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房地产信贷管制………………………………3…72
四、道义上的劝告…………………………………………3…72
第四节 收入政策……………………………………………3…73
第九编 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第三十章 货币主义…………………………………………3…86
第一节 概说…………………………………………………3…86
第二节 理论基础……………………………………………3…89
一、重新表述的货币数量说………………………………3…89
二、宏观经济模型…………………………………………3…89
三、自然失业率假说与加速度通货膨胀理论……………3…91
第三节 经验数据……………………………………………3…94
一、实证经济学方法论……………………………………3…94
二、货币供给的外生性……………………………………3…95
第四节 政策主张……………………………………………3…98
第三十一章 理性预期学派:新的古典经济学…………4…02
第一节 预期与理性预期……………………………………4…03
一、预期与瓦尔拉一般均衡………………………………4…03
二、二、静态预期外推型预期与适应性预期…………………4…05
(一) 静态预期………………………………………4…05
(二) 外推型预期……………………………………4…05
(三) 适应性预期……………………………………4…06
三、理性预期………………………………………………4…08
(一)理性预期假说的涵义和特点…………………4…08
(二)对理性预期假说的批评………………………4…11
第二节 理性预期与稳定性政策的无效性…………………4…13 11
。
01。目 录
一、菲利浦斯曲线…………………………………………4…13
二、自然失业率与垂直的菲利浦斯曲线…………………4…15
三、理性预期与稳定性政策的无效性……………………4…20
第三节 卢卡斯总供给函数与理性预期宏观经济模型……4…21
一、理性预期的宏观经济模型……………………………4…21
二、卢卡斯总供给函数与经济周期………………………4…23
三、小结……………………………………………………4…25
第四节 实际的经济周期模型………………………………4…27
第三十二章 新的凯恩斯主义……………………………4…31
第一节 概说…………………………………………………4…31
一、瓦尔拉一般均衡模型…………………………………4…31
二、凯恩斯革命与新古典综合……………………………4…33
三、凯恩斯主义与新的凯恩斯主义………………………4…35
第二节 帕廷金的实际余额效应……………………………4…37
一、帕廷金对瓦尔拉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4…37
二、帕廷金与非瓦尔拉均衡………………………………4…40
第三节 克洛沃的双重决策理论……………………………4…42
第四节 莱荣霍夫德与工资价格刚性………………………4…45
第五节 巴罗和格罗斯曼非瓦尔拉均衡的一般均衡模型…4…49
第六节 新的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周期的解释:工资和价格刚性的微观经济学……………………………………………4…53
一、垄断与价格决定………………………………………4…54
二、劳动合同………………………………………………4…55
三、加成定价与长期价格协议……………………………4…56
第十编 动态经济学
第三十三章 经济周期理论…………………………………4…59 12
目 录。
1。
第一节 概说…………………………………………………4…59
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4…65
第三节 消费不足与储蓄过度理论…………………………4…68
一、西斯蒙弟的消费不足论………………………………4…68
二、马尔萨斯的储蓄过度论………………………………4…69
三、霍布森的储蓄过度(消费不足)论……………………4…71
四、福斯特和卡靖斯的消费不足论………………………4…74
第四节 比例失调危机理论——投资过多(资本短缺或消费过多)……………………………4…76
一、货币的投资过多理论…………………………………4…77
二、非货币投资过多理论…………………………………4…80
第五节 熊彼特“创新” 周期理论……………………………4…84
第六节 纯货币危机理论……………………………………4…87
第七节 政治的经济周期理论………………………………4…89
第八节 资本存量调整理论——乘数与加速数相互作用…4…94
第三十四章 经济增长理论…………………………………5…01
第一节 概说…………………………………………………5…01
第二节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5…07
一、实际增长率……………………………………………5…08
二、有保证增长率…………………………………………5…11
三、有保证增长率实际增长率与经济周期………………5…13
四、自然增长率……………………………………………5…15
五、多马增长模型…………………………………………5…16
六、小结……………………………………………………5…19
第三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5…21
一、人均资本可以变动的增长模型………………………5…21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收入分配…………………………5…30 13
。
21。目 录
第四节 剑桥经济增长模型——国民收入分配份额可以变动的增长模型………………………………5…32
一、两个剑桥的“资本论争”………………………………5…32
二、卡尔多的分配理论与稳定状态的均衡增长…………5…35
三、卡列茨基的动态宏观模型……………………………5…37
第五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5…40
一、技术进步的涵义………………………………………5…40
二、中性技术进步与非中性技术进步……………………5…44
(一) 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5…45
(二) 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5…48
(三)索洛中性技术进步……………………………5…52
第六节 经济增长源泉的计量………………………………5…53
一、理论基础………………………………………………5…53
二、索洛的增长源泉计量…………………………………5…56
三、丹尼森的增长源泉计量………………………………5…59
第三十五章 通货膨胀理论…………………………………5…62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5…62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和结果……………………………5…66
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5…66
二、成本推进通货膨胀……………………………………5…68
三、结构性通货膨胀………………………………………5…72
四、小结……………………………………………………5…74
第三节 预期与通货膨胀……………………………………5…76
一、核心通货膨胀…………………………………………5…76
二、自然失业率假说与加速度通货膨胀…………………5…77
第四节 菲利浦斯曲线与预期………………………………5…80
第五节 菲利浦斯曲线与失业………………………………5…83 14
目 录。
31。
一、李普赛的理论诠释……………………………………5…83
二、费尔普斯“寻业的失业”………………………………5…87
第六节“滞胀”的成因与对策………………………………5…90
一、通货膨胀周期的四个阶段……………………………5…91
二、 “滞胀”阶段的长度——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争论…
…………………………………………………………………5…95
第十一编 国际经济学
第三十六章 国际贸易理论…………………………………6…02
第一节 重商主义……………………………………………6…02
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6…04
一、两个国家两种产品……………………………………6…04
二、两个国家三种产品……………………………………6…06
(一)三种产品的绝对优势…………………………6…06
(二)三种产品的比较优势…………………………6…08
第三节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6…09
一、贸易型式的决定………………………………………6…09
二、贸易条件的决定………………………………………6…12
三、李嘉图国际价值理论“违背” 劳动价值论?…………6…20
第四节 约翰。穆勒的国际价值理论——相互需求说……6…28
第五节 马歇尔的国外贸易需求曲线………………………6…31
第六节 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6…38
第七节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6…41
第三十七章 对外贸易政策…………………………………6…48
第一节 关税的经济效应……………………………………6…49
一、关税……………………………………………………6…49 15
。
41。目 录
二、补贴生产者……………………………………………6…53
第二节 非关税贸易壁垒……………………………………6…53
一、进口限额………………………………………………6…53
二、其他非关税壁垒………………………………………6…56
三、出口限额………………………………………………6…58
第三节 当代世界贸易政策…………………………………6…58
一、关税和贸易总协定……………………………………6…58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6…59
第三十八章 国际金融与国际货币制度…………………6…62
第一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6…62
第二节 外汇与汇率制度……………………………………6…67
一、外汇与汇率…………………………………………………6…67
二、汇率的调整与变动……………………………………6…68
三、金本位制的固定汇率…………………………………6…69
(一)货币的金平价与黄金输送点…………………6…69
(二金本位的自动调节机制………………………6…70
四、自由浮动的汇率………………………………………6…72
五、购买力平价说…………………………………………6…74
第三节 国际货币体制的演变………………………………6…76
一、金本位制………………………………………………6…76
(一)1914年以前的金本位制………………………6…76
(二)1914—1944年金本位制的中断恢复和崩溃…6…77
二、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制(194。7—1973。 3)………6…78
(一)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协议……………………6…78
(二)美元危机………………………………………6…80
(三)美国“新经济政策”和史密森协议……………6…82
三、布雷顿森林体制的终结与管理浮动汇率制…………6…84 16
目 录。
51。
第四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6…86
一、金本位固定汇率的调节………………………………6…86
二、布雷顿森林协议国际收支的调节……………………6…87
第五节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6…89
一、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6…89
二、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之间的一致与冲突……………6…90
三、直接控制………………………………………………6…94
四、小结……………………………………………………6…96
后记 ……………………………………………………6…98 17
第 六 编
宏观经济基本概念和计量 18
。
2。现代西方经济学
第十七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
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或称理论经济学,是以人类社会在特定生产方式下的经济生活,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和劳务的生产、分配、交换(在劳动产品是商品的条件下)
和消费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根据这门学科所包含的内容及其日益发展丰富的情况,大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家逐渐普遍地把它划分成两大部分,并分别赋以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和宏观经济学(macro-ccoBnomics)
的名称。
“mi-cro”
是“微小”
的意思,“macro”
是“宏 19
现代西方经济学。
3。
大“
的意思,我们当初借用物理学有“宏观物理学”
与“微观物理学”
之分的翻译方法,把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分别译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由于微观经济学涉及的是以单个经济主体(economic
agent,或译经济单位)
的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理论体系,宏观经济学则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运行作为考察对象,所以有人把前者译为个量经济学,并相应地把后者译为总量经济学或总体经济学。
读者应能回忆,迄至本书第十七章即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实际上涉及这样一些内容: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一个社会既定的生产资源(劳动、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以及资本财富)
总量,在生产技术既定条件下,将怎样有效率地被分配使用于各种不同的途径(简称生产资源的有效率配置)。
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经济分析得出的各种理论,终究涉及到被生产出来(和销售出去)
的各种产品的价格(和数量)
,以及参预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使用的数量)
,所以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高度概括为价格理论,于是把微观经济学称为研究价格问题(产品的价格和生产要素的价格)
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因为在市场经济里边,正是产品的价格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着生产资源的配置和国民收入的分配。
据上所述可见,如果说微观经济学是假定被使用的各种生产资源的总量为已知和既定,来考察这些生产资源将怎样按照社会成员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有效率地分配使用于各种不同途径,那末,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问题,恰恰是一个国家既有的各种生产资源实际上会有多少被投入于各生产部门 20
。
4。现代西方经济学
的问题:是全部加以使用,还是有一部分闲置未用?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决定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具体说,这包括诸如①一定时期的国民收入的数量和就业量(或失业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