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怂诼锥氐姆坎尤隑iocon。这次股权转让,让凯朗获得了彻底自由,现在她的公司已经拥有了一套完整的酶提取、发酵技术,并不断发展,还申请了专利保护。现在该公司生产的酶已经广泛用于冰茶、番茄酱等食品中。Biocon还准备涉足更复杂的领域,她开始从酶的生产加工进入胰岛素的生产,计划利用生物技术生产重组人体胰岛素。凯朗希望从胰岛素生产开始,得以进入印度其他药品的制造领域,并由此打开美国的大门。
当然,新的业务开拓需要资金。此时的凯朗凭借她的声誉已能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此时凯朗已孤注一掷,如果失败,那公司只有破产。
第74节:第六招永不放弃(12)
2001年,防止胆固醇的早期药物lovastatin专利权期满,Biocon从印度医药管理当局获得了在印度市场销售此类非专利药物的权力。这为Biocon后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该公司在这一年还获得美国食品医药管理局的许可,成为第一家在美国市场销售lovastatin的印度公司。如今,Biocon已占据美国此类药品50%的市场份额。她建立的Biocon公司已成为印度生物科技的领头羊,凯朗在完成酿酒专家到印度生物科技之母的角色转变中。
20多年弹指一挥间,凯朗已将一个小小的酶生产厂打造成印度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Biocon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22亿美元,利润高达3 050万美元。Biocon公司公开上市的第一天,股票认购额飙升了33倍。半年之后,该公司市值已达12亿美元。凯朗控制着公司40%的股份,从而成为印度最富有的女人。凯朗又开始瞄准了下一个目标:在不久的将来,Biocon要跻身全球五大生物公司之列。
现在作为印度工业联盟生物技术委员会主席,凯朗还是竭力主张印度应该在适当的条件下发展生物技术,“印度有10多亿人口,1/4还极度贫困,而生物技术可以改善印度的饮食、农业、科研和疾病治疗等方方面面。只要有了技术,什么事都可以做。”
凯朗认为,印度是生物技术药物临床试验的“风水宝地”。印度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还没有针对这些病人的临床数据。另外,印度大量近亲结婚的后代可以用来研究基因缺陷;各个种族和部落的基因组也有待研究。“由于病人数量大,又具有多样性,我们就会得到大量独一无二的数据。”
毫无疑问,这些想法遭到了许多人的批评,这些批评者认为,这相当于在出卖印度的人口资源,还会对印度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凯朗觉得这些担心是必要的,但是她也试图说服这些批评者,她认为:“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就放弃努力。”
第五十一式 坚持一路走下去
[松下幸之助]9岁被迫放弃学业的松下幸之助从75日元起家,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发展成为一年仅税款就高达900亿日元的松下商业帝国。作为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创立了独特的企业经营之道,在国内国际激烈的竞争中始终把握主动权,被称为“经营之神”。
面对这样的困难:家境极其贫寒,没有受过多少正式教育,没有足够的资本。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却成功了。是什么力量让松下幸之助从这样的台阶上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地顽强奋进,最终取得成功的呢?只要了解松下本人的成长过程和他的为人之道,就不难发现他在事业上成功的真正秘诀。
松下幸之助不是一个社会的幸运儿,不幸的生活却促使他成为一个永远的抗争者。家道中落的松下幸之助9岁起就去大阪做一个小伙计,父亲的过早去世使得15岁的他不得不担负起全家的重担。寄人篱下的生活不但使他体会到了做人的艰辛,也使他懂得了学习和奋斗对人生的重要。1910年,他来到大阪电灯公司做一名室内安装练习工,一切从头学起,后来,他诚实的品格和上乘的服务赢得了公司的信任,公司所承揽的重要工程,大多都有他的参与,这为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此期间,他根据实际情况对当时的插座进行改良,但苦心研究的方案一个个被否决,他产生了独立经营的念头。
1915年,松下当时所有的资本还不到100日元。他与几个朋友在生野区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他们克服了资金、人员、场地、技术上的问题。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制造出了第一批改良插座。
东西做出来了,总不能库存在手中。此时,本来对自己的革新充满信心的松下,反倒感到心里没底了:能卖出去吗?上哪儿去卖呢?怎么定价呢?松下他们五人,技术是门外汉,销售也同样是门外汉。电器批发商他们一个也不认识,行情也不懂。首先是定价成了问题。于是,只好请经田带着样品找电器行的老板看看,说出自己的估价,然后再作决定。
第75节:第六招永不放弃(13)
可是当经田回来后,结果却不怎么乐观。一连十几天,经田几乎跑遍了大阪市的大街小巷,总算卖掉了100多个,收了10多元钱的收入回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意识到,这种新插座并不符合市场要求,只能放弃了。
要想继续维持下去,只能以新产品代替这种插座。但新产品开发谈何容易,看来只能在已有基础之上,在插座的改良上做文章了。
但要做改良,只是想是没用的,必须要有资金投入。可一提出这个问题,大家都不免有些尴尬。
此时,不要说重新设计制作的资金没法筹措,就是大家的生计也都成了问题。因为大家毕竟都是拖家带口的人,薪水多少倒不要紧,可是总得有饭吃呀。而且,新插座能否成功,还是个未知数,这样的改良不能不让人担心。
没有具体计划,没有资金,也没有薪水的保证,松下的合作者经田和林伊君只好另找工作谋生,暂时与松下分手。这样一来剩下的就只有松下的妻子、内弟和松下三个人了。
此时,松下也有过另做其他生意的打算,但很快就放弃了这种念头,坚持自己的事业计划。他认为,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这种努力,一定要坚持下去。
正是依靠这种信念,松下夫妻二人再加内弟井植熏,辛辛苦苦地操劳着。而在山穷水尽、无饭可吃的时候,松下就把自己和妻子的衣饰等送进当铺。不过,他认为,任何伟人、任何成功的企业家,这种经历大多是有的。他甚至认为,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是一个人能否有所成就、有多大成就的试金石。
他相信人的努力占成功的90%,天的安排占10%,他相信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好运必定降临。如果一个人能忍耐到底,即使计划不能成功,但随着周围情势的转变,也许会有新的出路展现;或者别人看到坚韧不拔的精神,使他们内心感动,从而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基于这样的人生哲学,松下对眼前的困难并不担忧,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松下对他花费心血颇多的插座仍然寄予希望,这种改良产品虽然没有成功,但经经田延次郎的努力,也让100余个产品出现在了一些电器商店的货架上。尽管顾客极少买,可是一家制造电风扇的川北公司在阿部商店见到这种东西,却对它外壳的合成材料颇感兴趣。
他们委托阿部商店,希望订购1000只用这种材料制造的电风扇底盘。
此前,川北电气器具制造厂的电风扇底盘是用陶瓷制作的,极易损坏,成本也不低。有鉴于这种情况,希望改用合成材料制作。于是,见到松下制作的插座的时候,对其合成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托阿部商店代为订购。
这张订单,对松下来说,真是命运的恩赐。因为时间比较紧,他放下了插座的试制,专心做底盘。
电风扇底盘不用金属,只要有合成材料就行,所以不需要多大的成本投入。最关键的是先要有模具。
为了如期交货;也为了以后能接到更多的订单,松下一连七天都在做模具的工厂,催促制作。他希望能如期交货,给对方一个满意的感觉。此时的松下工厂,只有三人。设备也只有模压成型机和加热材料用的锅。妻子做一些后勤工作,内弟井植帮忙做磨光等杂务,压型则主要由松下来做。
他们每天做100个左右,到年底,如期把1 000件订货交齐了。
年底之前,终于收到了1 000个电风扇底盘的货款,共160日元现金。扣除模型费等本钱,大约净剩80日元。
拿到它,松下兴奋极了。
由此,他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如此不需要多大投资的加工业务,如果能长期干下去就好了。他暗暗地祈祷。
松下碰到了好运气,川北公司经过试用,得出结论:合成材料的底盘,和其他部分配合,情况良好,形成定案,继续定做。接着在次年年初,又向松下交付了2 000只的订单。
从此,松下的电器公司开始起死回生,坚定了他的信心,也使得他的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松下幸之助成功了,他的成功告诉我们在艰难困苦的场合,精神的力量是很重要的,能否踏过坎坷、迈向光明,往往就在一念之间。面对挫折,不要失望,要拿出勇气来!扎扎实实地坚持向既定的目标前进,自然会有实现的时候。
第76节:第六招永不放弃(14)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有一种原动力——意志和耐力。人们之所以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缺乏一种韧性和勇气,刚遇到一点挫折,就打起了退堂鼓。世界上真正的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失去了意志和耐力而轻易放弃。
第五十二式 明天太阳还会出来
[李?亚科卡]福特汽车公司的功臣,福特“野马”之父,拯救克莱斯勒的英雄,世界著名的企业家。1946年,他以一名机械工业师的身份进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从一个普通的推销员开始了他一生艰辛的经营生涯。在福特公司,他曾大胆推出了分期付款计划,大获成功;组织开发了“野马”车,创造了汽车销售史上的奇迹,从而被称为“野马”之父。他1970年任福特公司总裁,1980年任克莱勒斯汽车公司董事长。在克莱勒斯公司面临危难之际,他大胆改革,到1984年,公司净赚24亿美元,他因此被誉为企业超级明星。
李?亚科卡的一生充满了坎坷,1946年他作为见习工程师开始在福特公司工作,在每个部门工作一周。经过一段实践,发现自己并不适应在工程界,于是选择了做推销员的工作,开始了他一生艰辛的经营生涯。后来亚科卡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晋升的机会,但他并没过上几年顺心的日子,20世纪50年代初期整个美国的经济都不景气,这种阴影也蔓延到亚科卡身上,福特公司大批裁人,仅销售人员就被解雇了1/3,亚科卡也被降级了。
1953年,愈挫愈勇的亚科卡又凭自己的才能当上了费城地区的助理销售经理。亚科卡紧接着又与公司共患难地度过了1956年。这一年对亚科卡来说既是不幸的一年又是幸运的一年。这一年福特公司决定把主要精力放在汽车的安全设备上,一改过去注重汽车性能和马力的工作方针,他是这次改革的主要发起者。公司发明一种安全袋,袋子上包括仪表盘的冲击垫。但这次亚科卡失败了,遭受了沉重打击。
“太阳明天还会出来!”失败并没有影响他积极创新的精神,他愈挫愈勇,随后大胆推出了分期付款计划,大获成功;接着他又组织开发了“野马”车,创造了汽车销售史上的奇迹,从而被称为“野马”之父。1970年他当上了福特公司的总裁。
亚科卡在福特汽车公司一步一步地从普通推销员一直做到公司的总裁。当终于达到这一顶峰时,他感到了无比的幸福。但命运常常会对他说:“且慢,我们和你还没有完呢。现在要让你尝尝从珠穆朗玛峰上被人一脚踢下来的滋味!”
由于亚科卡在福特的业绩越来越辉煌,他受到了亨利?福特二世的猜忌,“野马”、“马克D型”、“节日”的成功,使亚科卡在公司的威望大振,并享誉欧洲。亨利?福特越来越不能忍受他,一步步地开始排挤他,直至把他挤走。
亚科卡在福特的事业处于顶峰的时期,他一年为公司挣18亿美元,并连续两年保持这个业绩。这在福特公司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但1978年7月12日亨利?福特二世终于提出来要解雇李?亚科卡。董事曾用亚科卡对公司的忠诚和巨大作用劝阻亨利。但是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了。第二天,李?亚科卡被解雇了,这位在福特公司当了8年总裁的汽车业奇才,失业了。不仅如此,由于受亨利的威胁,朋友都不敢与他交往,亚科卡及其全家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
“1978年7月13日那天,我被解雇了。我已经当了8年福特公司的总裁,当了32年的职员,我从未在别处干过。而现在,我突然失业了。这真是太令人伤心了。”亚科卡在自传中回忆说,“10月15日是我上班的最后一天,碰巧也是我54岁生日,我的司机最后一次把我送到位于迪尔本的福特公司总部。离家之前,我吻别了我的妻子玛丽和我的两个女儿凯西和丽雅。我在福特公司最后几个月的动荡日子里,我的全家经受了极大的痛苦,这一点使我怒火中烧……”
亚科卡被福特公司解雇的消息传出后,立刻就有许多其他工业的公司前去聘请。但亚科卡知道,他的事业在汽车而不是别的。
第77节:第六招永不放弃(15)
1978年11月2日《底特律自由报》登了两条大标题:《克莱斯勒亏损空前》和《李?亚科卡加入克莱斯勒》。李?亚科卡终于上任了。就在他上任的当天,克莱斯勒公司宣布第三季度亏损近1。6亿美元,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克莱斯勒公司和福特公司有天壤之别,看来亚科卡是非得从头开始不行了。
亚科卡在自传中曾写道:“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几千个小岔道,而只有几个真正的大岔道——这是一些要认真和切实对待的时刻。当时正是我要作出抉择的时候。我是否该洗手不干、从此退休呢?我已54岁,而且已有了很大的成就。在经济上我不用担心,足够我下半辈子打高尔夫球的。”
“那时我想到了父亲经常对我说的那句话:‘此刻看起来是够困难的,但是要记住,就是这种困难也会过去的。’我总觉得不对劲。我知道我必须振作起来,继续干下去。”
“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总会遇到逆境,而有时坏事却变成了好事。有时境况极为险恶,迫使你不得不与命运拼搏,战而胜之。正是父亲的话促使我在几个星期之后担任了克莱斯勒公司的总裁。”
亚科卡没有向命运屈服,决心寻找能再施展自己的才华、大干一番事业的地方。他接受了当时深陷危机、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聘请,担任总裁。他制定了一系列使公司起死回生的经营战略,并且亲临生产第一线。为了表明他背水一战的决心,他给自己规定的年薪只有象征性的1美元。经过几年的拼搏,20世纪80年代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终于走出困境,一年赢利几十亿美元。
亚科卡的成功与他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分不开的,当然他这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更是受父亲的鼓励和影响所致。正是养成了这种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亚科卡才得以在后来的商场上愈挫愈勇,一次次克服困难,一次次起死回生,创造出一个个神话。
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的差别是很明显的:面对挫折,乐观的人常常看到的是事情光明的一面,他不会纠缠在黑暗的一面中,因此他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的思维,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就采取行动,化解危难,走出困境,离成功也就只有一步之遥。面对挫折,悲观的人常常唉声叹气,指责抱怨,甚至“挫折蔓延”——就是对他正在顺利进行的事情也丧失信心,使自己被挫折重重包围,彻底丧失了明智的头脑和理智的思考,导致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眼前的挫折甚至一切事物,并影响周围的人。这样,悲观的人,失败又总是接踵而来,接踵而来的挫折又更加加重了他的悲观。
第四部分
第78节:第七招欲立事先立人(1)
第七招欲立事先立人
俗话说,做人要美,做事要精,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学做人开始的。一个不会做人的人,永远不会完成任何高尚的理想和事业。
第五十三式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牛根生]1954年生于内蒙古。1999年创立蒙牛集团。从此,“蒙牛速度”在中国企业界开始引人注目。1999年,蒙牛刚成立时在全国排名1116位,总资产1300多万元。6年之后蒙牛乳业收入达人民币72。138亿元,稳居全国第一,并摘得“2004年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