应该表现出来的状况,精神失常是与精神常态相背离的。在精神失常的情况下,意志表面上还能对头脑施加某种影响,能够提出某种愿望,但由于它受制于实际的生理状况或受到错误倾向的支配,其影响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已经大大削弱。这时,意志力这位“国王”从王位上被赶了下来。对由于教育问题而不是精神问题出现的意志疾病来说,“国王”作为统治者还留在原来的位置,只是这个国王懦弱无能,反复无常,或者以普通的人类行为准则来看,这个国王的做法看来简直不可理喻。
大脑思维偏离正常轨道导致的意志疾病也有一些典型情况,主要表现为意志力的瘫痪,而所有的其他机能都完好无损。在这种情况下,一阵突然的感情爆发——比如恐惧、愤怒或者快乐,会使合乎意愿、有条不紊的行动陷入瘫痪,不能服从意志力的支配。这样的做法在短时间内也许会使人感到自我解放的狂喜和想入非非的幻梦,但长期如此便是偏离了理性的轨道。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奇怪经历,那就是自己明明知道应该采取行动,但是当时似乎无论如何都想不出适当的理由说服自己这样做。这样的瘫痪表现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持续很久,甚至可能贯穿一个人一生的行为过程。如果是后一种情况,比如一个人两个小时都无法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或者怎么也喝不下一杯水,那就需要接受治疗。
在大脑发育不良的情况下,一旦遇到这样的困难,不管是因为生理方面的问题,还是仅仅出于对自己没有能力完成某件事情的心理暗示,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在这段时间内,意志力消亡了,发出指令的大脑处于停滞状态,它不能如愿以偿地按照某个特定的意愿行事。显然,感情、欲望、思维、判断、良知等等并不是永远具有支配意志行为的决定力量。大脑发出意愿的行为,就像大脑进行想象、回忆、推理或者区分是非的行为一样,有时难以理喻。比如,一个冬天的早晨,你犹犹豫豫地难以决定要不要起床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站在地上了,你觉得奇怪,自己是怎么起来的呢?在当时这个犹豫不决迟疑仿徨的时刻,头脑对意志的指令处于停滞阶段。
意愿的发出是一种精神行为。大脑发育不良会使意志或者有悖于正确的方向,或者贫弱乏力。意志力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取决于我们在本书以前的章节已经谈及的许多内容。就整个大脑面言,意愿按照强度由强到弱的程度可以分为三个等级——愿望、确定目标和坚定的决心。脆弱的意愿只是心里存着一个想法,一般目标明确的意愿会想到具体的步骤,而只有百折不挠的决心才会义无反顾地实现自己的意愿。意愿本身不会有什么希冀,期望是大脑的行为。正如有人所说的,“可以说我想吃肉,或者说我希望摆脱痛苦的煎熬;但是,说我意愿吃肉或者我意愿摆脱痛苦的煎熬就不是正确的英语句式。”脆弱的意愿就是意志力脆弱的表现。坚强的意愿显示了提出愿望时蓬勃昂扬的精神力量。坚定不移的愿望是强烈意愿的继续和延伸。
它们之间的彼此关联一般表现为:当单纯的欲望在大脑中占据主导地位时,大脑在发挥意志力的时候就可能很脆弱无力优柔寡断。当大脑决心把某种东西作为自己的目标时,意志力开始变得强大。这时,身体有足够强的自制力使自己继续服从意愿的支配,即使目标看起来非常遥远而渺茫。这一点完全可以衡量意志力的强度。
以上提到的意志疾病究其病因,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由于自我处于某种不相宜的环境条件下脱离了意志力的指引和约束;另一种是由于大脑的感知、联想、推理分析的能力和道德良知处于格格不入的境况时,现实对人的影响力超过了意志力可控的范围。
因为最终的理智选择部分地取决于一个人的个性特征,这些特征使他与同类的其他个体相区别。此外,还部分地取决于他对未来的理想,由于自己理想的不同,很多人会或多或少地改变自己的个性特点。
对意志力来说,个人情感的一般模式,或者说人的机体的一般行为,往往是最关键的动力。如果没有这些方面的因素,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对自己的意志力施加任何控制。正是因为这种基本状况因人而异,或稳定或多变,或持久或短暂,或强大或微弱,由此,我们才得以区分出意志力的差别——强意志力、弱意志力和中等意志力,三者之间在程度上有所不同。但是,我们在这里有必要重申一遍,这些差别是源于每个人的个性,是由他独特的天赋和素质造或的。正是由于这种因人而异的个人素质和天赋而导致了基本状况的差异,当然,这些素质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加以改良的,这样即使意志力一开始发生反复和动摇,最终还是会稳定下来;即使一开始变来变去,最终还是会变得持久连贯;即使一开始懦弱乏力,最后也会变得强大执着。这也是作者写作这本书的前提,即意志力通过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是能够增强的。
良好的意愿可能会马上实现,也可能无法马上实现,这要看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和对自己智慧的把握;但是,一旦智慧开始积极地施加影响,那么意志力就可以牢牢地掌握手中的事情。
最高级的意志力显示出无所不能的、不可遏制的激情,它控制着一个人的所有思想。激情就是人的素质品性在心理情绪方面的表达。从一些历史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典型例子,如恺撒、拿破仑等等,他们用伟大的激情和意志力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上面提到的是个人内心的意愿与外在行为和谐一致的最高级意志力,对次一级的意志力而言,这种和谐被彼此矛盾的种种倾向打破,尽管这些倾向同时都在起作用,但是与核心目标的实现格格不入。这些干扰目标实现的倾向,使人距离正大光明的主干道越来越远。弗兰西斯·培根被称为“最伟大、最智慧和最卑鄙的人”,他背离了高尚行为的基本准则。达·芬奇在他的艺术追求过程中,任由自己创造性的天才肆无忌惮地发展,他常常是一个作品没有完成,就产生新的想法,转而另起炉灶。结果,他只完成了一件经典性的艺术作品。
第三个等级的意志力,是两个或者三个目标交替着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每一个目标都不能持久地处于主导地位,几种想法轮流支配着一个人的定位和取向。19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吉基尔博士的心理呈现出两面,每一面都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顽固的意志力,但是哪一面都无法与另一面达成和谐。这些互相抵消、互相牵制的意志力之间冲突程度越严重,整个意志力的堕落也就越严重。最后可能会表现出精神失常者特有的种种症状。

攻克11种顽症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是大脑内意志力的活动情况。我们指的是纯粹的意志力,至于其作用是对、是错,是高明还是愚蠢,还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我们现在关心的是,这种意志力是敏捷还是迟缓,是强壮还是虚弱,是有耐力还是容易倦怠。
于是,我们要讨论的意志疾病可以限制在两种具体形式上:缺乏力量和缺乏恒久性。
这两种大致的概括表现在一些具体的事例中,比如下面这些:
1.意志不能支配大脑的活动。上面的例子中已经表明了大脑处于难以实现自己意愿的状况,比如一个人怎么也无法把自己的大衣脱掉;或者想入非非、陷入狂喜等等,全部大脑活动都高度集中在自己臆想中的理想状况,在那个时候怎么也无法把自己的思绪转移到能够纠正自己的臆想的现实中来。
治疗办法:精神失常的例子需要进行专门治疗。如果是白日梦、狂喜等等,可以通过保持健康、充实生活、积极行动来治疗。而对于那些意志处于僵化停滞状态的人,只有规划好具体的日常生活,有意识地去实现每个计划才是唯一的治疗方案。
至于培养果断和坚定的品格,可以参见第六章。
2 优柔寡断。有的人永远都无法对某种处境形成自己明确的看法。他们看不到关键的细节;他们不懂得衡量别人行动背后的动机;他们不能预测将来可能发生什么;对可能出现的事实缺乏应对的勇气;他们总是充满着悲观的设想,而很少想到可能的益处;所以他们永远不能,或者很少能够作出明确而斩钉截铁的决断。他们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他们的行为不受决心的指引;他们行事总是凭一时的冲动;在一般性事务上他们随性而为,而在特殊的危机出现后,他们就往往一筹莫展。
治疗办法:对手中正在从事的工作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不管这工作有什么利弊之处;锻炼自己的意志,无论如何要从乐观的一面迅速地考虑事情的发展。
有的时候人们遇到需要作决定的紧急时刻,虽然知道自己的决策不是十全十美的,自己心中也存在种种疑虑,但是必须明白一点:决定是一定要作出的。这个时候需要集合自己所有的智慧,迅速地权衡利弊、比较优劣、对照高下,而一旦作出决定以后,他会觉得,这个决定是自己当时能够作出的最好的决定,自己的行为也是当时最无懈可击的行为。生命过程中很多重要的决策都是属于这种情况。
尤其需要记住的是,请别人帮助自己作决定不仅完全没有用处,反面往往使情形更糟。一个人最好养成在紧急时刻凭借自己的勇气化险为夷的习惯。永远要直面现实的问题,培养果断的品格。
3.游移动摇的意愿。生命中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并且大多都是由于意志力的缺乏引起的。因为缺乏感情、欲望、想象力、记忆力或者分析能力面造成的意志力削弱,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但精力充沛的人往往不会犯这样的毛病。因此,一位作家在书中对这种无处不在的疾病进行过经典的描述,他描写的对象是柯尔律治:
“世界上也许再也没有像他这样天资这么高而成就这么少的人了,这可真是辜负了他天赋的才华——他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意志力,因而不能把自己的才能转化成有价值的成就。所以,虽然他脑海中不时涌出各种各样宏伟壮丽的计划和蓝图,他从来没有认真地考虑过把它们中的任何一项付诸实施。尽管好心人的督促,或者发自内心的意愿,都促使他有责任来完成某件事情,但事实却是,他似乎总能找到充分的借口让自己不去做它。”
德·昆西这个有名的鸦片吸食者,在自己的《忏悔书》中写道:“我很少能够克服自己的惰性,坐下来给那些给我来信的人回一封信,作一个答复或者写几行字,这本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这封信在我的书桌上躺了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我连一个字都没有动。”
柯尔律治和德·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