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生活习俗史-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富有的男人穿高级纱笼,讲究配套。在正式场合,他们上身配一件洁白 

的高级丝织外套,脚穿袜子和皮鞋。普通人一般上身配一件短衫或背心,脚 

穿拖鞋或赤脚,乡村男子往往只穿一件纱笼,光着膀子。 

     沙丽是斯里兰卡女子服装,式样相同,只是色彩、图案、用料,做工不 

同。沙丽穿法从左肩向右肩斜披,从腰部围到踝部,成筒裙状,上身穿短袖 

套衫,沙丽斜披在短衫外肩上。短衫和筒裙间裸露出一段腰身。走起路来婀 

娜多姿。 

    ③东亚服装。中国。亚洲服装在过去五十年中经历了巨大变化,中国变 

化尤为剧烈。1949年以前中国服装传承了民国以来的习俗,男子为长袍、马 

褂,代表着古老的传统。另外受西方影响西服革履已经风行。妇女多穿旗袍。 

官员,学生多穿制服式中山装。农民依旧是短打,传统的短褂和长裤。1949 

年以后长袍不时兴了,原因是它的不便于行动,和当时的生活节奏已不相 

合。西服也逐渐很少有人穿着。它们都变成了旧时代生活的象征。中山装、 

列宁装、军装以极快的速度取代了长袍和西服。全国服装很自然地趋向一 

致,这源于当时人们的心理倾向、审美取向和社会变化。人们欢迎革命,革 

命的干部服,成为人们心目中最美的服装。这种革命式的服装,体现了一种 

平等的社会观念,人们不再以服装区别高,低、贵、贱。而灰色、蓝色的干 

部服装也反映了当时人们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到了50年代以后,各色花 


… Page 36…

衣服,式样不同的服装渐渐多起来。 

     文化大革命时,我国时兴穿军装,人们的服装色彩单调,不出灰、蓝、 

黑、草绿几种,人们不敢稍事打扮,妇女尽力泯灭女性特征。十年浩劫中十 

亿人口穿着几乎相似式样,相似色彩的衣服。深刻表明极左思潮和文化大革 

命对服饰文化的扼杀。 

     改革开放后,人们突破了长期的文化禁锢,服装打破了单调的色彩,统 

一的形式,呈现出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形势。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妇 

女改变了穿军服和较短上衣的习惯,上衣加宽加长,北京流行起喇叭裤、萝 

 卜裤,裙装。西服在开放的中国普遍地流行开来。以后女装受国际时装的影 

响不停变幻着时尚,A式和T式服装在北京和上海十分流行,上海妇女喜穿 

宽大上衣,下穿健美裤,北京妇女喜穿短上装,长裙或长裤。都显得潇洒, 

娇健。人们喜爱穿表现自己个性的服装,当代牛仔装、T恤装、休闲装都十 

分流行。进入90年代,妇女夏日服装趋向露透。夏日的超短裙已为城市广 

大妇女所接受,上衣领子也有渐开渐大渐向下的趋势,夜礼服,袒背服已在 

舞台上出现。 

     中国的服装从八、九十年代以来,已与世界服装发展趋势同步。这种变 

化是极大的,它是改革开放和人们渴望实现现代化的外部表征。 

     中国服装在国际时装潮流的影响下,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体现出社会 

的前进,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如何保存中华民族 

的文化传统,创造出既富有民族特色,又富有当代时代精神的服饰,这是摆 

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几十年来中国服装的变化可以看出服装变化的原因:①深受政治形势 

的影响,没有改革开放的形势,那里会有今天服饰的五彩缤纷。②不同妇女 

观的影响。革命战争时期,妇女和男子一样在前线战斗,男女几乎担当着同 

样的任务,妇女的服装和男子几乎是一样的,妇女以自己更象男性而自豪。 

今天,妇女的女性角色意识已经觉醒,她们追求女性美,这就极大地推动了 

服装的发展和变革。③经济的发展推动服装的变化。40年代,二次大战刚刚 

结束,物资极端短缺,人民生活贫困,逢年过节才舍得把好衣服拿出来穿。 

60年代经济困难时期,提的口号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发展,物质丰富了,人们追求更美更多彩、更高级 

的服装。人们普遍关注着服装式样的是否流行,色彩的协调,做工的考究, 

风格的洒脱自然或典雅大方。一件衣服只穿一段时间就被淘汰了。以前一年 

换穿一两件衣服,现在一个季度,换几次衣服,比如秋季女服,在北京,从 

妇女穿薄薄的漏孔丝麻外衣开始透露秋天来临,以后穿薄绒毛背心,再冷, 

改为薄绒毛衣,以后穿细线毛衣,最后穿粗线毛衣。裙子则从超短裙换成短 

裙,西服裙,最后是长裙,长裙几乎达到足踝,与冬装又相近了。④科学技 

术的发展推动着服装生产的改变。服装的制作显示出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我 

国40年代多用手工缝制服装,民间有专门为人缝制衣服的裁缝,他们夹一 


… Page 37…

个布包,内有尺子、剪刀、布料之类,深入到各家各户为人们裁剪制作服装, 

他们都是男性。那时虽然也有用机器的被服厂之类,但多是生产军服,有名 

的服装店多为权豪显贵所光顾,一般人无由入门。普通老百姓多自己手缝或 

请民间裁缝做衣。50年代以后缝纫机逐渐普及到穷乡僻壤,不仅有缝纫机, 

还有锁眼、锁边、绣花等机器,再也不用人们一针一线来缝制衣服了,服装 

厂、服装店遍布街市,大批量的服装成品涌现出来。服装的衣料也产生了革 

命性的变化,各种合成纤维代替棉布、毛料而成为服装面料的一路大军。这 

些都有力推动了我国服装产品数量的激增和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国已进入服 

装生产和出口强国之列,年产服装70亿件,出口占一半。⑤行业服装的兴 

起。当前中国兴起穿行业服,各厂矿单位时兴穿厂服,各中小学校时兴穿校 

服。各种行业服,工作装流行起来。今日的工作装与60年代的劳动服不可 

同日而语。现在的工作装许多是高级或中级衣料制作,由名厂家缝制,样式 

新潮,穿着舒适,尤其是职业妇女装,突出了女职工的精神面貌,给人以朴 

素大方、精明、干练、庄重,可信赖之感。 

     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服装传统悠久,丰富多采。如蒙族穿滚边长袍,藏族 

穿宽领,右开襟,长袖藏袍,内着衬衣。藏族妇女腰系鲜艳美丽的围裙。苗 

族穿对襟衣、裤筒短而宽大,包头帕。妇女穿百褶裙,彝族穿青色短衣,肥 

脚裤。壮族妇女的蜡染筒裙尤为著名。维吾尔族穿袷袢,无纽扣,长及膝盖, 

以方腰带扎腰,妇女穿宽袖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全国五十六个民族 

都有自己民族的服装。真可谓五彩纷呈,百花齐放。改革开放后,我国少数 

民族的服装已发生很大变化,穿西服,夹克衫等的人很多,如蒙族,城市中 

的蒙族已很少穿民族服装,只有在节日庆典隆重会议上才穿起民族服装。汉 

族人民作为民俗服装仍在盛行不衰的就是冬天的短棉袄。解放前的女式棉袄 

是右边开襟、解放后流行对襟棉袄,现在农村中仍有不少妇女穿右衽的棉 

袄,这种棉袄保温性能强,中间不透风。短棉袄过去以布为面料,现在人都 

爱用绸缎制作,取其绵软、轻滑,容易穿脱。过去是在里面絮上棉花,现在 

人们不再用棉絮,而改为喷胶棉等等,取其絮棉平整,穿时板正有形。小棉 

袄无论男女老幼都适于穿用,轻软方便,由家中制作,也可由工厂制作,工 

厂做的一般不如自家做的好。由于各种羊毛衫盛行,羽绒服、膨松棉短外衣 

日益增多,城市人已有不愿化时间自制棉衣而宁可买成衣穿用的强劲势头。 

但广大农村仍以自家做的棉袄做为冬季的主要服装。 

     短棉袄这种民族服装产生于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旧中国,以其经济、方便 

而受到群众的喜爱,至今短棉袄的生命力仍然很强。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 

展,服装的大规模、大批量生产,短棉袄已显得费时费事了,但它的工艺价 

值也许会因服装的工业化而更加高昂。 

     日本服装 

     日本在战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本实行了波茨坦公告占领下的改革, 

废除了君权主义的明治宪法,制定了新宪法;修改了明治民法,在法律上提 


… Page 38…

供了男女平等的条件,实行土地改革,农民生活得到改善。这些改革对于日 

本文化和民俗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表现在物质生活的各方面,服 

饰方面日本战后最终完成了面向西服的全面更新。 

     二战后日本的服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前妇女全都穿和服,而现在只 

有一些老年妇女有时穿和服,大多数妇女只有在节庆的日子和重大的场合才 

穿和服,如毕业典礼、传统婚礼等时刻穿和服。日本男人改穿西服,他们穿 

西服不象西方人那样严格、日礼服、夜礼服经常混穿的情况,被西方人多次 

指出。日本男人在公共场合几乎没有人穿和服了。 

     日本新娘的和服色泽艳丽,质地高级,穿着十分有民族风格,更以其精 

美的首饰和装扮引人重视。最有意义的是新娘发髻上所戴的“角隐”,这是 

由生丝织成的头巾,外层白色,内层红色,分为两层。“角隐”象征着把妇 

女做姑娘时的棱角隐藏起来,把自己的任性,娇懒、好强不服人的个性磨灭 

掉,克制起来,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妻子,成为贤妻良母型的妇人。现在日本 

人的婚礼虽然有了许多新的变化,新娘戴角隐的风俗仍在流行,但已逐渐失 

去了它的原来含义,而只作为一种传统婚礼装饰了。 

     日本的木屐。木屐在日本十分盛行。这种木制的鞋子,脚底下有前后两 

排齿,既可以支持脚底又可保持脚的整洁。其式样多为方形,也有些女子穿 

圆屐。男屐一般为淡黄色,女屐有各种颜色,并雕有花纹。冬天穿木屐专门 

配有分出大指的开口袜子。日本人穿和服必须配木屐。现在,日本城市里男 

女青年很少再穿和服,但脚上有时却拖着木屐。这是因为木屐特别适合于日 

本潮湿温暖的气候。日本舞女爱穿木屐跳舞。年青人穿着牛仔裤,脚上穿木 

屐也流行于一时。 

     朝鲜服装 

     朝鲜服装分为上衣和下裳。上衣称为“赤古里”,男人的下衣是一种宽 

腿收口的裤子,妇女的下衣是长裙。一般市民都上穿赤古里,下穿裤子,女 

子在裤子外再穿上长裙,脚上穿袜子,头上戴帽子。 

     近几年年来朝鲜的服装有很大变化,以前妇女在贴身内衣上还穿单衬 

衣,现在直接穿上衣,甚至不用穿胸罩,以使胸部不受压迫。 

     除了继续穿民族传统服装外,男子穿西服已十分普遍,尤其是都市中上 

班、会客、参加集会均穿西服。妇女仍穿鲜艳的民族服装,但是穿西装套裙 

的也很多。学生的服装已大为改变。 

     蒙古服装 

     蒙古男女的服装都是长袍。长至小腿,袖长及手,右衽、腰部束带,袍 

襟的右肩及腋下用布扣固定一两处。男人的长袍多用深蓝、深棕、深紫、深 

红等单一色调。女人的长袍用花绸,或镶边,颜色浅,外观华丽。男人穿袍 

要束腰带,女人在家不束带,出门束带。艳丽的长袍配上辽阔的蓝天和绿色 

草场,真是一幅美丽的风景。 

     蒙古人夏天穿较薄的袍,秋天穿夹袍,冬天穿羊皮袍。 


… Page 39…

     现代城市的蒙古人已不穿民族服装,公职人员,学生等均穿西服、夹克、 

运动衫等。有些地方的牧民仍穿民族服装。 

      (4)非洲服饰 

     非洲地区广大,民族众多,环境不同。非洲的服饰式样繁多,色彩鲜艳, 

风格各异。 

     北非地区埃及人和居住在撒哈拉地区的阿拉伯人穿阿拉伯长袍。阿拉伯 

长袍一般没有领子,腰宽袖肥,一直长至脚踝。这个地区多风沙;天气炎热, 

长袍可以挡住风沙,遮住烈日,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参加穆斯林的礼拜之 

日,婚庆嫁娶或官方外交活动都应穿上这种长袍。 

     阿拉伯长袍有黑、白两色。白色是喜庆之服,黑色表悲哀,是参加丧事 

的服装。 

     男子要缠头巾,是用薄纱做成的,长约一米,从右往左缠在头上,一般 

头巾用白色,也有绣着图案的。戴头巾穿长袍是人们对伊斯兰教虔诚笃信的 

表示。 

     阿拉伯妇女穿长袍戴面纱从不露出胳膊、小腿,面纱大多用黑丝绸做 

成。出门用面纱遮住头和脸,只露出两只眼睛。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 

蒙面纱的习俗曾受到冲击,妇女们改为戴头巾,或披肩。但90年代末期, 

埃及的女医生仍有许多戴面纱的。 

     阿尔及利亚东部区的妇女全都穿黑袍,这是因为1945年8月5日法国 

殖民者向参加示威的4。5万群众开枪,制造了一场流血惨案。从那时起阿尔 

及利亚的妇女就改穿黑袍,以表示对被杀害同胞的悼念,对殖民者罪行的永 

志不忘。 

     由于经济发展,和西方的影响,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很多男子脱了 

长袍,穿上西装。但就全国看来,阿拉伯民族服装仍占主要地位,他们以民 

族服装显示出自己民族的尊严,表现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同时,民族服装 

更适宜于当地的环境和气候条件,所以人们还是喜欢穿本民族的服装。 

     东非大部分人的穿戴几乎都被西装革履所代替,年青人尤其喜爱欧洲的 

时装,欧洲时装一出现,很快就会在东非国家里看到。但是坦桑尼亚等国妇 

女仍以穿“康加”为美,“康加”是一块花布,从胸部围至腰腿。下面穿一 

条长裙。康加的图案美丽,是典型的非洲服装。马达加斯加的“兰巴”装束 

一直保留到今天,“兰巴”很象印度的“沙丽”,披在肩上既可御寒,又有 

装饰作用,有时代感也有民族性。塞舌尔的老年人仍穿着 19世纪的棉布宽 

衣、长裤、长裙。埃塞俄比亚人喜穿窄袖的衬衣和窄腿裤。上面披上一块披 

肩。这种披肩叫“沙马”,男人的“沙马”是狭长的,披在肩上,妇女的比 

较宽大,可以遮住整个上身。 

     中非服装十分鲜艳,妇女的长袍有鲜艳的印花图案。中非的妇女穿“巴 

依”,“巴依”是几块花布组成,围在腰间。刚果妇女爱缠紫红、金黄、翠 

绿和天蓝等颜色的花布。扎伊尔西北部热带森林深处的巴库图人,不论男女 


… Page 40…

头上都扎一块裹着木头的布条,脸上涂以鲜红的颜色。大部分妇女脖子上都 

系有许多美丽的串珠圈,腰上也围着红色的串珠套。她们还在腿上戴上一副 

重10斤的铜护腿,从脚到膝盖用黄铜片包起来,而且擦得金光闪闪。 

     在一些气候炎热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的部族里,人们的衣着非常简陋。一 

般仅以布、兽皮或树叶裹身、妇女仅穿围裙,上身赤裸。苏丹南部气温常在 

摄氏40℃,努尔族男女都裸露全身,巴里人男女则一丝不挂,巴里姑娘们只 

用树叶,兽皮遮羞;罗图佳妇女只在腰部系一条镶花带子,腰后挂一柄巴蕉 

叶,小腹前挂一二十根小铁链遮羞,结婚时才摘下铁链换上羊皮。南非的科 

萨族男子多数赤身裸体,最多在腰间围一块布遮住下身;年长一些和较有地 

位的男人则披毯子或裹棉布,未婚女子一般都裸露上身,而已婚妇女则把全 

身包得严严实实,还要围上镶有花边和珠子的围裙。 

     非洲妇女爱好打扮,她们把自己的头部颈部腰部都装饰起来,头上戴头 

饰,颈部挂项链,腰部围腰带,金光闪闪,叮作响,很有魅力。 

     非洲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如面部的装饰习俗。苏丹人在脸上打标记用刀 

割或火灼,不同的部族瘢痕不同。乌干达的兰戈族人在前额上烧烫三五排平 

行的小圆点。阿乔利人在太阳穴上割三条平行的线条。肯尼亚的吉利亚马族 

在下眼睑挑20个小肉瘤,形如一道新月。据说过去在部族冲突中这是识别 

敌我的记号,今天这个作用不见了,却又有了新的含义,它是男子忍受痛苦 

勇敢刚毅的象征。而对于妇女是一种特殊的“美人瘢”。 

     刺唇穿鼻是东非许多部族的美容法,这主要在妇女中流行。兰戈族女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