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我就告诉他,上帝怎么爱世人?上帝在哪里?用什么来表达他的爱?太抽象了。我说上帝爱世人就是要你们这些神职人员、你们信仰上帝的信徒,把上帝的爱从你们的身上发扬光大去爱世人,这就对了,你的心量就打开,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佛教慈悲亦复如是,释迦牟尼佛已经不在世了,泥塑木雕的佛像不能发挥慈悲。要佛教徒、信仰佛教的人,佛的弟子要把佛的大慈大悲在佛弟子的身上发扬光大,对一切众生大慈大悲,同样一个道理。然后你细细再观察所有宗教,相同的,你要是把所有宗教典籍去看一遍,相同的部分大概十之七八。你看那个分量太大了。不相同地方十之一二,不相同是什么?是每个地区生活习惯不一样,适合他们的生活习惯。这些我们能够理解,过去封闭的社会,大家不相往来,每个族群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习惯,有他们自己历史的传统。
  所以我再总结,跟这些宗教的传教师、宗教的领导人我们常常有机会碰头,我就告诉他宗教是一家。为什么是一家?我说你们相不相信宇宙之间有个真神,造物主?这大家相信,都认为这个真神是我们宗教的真神,你们宗教的是邪神,不是真神。然后我就说,这个宇宙到底是一个真神造的,还是许多神大家开会共同造的?你们就想这个问题。如果是一个真神造的,所有宗教创始人都是这一个真神的化身。你们相不相信真神有智慧?相信。相信真神有神通?相信。相信真神会变化?相信。我说那不就得了,我说真神在佛教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基督教就是耶稣,在伊斯兰教就是穆罕默德,这就是真神的化身。所以以后不能再毁谤,再毁谤是毁谤我们自己的真神。我们自己的真神在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地区,他现不一样的身。你去看看,他教学的目标、方向决定是相同的,那就是什么?那是爱,决定是相同的,其余生活细节有不同,那要适应当地。
  我以为我这个说法在国际上会遇到很多辩论,没想到这么多年来,接触许多宗教领导人,居然都能同意,都肯定,没有发生过辩论,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所以,宗教真的是一家人。到最后我说,我们佛教不同的宗派是亲兄弟,都是释迦牟尼佛传的,不可以有门户之见,是亲兄弟。亲兄弟不和,你说父母多难过?你是大不孝。所以不管是禅宗、净土宗、华严、法华,都是亲兄弟,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嫡传,怎么可以有门户之见?怎么可以自赞毁他?那是大不孝、大不敬,你学得再好,你不会成就。讲不会成就是真的,你心不清净,你心不平等,你心里头没有慈悲,你怎么会有成就?一切恭敬,一切恭敬就跟神爱世人是一个意思,没有分别。世间其他的宗教,其他宗教我们晓得是一个真神的化身,那是什么?堂兄弟、表兄弟。所以我提出全世界宗教徒是一家人,这个也被接受了。
  在佛法里面讲到究竟处,整个宇宙情与无情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是佛法讲的。不但包括一切人是一家人,包括所有的动物,乃至於植物、矿物,现在讲生物、无生物,《华严》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为什么?一个法性。在有情众生称为佛性,在无情众生称为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这里头有一点点差别,单单讲佛性,就是法性里面的一分,智慧。佛讲法性讲了三个大类,智慧、法身、解脱,讲了三个,般若、法身、解脱,般若是智慧。单单讲智慧,就可以称它为佛性。法性三个都包括,讲佛性只是法性里面的一分,智慧,特别强调这个。所以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我们前面读过的,就在这一品。这是讲到究竟圆满,你证得究竟圆满就是智慧自在,说法哪里会有障碍?到这个境界,你才能解决问题,世出世间什么疑难杂症你都能解决。你为什么不能证得?就是你不肯放下。我告诉同学们从哪里放起?从最初十六个字放起,自私自利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要放下,贪瞋痴慢要放下。这十六个字放下,你的障碍就没有了,你就能够证得,证得什么?证得少分,就是你有资格入门。这十六个字不放下,没有资格入门。
  讲到五欲六尘,这是我们日常生活,穿衣吃饭要简单,衣保暖就够了,饭吃饱就行了。你想想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吃饭到外面托钵,人家给什么吃什么,决定没有挑剔,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破分别执著。在中国自古寺院丛林,吃饭只一个菜,汤跟菜煮在一起,叫大锅菜,现在一般人讲罗汉斋,统统煮在一起。罗汉斋是什么?罗汉斋叫袈裟。我们现在穿的这个衣叫袈裟。袈裟的意思是什么?袈裟是梵语,意思就是杂色,不是纯色。正色是红、黄、蓝、白、黑,正色,这叫五色,五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叫袈裟。所以袈裟就是染色衣,五种颜色染成这一种。你要懂得袈裟的意思,袈裟就是杂染。吃饭也叫袈裟,袈裟味。你看托钵,每个人家吃的味道不一样,统统混合在一起,一钵,袈裟味。在中国虽然不出去托钵了,中国寺院丛林吃大锅菜,大锅菜叫袈裟味。只有一个菜,没有第二个菜。有些小菜,有人喜欢吃辣的、吃酸的,有一点调味的东西,你要他会给你,你不要就算了。就是一个菜。
  而且寺院的大锅菜是真好吃,吃不厌的。现在我不知道了,往年香港湛山寺,我到香港来一定到湛山寺,去吃它的大锅菜,吃不厌。我到湛山寺,它碗不大,大概我都要吃三碗,我不吃饭,我就吃大锅菜。他们也很欢迎我,知道我很喜欢吃。大锅菜,煮得非常之好。大锅菜里面最主要的是三样东西,这是决定有的,其他的,喜欢吃什么配什么,所以天天不同。这三样东西,第一个就是黄豆芽,黄豆芽的汤鲜,这高汤,榨菜,四川榨菜,豆腐,这三样东西是基本的东西,一定有。其他的菜,什么时候的季节菜统统可以进去。煮的时间长,烧开之后小火,大概总要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豆腐都煮成蜂窝,味道都在里面。所以哪里要那么多?又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一个菜。
  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一生,他老人家不但是一个菜,他连饭跟菜煮在一起。一个人,他用个小锅,碗也是那个,锅碗就是一个,带把的,好拿。而且煮一餐饭,他告诉我,煮一餐饭到吃完统统洗干净,十五分钟。我在台中把这个本事学到。我在台中住的时候,我过这个日子过了五年,日中一食,一天就是中午一餐,十五分钟。多简单,多快乐!这种饮食是最健康、最营养的,人不会生病。所以李老师我们非常敬佩他,他不要人伺候,连洗衣服统统自己来。到九十五岁还是自己干,九十五岁以后才接受两个同学照顾他。
  他九十七岁走的,怎么走的?食物中毒。他老人家太慈悲,不应该的。他的信徒也很多,做了面食,那个面时间太久了,外面买的,防腐剂很重,所以那个面不好。他很慈悲,人家做他就吃,当人的面吃,让人家开心,「我煮的,老师吃完了」。吃了之后回去用解药,他是医生。头一次化解掉了,可是过了几个月之后,第二次又碰到,来不及了。要不然我们估计他至少可以活一百二、三十岁,提前走了。所以这是真正讲究卫生,饮食起居非常简单,健康、长寿。现在时间到了,今天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0一卷)  2007/1/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0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华严三昧」第七句:
  【施戒忍进及禅定。智慧方便神通等。】
  我们在《地藏经》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放光之后就出种种微妙之音,这微妙之音里面就有十度,像「檀波罗蜜音,尸罗波罗蜜音」,檀是布施,尸罗是持戒,跟此地讲的完全相应。这段经文里面放光之后讲度生,讲智慧自在,说法无碍,这个我们前面学过的。接著这讲的十波罗蜜,十波罗蜜就是菩萨行的内容,我们可以说菩萨的生活,菩萨的工作,菩萨处事待人接物,做些什么?当然这就是讲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说佛、说菩萨这个意思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佛是个圆满觉悟的人,就是对於宇宙人生、诸法实相通达明了,这个人在印度称为佛陀,在中国称为圣人。菩萨虽然是在修学,功夫还没有圆满,所以菩萨还是在做学生,还没有毕业;佛,好像是毕业,学位拿到了,菩萨没有拿到最高的学位。
  无论是佛菩萨还是阿罗汉,乃至於我们初学的人,这十个原则不能不知道,而且怎么样?不能不遵守。这十条不是释迦牟尼佛制定,也不是释迦牟尼佛之前古佛所制定的,不是的,这是什么?这是每个人自性里面的性德。你看世尊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十条就是智慧德相的具体说明。我们是在迷没有觉悟,没有觉悟学佛、学菩萨,先从外表上学,慢慢才能够悟入他的内涵,这是学习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方法、手段非常之多,这也是从纲领上来讲,对於中下根性的人非常有效。上上根人毕竟是少数,太少了,在中国,佛教传到中国两千年,两千年来上上根人,我们从历代《高僧传》里面来看,上上根人不到三百个人。你想两千年来,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不到三百人,你就知道那是极少数;大多数还要按照形相、事迹上好好的来学习。
  第一个就是叫我们要学『施』,「施」就是布施。布施那里面的范围就太广大!理很深,事相你看起来很浅显,道理太深。为什么要这样做法?这个道理就深。为什么要布施?布施就是我们在前面讲了很多的放下!凡夫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以为这些现相是真有,你想想看,哪个人不说这个事实真相是真有?所以在这些现相里面,就起妄想分别执著,尤其是坚固的执著。六道众生,不但在我们人间,佛说天上也不例外,天有二十八层,到最高的第二十八层非想非非想处天,还是放不下,你就知道这个事情严重。放不下分别执著,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轮回从哪里来的?这佛告诉我们轮回的事实真相。释迦牟尼佛没有出世之前,古印度无论是宗教跟学派,他们都非常清楚。因为印度毕竟是个很古老的文化国,上古时代,它们的历史,婆罗门教的历史一万多年。印度人不重视历史,所以没有详细的记载,可是全世界承认它至少有八千五百年。我们中国人常讲五千年历史,它有八千五百年,超过我们很多。
  释迦牟尼佛出世到现在,这是有记载的,依照中国人的记载,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四年;可是外国人的记载就差很多,外国人的记载今年是二千五百五十一年;去年是二千五百五十年,我们做了个纪念活动,你看差不多就相差五、六百年。这个事情无需要考证。总而言之,肯定释迦牟尼佛确有其人,确有其事,这就可以了。释迦佛出世之后,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六道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释迦佛说出来了。在一万多年之前,印度人就晓得这些真相,甚至於不少人六道里面可以往来,可以去参观。所以佛教我们要放下。
  这个布施可以说是大小乘佛法里面,修学的一个科目,必修的科目,要学著放下。大乘教里面,他修这个科目目的在哪里?目的是解脱,是要消除自己悭贪的烦恼。这个悭贪根深蒂固,你说哪个人没有贪心?哪个人不吝啬?自己有的不肯给别人共享,那是吝啬;自己没有的,总希望能够得到,这贪心。烦恼无量无边归纳到最后,佛讲经教学要用归纳的方法,说话方便,归纳到最后,佛把它归纳一百零八类,叫百八烦恼,无量无边归纳到一百零八。那佛门用的念珠,这个念珠就是一百零八颗,什么意思?代表要断一百零八烦恼,是这么个意思。可是一百零八对初学还是太多,所以再归纳成二十六。这个二十六里面就是根本烦恼、随烦恼,随烦恼有大随、中随、小随,总共二十六类。二十六类还多!再归纳,归纳到三条,这就好说,这三条是什么?贪瞋痴。贪瞋痴展开是无量无边的烦恼,这找到根。如果说贪瞋痴三个,再能不能归纳?行,还可以归纳成一个字就是贪。
  你看为什么瞋恨?贪不到才瞋心起来,要贪到你的瞋心不会发,不会起来,所以说贪是烦恼的根。佛教给我们断烦恼从根本断,这个有道理。好像我们要砍棵树,从根挖,不要从枝叶,一片一片叶子摘,一个小枝、一个小枝来砍,那多累人!从根一挖不就全解决了吗?那用什么东西来对治烦恼的根、贪欲的根?用布施。这你就要晓得,布施是手段、是方法,目的?目的是把我们的贪欲断掉,贪欲真的是害了我们生生世世搞六道轮回。这个根要是拔掉,其他的烦恼根都没有它深,它是最深的,最深的根拔掉了,其他譬如说瞋恚、愚痴,那个根比贪的根都要浅,容易解决。所以在这里面平常我们讲六波罗蜜,《华严》讲十波罗蜜,对治瞋恚就用忍辱,对治愚痴就用智慧。但是忍辱、智慧,你想想看,如果我放不下,放不下你就不能忍,放不下就没智慧,所以归根结柢还是这个字重要。
  你要想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做个明白人,这一生当中做个幸福的人,方东美先生当年教我在这一生人生当中,真正要获得人生最高的享受,那要怎么样?学佛。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要把自己的烦恼拔掉,这才是真正最高的享受。烦恼轻了,智慧自然就长,烦恼跟智慧就好像明暗的两面,明来,暗就没有了;暗来了,明就没有了,我们这一个白天,一个晚上,就这么个道理。烦恼跟智慧是一体,自性里面的佛性,这个东西不是学来的,是自然的,佛学的名词叫「法尔如是」。就是一切法它本来就是这样的,没有理由的,没有生灭,也没有常断,不常不断,永远就是这样的,你觉悟了它就是智慧,你迷了它就叫烦恼。我们迷了,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就变成烦恼;我们觉悟,我们现在的烦恼统统变成智慧,这是事实真相。
  现在我们怎样把烦恼转变成智慧?佛告诉我们用布施的方法。布施,如果你的目的不是断烦恼,不是把贪心舍掉、吝啬的心舍掉,修布施是世间法,不是佛法。这个要知道,世间也有好施,乐善好施,世间的善人。世间善的果报很现实,你布施财得财富,你布施法得聪明智慧,你布施无畏得健康长寿。所以有施就有报,施是种因,种了因后头就有收获,愈施愈多,这讲世间法。就是你目的是求果报,我要求发财,佛真的会叫你发大财,问题就是什么?你不相信,你不接受佛的教诲。真正接受佛的教诲效果非常殊胜,怎么样修法?财布施。
  我很贫穷,我没有钱,这财布施我做不到,我在年轻的时候就处在这个状况之下。我的老师告诉我,一块钱有没有?有,一块钱可以。一毛钱有没有?有,这个可以,多了没有。你就从这个地方布施起,欢喜布施。那刚刚学佛,从前不进寺庙,这也就进了寺庙,看到寺庙里面有人放生的,大家捐钱、凑钱来放生,我们可以出个一毛、两毛;有人发心凑钱去印经,这个好事情,我们也可以能出个一块、两块。就从这里开始,真正欢喜心,真正在生活上省吃俭用,希望什么?多做点布施。这样差不多做了三、五年之后,果然收入渐渐就多了,多了怎么样?多施。我自己一生的生活,永远保持了一定的水平,可以非常的节俭,多余的收入全布施了,愈施愈多。真的到六、七十岁之后,就是我们世俗人所讲的心想事成,财布施财用不缺乏,法布施智慧增长。以前这个经文拿在手上看不出意思,一定要看古人注解,这也大概是在六、七十岁以后,展开经本字字句句无量义。
  健康长寿诸位是看到的,无畏布施。无畏布施我是怎么修法?我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就发心吃素。我二十六岁吃素,二十六岁接触到佛法,半年我就开始素食,我的素食到今年五十六年,健康不生病,这是诸位能看到的。年岁大了没有老态,也就是说老化非常缓慢,不像一般人六、七十岁就很老了,看那个老态龙钟。这是什么?这是讲世俗布施果报愈施愈多,愈多你的信心就愈增长,你对这就有信心。但是大乘佛法里面讲的果报,那就不是世间果报所能够相比,大乘佛法里面讲的果报是烦恼轻智慧长。我们在世间,人总有忧虑,总有牵挂,总有些放不下的,从长年的布施,这些全布施掉了。把牵挂布施掉,把忧虑布施掉,把一切是非人我布施掉,最后把自私自利也布施掉了,生活愈来愈快乐。一心求生西方极乐净土,好像西方极乐净土跟自己有了讯息,信心十足。在这个世间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