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冲我说,妈妈这个图我怎么说?她就不知道怎么说,就是六七岁的孩子。但是我当时就反思,我突然觉得我好像错了,就是我关注的当然也对图也进行过观察、训练,但是相对比识字分量要少一些,要少得很多。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又体现出来了,这种爱是父母对孩子这种爱那么这种爱有多少这种爱可以重来?我在做一期节目的时候,好像在和一个专家也在探讨这个问题,他也给我举了一个例子,他说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个科学家,当人们问他说你的父母亲,在你早期的时候是怎么教育你的?他说我的妈妈每次我从学校回来以后,就问我一个问题,说你今天又向老师提了什么样的好问题?我就反思,我说我们的家长一回来,我们往往问孩子你今天又考了多少分?你今天答对几道题?这好像就是一种差别。
像刚才袁老师说的,她是把语言变成只是一个文字,但它语言是你的说和文字两个是必须结合起来的。所以她的孩子文字认识能力发展得很好,但是她的语言能力并不是很好,因为语言是我们要用来交往的,是生活和学习所需要的。但我们不是为了光去认那个字,所以她就会把看图说话就会忽略掉了。一个孩子正常的描述发散性的思维就受到了局限,那其实也是我们家长一种急功近利这样一种心态的表现,希望孩子从小就掌握很多很多的东西,其实家长的心态都是想望子成龙,望子成凤其实这个愿望是好的。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他走了误区,就是要把握好尺度,你看我上回听了一个专家他讲,说家长带着孩子来,说你看我们这个孩子两岁半了,可聪明了,快给奶奶念一篇文章,就拿那个报纸真的就去念去了,念完了以后专家当时什么也没有说,是挺聪明的。然后这个孩子就到幼儿园去了,到了幼儿园以后结果发现是什么情况呢?就是都有各区域的活动,这个孩子后来老师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孩子什么区他都不去,他专门坐在一犄角旮旯,旁边也没有小朋友,也不跟小朋友去交往,可能就会拿着那个图书,他去看去了。这个专家说真是很可悲,为什么?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孩子这个创造力和想像力了。因为什么,你的文字有了,他就不会去想图案上的内容了,实际上图案上的内容对孩子来说,他可以想像出很多很多的内容,如果说我们成人可能想像不出那么多,但是我们的孩子的思维能够想得很多。可是他认字了以后,限制他了,也就是说剥夺他了,就是说把这个精力全部从字面上就理解了,家长这个误区是什么?就把一个人的聪明就只是看作文字和算术的能力,它就是语文和算术的能力就代表了一个人的智力。但其实这个是很大的误区,因为我们智能有八个方面,所以家长就拼命重视这两方面的能力培养,其他的都忽略掉了。
刚才三位专家提到了其中一个说法,说其实早期教育应该教育的是孩子,培养的是家长,家长是最至关重要的。要不然为什么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呢?冯园长您在实际工作当中,这些家长和孩子去您那里,早期教育的这些孩子他们确实存在哪些问题?您觉得家长身上的问题。
家长吧,他就是说刚才徐所长说了一个重知识、轻能力,而且他还忽略一个什么呢?就是孩子的这种基本自理能力上面的培养他不够,他都是包办代替,而且这都是传统的教养方法,他就说吃饱了喝好了就可以了。但是他忽略了往往包办代替,比如我们来的孩子,老师一说个什么,这家长就要动手,根本就没有说不考虑到孩子,孩子来了以后,交往能力没有,他的语言发展也没有。那么他的行为习惯上面肯定就有很多没有。比如说的你拿完东西要学会说这种礼貌用语的呀,实际上他没有;比如说孩子的需求我要去小便或者我要去大便孩子也不会去表达出来,实际上就是0到3岁掌握关键期。再一个培养孩子的基本的生活自理,另外一个还有个行为习惯,也就刚才我们前面提到3岁看小,怎么看小?他基本的礼貌都没有,最基本的秩序没有,最自己想表达的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话语,他仍然没有了。他是剥夺了孩子去学习,因为我们孩子是要通过手去学习的,什么动作都要靠他自己去练习的。那你剥夺了他这个学习的机会,那也剥夺了他建立智慧建立人格的机会。那他这个当中他观察能力没有了,判断能力没有了,分析能力没有了,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了,最后连他自己需要什么都不知道了。所以这样子培养出来的孩子是非常危险的,那我们的家长不能包办孩子一辈子吧?你将来不能包办他、代替他结婚、代替他再养育孩子,所以你如果这样子养出来的孩子,到最后吃亏的、受累的还是家长。
其实吧,就是家长说对孩子爱,这种爱我觉得有时候挺残酷的。其实我觉得他的有意无意地在剥夺孩子的很多能力,再一个他根本的本质问题,我觉得他还是不尊重这么小的孩子。刚才徐园长说的那个实例,不尊重它体现在什么地方?比如说我们的站位,我们就发现很多家长跟宝宝谈话的时候,他是居高临下的,不平等的。从体位上来讲人格是不平等的,所以我们要求教师要求我们自己的老师都是蹲下来跟孩子平视,不管多小的孩子都要拿他作为一个人去尊重。那么尊重从外在的是形体,那么在更内涵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在游戏当中选择。你看吧,这个家长带着宝宝一进来,宝宝你玩这个吧、玩那个吧,这孩子脑子就不知道了,本来孩子挺胸有成竹的,进来我想很自然地去选择我想玩的东西,可是不然,家长就很仓促地去帮助孩子确定他所需要的东西,这是我们的家长包办代替的实在太多了。
那刚才她们都说了,家长的误区那么多,我呢也想说一点,就说作为教育机构也有它的误区。为什么呢?就是说0岁到3岁这个早教它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刚出来,那么我们幼儿老师学的呢?在学校学的都是3岁到6岁,也就是说,她对3岁到6岁孩子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都掌握得比较好,而且它有一套系统科学的完善的那么一个体系。那么针对0岁到3岁没有,没有任何的模式。那么它在头脑中重视程度可能就会存在着不够,不是很明确。那还有一个从内容上来说呢,她的内容0岁到3没有一套模式,不像说3岁到6岁我们都有教案、我们都有课程,我们可能拿过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去发展、去借鉴就可以了。但是0岁到4岁没有任何的模式,完完全全靠你的老师去探索、去摸索。也就是说,我们缺少的就是内容上不够,另外我觉得还一个有就是师资上边,国家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培训0岁到3岁的幼儿师资没有这样一套完整的体系出来。那现在就变成一种状况,把3岁到6岁的知识小龄化地给挪下来了,这是一种错误的方法。那么最初做的时候呢?就从它内容上来说,我们因为过去面对的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我们要去跟他们去游戏,跟他们去搞活动,习惯于去跟孩子去交谈。可是我们现在面对是家长,那么我们刚开始的误区也是我们怎么去面对家长?早期教育的定位在机构里边应该是定位给家长,就是幼儿是学习,但是家长是培训。他到这儿来真是学习一些科学育儿的方法来了,我们不是代替家长在这儿去跟孩子怎么怎么样更多地去游戏,或是更多地去怎么样,我们是通过我们的活动形式,每一个环节告诉家长这个环节在生活当中,应该怎么样对孩子?实施引导和教育。我觉得这个挺重要的。
这是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在卫生部门机构,他们懂得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那它是孩子体格上的发展,这个体格上的一个保健和训练。但是教育部门是教育,所以现在教育和孩子的身心特点是脱节的,所以你教育的人按你自己在那里想当然,但是把孩子扔在一边了。如果能够把卫生和教育两个合起来,结合起来,那这个孩子真的会很幸福。所以现在我们这个早教基地就在接轨,就是原来咱们幼儿园是保教结合,那么我们现在医教结合。在搞基地的过程当中离不开医,医也离不开教。
所以刚才三位专家谈到这个呢,我就觉得无论我们从从事幼教的冯园长她们,从老师的角度;从社会的角度;从家庭的角度。这个早期教育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各方面都有责任的这样的一个事业,应该说是这样的一个责任。那么现在我们有没有一些相应的机构或者什么专门来从事0岁到3岁孩子的这样的早期教育?
现在我们国家这些机构还是不少,首先是从教育部门,像北京市教委就已经办了20家的早期教育基地,在北京市,那北京教委还规定到2005年它要婴儿受教育率要达到95%。所以从教育部门已经着手这件事情,但是现在我们的早期教育基地,那是远远不能满足的,幼儿园北京有上千家的幼儿园,早期教育机构才十来家、二十来家,所以这是远远不能满足的。所以现在社区的早期教育机构也应运而生,而且这个势头比教委部门的还要快。因为它们可以就是利用社会力量来支持办学,支持这个早期教育。那还有更多的呢是家庭,因为我们有更多的孩子在0岁到3岁的时候,他是在家庭当中施展这种教育,但现在还有非常重要的呢,是这些早期教育师资的培训,你如果等着国家政策出来,那我们的孩子是不可逆转的。所以现在社会力量的早期教育的师资培训机构也在应运而生,而且为国家也是做了大量的培训师资的工作,可以缩短这些老师去磨合的时间。既然说0岁到3岁早教这么的重要,那首先应该是老师这块作为教育机构。那么老师是应该重视,具体重视到什么程度,我们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的储备?可能我们就是需要培训、去培训的基地。那只有我们这儿做了,我们再回去给家长做这些,我觉得这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孩子肯定是会很幸福的。
早期教育这个基地呢,我们说1998年的时候,开始逐步地把它落到实处,那么现在运作到现在,有多长时间了?
1998年那个时候开始做开始是以“亲子园”的形式,当时我们是第一个提出这种“亲子”的概念,就是让家长孩子和老师共同来参加活动。那这个活动呢,是由老师来设计根据婴幼儿的身心特点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大纲。那这个当中我们教会家长,让孩子又是快乐地在这当中活动,那家长在把这里所学的回家再延续。所以这一两年呢,应该说社会力量办的亲子机构在全国都发展得很快,在北京也已经有上百家了;那教委这一块呢,是办了有一年,教委这一块将近一年,那么这个基地的诞生应该说是人们对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视的体现;社会、家庭还有我们的老师,但是它运作了这么一年多,教委出资办的这种基地,它实际有哪些困难?还遇到了哪些问题?首先就是遇到的困惑就是走近社区。因为我们急需要政府的支持,在刚开始因为我们是北京市“十五课题”二十个早教基地,我们幼儿园是第一家,那么第一家我们开始启动的时候呢,就像刚才各位老师说的什么都没有。然后到1998年8月份开始,我们第二期开始的时候呢,我们要开始走近社区,所以我们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在其他基地更超前一点遇到的一些问题,走进社区的一个困难就是比如说我们原来过去的模式。幼儿园是关门式办园,就都是自己办自己的,把我自己办好就已经很不错了,打出自己的品牌是这样的,那么参加这个早期教育基地它是一个社会化的这么一个教育机构。那么它需要网罗更多的社会上的机构和群体去参与我们这个0岁至3岁早期教育,那么我们就要走出去,走进社区,那么我当走近社区的时候,我们园长那时候真是也挺辛苦的,带着我们承担了这个项目之后,走到社区居委会和办事处的时候。大家都很支持,就觉得能理解,不是说支持,就是能理解,这个事是个好事,是服务于社区,受益于儿童,而且家长受益孩子受益。
那么下一步呢,因为这个整个的早期教育实际上它是要依靠幼儿园、要依靠家庭、要依托社区。只有这三个三位一体才能把这件事做好,所以下一步可能需要政府能够更加大力度地来支持我们的早期教育,而且还要重视我们的早期教育;另外一个关注我们的早期教育,这个可能就是说我们下一步我觉得从政府这方面要这么做。
而且我觉得像现在我们在做一个行业,早期的教育行业,有几个这样的问题存在。一个呢公众的认知度很低,因为还有很多人认为0岁到3岁只要是吃好、穿好就可以了,就没有把这个教育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来做。那这是我们媒体也有责任,对这个我们整个的媒体的宣传力度还不够,我们关注的成人比较多,关注0岁到3岁孩子还是比较少,所以公众的认知度不够。那还有一个,我们的教育内容不系统,0岁到3岁的早期教育,你自己没有一个完整的教育内容,你怎么让人家来相信你?怎么能叫人家敢把孩子放在你这儿来?你给我的教育是不是正确的?有没有起到一个反误导作用?所以这个呢是我们自己整个教育内容还不是很完整,因为国家还没有一个规范的0岁到3岁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这个还没有出现。现在我们在做的完整一点的是对社会有责任感的,可能会做得好一些。
还是应该说是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从它出现到发展,它肯定要经历一些困难也好,或者是困惑也好,我们正在逐步地去解决。那么现在应该说从你们三位从事这个早期教育的工作当中来看,目前我们国家对早期教育的关注以及以后的发展前景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我觉得发展前景非常地乐观。因为国家它必须是要培养人才,我们的国家要屹立于世界之林,那必须是从0岁到3岁的孩子抓起,所以国家有这样的计划,会出大笔的资金来进行0岁到3岁的早期教育。所以这块我觉得首先从政府部门就已经开始重视了,所以这块我们就可以放手地去干。那还有一块就是家长的水平越来越高,现在我们做家长的基本上都是已经大学毕业的这一批家长,所以他们的文化知识都已经具备一个良好家长的这样一个素质,你只要适当地给他早期教育的方法和技巧,那这一块他很快地就能够起到这样一个作用。
那么就是说现在要提高整体的国民素质,那么国民素质从哪儿去抓?那么首先应该抓孩子;那么孩子要靠谁去抓?我觉得那就是一个靠我们的老师。另外还有我们的家长,我们老师已经重视到一定的程度了,那么将来在工作的当中我们会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包括我们下一步可能是有整套的一个系统的,很完整的这么一个大纲。我们会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家长的需要,根据孩子的需要,我想我们早期教育能够把孩子的培养好,其实也是为我们国家在培养人才。
说起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前景我觉得真是非常乐观。因为我亲身经历过一切,而且真是看着现在家长这些需求,他们这些渴望的目光,我觉得办早教基地是势在必行的。而且要极力地推广,极力地去推广这些机构。那么常言有一句话,“一代母亲的素质决定了一代民族的素质”,我觉得做母亲的职责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这三个对孩子教育的大范围和小范围当中都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来让我们的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做一件事情我们都要思考,那我就希望我们的家长在跟孩子交往的时候多一些思考。有这样一句话,“思考,才能发现,发现了呢,才能有创造性的教育”。所以我觉得呢,家长也好、老师也好、社会也好,还是有志于我们这些幼教事业的有识之士也好,都要把这个理念——教育孩子的理念,用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不要攀求那些过于脱离孩子现状的一些现象出现。这样更有益于我们的孩子。
非常好,起码我们今天办这个节目大家已经在思考,早期教育这个问题。那希望大家以后呢,看了节目能够有更多的发现,能够有更多的创新把我们的早期教育办得越来越好。
我们今天探讨了关于早期教育它存在的人们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教育方式上的一些误区。那么最终其实更应该让人们关注的还是早期教育它的重要性。徐所长我们能不能再给我们说一下人0岁到3岁他早期教育,对人的一生或者它到底起到怎样一个作用?到底有怎样的重要性?他0岁到3岁这一块就是从大脑来说我们是已经开发出来有50%了,那这个大脑的我们的基因已经给我们埋下我们每个人的潜能,但是这个潜能能不能成为现实,父母给了我们这个潜能我们能不能实现?那要靠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