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下丘脑的作用下,释放出大量的荷尔蒙,经血液循环至肾上腺,促使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这种物质能大大加强机体各部分的能量,使机体
产生心跳,脉搏加快,肌肉紧张,手脚颤动等现象。所以观其形就可知
其心。一个人如果遇到高兴的事,总是喜形于色,甚至手舞足蹈;如果
他遇到悲痛的事则面布愁容,低头曲背,甚至痛哭流涕。由此我们可以
说,体态语言能够真实地反应人的心理情绪。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
意自己的体态,时时想着自己的体态会给学生造成什么影响;同时又必
须善于观察学生的动作、表情,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从而才能采取有
效的教学措施。

(三)体态语言的特点

1.信息量大
据研究,各种感觉器官接受信息的比例是:视觉87%,听觉7%,
嗅觉3.4%,触觉1.5%,味觉1%。体态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它完
全靠视觉器官感知。所以在信息传递中,体态语言的信息量特别大。而
且体态语言的信息通道也相当宽,因为体态语言可以通过动作、表情、
人体符号(如指纹、面纹)、服装、发式,交际距离等形式传递信息。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就是这个道理。在学习时,函授的质量不如电视教学,
电视教学又不如课堂教学,恐怕也多源于此。因而我们在教学中,应大
量运用体态语言。

2.可靠程度高
根据弗洛伊德学说,要了解说话人的深层心理,即无意识领域,单
凭语言是不可靠的,因为人类语言所传达的意识大多属理性层面,经过
加工整理后表达出来的语言,往往不能直率地表达一个人的真正意向,
这就是所谓“言不由衷”。爱德华·霍尔在他的《无声的语言》一书中
说: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而且深刻得多,因为
有声语言往往把所要表达的意思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隐藏起来。所以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深刻地观察学生的体态反应,从中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表现力强
因为体态语言是一种可视性语言,是一种立体的语言艺术,所以表
现力强,表达内容丰富。例如演出同一个剧目,你是愿意听广播呢还是
愿意看现场演出?可想而知,显然是后者。因为后者不但使用声音语言,
还配合体态语言,这就使演出生动、形象、逼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
感染力。

心理学实验证明,人在接受信息时,只用听觉能记忆15%,只用视


觉则能记忆25%,而同时兼用听觉和视觉感受器能记忆65%。所以我们
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言和体态的和谐运用。毛主席在十大教授法中提
倡“以姿势助说话”就强调了体态语在讲演中的重要作用。为此,要求
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研究和运用体态语言,使我们讲的知识更形象,更
直观地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增强教学效果。

4.能够表达情感
人的面部形态,可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这是任何其它动物所不具
有的本能。据克特、W·巴克曾引用惠斯戴尔1970 年的一个估计:“光
是人的脸,就能做出大约25 万种不同的表情。”所以,人们的脸部可以
表达多种情感,如喜、怒、哀、乐、愁、恐、悲、欢等等。人的表情是
内心世界的“窗口”。有时,虽然没有语言,但是我们通过人的表情,
就可观察出他的处境和心情。有时可达到“见其面,知其心”的效果。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表情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另一方
面也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从而获得反馈信息。尤其在教育学生时,
更应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动向,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工
作。

二、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体态语言

(一)重视你在课堂上的第一印象

心理学证明,对于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它将给人们以
长久的回忆,是难以改变和磨灭的。所以每个人都希望给人留下良好的
第一印象。教师当然更不例外。这里,我们所指的第一印象不仅指一个
新老师和学生第一次见面时的第一印象,而主要指每堂课的第一次印
象,即教师进入课堂时对学生的影响。因为教师进入课堂即是这一堂课
的开始。最先映入学生眼帘的就是教师的形象,这个形象会给学生带来
很大的影响。

学生对教师进入课堂时的第一印象是从教师的整体形象开始的,即
首先看他的身高、胖瘦、体形以及走路的姿势,然后是他的服装、发式、
进而再看他的面部。

在教师进入教学时,应该用稳健、镇定、自信的步伐,速度适中,
服装整洁,发式雅致,面带微笑,向同学们致意。

这样的体态,会给学生带来自然、稳重的风度,给他们亲切良好的
第一印象,并使同学们的心理安定,不会产生大的冲动。

而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却不重视这个第一印象,有的是大步流
星,急急忙忙地闯进教室,给人以不安定和紧张的感觉;有的则扭扭捏
捏矫揉造作,使人讨厌;有的奇装异服,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总之,
由于他们的第一印象,给同学们心理上带来不安,使他们产生各种各样
的猜想,严重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反感。试
想学生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怎么能上好课呢?如果是一个新教师,那么
他会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一个阴影,而且这个不良的印象难以消除。这
些事实告诉我们,切不可忽视这个影响颇深的第一印象。


(二)手势语言的运用

手势语,即用手、腕、臂的活动来表达信息。

在整个体态语言中,手势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所以我们主要讨
论手势语的运用。法国社会学家路先·列维一布留尔指出“手与脑是这
样密切联系的,以致于实际构成了脑的一部分。文明的进步是由脑对于
手以及反过来手对于脑的相互影响而引起的。”的确是这样,我们的语
言是由大脑支配的,而手势几乎能够表达所有的语言,聋哑人用手势语
交谈就是最好的例证,而且它可以起到语言起不到的交际作用。比如不
懂外国语的人可以用手势表示他的用意。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手势语可以发挥如下作用:

1.可以用手势语作比喻
在讲述知识时,可以通过手势做比喻,使我们讲述的事物更明确更
形象,便于同学们的理解。比如我们在讲相对运动时,可以用两个拳头
表示两个物体,来描述它们之间的运动和静止;在讲述卫星绕着地球旋
转时,可以用一只拳表示地球,另一只拳表示卫星绕地球旋转;再如可
用手演示匀速运动,变速运动、长度、高度;在讲力时,可用手表示提、
拉、推、压等动作。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加强对手势语的研究和运用。

2.手势语可增加语言的表现力
手势语可以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如果说语言是红花,
那么手势就是绿叶。例如在戏剧、电影、以及各种讲演中,讲演人总是
以手势助说话,为讲演烘托气氛,增加感染力。试想,一个被捆绑上双
手的人进行讲演,那又将是怎样的一副场面?在教学中,语言要有抑扬
顿挫,动作也应该有轻重缓急。丰富的手势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

在手势语中,表示兴奋和激昂的情绪,手势位置总是向上、快速;
表示低沉、气愤的情绪时,手势的位置总是向下;表示坦率、直接的信
息时,最好让对方看清手掌,表示隐蔽和被动时则用手背;双手摊开,
手掌向上表示欢迎和公开;双手握拳放在胸前则表示防卫和敌意,双手
插腰,挺胸抬头表示傲慢和自负。。。

总之,我们应该意识到,学习和利用手势语,可以为我们的语言增
加“光彩”。

3.手势可以代替语言
在课堂上,手势语有时可以代替语言的作用。比如在组织教学时,
它可以起到不言而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室时,学生站起表示对老师
的问候和尊重,老师点头敬礼表示对同学的回敬,双手手掌向下按,表
示让同学们坐下等等。这些动作使师生互相交流感情并起到严肃课堂纪
律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讨论完毕时,教师可用双手按下表示停止;
同学回答问题不对时,教师可用单手左右挥动表示不对;让同学到前边
来时,可用单手指示应到的地点;让某学生起立时,可用手掌向上抬
起,。。。如上所述,利用手势可以节约不少话语和时间,而且起到活
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虽然手势语在教学中有着极重要的作用,但有的老
师却不够重视它的运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如下的一些问题:


(1)不善于运用手势语
有的教师在讲课时,只知枯燥无味地讲述,不善于运用手势语言,
缺乏直观性、形象性。因为有些知识抽象难懂,不利用手势相助,不便
于学生理解;又由于不使用手势显得姿势呆板、僵硬,缺乏吸引力。所
有这些,都会降低教学效果。这样廉价的“教具”如果闲置不用,实在
是一种遗憾。

(2)不良的手势习惯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不拘小节,不注意手的动作,甚至养成很多坏
毛病。如有的教师双手抱臂给人以懒散、自傲的感觉;有的手插裤兜,
给人以故作姿态的印象;有的不停地掰断粉笔,给人以不安;有的则不
停地敲打桌子,令人讨厌。。。

这些不良的手势都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反感,也可能使他们产生联
想、疑惑而造成思想溜号、注意力分散。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增强自
身的修养,经常进行手势基本功的训练,去争取更好的教学姿态。

(三)充分发挥情态语言的作用

所谓情态语言,就是通过面部表情所表达出来的信息。这是人类区
别于其它动物的特征之一。情感可以表达人的心理状态,通过情感,也
可以改变他人的心理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因素对学习效果、学习成绩起着很大的
作用。据布卢姆的实验研究可知,在影响教学成绩的三个教学变量中,
学习者的认知前提能力占50%,情感的前提特性占25%,教师的教学质
量占25%。看起来,在教学中,不注意学生的情感因素是不行的。为了
提高学生的情感因素,教师必须很好研究和利用教学中的情态语言。

心理学实验表明,在可以产生各种情态语符号的面部器官中,眼睛
是最重要器官。有关专家认为:“从解剖学的观点看,眼睛是大脑的延
伸。正如心理学家所观察到的那样,它几乎就是大脑的一部分。”据分
析,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所获得的信息总量中,眼睛要独占80%以上。
所以我们常说“眼睛是会说话的”这一点也不夸张。所以我们重点研究
眼睛的信息作用。

1.注视的信息
(1)与一般人交谈时,视线接触对方脸部的时间应占全部谈话时间的
30~60%。超过这一平均值,可认为对谈话者本人比谈话内容更感兴趣;
低于这个平均值,表示对对方不感兴趣。
根据这个规律,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不应给学习好的同学更多的
注视,这样会给其他同学造成偏见,反而应该给学习不好的同学多加注
视;表示对他们的重视与期望,鼓励他们上进。

(2)回避对方视线,或眼睛闪烁不定者一定是不诚实或者内心有愧
疚,不愿意对方察觉到自己的行动。比如在考试时,打小抄的同学往往
都是这种眼神。从这点我们可以分析学生的心理,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3)瞪大眼睛注视,是对对方感兴趣,说明注意力集中。从这个眼神
可以了解到你的讲课是否受学生欢迎,学生是否对学习有兴趣,从而调
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4)眨眼一般每分钟5~8 次,眨眼时间如果超过1 秒,则表示对对
方的厌烦、不满,有藐视和蔑视的意思。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避免使用
这种眼光,否则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刺激。
2.视线交流角度的信息
(1)视线向下,表示高尚、爱护、宽容的心理状态。所以我们教师对
学生的谈话尽量站得高一些,这样你才有心理上的优势,便于做学生的
工作。
(2)视线停留在两眼与胸部之间的形区,叫做近亲密注视;视线停
留在两眼与腹部之间的形区叫做远亲密注视。运用这两种眼光时应特
别注意,不要造成误会和影响。(3)视线停留在双眼与嘴部之间的形

区,为社交注视,是常用的视线交流位置。

(4)视线停留在对方的前额的一个假定的形区为严肃注视。这种注
视造成严肃的气氛。

在批评同学的错误时,或指出问题存在时,可用这种眼神,具有强
调、指令的作用。

3.瞳孔的信息
瞳孔的放大与缩小属于微身体动作,不容易观察,一般说,表示喜
爱、欢迎、渴望等兴奋状态时,瞳孔增大;而表示消极、沉闷、愤怒时,
则瞳孔缩小。而且瞳孔的变化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在教学过程中,除眼神的重要作用外,整个面部的表情也是至关重
要的。

面部表情是面部五官的组合效应,也是千变万化的,可以表示多种
情感和信息。

比如面带微笑,给学生以亲切、和蔼、可信的感觉,才能对你的教
学感兴趣,愿意和你接近,能给同学带来鼓励与信心。而面色阴沉,横
眉立目,则给学生以恐惧、威严和冷淡的感觉,从心理上在师生之间产
生无形的鸿沟,使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地运用表情这个信息工
具,对优生给予信任、鼓励并高标准要求的目光,给差生以关怀、期待
和耐心帮助的脸庞。如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积极投入学习,才
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我们有些教师不大注视情态语言的运用,往往给学生在心理上造成
创伤。如老师上课时眼睛不注视学生,而是看房顶或瞧地下,或好往教
室外面看,使得学生也跟着往外看,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分散学生注
意力;又如教师无精打彩,满面愁容,给学生造成沉闷、压抑之感;如
果教师横眉冷对,瞪眼撇嘴,则会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如若扬眉翘首,
目中无人,高傲自大,更会使师生关系疏远。。。以上种种现象,都严
重地影响师生的感情,不利于教学相长,都应在克服之列。

三、界域观念对我们的启示

所谓界域观念,即指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中,空间位置对人的
心理上的影响。

心理学家对于人际关系中的界域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可以简单


的总结为下述四个区域:

(一)亲密距离

这个距离为0~45 厘米之间,即可以用手互相摸触到的距离,处在
这个区域中的人必须有相当亲密的关系。如果陌生人进入这个区域,则
可认为存有敌意。如果在交流中,经常接近这个距离,则能改善两人之
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接近学习差的同学,会使他感到亲切、
温暖、体贴,可以更好地改善师生关系。但要注意,不同性别师生之间
的距离不可超越 0~15 厘米的接近状态,否则会引起误会,造成不良影
响。

(二)个人距离

这个距离是40~120 厘米,这是双方手臂伸直可以互相接触的距离。
在这个距离内,可以造成对人的伤害和威胁,这是属于个人距离。这个
距离一般可用于同志之间,朋友之间,或师生之间。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个距离观察学生或老师对你的亲疏。如
果一个同学总是离你远远的,不愿接近你,那就是对你有反感,有意见,
应该跟他很好地做工作,征求他的意见,改进教学工作和师生的关系。

(三)社交距离

这个距离是120~360 厘米。通常用来处理公共关系。例如上级对下
级布置工作,首长的接见、讲话等。一般讲身份越高,距离应越大。比
如在课堂上,教师离学生越远,越觉得高深莫测,教师在讲台上站在高
处,就有种威严的感觉,觉得不好接近。如果教师走下讲台到同学们中
间去,就觉得亲切、融洽。因此我们的教师应该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及
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四)公众距离

这个距离为360 厘米~无限远。一般适于公众场合,如演剧、开大
会等。

界域观念不但可以改变人际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影响信息的交
流。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给学生作个别辅导,就比在讲台上讲解效果好,
师生之间可进行信息的交流。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尽量多到同学们中间巡
视,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

另外,如果运用教鞭指点板书、图表或其他直观教具,也是“拉近
距离”的一种方法。据心理学家统计,在公众距离内讲课或演说时,听
众只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