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相声大师-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创办了向文社,自己更是倾尽所有,把所有家当都压上去了,家里就只剩一筒挂面,一包粗盐,可是自己却连煮面的蜂窝煤都买不起了。

    在那个饥寒交迫,穷困潦倒的时候,何向东是很不愿意见到田佳妮的,因为他不想他不愿他也不敢……

    可是田佳妮却在他最一无所有的时候把她所有存款还有卖了手机、项链的钱都给了何向东,去支持他的事业,无怨无悔。

    也是在那个时候,田佳妮选择了和何向东在一起。何德何能啊,真是何德何能啊。

    田佳妮那时候已经是一个初露头角的小角儿,自己是什么玩意儿啊,她又不是没人要,她还有那么一个优秀的师兄时酿在追求她,可她还是选择了自己。

    何德何能啊,真是何德何能啊。

    想到这里,何向东的眼睛都红了,眼眶泪光闪烁,他的一颗心都融化了。

    田佳妮看到何向东这副神情,她也更加动情了,曲子的神韵又往上翻了一番。

    “似这般,

    不作美的铃声,

    不作美的雨呀,

    怎当我割不断的情思,

    割不断的情……”

    他们之间的情是割不断的,都经过那种凄楚潦倒的困窘之境了,还有什么是不能面对的呢。

    “窗儿外铃声儿断续那雨声更紧,

    房儿内残灯儿半灭御榻如冰。

    柔肠儿九转百结百结欲断,

    泪珠儿千行万点万点通红……”

    何向东眼泪都出来了,他已经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情绪了。

    连柏强也是双眼通红,不知道想起了什么。

    曲传神思,通达人心。现场所有人都被田佳妮唱的曲子感染到了,几人默叹、几人神伤、几人彷徨、几人哀怨、几人相思……

    “这君王一夜无眠悲哀到晓,

    勐听得内宦启奏请驾登程。”

    唱罢收鼓,全场无声。(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四章 听戏听大轴,听书听扣子

    又过了几日,牡丹奖最后的评书比赛也到了,牡丹奖决赛的结果是要等这些比赛都结束了才会公布的,现在都还是未知数。

    当然了,孰强孰弱,演员们自己心里是有一杆秤的,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搞文学艺术的这行是分不出第一第二来的,因为好的坏的标准太多了。

    它不像是武学类的,两个练武的在台上打一架,倒下的就输了,站着的就是赢了,这个简单,但是文学艺术的评价标准太多了,千人千面,莫衷一是。

    但是这里面的技巧方面是可以分出高低来的,但是能看出这种技巧的往往都是行内人士,一般的观众都是只能凭借着自己的主观感觉去判断,所以艺界也有一句话,叫做艺术没有对与不对,只有喜不喜欢。

    决赛结束的都在等着最后结果出来,包括田佳妮,田佳妮在上场表演的时候突然超常发挥了,水平骤然提升,尽管这丫头现在心里还是没底,但是何向东觉得她夺冠的几率很大。

    至于何向东自己,上场的相声比赛他展露出来的功夫完全可以说是艺压群雄了,就算出意外夺不了冠,第二也是稳的,牡丹奖应该是会有他一个名额的。

    现在就是评书比赛了,他在评书门也是有门户的,按照常理来说,牡丹奖是不会给一个艺人颁发两个奖的,这玩意儿太珍贵了,哪里能这样给啊。

    但是何向东还是来参加评书比赛了,不仅仅是为了保险起见,更是为了师门,他这一次是代表师门出战的,是作为张阔如的徒弟出战的,所以他不能退,不管最后能不能拿奖,他都得把张家一枝儿传人的能耐拿出来给大伙儿瞧瞧。

    到了剧场了,何向东他们就进了后台了,这次决赛就四个演员,那对唱竹板书的师徒终究还是没能进决赛,可惜了。四个人里面何向东就认识俩,一个自然是傅盛了,还有一个就是杜岳峰。

    何向东和傅盛比较熟,两人在后台就闲聊起来了,杜岳峰也在这时候进来了,他一眼就瞧见何向东了,后台就这么几个人,他也不能装作瞧不见啊。

    杜岳峰尴尬地摸摸鼻子,走到何向东身边,捏着鼻子喊了一声:“何师叔好。”

    没办法,何向东跟他师父古老师是论师兄弟的,而且他这一枝儿和张家一枝儿都是出自一脉,关系很近,所以杜岳峰见着何向东不到招唿就不合适了。

    尽管他年纪比何向东大,腕儿也比何向东大,可是见了何向东还是得捏着鼻子喊师叔,没办法,这就是传统文化的糟粕啊,你咬我啊?

    何向东含着微笑点点头,慈祥地看着杜岳峰:“好,好。”

    杜岳峰看到何向东这副死样子,他脸都要绿了,匆匆挤出一点笑意,然后就赶紧去旁边坐着了,这个招唿打的差点没把他膈应死。

    何向东也没管那么多,他跟杜岳峰又不认识,打个招唿就可以了,还要干嘛?他还是和傅盛比较聊得来。

    “您这次比赛完了就回南京了吧?”何向东问傅盛。

    傅盛笑着点点头:“对,就回去了,那边还有一堆事情等着我去处理呢,本来上次复赛结束我就应该回去不来了。”

    “嗨,这是干嘛呢。”何向东笑着摆摆手。

    傅盛却笑得很是感慨:“这不有你在这儿嘛,我来也是给你当绿叶的。”

    听到这话,何向东连连摇手,杜岳峰脸色就更黑了,傅盛是给何向东当绿叶的,他是给傅盛当绿叶的,这蛋疼的人生。

    ……

    化妆师进来给演员补妆了,化完妆之后会精神一点,这也是对观众负责。

    拢共也就四个人,四段儿评书,何向东是排在最后的,这是抽签决定的,傅盛还在跟他打趣说他直接抽了一个攒底的了,何向东也就是笑笑不说话。

    演员一个个上场,节目一个个过去,这三个演完了的也没走,全都去观众席那边等着看何向东的演出,最近评书界闹得最风风火火的可就是他们那俩师徒的事儿啊。

    失踪已久的张阔如重新出山了,还让自己徒弟去征战牡丹奖,关键是人家徒弟还争气,一出来就把所有人都踩下去了,你说讲理不讲理。

    所以今天观众席上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观众就是评书界的同行,包括评书一门、西河一门还有各地的分支的评书艺人都在这里。

    “下面请您欣赏评书《济公传》,表演者何向东。”

    报幕声起。

    评审席上的白阔山老爷子微微一愣,问身边的古老师:“他不说三国了?上次的扣子还没合上呢。”

    古老师摇摇头,道:“他可能根本就没想把扣子合上吧。”

    白阔山笑着骂道:“嘿,这缺德孩子。”

    ……

    何向东穿着大褂,迈步上台,头往观众席上看去,露出一个微笑。

    “好……”全场观众大声叫好鼓掌,这些观众大多都是上次来过的,而且都是被何向东留的那个扣子给坑来的,所有人都想知道后面是怎么回事,结果这个王八蛋不说了,好家伙,这是个管杀不管埋的主儿啊。

    杜岳峰见到现场观众如此反应,他心中更是黯淡,明明自己才是个腕儿啊,可是掌声怎么都给他了呢。

    傅盛更是感慨无比,这就是一个说书人最大的骄傲啊,甭管我出不出名观众认不认识,但是只要听我一场书,我就敢保证下次你们准得再来。

    何向东走到舞台中央,冲着全场观众深深一个鞠躬,坐到了椅子上,念了一个定场诗:“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楚卫,切糕……啪……沾白糖。”

    “噫……”观众纷纷笑着发出嘘声。

    何向东自己反倒是愣了,脱口就是一句:“诶,我是不是走错屋了,这地儿说相声的吧?”

    观众再笑。

    知道何向东底细的同行们都无语了,得,真不愧是说相声出身的。

    何向东却还是乐滋滋的,他今天要说的就是济公传,这套书本来就比较好玩,何向东还给里面加了很多包袱笑料进去,所以这玩意儿就很逗了。

    所以他的定场诗就直接来了一个包袱,与其说何向东这一场是说评书,倒不如说他是在说单口相声。当然了这二者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说书嘛,无非是单口相声更加侧重逗乐一点罢了,再说济公传还是评书里面的书目呢。

    何向东坐定了,道:“今儿咱们说济公传啊。”

    这话一出来,全场观众都不乐意了,嘘声阵阵,不情愿的声音此起彼伏。这些都是冲着何向东上次留的扣子来的,结果人家现在不说了,你说死不死啊?

    若是一般的评书演员见着这样情况估计都要慌了神了,连古老师都往后面看了好几眼,杜岳峰也被现场观众这气势吓了一跳,要是把他放在台上,他都不知道要怎么办好了。

    这就是缺乏练啊。

    何向东早就习惯这样的场景了,观众不起哄他还浑身不自在呢,你说贱不贱,他学着领导人挥手:“好,好,谢谢,谢谢。”

    观众都被他搞懵了,谢个毛啊?

    等观众声音下去了,何向东才开始忽悠观众:“上次三国的扣子我肯定是会给大伙儿合上的,别着急哈。你们可都是听书的行家啊,咱可不能外行了啊。”

    “咱们艺人行内有一句话叫做听戏听大轴,听书听扣子。人家听戏得听最后攒底的大轴演出,这一场演员的水平最高,演出也是最精彩的。听说书呢,得听扣子,这扣子直接体现出一个说书人的水平,咱得品尝这个扣子的滋味儿。”

    何向东这话一出来,观众好多都陷入沉思了,好吧,都被忽悠了。

    何向东继续道:“当然您诸位要因为扣子骂街,这也正常,听书最有意思的就是一边琢磨人家的扣子,一边骂街,嘿,人生最大乐趣简直就在这里啊。”

    “哈哈……”观众们也笑起来了,连掌声都响起来了,何向东是把他们心里话给说出来了。

    杜岳峰见何向东在台上三言两语就把场子定住了,观众全都跟着他走了,这份功力简直让这个在温室成长起来的花朵叹为观止,自愧不如。

    古老师也深深一叹,要想达到何向东这水平,看来自己徒弟还有很多路要走啊。艺术的技巧倒还是其次的,关键是人家这处变不惊的心态和处理现场事故的能力才是最珍贵的啊。

    何向东笑了一下,继续说道:“所以啊,咱们艺人说书不留扣子就没意思了,您诸位听不到扣子了其实也感觉嘴里没味似得。不说说书,就是写书也是一样的,在坐的诸位可都是读书人啊,那些给你们留扣子的作者才是真心疼你们啊,因为人家这是给你们骂街的机会啊,您这书看的痛快呀,还带声响儿的,对吧?”

    “好……”观众再次大笑鼓掌。

    何向东笑道:“所以啊,扣子促进社会和谐啊,哈哈,好,闲话少叙,书归正文……啪……”

    醒木响,开书。(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五章 因为了解,所以惊叹

    传统评书分成四类,第一类长枪袍带书,简称袍带书,这类书主要说的是王侯将相的故事,因为这类人物通常的穿着都是长袍端带,所以由此得名。

    袍带书包括三国、列国,隋唐,两汉的演义,这都是都是说王侯将相的故事的。

    第二类是短打公案书,说的是江湖武林,奸情人命,还有破案的。里面的书目有大八义小八义,还有施公案,包公案,三侠五义之类的。

    第三类就是神怪书,讲的是就是神仙斗法,里面书目有济公传和西游记。

    还有一部封神榜,但是这部有争议,有一部分艺人认为这是属于神怪书的,但是也有不少艺人认为这属于袍带书。

    第四类就是鬼狐书了,这个就一本,就只有聊斋了。

    何向东今天要说的济公传就是属于神怪书,但是济公传又比较特殊,他可以讲神仙妖怪斗法的故事,也可以讲短打公案的故事,济公帮助官府老爷破案。

    所以济公传的适应性很广,也正因如此,这套书的就没有止境了。别的书目都有结局,它没有,它往短打里面一钻,往神怪里面一套,这故事就说的没完了,艺人们也可以重新编出很多新故事。

    比如说书先生给你说济公传,春节时候给你说个一礼拜,挖个坑留个扣子,人家走了。等清明节来的时候,再给你说一礼拜,你会发现他说的跟上次完全不一样,根本就是两个故事。

    这就是神奇的济公传,听济公传真的可以听一辈子,说书先生也能说一辈子不带重样的,这套书就是这么神奇。

    传统评书一共有二十九套书,就分成这四类。书目是二十九套,但是这里面大段儿小段儿的故事可有不少,细分出来那就太多了。

    就比如传统单口相声八大棍儿里面的大部分书目都是出自评书门里面短打公案书《永平升平》。

    传统艺术这里面大段儿小段儿非常多,像传统相声出名的段子其实也就是百来个而已,但是再加上各种大段儿小段儿,还有返场的小笑话小段子,那数目就相当可观了。

    何向东会将近六百段的传统相声也是把这些都给加了上去的,成本大套的数量可没这么多。

    闲话少叙,何向东拍醒木开书:“今天要说的就是济公的故事,济公大伙儿也都熟悉,民间传说很多,各种影视作品也看的多了。但是今天我要说的还真的跟你们听过的不太一样。”

    观众兴趣一下子就来了。

    何向东继续绘声绘色往下说:“这故事呀发生在南宋时期,在靖康之难之后,康王赵构就登基称帝了,那时候为了保家卫国收复失地,我们大宋朝出了一个大英雄叫岳飞,岳飞带领着他的岳家军一路北上,杀的是金兵溃败不止,这眼瞧着就要建功立业收复失地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奸臣秦桧向皇帝进献谗言,十二道金牌连连而发勒令岳将军回京,最终一代名将屈死在风波亭之中。而也正在这时候,没有了岳家军钳制的金兵悍然发动了战争,大宋朝北线告急,军情急报就像雪片一样飞来。临安府皇宫之内,气氛肃杀……”

    评书里面会涉及到很多史,但是它也不是完全就是照着史说的,毕竟这是说书说故事,是有虚构的成分的,又不是写史书。

    就像三国演义,他就不是史啊,说的故事跟真实史差距挺大的;还有隋唐演义,把隋炀帝说成是那么十恶不赦的一个人物,人家背锅背了多少年了,跟谁说理去啊?

    何向东说的也是如此,史背景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但是细节方面就会有点不同了。

    他今天说的济公传是说金国攻打大宋朝,然后济公北上抗击金朝保卫国家的故事,当然和对方国家的国师妖怪斗法的情节自然也是不能免的。

    这个故事就很新颖了。

    随着何向东的娓娓道来,观众朋友们已经完全被吸引进故事里面了,何向东说的故事又好笑又很有吸引力,观众在捧腹之时都不忘竖起耳朵,生怕漏掉一个字儿。

    而在坐的评书界同行却全都听呆住了,因为何向东说的这个故事是全新的济公传。

    以往的济公传都是在说神怪斗法的,倒是也有说书先生说短打公案的,但是很少,像何向东这样把袍带书和济公传结合在一起的,就更少了,几乎没有啊。

    这种类型都没有,就更不要说何向东嘴里说的这个故事了,这书目是谁写出来的?张阔如吗?

    评书门内所有人心中都浮现出了这个疑问,张阔如是出了名的擅长说袍带书,想来也肯定是他把济公传和袍带书结合了,才有了何向东今天说的东西,不然单凭何向东这么一个毛头小子哪里来的这样的书啊?

    就是连古老师也是这么想的。

    白阔山老爷子也仅仅只是有点疑惑而已,并没有多想。

    现场也就是袁老把眉头皱起来了,他和张阔如是亲师兄弟,两人一块拜师学艺,一块长大成人,他对张阔如太熟悉了,不管是生活人品,还是艺术风格。

    台上这小伙子说的评书完全不是张阔如的风格,这书目肯定也不是张阔如写的,要是老张写的,自己不可能认不出来。

    “可是这到底是谁写的?总不会是这孩子吧?应该不会吧。”袁老摇摇头,弄不清楚。

    何向东在台上说的书却是渐入佳境了,情节越发曲折精彩了,济公随着军队背上,和对方妖怪国师展开多次斗法,**迭起,精彩连连。

    而军队的大规模冲突也开始了,何向东作为张氏评书传人的功夫也完全展现出来了,可算是让现场观众好好体会了一把张氏评书的风采,一幕幕气势恢宏的大型战争场面宛如真实地放在了观众面前,现场观众都热血沸腾了。

    同行们在何向东身上恍惚间见到了金口银舌当年叱咤江湖的身影,一人一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