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天能够听出其中打趣的意味,但他还是忍不住反驳道:“您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知道您的研究很重要,可是您也要注意身体!我总觉得三个多月不出门,对身体肯定会有影响的!”
王天在王宁身边已经有近十个月的时间,这十个月之内。王天对王宁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怀疑,不以为意。到后面的亲近,好奇,一直到现在的敬重、心疼,这些改变只用了短短十个月。
王天的身份并不一般,就算同为保卫局一员,他也是最特殊的一个群体。他没有身份,没有名字,没有家庭,甚至没有存在的痕迹。他们从小被国家收养进行教育,培训,虽然没有小说中那般残酷,他们一群人的生长环境依然跟普通人有很大不同。
他们基本上算是传说中的铁血卫士,对这个国家有着绝对的忠诚,在做一些普通人无法进行的任务。
很多都市小说中,一般都强调主角从某个特殊的部队退伍,王天他们就是那个队伍的组成。
这样一支队伍,神圣光荣而伟大,身为那种队伍中的一员,一开始让他来保护某个少年,他当然是拒绝的。
可惜,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管他是抗拒还是疑惑,任务就是任务,没有选择的余地。
在王天看来,这只是一次简单的任务,任务结束之后他就能够回到原本的部队。
来到王宁身边之后,他同样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这样一位少年人,他承认对方的才华。可是,他却不认为对方能够保持自己的天赋。有太多太多才华横溢的人因为自满而坠落,世界上流星太多,恒星才会显得伟大。
在他看来,王宁可能就是这样一位流星。尤其是对方将注意力并没有放在科研身上而是放在了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上面。
写小说,制作动漫,创作歌曲,这些事情对普通人来说可能高大上。对王天来说,那些都是无用的东西。对这个国家没有任何帮助,有那个功夫还不如继续研究自己的发现,王宁猜想。
能够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某种发现,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一旦学术成型,对整个社会都有推动的作用,可是,对方却在浪费自己的才华,在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上面。
当然,他是警卫不是智囊。他的作用只是保卫,哪怕他认为对方有错误他也只能沉默。身为守卫,除了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有所表现之外,其他时间段都需要把自己当成机器人,当成空气。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了王天的意料之外,对方并没有因为分散精神力而降低学术研究,在他冷眼旁观之中,王宁第二猜想跟数学镜子体系相继提出。
他不是专业人员,他不太清楚两个理论提出代表的意义。但是当他看到一群站在学术巅峰的哈佛教授瞠目结舌的时候,他才清楚自己到底见证了什么伟大的诞生。
这个时候,他已经不能轻视自己的首长,那个少年确实值得自己用生命为之守护。
态度有了明显转变之后,看着王宁拼命一般的研究,拼命一般的探索,他当然会有一种敬重的心态。他很清楚,华国腾飞的背后正是由无数王宁这般无私奉献的人在支撑。这个时候他敬重的已经不只是王宁本身,而是跟王宁一样的伟人。
至于心疼的心态,看着比自己小的少年辛勤的研究,为的是这个国家,一般人也不可能无视的。
王宁大概清楚王天的态度转变,在欣慰的同时,更多的还是坚持:“我的身体我很清楚,现在的研究并不算什么。等我完成这一阶段的研究之后再去考虑休息的事情吧,毕竟,这个研究不能出现任何意外啊!”
逆核装置,我到底会打开天堂之门还是地狱通道,只能靠时间给予答案了!(未完待续。)
第470章 玉兰研究院
“夏院长,这次真的辛苦你了!”
玉兰研究院门口,看着面前略显消瘦的中年人,王宁客气的说道。
王宁正在进行逆核装置的研究,当然不可能随便出门,他每一次出门都是有目的的。前几个月,他将逆核公式推导了出来,在逆核公式的基础上进行逆核装置的基础推导。
每一项发现,每一项研究都有自己独特的基础公式,那组公式普通人不明白,在研究者眼中,它们才是一切的基础。
就像是水和空气对生命体的作用一样,缺少了基础公式,多么伟大的发现都没有任何意义。
王宁在推导逆核装置基础公式的时候比较简单,毕竟有超脑信息库在提供帮助,很多疑问可以在超脑中得到答案。推导起来并没有那么困难,真正困难的是逆向找到一种可以稀释或者吸收核能的物质。最少,能够最大限度的克制核能。
这才是逆核装置的基础,只有寻找到它们,逆核装置才能够演变成现实。否则,只能是理论上的东西,无法真正被使用。
要说不管哪个国家之中,都不会缺少所谓的黑科技。很多黑科技在普通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悬浮列车,干净无污染的新型能源,航空飞船,甚至是宇宙战舰,很多国家之中都有科学储备,并且有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至于为什么没有实体出现,还不是因为基础条件不具备,最起码物质跟不上。能量更加持久。消耗更少的推动机。发动机。还有可以在宇宙中长时间存在的金属,很多东西理论上已经存在,现实中却还有太多的问题。
王宁要做的自然不是提出一个所谓的理论支持,他更想要将实物制造出来。他当然不是空想,超脑之中,逆核装置已经有了实物,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超脑中的实物复制下来。
有实物作为参照物,再加上有一定的理论支持。王宁想要将逆核装置制造出来并不困难。相比较而言,更困难的事情反而是怎么堂堂正正的将逆核装置拿出来。
逆核装置是超越时代的东西,它的作用是完全吸收,控制核能的爆发,就像是一种清除剂,在核能爆发的片刻重新将核能吸收,储存下来。
对,是储存起来。储存之后,核能并没有消失反而被控制在逆核装置之中,以便于进一步的开发跟利用。
不说逆核装置下一步的效果。光是可以吸收核能就相当逆天。全世界都笼罩在核能的威胁之下,除了核能巨大的破坏力还有更加危险的辐射。一旦控制住核能,核弹也不过是大号的手榴弹而已,没有了原本的致命性。
就算是在维格列所在的时代,他提出逆核装置的时候依然被人怀疑,在他最终拿出实物之后,整个世界都感到不可思议。
维格列拿出逆核装置的时机是他提出维格列第四猜想之后,那个时候的维格列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最具有创新性的科学家,甚至有崇拜他的学者在公众场所称他为世界第一科学家。
维格列的地位是王宁无法相比的,就算是维格列提出逆核装置都受到了质疑更别说现在的王宁。他能做的就是在暗处将实物制造出来,到时候就算是受到质疑他也不担心,有了具体的东西,上面会进行隐藏的。
王宁一点都不担心上面看不到逆核装置的价值,可以这么说,他现在所做的研究,不管是正确的方向还是错误方向,每一步都属于战略级价值,上面任何一个记录都能算的上是特级绝密,稍微泄露一点就算是叛国。
逆核装置战略价值之大,绝对是重中之重。正是知道这些东西,王宁在研究的时候才会小心翼翼。可惜,因为提出的时间太早,他反而还需要留下不少痕迹,这些痕迹是必要的,否则无法解释他怎么能够在短时间之内拿出逆核装置。
三个月的缓冲如此,让王天准备的各项材质也是如此,各种资料同样也是如此,而今天来到玉兰研究院也是为了留下一些痕迹。
玉兰市虽然经济不发达,却是华国知名的科教城市,更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重点城市之一,重要性仅次于帝都。
这个称呼当然不是随便说说,不说知名学府,更主要的还是玉兰有三所国家实验室和四座重大科学装置,很多目前国家唯一性质的实验室就落座在玉兰市。更别说省部级的重点实验室,这才是玉兰市成为重点科学布局城市的原因,玉兰研究院就是其中之一。
坐落在‘科学岛’的玉兰研究院是玉兰重点研究院之一,是中科院下辖的重要研究院,研究院部署的主要学科有等离子体物理与磁约束核聚变、强磁场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与纳米技术、大气光学与遥感、环境光学与技术、仿生感知与智能系统、激光材料与技术、超导电工与节能应用、离子束生物工程、智能农业信息技术、太阳能材料与工程等。随着科研事业的发展,玉兰研究院建成了20多个装备优良的实验室、研究中心和10多个大型技术物理实验平台,包括国家“863”计划大气光学、智能机器人传感技术、中科院材料物理、离子束生物工程、安皖省环境光学监测技术等9个国家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玉兰研究院在职职工2404人,其中正高级人员297人,副高级人员691人,包括两院院士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973”计划首席专家26人、国家“863”计划项目负责人34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1人、“万人计划”入选者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69人、安皖省“百人计划”4人。目前研究院在职职工60。7%具有研究生学历,40。3%具有博士学位,人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通过组织优势科研团队,研究所组织和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研任务的能力不断加强,形成等离子体物理、纳米材料、大气环境等多个创新团队和973、863团队。
可以说,它是国内大型研究院之一,拥有国内最尖端的人才。也就是传说中,就算是清洁工也需要研究生学历的地方!(未完待续。)
第471章 玉兰研究院(中)
其实也有趣,前几年时间,学历无用论甚嚣尘上,很多人将教育系统批判的一文不值。姑且不说其中有多少人收了钱,更多人还是刚刚毕业没有找到的大学生。
经过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他们满怀梦想、满怀激情的步入社会,想要给自己打拼出一片天空。升职加薪,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
还没走一步,立马被社会泼了一桶凉水,有太多太多的大学生涌入社会,用人单位开始挑三拣四,很多普通的大学生根本得不到自己想象中的位置,就算是一般化的职位,很多也标注在不用应届生。
他们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自己目标,从最基础,最辛苦的职位开始。辛苦尚且不说,有时候还赚不到钱,当看着身边人,尤其是那些成绩没有自己好,甚至没有进入大学的同学买房买车,身边佳人相伴。羡慕嫉妒恨之下,也难免会出现学历无用论的说法。
实际上呢?
学历有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重要性,没有那张看起来一文不值的学历,很多门槛你就是跨不过去。别说不少高薪职业,就算是中等薪水的职业,普通人也无法得到。
就算是侥幸进入某些公司,他们跟拥有学历职员的进阶之路同样无法相比。除非你有勇气独自打拼,在具有一定运气跟能力之后,可能会闯出一片事业。
有趣的是,这个时候,你进行招聘,肯定也会设置障碍,也就是所谓的学历限制。因为你很清楚,高学历之中虽然不少人不具备相应的能力。但是高学历却代表着他可能拥有高能力。而低学历的人,百分之九十在能力上是无法跟高学历人相比的。
这是一种歧视,却是整个社会都认可的歧视,谁也无法改变。就跟长相,家世一样,很多条件没有注明。却是牢不可破的潜规则。
学历这种东西绝对有着超乎想象的重要性,就像是现在的玉兰研究院,一群研究员享受着高新职位,有一份体面并且有钱途的职业,他们注定是社会上最上层的一员。不管是身份还是收入,都不是其他人可以比拟的。
而想要跨越研究院的门槛,就需要你的学历了。
其实在另外一个方面更能证明学历的重要性,就是所谓国考。国考条件之一,对未来公务员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从一开始的没有限制到大专,到现在的本科,很多重要职位更是限制了研究生,博士生,从这些也可以看出来学历到底有多重要。
从研究员一步步提升起来的夏立院长,有着所有科学家们共有的严谨。再加上院长位置,平常的他不苟言笑。现在,他看着面前的王宁。露出了虽然轻微却热情的笑容!
“辛苦谈不上,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物质试验而已!”说到这里。夏立院长稍微停顿了一下道:“还有,你应该叫我师兄!”
没错,夏立院长也是沈崇峰的学生,也就是王宁的师兄。
也正是有这层身份在,夏立院长才会亲自在门口迎接的,否则以王宁现在的分量。还不足以他亲自出来。
夏立院长的身份可不一般,国家级重点研究院的掌舵人,本身又是院士,他绝对是第三代科学家的掌舵人之一。
华国的辈分虽然不像韩国那么严谨跟严厉,在很多时候也是泾渭分明。就像华国科学界一样。钱老那一代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代科学家,他们奠定了华国科学基础,更是给华国奠定了坚固的保护膜。
第二代则是沈崇峰这一代科学家,在第一代科学家渐渐离去的时代扛起了科学界的大旗,用鲜血跟汗水奋力狂奔,争取能够早日追赶上西方科技。
第三代就是夏立院长这一代,老一辈还在活跃,他们却无声无息之中接下了老一辈的重担。在新世界之中,以更好的基础,全新的精神面貌加速华国科技的崛起。
至于第四代,则是他们身边的博士生,研究生们,扩大一点的话,可能张靖他们也可以算在第四代科学家之中。他们注定要接过长辈们的重担。
至于第五代,他们还在成长,正在一点点的淘汰,一点点的吸收知识。在几十年后的未来,他们会给科学界带来更多的血液跟变革。这是传承也是基础,只有这些基础存在,华国才能够继续腾飞。
在这种分类之中,王宁无疑是特殊的存在。他出身是四代学者,可是他的身份却是沈崇峰的学生,是三代学者,而成就更是隐隐超越了三代学者的范畴,要是将他算在二代学者之中当然不行,而算作三代学者的话,又对他不公平。所以王宁在学术界显得很特殊。
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华国跟米国到底有多少的差距,华国科学家就算加上博士生一代也不过四代学者,而米国呢?一百多年的科技是没有断层的,就算是强调现代科学,最起码也要从爱因斯坦那个时代开始算起。这就是一百年多年的差距。
一百多年就算是二十年为一个代数周期,米国现在的学者也是第五代,如果以十年为一个计算的话,现在更是十一二代,其中**代的差距可不是简单的数字,背后的差距犹如天堑。
“师兄觉得是小实验,对我来说还是很重要的。而且劳烦师兄在这里等我,我还是会有点不好意思!”王宁笑着说道。
夏立对王宁的印象很不错,以王宁现在的成就,跟他们相比可能还有差距,要是只看王宁现在的年纪,他的成就简直不可思议。面对这样一位晚辈,正常人都不会有太大的印象。
夏立是科学家,当然会欣赏优秀的后辈,再加上跟沈崇峰的关系,他对王宁的态度有着平常所没有的热情。
“实验室已经准备好,一会登记好了就可以使用,跟我来!”招了招手,夏立带着王宁去他准备好的实验室。
王宁走在夏立旁边,还没走几步,就听到对方的声音传了过来:“我们对你能够开始试验还是很认可的,理论总归是理论,只有在实验之中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而且不管怎么样,理论总是为试验服务的,不管是老师还是我们,都不喜欢你只是一名理论家。你的天赋在我们之上,我相信你会比我们所有人都出色!”
“师兄盛赞了!跟师兄,师姐们相比,我还有太多差距!”王宁谦虚的说道。
“那就继续学习,继续研究,反正你还年轻,未来还有很多时间。总有一天你要把我们全都超越,远远的把我们甩在身后!”这是夏立对自己学生的期待,他希望自己的学生可以超越自己,最好是远远的超越,现在,他把这个期待寄托在了王宁身上。
说完这些,夏立转过头:“你前一段时间成为了博士,我还没恭喜你呢!”(未完待续。)
第472章 玉兰研究院(下)
博士,绝对是学者生涯中最重要的等级之一,它意味着一个普通学者走上了权威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