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弥苇手上抱着一个玻璃大茶杯,里面泡着香片,他冲何向东翻了个白眼,毫不客气道:“关你屁事。”
到了年三十了,何向东的胆子也养肥了不少了:“该不会您老一个人过吧,那可够惨的。”
王弥苇脸都黑下来了:“你单口相声还想不想学了?”
何向东现在也开始作死了:“我是不想学,是您非得教哇。”
“啊呀。”王弥苇捂着胸口,差点没给气的背过气去。
何向东嘴角憋着坏笑,自从他长大之后可很少这么气人过了,现在回到他师父身边了,这骨子里面的调皮捣蛋性子又死灰复燃了。
王弥苇都快气疯了:“我他妈就算让我们这一枝儿绝户了,我也不传你。”
何向东吓一跳:“哎哟呵,您老这么疯狂啊。”
方文岐也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了,张嘴就问道:“什么绝户啊。”
何向东冷汗都要下来了,急忙说道:“没事没事,我们逗着玩呢。”
王弥苇黑着脸:“逗什么呀,我们单口传承就要绝户了。”
听到这话方文岐眸子骤然一亮,他这几十年奔波江湖都是为了拯救和整理传统相声,现在一听到有快要绝户了的单口相声,他瞬间就来劲儿了:“王先生,您擅长单口?”
何向东差点没给自己两个大嘴巴,自己没事干嘛要去惹王弥苇啊,好死不死的还把师父给招来了,完了完了,这次万事休矣了。
何向东脸都白了。
王弥苇看看何向东这副死样子,心中大为畅快,真他妈爽啊,这混小子也有今天:“是啊,我一直是以说单口相声为生。”
何向东冷汗下来了,眼神央求着王弥苇。
王弥苇根本不想理他,央求个屁啊,前面不是挺嚣张的嘛,再说拜自己为师就那么惨啊?
方文岐皱着眉头在细细思索,嘴里头也还在念叨:“说单口为生,这在相声界可不常见啊,说相声的都是说对口的,单口为生?”
何向东都快哭出来了,完了完了,以师父的阅历很有可能会被他猜出来的。
也恰好就在这个时候张玉树喊话了:“饺子熟了,都先过来吃点饺子吧,年夜饭还得好一会儿。”
何向东如同泥菩萨过江的时候终于抱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他赶紧推着师父往厨房走:“走了,走了,师父,饺子熟了,咱们赶紧先吃饺子吧。”
方文岐的思路一下子就被何向东给打乱了:“现在就吃吗?这么早,我肚子还没怎么饿呢。”
何向东道:“先吃点吧,年夜饭还有好一会儿呢,不然等会肚子饿了就没东西吃了。”
方文岐也没有多想,就道:“好吧好吧,那就先吃点吧,你快去叫王先生一起过来吃。”
“好好。”何向东忙不迭应了两声,然后扭头喊道:“王先生,过来吃饺子了。”
王弥苇看着推着方文岐走的何向东,他目光幽幽,鼻头里面发出一声冷哼。
默默驻足看了一会儿,又扭头看了窗外一眼,已经是年三十了,街上也没什么人了。
王弥苇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脸上露出一丝笑意,也很快追了上去。(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四章 这两人是在地上捡过钱的
今年的年夜饭很丰盛,是张书白的媳妇掌大勺,然后何向东也做了几个特色小菜,哦,对了还有小风这孩子,他也做了一个寿司。
何向东见都没见过,也不能理解好好的一个紫菜包饭怎么就叫寿司了,是给人拜寿用的吗?跟寿面寿桃一个意思吗?
那这样看起来这个寿司的寓意还是蛮好的嘛,就是颜色有点不太喜庆,黑白色儿的。
何向东尝了一个发现味道还是可以的,就是已经冷了,不知道加热一下会不会好一点。
当他把自己对寿司寓意的猜测还有加热食用的想法说出来之后,现场霎时一静。
连小风那孩子都翻着白眼说了一声土鳖。
旁边的人更是哈哈大笑不止。
何向东脸都绿了。
年夜饭在一片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着,喝酒的推杯换盏,好不热闹,不喝酒的也弄一杯饮料喝着,桌子上虽然都是家常菜,但是在此刻也只有家常菜才能显出除夕夜的家庭温情。
在这种环境这种气氛中,人们才能更好的感受家这个字的味道。家从来不是激情澎湃热情似火的,它永远都是默默温情,就像一泓温泉缓缓流着,不温不火,不激不烈,但是这种淡淡而又绵长的温暖才最能温润心田。
年夜饭后,所有人都在张玉树的房子里面看春晚,大家一起守岁。
春晚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成为了中国人过春节一项必不可少的习惯了,目前春晚的好评率还是比较高的。
这也跟现在的娱乐方式相对后世来说比较匮乏有关系,现在网络还是刚刚迈出普及的第一步,网速都还是几十k的年代,电视上也没有什么娱乐节目,春晚就已经算是一道娱乐盛宴了。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老百姓的口味都养刁了,但是春晚却还是一成不变,这自然没有办法满足了老百姓对春晚的期待了。
换句话说,春晚是一直没有变的,变的是观众。
当然了,这不能怪观众,观众是不会有错的。人家观众见得世面多了,眼光高了,你春晚固步自封难道还要怪观众眼光太高不成?
在坐的大部分都是文艺圈的人,包括张书白,他也算是艺界的人。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们关注的点自然是跟旁人不一样的,尤其是这里还坐着四个传统曲艺行当的艺人。
像什么现代歌曲舞蹈,他们关注的还稍微少一点,也没什么好关注的,一个三流歌手比我们一流的唱曲的都要红好几倍了,我们还关注个毛线啊。
开场歌舞过后,第一个语言类节目就出场了,第一个便是相声,还是一个群口相声,表演者就是那四个外国人。
一段群口说完之后。
何向东:“……”
方文岐:“……”
王弥苇:“……”
张玉树扭头看看三人麻木的表情,他差点没笑出声来,幸灾乐祸道:“哎啊,咱们这些传统的老玩艺儿看来就只有你们相声走出国门迈向国际了啊,哈,连外国人都有说相声的。”
方文岐黑着脸,破口骂道:“关你屁事。”
何向东摇头苦笑一下,他倒不是反对外国人说相声,在他看来只要是能说中国话就具备了说相声的前提了,但是电视上这几个货明显是票友性质,水平真心不敢恭维。
但也没办法,这次春晚的节目就是这样安排的,这是一场晚会,又不是一个擂台,又不是谁打赢了谁就一定可以上场的,人家春晚工作组的节目就要这样设计,你有什么办法。
第一段相声看完,接下去就是两首歌曲,再然后就是小品了,小品这两年可红,这门艺术虽然非常年轻,但是红的太快了,虽然大家都是语言类节目,但是小品却在各方位全面压制了相声,二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小品看完,众人心头略沉,这门艺术真的非常有特点,它比相声丰富多了。相声就是两个人在台上靠着两张嘴说,其他什么东西都没有。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得靠相声演员的一张嘴说出来,还得让观众在脑海里面立刻就能呈现出演员所描述的一切,这就太吃功夫了,一般的相声演员根本来不了。现在的大多数相声从业者都不具备这样的功夫,这其实就是相声没落的最根本的原因。
相对来说小品就简单多了,它有情节有人物,有主演有助演,有场景有各种道具,就跟拍电影似得,所有场景和人物都很清楚地摆在观众面前,这种形式就比相声丰富多了,表演起来的难度也小多了。
第二段相声也很快就出来,表演者就是冯爷,马老师的徒弟,冯爷也是春晚的老面孔了,年年都上去说相声,现在也是相声界的一位大腕儿。
再过后几年,冯爷有感于相声的表演形式实在是太吃亏了,也干不过小品,相声又越来越不景气,他就要开始搞大事情了。可是等他刚刚动手一搞,何向东就打了他脸了,当然何向东也很无辜,因为他打的是整个相声届的脸。
其实方文岐每年也都看春晚,他不喜欢电视上的相声,但不可否认,电视才是目前相声演员走红的唯一道路。
看完冯爷的相声之后,方文岐也没有过多点评,春晚的相声反正总归是那一个套路,默默点了点头就继续往下看了。
最后一段相声在比较后面,出场的是那两个来自湖南的相声演员。
方文岐看着电视上的两人,问何向东:“这是新人吧?”
何向东点头道:“是的,这两人是第一次上春晚,而且他们是海青。”
“哦?”方文岐微微有些讶异。
听了何向东的话,王弥苇也有点错愕,这两人居然还没有师承啊,他问何向东:“这就是把你竞争下去的那两位啊?”
何向东脸一黑。
方文岐看看何向东,又看看电视上两人,等到这两人一说话,方文岐眸子当时就是一亮,言语中带着一丝惊喜:“这两人是在地上捡过钱的。”(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五章 祝大家新年快乐
何向东对这两位湖南的相声演员稍微了解一点,他们俩人虽然也是在国家院团工作的,但是他们常年在歌厅走穴。
湖南民间是有歌厅文化的,这种歌厅并不是专门唱歌的地方,它的舞台上也是有其他节目的,包括小品啊话剧舞台剧什么的,老板是做生意的,什么样的节目能被观众喜欢,他们就会放什么节目上去。
这两人就是常年混迹于这种场所,这其实就是小剧场演出,这是非常吃功夫的,因为你一旦表演不好,观众不喜欢看,老板第二天就会让你滚蛋,没有半点情面好讲。
所以这种环境能淘出真正有本事的艺人,也能逼着艺人不断去提升自己的技艺以满足观众的挑剔的喜好。
这就是小剧场最大价值所在。
而这两人在湖南的歌厅界名气非常大,他们的相声非常受观众喜欢,也从其他种类艺人里面脱颖而出,杀出了一条血路。
他们在湖南民间很红,红到什么地步,红到了歌厅老板派人去威胁他们去自己歌厅演出,不去就动手打人。
虽然很野蛮,但也正好说明了这两人的实力,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能最终击败拥有强大编剧团队的霍明德的根本原因。
因为他们的实力比霍明德强多了,连方文岐这种眼光挑剔的老相声艺人都为他们感到惊艳。
看完了这两人的演出之后,方文岐微微点头,这两人显然是没有经过名师指点的,这两人是海青,也没有师承什么的,没人给他们规整过也很正常。但是就从两人现在的表现来看还是可以的,要是能遇到明白人给他们好好规整一下,那就很不错了。
方文岐扭头问何向东:“你也去参加春晚了?”
何向东点了点头,他之前是没有和方文岐说起冲击春晚的事情的,因为他也摸不准老爷子的脉,老爷子当初可是很反对电视上的相声的。
方文岐又问道:“这次为什么没上?”
何向东答道:“可能是我的水平还不够吧。”
方文岐轻声哼了一下,不置可否。
其他人也没对这对师徒的对话有太大的反应,每年冲击春晚的演员多了去了,也不差何向东这一个,每年倒在半路上的更是海了去了,更不差何向东这一个。
默默又看了一会儿春晚,方文岐眼睛盯着电视,嘴里漫不经心地问道:“没能上春晚,一时半会也成不了名了,难过吗?”
何向东看了身边的王弥苇一眼,若不是王弥苇上次点醒他,他现在肯定难受得想拿脑袋撞墙:“不会,手艺人凭能耐吃饭,只靠一台晚会就想吃一辈子是不现实的,找一地儿好好说相声比什么都强,只要好好说相声,该有的都会有的,该来的也都会来的。”
方文岐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的笑意,满意地点了点头:“你能这么想就好,我不反对你上电视,但是我希望你能记住你作为一个说相声的,你得知道你的根儿在哪儿。”
“师父,我记住了。”何向东很郑重地回答。
王弥苇也笑了一下,微微侧头看着方文岐平平无奇的脸庞,这人的话跟他说的是一样的,看来也是明白事儿的人。
王弥苇这次来上海就是冲着方文岐来的,他特别想知道这个在相声界里面并没有名气的艺人是怎么培养出来何向东这样一个弟子的。
他也和方文岐相处了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他们也聊了不少东西,方文岐也很喜欢和他交谈。
王弥苇现在敢确定这个在相声界没有名气的普通民间老相声艺人绝对是一代相声宗师,这人绝对是当今相声说的最好的那几人之一,而且他是自成一派的。
目前的相声界主要分成两大派,侯派和马派,侯派注重相声表演,表演就是拿着事物某一个特点进行艺术性的放大和夸张,使其充满趣味性和鲜明性。
相声演员的表演风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有特性就有共性,侯家一脉的传人的共性特点就是走表演的风格。相声四门功课说学逗唱,从学一门就可以看出来了,他们学唱曲学方言都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是经过了放大和夸张处理的。
另外一派就是马派,在天津有无派不宗马之说,马氏相声在天津的影响很大。
马氏相声最大的特点是生活化,他靠的是模仿,从身边的小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找寻灵感,然后把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在舞台上模仿出来。少马爷的《纠纷》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还是那句话,每个相声演员的表演风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有特性就一定有共性,这就是马氏相声的共性。
而方文岐的相声的特点是不在两派之中,他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包罗万象,他就是冲着相声本身去的,他所追寻的就是相声最本质的特点。
王弥苇也说了一辈子相声了,虽然他主攻的是单口,但是他对对口也是很精通的,但是扪心自问,相声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他也有点回答不上来。
所以他不是太能理解方文岐目前的境界,他和相声泰斗张寿臣老先生也很熟悉,张寿爷的相声的特点就是相声,方文岐的特点和他比较接近,但也有区别。
反正越接触,他就感觉方文岐这人越深不可测,论实力,这人绝对是一代宗师,完全可以开宗立派。这么厉害的人物居然在相声界名声完全不显,太奇怪了。
王弥苇很困惑。
“零点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了,好,全国的观众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十……九……八……七……”
春晚开始倒计时了,新年终于要到来了,电视上也开始放烟花了,外面倒是一片平静,因为现在城市里不让放烟花了,怕出事情。
小风这孩子还没睡呢,一到零点这孩子就精神了,从沙发上跳下来,笑滋滋地拱着手道:“祝大家新年快乐,红包拿来。”
何向东噗呲一声笑了出来:“你就这么愣要啊?”
小风首先走到何向东身边:“何叔叔,您可得给个大红包。”
何向东纳闷道:“凭什么我得给个大的啊?”
“因为你有钱啊。”自从上次何向东请了大家去青云酒店吃过饭之后,小风这孩子就认准了何向东是个有钱人。
张玉树也在哈哈大笑:“少废话,赶紧给钱,我们小风今儿就打土豪了。”
何向东苦笑着从怀里把早就准备好的红包拿出来给小风。
小风接过来,非常熟练地捏捏厚薄,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谢谢叔叔。”
何向东给他翻了个白眼。
其他人的红包也早就准备好了,给孩子压岁钱这也是习俗。等到小风拜年拜到王弥苇这里的时候,王弥苇微笑着拉开自己羽绒服的拉链,从衣服内袋拿红包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袋子里面一个小物件给一起扥出来了。
还是小风这孩子眼睛快,动作也快,他一把就抓住了这个小物件,放在手里翻开了一下,惊喜道:“哇,是块玉诶。”
其他人也纷纷笑着扭头来看,方文岐坐的比较近,他一眼就看到小风手上拿着的东西,待得瞧仔细了,他顿时一惊,失声道:“你是净街王,王元风。”(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六章 最珍贵的那块玉
何向东当时脸色就是一片煞白,脑子都快要停止思考了,心里头只剩一个想法,那就是万事休矣。
方文岐这话一出,张玉树也淡定不了了,“蹭”的一下就站起来了,张大着嘴,无比惊愕地看着王弥苇,他也懵了。
净街王的名头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对方文岐和张玉树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