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放飞的龙--海外华侨成功商法-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华侨们的观念里,根本就是“吾人所至者,即为中国境内”。凡听到条件更好的地方,或是更赚钱的地方,即使与自己所住的地方相隔了十万八千里,也会毫不迟疑地立刻动身前往。并不是华侨缺乏定性而常常移居,在别人眼里,对华侨的刻苦耐劳真是钦佩之至。但是当刻苦耐劳、费尽心血却得不到结果时,如果是日本人就会来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是华侨就能在困境中,再接再厉、从头做起。假如移居的地方,一切都合适于自己,就愿意落地生根,永远住在那儿。   
华侨也好像投保似的让家人、亲戚移民到世界各地去。例如:有三个女儿两个儿子,就会让女儿分别到新加坡、旧金山、马尼拉去留学或嫁人(当然对方也是华侨);儿子则一个留在日本,一个到欧洲去做中华料理。就像这样在世界各地立下经济据点,慢慢把钱存下来,同时也将危险分散。   
假使不仰赖公司、国家的力量,就无法在国外做生意,这便无可救药了,所以要学习华侨的创业精神才行。   
《放飞的花——海外华侨成功商法》唯才是举   
《放飞的花——海外华侨成功商法》唯才是举了 S君的心。一、华侨的用人艺术   
□重视人才培训华侨们追求经营管理的合理化。这涉及到人、事、物配合的多元问题。而其中最重要的又是对人的管理,而人的培训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一个企业要获得成功,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关键条件之一。企业人际关系良好的标准是和谐而有活力。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企业的活动中,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万人的团体行为,如果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会各自为政,互相拆台,这样是注定要失败的。   
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但能使员工齐心协力,而且还可能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默契的团体气氛,人在这样一种气氛下生活与工作,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助于激发灵感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维持最佳工作状态,从而获得工作的高效率。   
和谐人际关系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有助于减少由人际摩擦造成的“内耗”,保证全体员工把精力最大限度地投入工作,使企业这架机械高效率运转。   
如同时间和知识一样,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这样可以产生效率,而效率是企业的生命。   
华侨们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儿,他们把培养职工的合作精神也当作训练的一项内容。   
“女强人”吴舜文,她要求公司定期开游园会,在会上可以组成各种兴趣小组,共同娱乐。在愉快的气氛中,他们可以彼此围绕共同的爱好、兴趣进行愉快的交谈,通过这样活动促进了他们的私人感情,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形成更协调的合作关系。   
而邵氏家族的一招更绝,他们以“合位”的方式磨练人员。   
邵氏公司是亚洲最大的电影公司,他在香港上班的职员超过 1000人。   
然而,无论是导演、制片、灯光、服装及到杂工,只要愿意,都可以免费住在公司宿舍里。   
他们认为全体职工都住在一起,有助于彼此的感情交流,培养良好的私人感情,从而在工作中能彼此愉快地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华侨们为了让自己的职工“知新”,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技术进步的要求,创造各种条件,让企业员工“时习之”。   
□用人上能简不繁华侨们凡事精打细算,当然,在用人上也要能简则简,尽量少用。海外的华侨许多人在异国他乡无依无靠,所以一般都是白手起家。他们一般从小生意做起,小本生意,本来就获利不多,若再雇上几个人,就更没有什么赚头了。所以,华侨商人要精心盘算,雇上几个人才合算,既不会耽   
误生意,又不会有空闲,让雇员在工作期间内满负荷工作。更有甚者他们许多人是单枪匹马跑货源,又搞售货。   
误生意,又不会有空闲,让雇员在工作期间内满负荷工作。更有甚者他们许多人是单枪匹马跑货源,又搞售货。   
由此可见,运作良好的企业,不在于机构的多与寡,而在于是否能满负荷地工作。一个使员工都能在工作时间内满负荷工作的企业,一定会拥有很高的工作效率。   
□重视职员华侨充分认识到重视职员的必要性。他们想方设法,甚至从最微小的地方入手,以显示企业没有忘记职工,表现职工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中国有一句老话“士为知己者死。”许多企业家正是利用这一点,让职工从心里觉得自己是知己,从而尽心尽力为企业服务。企业人员较多的企业,他们采用每月集中一个时间,为所有当月当日的职工过生日,总而言之,企业采用各种富有人情味的方式来与职工进行感情沟通。   
“中帼不让须眉”的女强人吴舜文,她认为她不能像男人一样,与同行们一起喝酒、唱歌、尽情地放松自己。然而她以她的执着,用其他方面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一次,公司开游园会,那天精神体力都感觉不佳。然而,当公司的许多人都邀请她参加时,她强打起精神,穿起运动服,戴上运动帽,神采奕奕地来到了会场。   
她光顾了每一个摊位,与各位家属打成一片,把好吃的东西分给小孩,与公司职员们亲切交谈。。   
重视职工,光是精神上还不够,还要有物质上奖励。   
台元公司的工资高于其他工厂,厂房中有空调,宿舍里有冷暖气设备,上下班专车接送,供应餐点的福利社整日不停。。员工们的居住条件和福利工作都非常好。其他工作如资助员工进修,设立子女奖学金,分期付款,公费旅行,休假和退休等制度十分完善。重视人才,是其企业用人之根本,也是企   
业发展之关键。华侨正是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儿,他们挖掘人才、重视人才,为企业的蓬勃发展,不断创新扩大,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信义至尊   
二、信义至尊情,几乎没有人愿意生活在一个充满怀疑的世界,没有人愿意生活在一个充满猜疑的目光、虚假的推心至腹、没有一丝真诚的世界。   
人需要真诚。人们需要真诚的目光、平实的语言、爽朗的笑声。只有存在真诚,人们才会感觉到阳光的明媚,鲜花的艳丽。。没有真诚的地方,人们会觉得心虚,再美好的景色也会黯然失色,甚至对人不真诚的人,也不喜欢猜疑。   
华侨们是深知人们要求信任的需要的,他对员工表现得非常信任。在工作中,他们放心地把工作交给他们,并给予他充分的权力和职能。   
上司的信任,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他们积极参与企业的事宜,为企业出谋划策,为企业制度的完善、技术的改进,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一句老话是“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身。”忠告者的话,没有虚伪,没有奉承,真诚地反映客观现实,他们的话有时过于严厉,听起来有些不顺耳。然而,华侨们却能以进忠言者为师。   
一位马来西亚的华侨,对日本的一些职员口辞不佳。   
他一次到日本的一个小剧院去。在那里收票的一位壮年男子,他总是一言不发地把票撕下来,又一声不吭地把票递给顾客。   
这位华侨对此颇为不满,他认为这人对工作一点不负责任。他对顾客一点热情都没有,与其用一个冷冰冰的人,还不如用机器效率更高。人是感情动物,服务人员要给顾客一种亲切感。这是忠于职位的一个最起码的要求。   
所以,华侨们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是对职员放任自流,不加约束。他们的信任是有条件的。   
首先一条就是职员要忠于职守。一个不热衷于本职工作的人,完全信任他,等于放纵为所欲为。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是耽误大事,结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对于忠于职守的人,则不同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他会一丝不苟地去执行,他会开动脑筋,想出办法,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如果不信任这样的人,就会打击他的积极性,造成人才的浪费,此乃企业极大损失。   
其次是信任人的才干。华侨委托一位信任的人去具体实行某事时,他会考虑他的能力。职工为人老实,忠于职守,是信任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把事情交给一位老实人去执行,然而,他却没有足够的才能完成这件事。又怎么能够做到“你办事,我放心”呢?这样做,只会是去难为他,完成这项任务已经好比登天,又怎能要求他尽善尽美呢?   
□信任朋友中国有一句古语:君子之交,淡如水。只有不掺杂金钱、权力等各种利益的友谊,才会经得住时间与空间的考验,只有这样,他们的友谊之树才会常青。   
华侨以自己的方式,区别朋友的远近。从中寻找真正的朋友,他们一旦认为此人是真正的朋友,便会充分信任他。信任朋友,是一副很好的添加剂,它使朋友之间的友谊,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然而,华侨把一个人作为自己的朋友,并且对他充分信赖,是需要一段   
时间的。华侨要对这个人进行多方面的考查——兴趣、爱好、脾气、秉性、处事原则、家庭情况等等方面。经过这段时间后,他们感到此人比较可靠,就会邀请此人到家里做客。   
时间的。华侨要对这个人进行多方面的考查——兴趣、爱好、脾气、秉性、处事原则、家庭情况等等方面。经过这段时间后,他们感到此人比较可靠,就会邀请此人到家里做客。   
生老病死,是人类的一大规律。每个人身体都会逐渐衰老,失去强健的体魄,最终走向坟墓,这是必然的,任何人都无力抗拒。   
所以,华侨们认为自己将来有一天脑子将会变得迟钝,不能做事,也不能经商,自己说不定哪天生病,只能听之任之。而如果有个真诚可以依赖的朋友则不一样。万一当自己的身体有个三长两短,可以把自己的家人及身后的一切,都交给自己信赖的朋友,而不是自己的身体。因此,华侨们认为信任朋友比自己的身体重要,他们宁愿控制自己的欲望,换得对朋友的信任。   
华侨们对朋友非常信任,这样他们就把朋友的介绍信、嘱托等视为“圣旨”一样,华侨之间一旦信任后,只凭一句话可以做成一笔牢靠的交易。华侨们把对朋友的信任看成是一种美德。他们重信用,遵守商业道德,互相尊重对方的面子。如果他们做出有伤对方面子的事,就立即被华侨界所唾弃。这样对他人格不仅是一大损失,而且会影响到今后的生意。华侨们是不愿意与一个不守信用的人交朋友,做生意的。   
华侨们对朋友是非常讲义气的、信任的。介绍信在华侨界就等于信用状。在华侨的社会上,介绍信与执笔人有同样的份量。   
□宴会的作用华侨们最喜欢聚会,一听到有聚会一定排除万难去参加。他们认为,虽然聚会很浪费时间以及金钱,但却是最大的消息来源。如同乡会、同业公会、亲善会、国庆联欢会等,他们都会主动参加。钱赚多了,交际范围自然扩大,因此常常被推荐为各种名誉职位的头衔。同乡会大多有属于自己的会馆,并且有简单的娱乐设备(如乒乓球、围棋、象棋等)可供消遣。   
在会馆中,有广东会馆、福建会馆、要明鹤(广东系统)、三江公所(浙江、江苏、安徽)、台湾同乡会馆、妇女会馆、青年会馆等十数个不同省籍和性质的同乡会。   
在旅日华侨间有中文报纸的发行,但是因为规模很小,没有什么时效性,所以重要消息也刊载不多。故关于商业上的情报,就只有靠彼此间的传闻。若认为去参加各种聚会,是徒然浪费时间及金钱,久而久之,自然与同乡愈来愈疏远了,更得不到重要的商业情报。   
华侨的太太经常鼓励丈夫说:“哎呀!不要老待在家里,去参加聚会,就是喝点酒再回来也无所谓!”   
“我先生又到××楼聚会去了,最近一直都很忙。”   
她会很夸耀地向另一位太太“诉苦”。   
可是有不少日本人在生意不顺利,成就低人一等,或环境不如人时,不仅各式的聚会均不出席,就连几年难得举办一次的同学会也不参加。当然参加这类活动总要花点钱,然而最主要的,却是为了“面子问题”而不去参加。一次两次不去,将来就更不想去了,于是便逐渐被大家遗忘。   
“他最近都没出席,原来外面传闻他生意做不好而不敢露面是真的!好吧!既然不来,好机会只好给别人了。”   
这么一来岂不“损失惨重”?当生意做得不好,经济情况不如意时,更需要积极地参加聚会。一旦参加,绝对不可以畏缩或向他人诉苦,而要自然、大方、悠闲地应酬:“听说他最近经济情况不太好,可是看情形似乎不尽然,那件事就交给他,试试他的实力。”   
这么一来岂不“损失惨重”?当生意做得不好,经济情况不如意时,更需要积极地参加聚会。一旦参加,绝对不可以畏缩或向他人诉苦,而要自然、大方、悠闲地应酬:“听说他最近经济情况不太好,可是看情形似乎不尽然,那件事就交给他,试试他的实力。”   
至于如何活用这些情报,就完全要看你自己了!   
□创建大学新加坡是个小岛,共有两所大学,即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前者是政府建立的,后者是华侨建立的。南洋大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创校。这个小岛曾经被日军占领了三年多,后来因为日本战败,又归还英国。在被日本占领之前的 140余年间,都是由英国支配她的行政,因此英国政府对于华侨要建立大学的计划始终不予许可,甚至百般刁难。   
华侨的代表是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的李光前理事长。李光前的义父就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华侨,并且和胡文虎齐名的陈嘉庚,   
他出生于福建。李光前也是在福建出生,并毕业于当地的师范学校。“为了华侨的子子孙孙,必须建立大学。”这种消息每天在南洋商报、星洲日报上大肆鼓吹。接着,陈六使捐出自己私有的土地 15万坪,赞助报上所鼓吹的“建立自   
己的大学”这个活动。   
于是,“大家共同合力来创建大学”这句话,成为人尽皆知的口号,就连三轮车夫也呼吁乘客响应捐款,造成一股“建校”的热潮。李光前更公开表示:   
“我愿意和市民的捐款挑战,市民的捐款额有多少,我个人也捐出同样   
数量的金额。”这席话立刻成为新加坡各报的头条新闻。结果,李光前一个人捐了 1500万美金。南洋大学就因此成立了,首任校长聘请长年旅居美国的林语堂大师担   
任。当时的林语堂,无论在文学或哲学方面,都被世界公认为:“代表中国人良知的学者。”也是全世界华侨仰慕的对象。听说林语堂出任南洋大学校长后,世界各国的教授都蜂涌而至。   
南洋大学的校舍是依自然的地形兴建的。教授的宿舍也在校区内,并且有仆人供差使。除了医学院以外,文、法、商、理、工、农等各学系一应俱全。刚开始,英国政府宣称:   
“华侨即使勉强盖了学校,但是对将来学校的教育、经费及教授阵容,我们都不予补贴与安排。”可是南洋大学在经济上不虞匮乏,师资也很完备。最后,英国政府便不得不准许了。   
对建设南洋大学劳苦功高的李光前,在学校创立后却功成不居,只加入了理事会,并推荐当地的华侨前辈,曾捐了 15万坪校地的陈六使担任理事长。   
□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 把得到的利润回馈社会,可以博得更好的信誉,利用这点,可以帮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尤其是旅居国外的华侨,向华侨社会回馈时,常被认为是一种服务、贡献。   
把得到的利润回馈社会,可以博得更好的信誉,利用这点,可以帮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尤其是旅居国外的华侨,向华侨社会回馈时,常被认为是一种服务、贡献。   
黄仲涵在其全盛时期的时候,在爪哇的制糖工厂中掌握了三分之二的股份,并拥有“砂糖王”的美名,同时还经营了协荣茂轮船公司,刨设黄仲涵银行,在政治方面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真可说是纵横政经,叱咤风云。   
当时他在印尼华侨界得到的最高评价之一就是:   
“黄先生在印尼,为拥护华侨的权力而鞠躬尽瘁。”   
可以为这句话作证的就是他具有很大的力量,而此力量就是财富。他利用财富来影响印尼政府,为华侨尽力。   
有一度,人们传说他的资产有 5亿,甚至 1O亿美金。他经营的橡胶园、制糖公司以及制粉工厂,除了总公司以外,还有分支机构遍布印尼及全世界93个单位。   
在菲律宾,从某些意义来说,很不欢迎华侨,但是在此地仍有很多华侨大展鸿图、功成名就的例子。   
拥有两家大企业的蔡文华便相当闻名。   
可是在 1963年,因为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