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茅盾文学奖]第2届-刘心武钟鼓楼-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杏儿告诉她:「是呀。大家夥就再想别的法子呗。这井如今也还没 
有淘出来。如今大家夥手里钱多了,耍钱的也就多了……」 
       「耍钱?」冯婉姝不懂。 
       「就是赌博。」荀磊帮杏儿解释,「迷信,赌博,这在农村都是难 
免的。农民手里越有钱,就越难避免——除非不仅让他们有钱,还让 
他们有文化……」 
      「对了,杏儿,我问你——」冯婉姝便认真地问,「我从报纸上, 
获得了两种不同的资讯,一种是通讯报道,告诉我农村如今富裕了, 
农民渴求文化知识的愿望也增强了,他们纷纷把退了学的孩子又送回 
到了学校去;另一种是 『读者来信』,农村小学教师写的,他说如今又 
出现了农民让孩子退学,去抓现钱的动向,感到很著急……杏儿你们 
村究竟是怎么个情况呢?你给我们输送点第一手资讯吧!」 
    杏儿听不大懂她的问题,她反问:「啥叫『信习』?」 
       「资讯就是传播出来的知识,消息,信号……如今我们人类已经 
进入了资讯社会——」冯婉姝热心地、滔滔不绝地向杏儿讲解起来。 
杏儿分明并不感到兴趣,只是低头,搓手,勉强地听著。 
    荀磊从一旁看著这两位同代的少女,心里不禁感慨起来。一个小 
时以前,他只感觉到她们外在的差异:都可以算是浓眉大眼,但杏儿 
在顾盼间的神情,总让你联想到农村那艳红的窗花;而冯婉姝的一颦 
一笑,却让你联想到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的旋律。她们的皮 
肤都偏黑,但杏儿的皮肤是黄中带黑,毛孔粗大,让人一见便意识到 
那是同农村的光照、沃土、劳作分不开的;冯婉姝的皮肤则是红中泛 
黑,细腻光润,让人一见便意识到那是得之于水上运动、野足登山…… 
她们的衣著当然更展宽了她们气质上的差异。别的不用说了,就拿她 
们的毛线衣来说吧,杏儿的是洋红小开领的细线 Em  纶衫,胸口上有 
著黄线和绿线绣出的花儿叶儿;冯婉姝的却是紫罗兰掺麻灰、青黛的 
杂色拉毛高领衫,那高领又大又软,卷在她脖子下面,显得十分潇 
洒……半个小时以前,荀磊开始明确地意识到她们心理上的差异;而 
此刻,荀磊又观察出了她们在更深刻意义上的差别。这种差别,也许 
会酿成尖锐的矛盾……也许最终有一天会正面冲突起来?当然,那不 
仅是她和她,她们和她们……说到底,那也许是两种文化之间的矛盾 
和冲突? 
    的确是这样。冯婉姝尽管属于城市青年知识份子中最能接近低文 
化劳动群众的人,尽管她因热爱荀氏家庭而「爱屋及乌」地对杏儿充 
满了最大限度的善意,在眼下输出知识的尝试中却也不由得烦躁起来。 
她因为杏儿的摇头、咬嘴唇、发楞,而不得不一再地把自己所企图传 
播的知识范畴加以收缩、简化、浅退……然而,无论是「资讯工具」 
还是「电子技术」这一类辞汇,也无论是「比如这电视机就是一部资 
讯接收器」,还是 「你们农村烧饭的柴禾便是一种能源」这类推衍,杏 
儿都全然不知究竟何意。冯婉姝的心理状态滑到了这样一种边缘:她 
究竟还值不值得尊重眼前的这位同代人?她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究 
竟还该不该持有一种乐观的展望?杏儿呢?尽管杏儿已属于农村青年 
中最富自尊感和进取心的人,尽管她因热爱荀大爷荀大妈而兼及荀磊 
并惠及这位冯婉姝,在眼下冯婉姝那没完没了的灌输和时不时插入的 
 「你明白了吗?」「懂吗?」『能理解吗?』这类逼问面前,她心底里 
却泛起了一种古老的、难以抑制的对占有知识优势的城里人的一种厌 
恶……乃至于仇恨。 
    当冯婉姝用急促的语气又一次提到「电脑」时,杏儿终于按捺不 
住了。她扬起头,突然截断冯婉姝说:「啥『电脑』『猴脑』的,俺就 
吃过猪脑、羊脑。俺知道那『电脑』有啥用?俺就知道村外野地里还 
有叫涝稆的野菜,你吃过吗?赶明儿你吃吃去。告诉你吧,吃了涝稆 
肿脸!」 
    冯婉姝愕然。 
    在一旁静观的荀磊虽然有些思想准备,也没想到杏儿突然暴露出 
了一种村野式的蛮横无礼。 
    幸好这时候荀大妈走了进来,她招呼杏儿说:「杏儿呀,你累了吧? 
走,跟大妈那屋歇歇去。我都给你预备好啦!」 
    杏儿便随荀大妈到了外屋。原来荀大妈已经在屋当中拉了个挺像 
样的布廉儿,把屋子隔成了两间,那长沙发正好隔在外间,长沙发已 
被打开成了一张宽大的床,并且已经铺好了单子,搁上了枕头和被褥。 
荀大妈把杏儿引到沙发跟前,对她说:「杏儿,你睡一觉吧。睡醒了, 
咱们晚上包饺子吃——你大爷现在胸不疼了,正养神呢,他说晚上吃 
饺子,咱们今天吃一整天的家乡饭!」 
    杏儿躺下了。沙发床太软,她觉得不舒坦。荀大妈在枕巾上洒了 
花露水,她闻著也不习惯。她自己也说不出是为什么,进京的兴奋感 
突然消失了。她发疑地想念起娘和枣儿来。娘这时候在干啥呢?枣儿 
的鹌鹑没犯病吧?枣儿啊,你可别忘了给娘沏蜂蜜水儿喝,你可得提 
防红玉的纠缠…… 


            第五章未(下午 1 时一3 时)  

              19.本书的一个大主角——四合院。 

    北京还有多少个大体完整的四合院?不知道哪个部门掌握著精确 
的数位。现在人们开始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一九八○年玉 
渊潭栖落过几只白天鹅,其中一只被路过的青年工人用汽枪击毙,曾 
引起过公众的广泛激愤。其实,国内野生天鹅的数位,大大高于明清 
以来建成的四合院的数位,但直到目前,对于粗暴地对待四合院的行 
为——毫不吝惜地加以阉割、毁损乃至拆除,除了少数研究古代建筑 
史的专家外,人们似乎大都心平气和。四合院,尤其北京市内的四合 
院,又尤其是明清建成的典型四合院,是中国封建文化烂熟阶段的产 
物,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研究封建社会晚期 
市民社会的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审美意识、建筑艺术、民俗演变、 
心理沈淀、人际关系以及时代氛围的绝好资料。从改造北京城的总体 
趋向上看,拆毁改建一部分四合院是必不可免的,但一定要有意识地 
保留下一批尚属完整的四合院,有的四合院甚至还应当尽可能恢复其 
原来的面貌。如果能选择一些居民区,不仅保护好其中的四合院,而 
且能保护好相应的街道、胡同,使其成为依稀可辨当年北京风貌的 「保 
留区」,则我们那文化素养很高的后人,一定会无限感激我们这一代北 
京人的。 
    西元一千九百八十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其中薛家正举行婚礼的这 
个位于北京钟鼓楼附近的小院,便是一个虽经一定程度毁损,有所变 
形,然而仍堪称典型的一个四合院。 
    所谓四合院,顾名思义,就是由四组房屋以方形组合而成的院落。 
没有到过北京四合院的人,顾名思义之余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 
样的院落有什么稀奇呢?岂不单调、寡味? 
    其实不然。它在方正之中又颇富于变化,在严谨寡淡之中又蕴含 
著丰富多采。 
    即以我们已经迈入并且初步熟悉了的这个院落为例。它是坐北朝 
南的。这是四合院最理想、最正规的方位。当然,在东西走向的街道 
胡同中,胡同南面的四合院,不得不采取与它相反而对称的格局,为 
了使院内最深处的正房成为冬暖夏凉的北房,南墙上往往要开出一排 
南窗,因而正房后面必有一个窄长的小院;如果办不到这点,或只好 
以南房为正房,或将挨著院门的一溜北房作为正房,而改变进门以后 
的院落格局。总之,在东西走向的胡同中,路北的四合院一般总显得 
比路南的四合院优越。据说当年路北和路南的四合院之间的差价,有 
时会相当惊人。如果是在南北走向的街道胡同中,或走向不正的斜街 
中——如离钟鼓楼不远的大、小石碑胡同,白米斜街一类地方,则往 
往采取这样的盖造法:顺著街道胡同的走向设一个大门,进门以后, 
并不是四合院本身,等于留出一块「转身」的地方,然后再按东西走 
向街道胡同的格局,盖出院门朝南的四合院来,这样,里面的房屋便 
不至于也呈南北走向或斜向了;当然,也有按街道胡同走向盖的,这 
种四合院的价值,在当年不消说要等而下之了。 
    我们已经迈人其中的这个四合院不仅方位最为典型,其格局、布 
置也堪称楷模。如果说整个院落是一个正方形或准正方形,那么,四 
合院的院门绝不会开在正面的当中,它一般都开在其东南角(如果是 
与其相反而对称的那种四合院,则开在其西北角)。这院门的位置体现 
出封建社会中的标准家庭(一般是三世同堂)对内的严谨和对外的封 
闭。院门一般都是「悬山」式的高顶,顶脊两边翘出不加雕饰的「鸱 
吻」。地基一般都打得较高,从街面到院门,一般都设置三至五级的石 
阶,石阶终端是有著尺把高厚门槛的大门,双开厚木门的密合度极高, 
想透过门缝窥视里面,几乎是不可能的。当年门上都镌刻、漆饰著 「忠 
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一类的门联。门上有门钹(类似民族乐器中 
的钹,故名。钹钮上挂著叶形的金属片,供来客叩击叫门)。门边往往 
有一对小石座,或下方上狮,或整个雕为圆鼓形。 
    明清之际的四合院,一般并不是贵族公卿的正式住宅;看过《红 
楼梦》就知道,贵族的府邸无论其规模、建制、格局都与一般单纯的 
四合院有极大的差别;只有当贾琏那样的贵公子要私纳尤二姐时,才 
会在花枝胡同(此胡同今天还在,距钟鼓楼不过数里)去找一个四合 
院暂住。一般说来,四合院是没有贵族身份的中层官吏、内务府当差 
的头面人物、商人、士绅、业主、名流,以及从平民中涌现的暴发户 
和从贵族社会中离析出来的破落户这类人物居住的地方。有时电影、 
戏剧和图画中把四合院的院门表现为顶上砌有琉璃瓦、门板上装有「铜 
钉」(即铜铸圆碗形门饰)、门上装的不是门钹而是狴犴含环,显然都 
是一种毫无根据的臆想。封建社会等级之森严,也反映在建筑格局的 
严格规定上,即使是贵族府邸,也不能乱用琉璃瓦和乱用门饰。以清 
朝为例,它的贵族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和公五等,而公又分为 
镇国公和辅国公,辅国公又分为「入八分辅国公」和「不入八分辅国 
公」。什么是 「八分」呢?就是八种特殊的标志:一、朱轮 (所乘骡马 
车车轮可漆成红色);二、紫疆(所骑马匹可用紫色缰绳);三、宝石 
顶 (官帽上可饰以宝石);四、双眼花翎 (官帽上可饰此种花翎);五、 
牛角灯 (可用此种灯照明);六、茶搭子 (盛热水的器物,略同今日之 
暖瓶,可享用此物);七、马坐褥(乘马时可用此物);八、门钉(府 
门上可饰以「铜钉」,而钉数又有细致的规定)。由此可见,并非贵族 
住宅(至少不是贵族正式住宅)的四合院,其院门上是绝不能饰以铜 
钉的。 
    推开四合院的院门以后,是一个门洞,门洞前方,是一道不可或 
缺的影壁,影壁既起著遮避视线的作用,又调剂著因门洞之幽暗、单 
调所形成的过于低沈、郁闷的气氛。影壁一般以浅色水磨青砖建成, 
承接著日光,显得明净雅致。影壁上方一定都仿照房屋加以「硬山」 
式长顶,顶脊两端也有向上翘起的 「鸱吻」。影壁当中一般都有精致的 
砖雕,或松鹤延年,或和合万福 (雕出两对蝙蝠张翅飞舞),或花开富 
贵,或刘海戏金蟾……有的不雕图像而雕题字,简单的就雕个「福」 
字,复杂点的一般也不超过四个字,而以两个字的居多,如「吉祥」、 
 「如意」、「福禄」之类。除了壁心有砖雕,有的四角、底座还有细琐 
的雕饰,或回纹草,或莲花盏,与中心图案题字相呼应。有的还在影 
壁右侧种上藤萝或树木,春夏秋三季,或紫藤花开,或绿荫如盖,或 
秋叶殷红,使人一进院门便眼目为之一爽。 
    我们所迈进的这个四合院,如今门洞中堆著若干杂物,门洞顶上 
还吊著一对破旧的藤椅——这对藤椅前面已多次提到,下面还要提及 
它的主人;门洞前面的影壁,中心的砖雕已被毁损,不过影壁右侧的 
一株樗树还在,而且已经有水桶般粗、三层楼那般高。 
    在门洞和影壁的东边,有一道墙,墙上有很大一部分是门;那四 
扇屏门虽是对开的,但每扇又可折叠为对等的两半,关闭时,便呈现 
出四块门板的形象;可以辨认出来,当年门板漆的是豆绿色,而每块 
门板上方,各有一个红油 「斗方」(即呈菱形状态的正方形),每个「斗 
方」上显然各有一字,四个字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如今已无从稽 
考。从这道门进去,是一个附属性的小偏院,现在为荀兴旺师傅一家 
所住,南边是两间不大的屋子,北边是里院东屋的南墙,东边则是与 
别院界开的院墙。当年这个小偏院是供仆役居住的。标准的四合院, 
一般都少不了这样一个附属性的小院。而小院的院门,不知为什么, 
绝大多数都采取这样一种轻而薄且一分为四的样式——也许,是以此 
显示出它在全院中地位的低微,并便于仆役应主人召唤而随时奔出。 
    从影壁往西,是一个狭长的前院。南边有一溜房屋,一共是五间, 
但分成了两组,靠东的三间里边相通,现在为京剧演员澹台智珠一家 
居住,靠西的两间,现在住著另外一家——我们下面还要讲到他们—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道南北向的墙,又把那两间房屋及前面的空地 
隔成了另一个小院,与现在荀兴旺师傅家的小院遥相对应。不过,那 
墙上的门换了一种样式,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月洞门 (即正圆形的院门; 
有的四合院则是瓶形门、葫芦门)。这个小院,当年是为来访的亲友准 
备的,那两间南屋,一般都作为客房。而院内的厕所,当年也设在那 
个小院之中,一般是设在小院的西北角上。小院的北面是里院西屋的 
南墙,西面则是与邻院隔开的界墙。 
    外院澹台智珠所住的三间南屋,过去是作为外客厅和外书房使用 
的。民国以后,又常把最东头的一间隔出来,把门开在门洞中,并在 
靠近院门处开一个窗户,由男仆居住,构成「门房」(即传达室)。 
    里院外院之间,自然有墙界开,而当中的院门,则是所谓「垂花 
门」。它的样式,一反总院门的呆板严肃,而活泼俏丽到轻佻的地步— 
—它的特点,是在「悬山」式的瓦顶之下,饰以倒垂式的雕花木罩, 
木罩左右两端的突伸处,精心雕出花瓣倒置的荷花或西番莲;整个木 
罩的雕刻、镶嵌极为精致,而又在不同部分饰以各种明艳暖嫩的油彩, 
并在可供绘画处精心绘制出各种花鸟虫鱼、亭台楼阁、瓶炉三事、人 
物典故……四合院中工艺水平最高、最富文物价值的部分,往往就是 
这座垂花门。可惜保护完好的高水准垂花门如今所存已经不多,而且 
仍在不断沦丧。我们所进到的这个四合院,垂花门尽管彩绘无存、油 
漆剥落,但大体上还是完好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尚能传达出昔日的 
风韵。 
    垂花门所在的那堵界墙,原来下半截是灰色的水磨砖,上半截是 
雪白的粉墙,墙脊上还有精致的瓦饰;现在已经面目全非,不仅墙脊 
上的瓦饰早被人们拆去当作修造小厨房的材料,整堵墙比当年也矮了 
一尺还多——七十年代初搞「深挖洞」时,砌防空洞的砖头不够,居 
委会下命令让各院都拆去了一些这类界墙以作补充。讲究的四合院, 
这里外院的界墙上,往往还嵌著一些透景的变形窗,或扇面形,或仙 
桃形,或双菱连环,或石榴朝天……我们讲到的这个四合院,当年也 
还没有那么高级。 
    垂花门的门板早已无存——据说当年的垂花门一般也不上门板; 
垂花门两侧原来也有一对石座,今亦无存;垂花门里侧当年有四块木 
板构成的影壁 (可装可卸),也早已不知踪影,进垂花门后原有 「抄手 
游廊」,即由垂花门里面门洞通向东西厢房并最终合抱于北面正房的门 
廊——到过颐和园的乐寿堂两厢,便不难想象其面貌,当然,它绝不 
会有那般轩昂华丽——现在除了北面正房部分的门廊尚属完整外,其 
余部分仅留残迹,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