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教材缺乏分析,因而把握不住概念、规律的本质及它们间的联系,抓
不住教材的重点。这是造成教学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
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是能力
的培养过程。培养能力需要认识和比较各种知识的能力价值。而知识的
能力价值具有隐蔽性,表现为不思则无,深思则远,远思则宽。只有通
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才可能挖掘出教材本身没有写出来的知识的能力
价值,以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与
教学方法的确定不是随意的,它既受教学思想的指导,又受教学内容的
制约。进行教材分析,同时也是在酝酿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方法。
因而教材分析的深广程度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材分析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每个教师
都应该重视这一坏节,并要具有分析教材的能力,掌握分析教材的一般
方法。
二、分析教材的基本依据
分析教材时,主要应以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为依据。
(一)物理学的知识体系
所谓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即学科体系,就是物理学按其自身发展所形
成的知识内容和逻辑程序。从整个物理学的知识体系来看,可以分为两
大部分。一部分是经典物理,它由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
理学等部分所组成的知识系统。另一部分是近代物理,它是以相对论和
量子力学为基础的知识系统。认识这个知识体系,在分析教材时,才能
看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才能把各部分教材内容放在物理学知识体
系中来理解。认识它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从知识方面居高临下,
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容,作到深入浅出;才能从发展的观点掌握好知识,
避免教学中的绝对化和片面性。
(二)学生学习物理的状况:接受
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
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并落实在学生学习的效果
上。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地认识和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规律。只
有充分把握住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才能使教
学活动落实到学生身上。因而分析学生学习物理的接受水平、心理特点
和思维规律是分析教材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是学习兴趣的范围大大扩展了,这为我们培养
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和可能,但学生这时的兴趣
一般还限于直接兴趣的水平上。初二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对物理只有直接
兴趣,他们只满足被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
平常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而未产生探索这些物理现象原因的需要。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对物理开始表现有操作性的兴趣,他们要求通过自己
的活动对物理现象施加影响,但往往忽视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在初中物
理教学中要重视物理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注意联系生活现
象,使课本上的物理能变成生活中的物理,这对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物理
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初中学生思维认识过程的特点是,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开始向抽象
思维过渡、转化的阶段,初中后期还开始出现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模仿已经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了。因此,初中物理教学要充分重视由形
象思维开始,教学需要形象、具体材料的支持,重视展现物理图景,重
视表象的作用。同时,又要不失时机的、适时的向抽象思维过渡,重视
进行因果逻辑思维的训练。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觉得物理难学的情况,其
原因除物理学科自身特点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
中出现了思维上的障碍和某种心理倾向的干扰。物理学以概念、规律为
基础而形成完整的体系,物理学的思考要严格以概念和逻辑关系作依据
来进行分析、判断、推理,但学生还没有形成这种逻辑思维的习惯。学
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经接触到大量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这也很容易
养成一种从现象出发,想当然地看问题的习惯。他们常常用事物的现象
代替本质,用外部联系代替内在联系,在现象和本质发生矛盾的时候,
相信现象而怀疑物理理论的正确。此外,心理倾向和思维习惯的干扰也
是造成学生思维障碍的重要原因。如隐蔽因素的忽视或干扰,由于改变
问题的方式造成思维的混乱,习惯思维的定势影响,不善于寻找替换方
案,抓不住关键的中间环节,用数学方法代替物理概念等,都是造成学
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不重视这些因素的分析,就难于保证取得良好的教
学效果。分析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因素和思维规律,也是分析教材特别
是酝酿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
(三)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所制定的对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大纲是
根据教育目标,考虑到学科结构、学生情况而制定的。大纲既是指导教
学和编写教材的依据,也是评价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教师必须认真
学习和钻研教学大纲,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和精神进行教学,才能做好
教学工作。
教学大纲包括两大部分:说明部分;内容纲要部分。说明部分主要
反映大纲的基本精神,它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提出了确
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说明了教学中应注意的原则问题以及教学方法的要
点。内容纲要部分具体地规定了教学内容的课题、教学时数、学生实验、
演示实验等项目,并对某些课题的要求作了说明或限定。
钻研教学大纲首先要吃透大纲的精神,并能联系教学实际来分析教
材和设计教学过程。如大纲中明确地提出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教
师必须十分明确认识这些目的要求,并以此来分析教材,处理教材,进
行教学。离开总的目的要求,每节课的教学就失去了依据。大纲中规定
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既是我国多年来教学经验的总结,反映了教学
中的规律性的认识,也是针对当前教学提出的,对开展教学改革有实际
指导意义。分析教材和进行教学不能就事论事,只看到教学中的具体问
题,囿于个人经验,抓不住大问题,这就不能从根本上改进教学,提高
教学质量。
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以及大纲所要求达到的程度,教师应当很熟
悉。特别是在几年后做到一个大纲多种教材的情况下,准确掌握大纲的
知识内容更为重要。掌握大纲才能对不同教材进行分析比较,以便在使
用中做到删选取舍,达到物理教学目的的要求。
三、分析教材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要求
分析教材一般可按全书、各部分教材、章节等层次进行,通常采取
从整体到局部逐步深入的方法。分析中要注意整体和局部之间的联系,
具体地把教学大纲中的要求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一)按照大纲的精神,分析教材
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的特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分
析一些简单的、基本的物理现象,初步掌握一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并了
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初中学生开始学习物理,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学习
物理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我们要把握
住这些前提。这样,我们才能够对教材分析得全面深入,在教学处理中
才能够符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要求。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是按照大纲的要求编写的,使用现行教材,了解
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更好地发挥教
材的优点,克服教材的缺点和不足,有助于我们以整体为背景来分析和
处理各部分教材。有些教师只重视教材中个别讲法如何,不重视了解编
写意图和教材特点,结果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思路不开阔,教起课
来照本宣科,教材的优点不能发挥,教材的缺点不能弥补,因而教学质
量得不到提高。
(二)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
教材体系或教材的知识结构与物理学科体系有所不同,它不仅受学
科体系所制约,而且要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来安排。同一内容和程度的知识,可以有不同的安排,即不同的教材体
系。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必须清楚地认识教材的体系或知识结构,明
确各部分知识的逻辑关系,明确教材是怎样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编排
的,教材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来展开的。把握住教材的知识结构,才可
能更好地分析各部分教材,才可能对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根据教学
实际和自己的经验,重新组织教材体系,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现行初高中教材是按照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的次序来安
排的,但这并不是中学物理教材唯一可行的体系。特别是初中,由于内
容浅显,较少受学科体系制约,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可以考虑不
同的安排。
在教材的结构上,通常有两种组织方法。一种是直线式,即把整个
初高中教材组织成为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教材基本
上不重复。另一种是螺旋式,即教材内容在初高中不同教学阶段逐步扩
大范围,加深程度。现行中学物理教材是按照螺旋式结构编写的,因而
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初高中有个反复过程。针对中学生的特点,这样
做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同时要注意初高中教材之间的联系和衔接,避免
不必要的重复。考虑到学生初中毕业后并不都升入高中,有一部分人要
直接参加工农业生产,因而现行初、高中教材各自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
体系。分析初中教材,既要分析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又要注意初高中
教材的联系,以及小学自然的知识准备,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初
中教材,在教学中给予正确的处理。
初中物理教材主要是对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作定性的研究。
只对某些基本的重要的物理定律如阿基米德定律、液体的压强、热平衡
方程、欧姆定律等作适当的定量计算。分析教材,一定要注意分析和掌
握教材的深广度。讲深讲透是有条件的,不能片面地一味追求,因而任
意加深教材。这样做,学生不能很好消化,加重了负担,不利于学好知
识。
(三)要以整体为背景,分析
各部分教材的特点
教材是一节一节编的,课是一堂一堂讲的,因此在分析教材的时候,
往往易于把着眼点放在对局部、具体问题的分析上,而忽视对教材整体
的把握,这样就难于看到知识的背景和发展变化,难于看到各部分知识
的联系。所以在分析教材时要特别强调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入手,使其
互为背景,真正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各部分教材的特点、地位、
作用。
如初中力学教材中力的概念,它是整个教材的重点。但若不是把力
放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这个大的背景下去分析,而只限于一章一节的范
围里,孤立地进行分析,就不可能很好认识这部分教材的重要,恰当地
掌握这部分教材的要求。如果从教材整体来分析,就不难看出力的概念
贯穿于整个初中教材始终,它关系到运动和力,压力和压强,浮力,简
单机械,功和能。这样一来就会使我们增强对这部分教学的认识,看到
教材的发展和联系,认识到力的概念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是逐步扩展和加
深的。处理教材时才能掌握住分寸,而不是企图毕其功于一役,想一次
完成对力的概念的教学要求。
掌握了整个的知识结构,再深入钻研每部分教材,能更好地掌握教
材的要求和发展。为了看清知识的整体结构,常常用结构图表的形式来
表示教材的知识结构。
(四)要分析知识的有关价值
分析教材还要注意对知识的价值和功能进行分析,以便充分发挥知
识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思想的发展,现代教学论十分强调知识价
值的研究。怎样认识和分析知识的价值和功能呢?当前人们的看法虽未
一致,但对知识具有理论价值、应用价值、教育功能和能力价值,认识
上却比较统一。因此如何从知识的不同价值来分析教材,应该引起我们
的重视。
如力的概念在整个初中物理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不论是重力、
弹力、摩擦力,都是在不同特定情况下反映出力的本质特征(物体对物
体的作用)。抓住了力的本质特征就可以更深刻地去认识和理解各种具
体力的作用和特点,便于逐步学习各种具体的力如浮力、压力等概念,
为整个力学的学习打下基础。因而“力”这部分知识内容具有重要的理
论价值。对于这种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知识,在教学时不能只看知识本
身,而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前后联系及其发展。
再如二力平衡的知识虽然在教材中只是一节,但认真分析一下就会
发现它有重要的能力价值和应用价值。学生掌握了二力平衡的条件,对
于深化活化物理知识具有极大的作用。这是因为,后面学到的一些重要
的较复杂的物理问题,有不少关键地方就在于二力平衡的运用。如液体
内部压强的计算、连通器、浮力等重要概念和规律的得出,都用到二力
平衡的知识。对于具有这样重要能力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知识,如果能充
分认识到它的作用,在教学中就会不失时机地抓住,并提供学生运用知
识的条件,使他们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怎样在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过程,但它需要从充分发挥
每一个具体环节的作用着手。在当前教学改革的形势下,我们要特别重
视发掘教材的能力价值,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五)要明确教材的目的要求
正确地确定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分析教
材和进行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的目的要求既是决定教学活动的依据,
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准。目的要求不明确将无法恰当地进行教学。教
学目的不是教师随意主观来确定的,而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状况,从
实际出发来确定。其中教材内容又有很大的制约性,脱离开教材内容,
就无法组织课堂的教学活动。教学目的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思想
教育要求,以及如何达到这些要求的途径与方法等,都要从对具体章、
节教材的分析中来确定和选择。教学目的确定不当,一个重要的原因就
是对教材分析得不够深入,没有认识到教材所具有的价值与功能,因而
具体对教材进行分析是正确的确定教学目的的前提。
(六)要分析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在前三个方面分析的基础上,从全面和局部的不同角度把握了教材
的地位和作用,就便于确定教材的重点。教材重点的确定主要是由教材
本身的性质和功能决定的。考虑到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学生系
统地掌握物理学基础知识,因此一般地说教材的重点都是基本物理概
念、基本物理规律和物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包括基本实验原理与方法)。
教学难点则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规律和特点决
定的。确定教学难点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分
析,重视思维障碍的表现与成因。重点并不一定都是难点,难点从知识
的重要性角度看也不一定都是重点。确定二者的依据不同,因而处理方
法也不相同。关于重点和难点,在本文后面将要展开讲解。
(七)要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酝
酿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是要根据教学中的多种因素来决定
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师生状况和教学条件与手段。
对这些因素既要进行具体分析,又要注意各因素的相互配合,进行综合
优化处理。可见只有在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的教学过程、
确定的教学方法才是可行、可靠的,这正是我们进行教材分析的意义所
在。
四、教学目的要求的确定
教学的各种目的都要通过掌握知识的过程来实现,因此教学目的与
教学要求的确定与知识的价值和功能的分析紧密相关。前面我们已经叙
述了知识具有理论价值、应用价值、能力价值和教育价值。确定教学目
的要求,也就是要明确知识所要发挥的各种具体功能的要求。下面就知
识要求、能力要求、思想教育要求分别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