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龙之殇-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不错,孙将军果真是将材,父皇在天有灵一定会高兴的”太子突然话锋一转把事又扯到了那个死鬼皇帝身上,只见太子热泪盈眶到不停的用那黄呈呈的锦绣缎袍抹起了眼泪的地步,肥硕的身体抖动着。

“太子节哀顺便,保重龙体为上”说实话,当人家奴才的感觉不是很好,即便是给皇上当奴才也一样。这不,太子一抹眼泪孙为民就又跪下了,还要说很多违心的话奉承着。

“为臣之道,猪狗不如啊!”孙为民心里这个别扭他还是很不习惯跪来跪去的。

“将军快快请起,你是国家栋梁怎可如此”太子好象早就在等孙为民下跪一样,马上起身搀扶一副惶恐的样子。就好象,他真舍不得孙为民下跪似的。

“孙将军,要是朝中众臣都像你这样精忠为国万不会有今日之困,可叹,可气啊”太子一子边搀扶着孙为民一边发起了牢骚,看来他的戏马上就要进入高潮了。

孙为民起身后并没有说话,虽然他知道太子在想什么但这时候还是装糊涂的好。拿他自己的话来说:聪明人死的快,还是傻子命厚啊。

确实,皇上也一样是人又有谁会喜欢比自己聪明的人呢?太聪明的人总是会让人很不放心的,当臣子的最高境界就是忠、庸二道,也就是说皇上说什么就是什么,你只管应承不需要用脑子去分析。因为在权利面前真理永远都不会是真相,而只是决定者的意识判别罢了,太有主见的人只适合当君是不适合当臣的。

太子一看孙为民没反应,只好象继续叹气道“将军有所不知,这朝中已有很多人里通卖国狠不得把你我制于死地啊。。”太子无奈的摇着头,小心的观察着孙为民神色。

到了这个时候孙为民也不好再装下去了,太子已经说的再明白不过他要是仍没什么反应的话可就要引起太子的猜疑和误会了。

只见孙为民一惊,怒道“何人如此大胆!我去拿了他!”孙为民表现的还是不错的,一副忠君为国的样子,两只眼睛大到就快了出来。怎么形容呢,应该说是虎目圆睁、怒气冲天吧。

“将军勿急!将军勿急!”太子连忙安抚起了孙为民,小声道“那些小人的底细我尽已掌握,只是。。。。”。太子睁着一双老鼠眼看着孙为民,像是有什么话不便说。

“太子但有调遣尽管安排,臣有死无怨!”孙为民这戏演的哪个累啊,哐的一声又跪在地上。

“快起,快起”太子也挺不容易的又上前搀扶起了孙为民,反正这两人是关上门唱大戏也不知道谁忽悠了谁。

“将军既是如此赤诚我便再无疑虑,那做乱之人正是左将军姬肃一党!”

“姬肃?”孙为民虽是面色未变但心中已分寸大乱,他说什么也没想到事情会扯到姬肃身上。

孙为民暗暗琢磨道“那老家伙不是还关在天牢里吗,怎么会出来做乱呢?他要是做乱的话那乾派一系。。。。。。。”孙为民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明白,不管此事是真是假这城中定是要出大乱子了。

(晚上10点前还有一章老头出去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右为难

孙为民送走太子后考虑了很长时间,连众将送上来的军报他都没有心思听了。他很明白自己根本无法拒绝太子,他现在的情况就像是一只招摇过市的老鼠,不找一堵高墙靠靠的话迟早是会被人踩死的。也就是说孙为民已经完全被卷了进去,根本没有置身事外的可能了。

直到天色渐渐黑下来的时候孙为民才把这一切想了个差不多,他不由觉得自己还真有点笨,连这么简单的事情竟然都没想明白。什么姬肃啊、乾派啊问题并不像孙为民想的那么复杂,反到是越来越简单了。

孙为民心想:太子是什么人他当真傻到去得罪当世两大门派之一的乾派?绝对不可能。所以,事情只能另外一种局面。

首先,姬肃那可怜鬼是死定了,但乾派则是万万不会造反的,相反他们已经投靠了太子。这其中的道理仔细一想就能明白,过金口之失虽然是因为原右将军姬茂和墨派苏蒯通敌造成的,但乾派一样也有很重大的责任,毕竟当时防守过金口主要是乾派一系的人,蒙天当时不是也在那里吗。

现在过金口没了,京城又让围了个水泄不通,这可是数千来从未发生过的大事,天下人会怎么评价这件事呢?乾派不管怎么说都已是名声大落再难登大雅了。要不,孙为民也不会如此顺利的就坐上左将军的职位连个出来阻拦的人都没有。由此就可知,乾派现在的处境很是尴尬。

所以,太子要想重新起用乾派就必须要先帮他们洗洗名声,也就说要有人出来当替罪羊。于是,就挑上那个可怜的姬肃。只要姬肃通敌的帽子一扣上,乾派再在铲除乱党的风波中露露脸这事就算是推的一清二白了,乾派就又可以站出来继续呼风唤雨。

说白了,太子要杀姬肃只是收买乾派的一个手段,是在帮乾派下台阶。很多事就是这样,乾派虽然也想那样做但他们毕竟不想留下把柄给外人,所以他们才一直没把责任都推到姬肃身上去。但同时乾派也不想姬肃就这样出来,因为姬肃那老家伙现在已经没什么用了,可以说是臭了,他要是出来的话所有的矛头就会集中指向乾派,乾派会那么傻吗?这就是姬肃为什么坐了快一年牢仍是出不来的原因。因为,谁都想杀他但谁也不想脏了手。

现在好了,有太子出来当恶人乾派正是求知不得,如此太子和乾派算是一拍既合了。

当然,太子找孙为民说这些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俗话说:左为阳、右为阴、男为阳、女为阴,这左右两将军可是有尊卑之分的,左将军可是管着孙为民这个右将军的,也就是说孙为民在兵部中还不算是最大。不过但现在问题解决了,左将军姬肃马上就要归西去了,孙为民也快到‘转正’的时候了。

其实,这也是太子拉拢孙为民的一种手段,这就好比是领导找他孙副经理谈话一样。算是太子对孙为民的许诺吧,意思是说“小孙,好好干前途无量啊”用意自明。官场的事就这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想明白一切后孙为民反到是更加郁闷了,他知道姬肃一死的话自己的麻烦也就来了。等他‘上吊’左将军之职后这右将军的位置可就空了出来,也就是说会有个‘接班人’出现。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孙为民很清楚自己在朝中的份量,要是再来一个右将军的话一定是‘太子党’一类的,不用说也知道是根深苗壮的那种。到时候,怕是不等屁股坐热就会和孙为民挤兑起来。

孙为民无奈的想着,感叹道“完了完了,被人架上火坑喽”。

就在孙为民感叹无奈的时候,李飞雨急匆匆的行了进来手中拿这一封书信说道“将军,您看这是什么?”

孙为民奇怪,接手过来一看脸色突变,忙追问道“哪来的?”

“就在您卧房门口”李飞雨这时候也很奇怪一边回答着一边做起了思量,到底是什么人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把这封书信放到了那里去呢?

“此事不可再提,你下去吧”孙为民合上书信后脸色很难看,什么也没再说便在灯头将那封书信燃的一干二净,看的出他很不高兴。

等李飞雨去后孙为民真是哭笑不得,他也不知道自己今天是得罪谁了。上午是太子跑来抱他的大腿,这天还没黑呢就又有人出来拆墙南了,孙为民也不知道该相信谁的了。

刚才那封信中所说的虽然不是什么朝廷大事,但确是关乎孙为民性命的大事。书中言,那个陷害孙为民的女精福儿并没有死,而是让太子悄悄的收回了府中。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问题就复杂了,这说明太子已经起了杀孙为民的心思,要不万不会收留孙为民的大仇人的。

“这可怎么是好,我现在不是里外不是人了?”孙为民暗暗琢磨着,又开始分析了起来。

孙为民觉得刚才那信中所言也不是没有可能,即便是空穴来风也必有原因。要是福儿真的在太子府中的话,那孙为民还真不能站到太子那边去了,这并不是因为孙为民小心眼爱记仇,而是因为有人怕揭短啊。

太子真要是那样做了就是对不起孙为民,即便是孙为民不当回事可以一笑而过,全当太子是贪恋美色一时糊涂,但太子会那样想吗?他就不怕孙为民报复?再说,太子是什么人,是未来的皇上!他会留一个自己对不起的人天天身边看着?他不觉得别扭?

这就是欠债的人都恨不得债主早死的道理,所以说有时候帮助一个人太多了也会遭他的嫉恨。正所谓恩怨之说便是此理,没人能分的清楚。

孙为民考虑了很长时间觉得这件事必须要探察个清楚,这对他做出正确的决定很重要,但想进太子府可不一件容易的事,孙为民绞近脑汁的思考了起来。

许久过后孙为民微微的抬起头从身上摸出了一张久违的道符考虑了起来,他在琢磨要不要用这‘茅人之法’。

茅人术是一种很邪的道术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多为巫师所用故有‘茅人替身’之称。

施法的时候,先扎一个茅草人,这个茅草人就是中法之人的替身,随后巫师念动咒语便可以施法了。救人的时候由一人提着茅草人走在前面,巫师则提着一只公鸡走在后面,前面人一边走一边要呼唤着病人的名字,巫师在后面高声答应。到了山里,巫师将鸡头砍下,将茅草人烧掉。这烧掉的茅草人则被认为是代替重病之人去阴曹地府里报到去了。这其实就是欺障之法,也就是说用糊弄钩魂小鬼的一种手段。

害人时候方法也差不多,类似与针穿小人的伎俩,一但奏效的话那被施法者可就要受苦了,身中钢针之苦可不是一般人能受的了得,此法毒就毒在中针之人一时半会还死不了,必须要等钢针耗尽其体内元阳才会死。这样的人死后,身体上都会留下清晰的钢针,而且根根可见甚是骇人,皆是由那施法者下的手段。(关于这茅人术老头就不多讲了,只是想让大家确实是有这样的巫术,至于真假就不是本书所能说清楚的了。但老头还是希望大家不要研究这东西,你研究它就说明你已经起了害人之心,那就需要好好的反省一下了,嗔心一起其毒甚深啊。)

考虑了很久最后孙为民还是用了茅人术,这也是没得选择孙为民必必须要搞清楚福儿是不是在太子那里。所以,他才对福儿下了针,而且还是狠手。

留给孙为民做考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必须要在今天晚上知道真相。

。。。。。。。。。。。

深夜,施展完茅人术的孙为民呆呆的坐在案前等待着消息,在面前是一个插满了钢针的茅草人。此时的孙为民在怀疑这一切到底是不是自己做的,他很奇怪自己什么时候变的这么不择手段,竟然开始用道法害人了。

孙为民相信这一切一定不是拐子老爹想要看到的,他教自己道法可不用来害人的。孙为民手在颤抖,他真想快些拔掉那些该死的钢针,就好象那一根根寒光闪闪的钢针是插在他的身上一样。

“将军,有消息了,太子连夜请太医入府了”李飞雨轻轻的推门而入小声的说着。

孙为民终于等待的答案,那封信中所说的都是真的。

孙为民很平静说道“你去休息吧”。孙为民仍然看着桌子上的茅草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举动。李飞雨像是感觉到了什么担心的退下了。

“既然你们都想我死,那就走这瞧吧”孙为民冷冷的说着,他正不紧不慢的拔着草人身上的钢针,嘴笑间竟然露出了怪异的微笑。

(总算是10点前写出来了,累啊老头去喘口气。。。。。。。)

第一百二十五章 事发突然

四月十七,晨。

到今天孙为民出狱已有些日子了,可以说是忙的要死没有一天得过清闲的,真是廉军不来朝臣来,朝臣不来麻烦来。这不,刚刚起床的孙为民就让孟承贞和罗时贞堵在了门口,只听孟承贞着急道“将军您快去看看吧,廉军那面出大事了”。

“恩?他们不是还没起鼓攻城吗?”孙为民一边系着衣带一边询问着,不明白孟承贞是什么意思。

“您去看看就知道了,廉军一夜之间就都撤走了”孟承贞着急的说着,罗时贞这时候也插话进来红着眼睛说道“从昨天晚上我们就发现不对了,但一直没干打扰您您快去看看吧”罗时贞不像是在说假话,看来他是一夜未睡。

“撤了?”孙为民因为太子的事本就是一夜没睡好,现在听到如此重大的消息顿时气血上涌好悬没摔到。也难怪这些日来孙为民确实是太累了,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他已渐渐感到自己快支撑不住了。

“将军,您怎么了?”孟承贞连忙上前扶住了孙为民,关切道“不行您休息一日吧,城上的事有我们处理就好了”。

此时的孙为民正在低头思考着什么,只见他神情飞快的转变着,片刻过后他抬起头对李飞雨说道“你去把刘丞相请来,就说我有紧急军报要和他商量”。李飞雨点头称是,匆匆的下去了。

“你们两也赶快回城上去吧,记住紧闭大门小心提防,廉军一定会重来的”孙为民面色凝重的嘱咐着。

孟承贞、罗时贞心中虽是奇怪但还是点头称是退了下去,他们总觉得孙将军像是有什么话没对他们说,刚才他明明是想到了什么才对。

“难道肖云宪让免职了?”众人去后孙为民不知所以的思考了起来,这是他唯一能得出的结论了。

因为孙为民很认真的分析过,行军打仗久攻不下后无奈撤围并不算什么。但现在廉军才打了几天就这样没头没尾的撤去就太让人费解了,除非是廉军那边统帅换人了,要不绝对不可能就这样草草收场的。这可是大方向问题,说明廉军已经改变战法了。

。。。。。。。。。。。。。。

老丞相刘至到了兵部后做的第一件事也是和孙为民讨论起了廉军撤退的问题,只见他满脸担心的询问道“廉军是不是去迎击国师那两万军了?”。

孙为民摇摇头,摸着案上还是冒着热气的茶杯说道“廉军这样做有违兵道,看来那边帅位已经换人了。只是不知道是何人在执印”。

“换帅了?你这么说他们不是去攻打国师,那他们是要做什么?”刘至越听越糊涂,着急的询问着孙为民。

孙为民一笑,他没想到老丞相虽然理政有一手但对兵道还真是个白痴,忙解释道“老丞相,您到是好好想想啊,你听说过有大张旗鼓的去打埋伏的吗?廉军一定是另有所图的”孙为民意味深长的看着刘至,竟笑了起来。

刘至一愣他不明白孙为民为什么要笑,气恼的摸着自己那几根花白胡须,抱怨道“你这是在取笑老朽了?”。

孙为民一惊差点把茶杯撒了手,忙解释道“丞相您误会了,我是在替您老当心呢,您的大麻烦可要来喽”孙为民现在也不敢继续胡闹下去了,表情严肃的对刘至继续说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几日城中将有难民如潮而至,不知道您老打算怎么安顿他们?”。

“难民?什么难民?你小子有话就说清楚点不要总是和我卖关子”刘至听了孙为民话便紧张了起来,他身为一国首辅主掌天下民生最怕的就听到就是大灾啊,难民什么的事情。

孙为民点点头,认真道“丞相您想,现在京城附近还有没有能对廉军构成威胁的力量存在?”。

刘至考虑,抬头道“国师的援军不到的话应该没有了吧”刘至奇怪的看着孙为民,想了想又抬头提醒道“不过落地金牌已发,再过些日子应该会出现大转机的,这点你尽管放心好了”。

孙为民一听连忙摆手,原来老丞相是以为他在抱埋怨外无援兵的事情,孙为民耐心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在说既然附近没有值得廉军清剿的对象那他们为什么要撤退呢?您真就没想过吗?”

“为什么啊?”刘至这次到干脆,想也没想就反问起了孙为民。

此时的孙为民现在真怀疑刘至是在装糊涂,但他已不想再纠缠下去了,拍着桌子大声道“廉军这是去抢粮了!他们要将京城附近的百姓都赶到京城来!您老就等着开粥场吧!”

“什么?”刘至瞪圈了双眼看着孙为民,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

“千真万确!要不他们还能去做什么,指望我们出城去追击他们吗?”孙为民反问着刘至,继续道“廉军已经做好了打长久围城战的准备了,他们这次出去一是征粮,二就是要把百姓都驱赶过来添城,想让城中尽早的出现粮饥和民乱,您仔细想想吧”孙为民严肃的看着刘至。

“这。。。”刘至顿时语塞他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他虽然不懂兵法却深悉民法。刘至明白,要是事情真如孙为民所说那可真就是大大的不妙了。

孙为民说的其实没有错,当他一听到廉军撤退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廉军已经准备好要打持久战了,也就是说他们决定采取比较稳妥的办法破城。

孙子兵法中曾说过: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这是在说:但凡是出兵过十万千里远争的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