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现这一目标的人,实现了生命的目的。拥有这样一个特性的人,已经做了他必须要去做的。12。8
Janaka说:
无一物的内在自由难以实现,甚至身只戴缠腰带,但是我以我乐为存在,既放弃了弃绝,也放弃了需求。13。1
有时一个人经历到悲伤是因为他的身体,有时是因为他的言语,有时是因为他的思维。放弃所有这些,我作为真我之乐存在于人类生活的目标中。13。2
意识到在实相中,没有行为是错误的,我作为真我之乐存在,只是去做那些呈现出它们自己已被做的。13。3
那些将他们自己等同于他们身体的瑜伽士们,坚持要去完成或者避免一定的行为,但是我作为真我之乐的存在放弃了执着和拒绝。13。4
不管是站着、走着或者躺着,对我而言没有得与失,因此我作为真我之乐的存在是不管站着、走着还是躺着的。13。5
睡着时,我没有失去任何东西,经过努力我也没有得到任何东西,因此我作为真我之乐的存在,放弃了成功与失败。13。6
持续观察这样的事物诸如快乐的对象的缺点,我作为真我之乐的存在,放弃了快乐与不快乐。13。7
…Janaka说:
那凭借天性是空无思维的人,和那思维事物仅是非有意的人,是从故意的记忆中解脱的人,如同从一个梦中醒来的一个人。14。1
当我的欲望已经被清除时,我没有财富、朋友、窃贼、感官、经文或者知识。14。2
认识到我至高无上的真我本性是在见证者中,在上天中,束缚或者解脱中的无欲状态,我感受到没有对解脱的倾向。14。3
一个人从不定的内在解脱的不同状态,和那向外求取令他快乐的如同一个傻瓜,只能被那些同一情况下的人所了解。14。4
阿什塔夫说:
一个有着纯粹智力的人可能会经由最偶然的教导实现目标,另外终生寻道的人则可能一直保持着迷惑。15。1
对感官对象来说,解脱是无味的。束缚是感官之爱者。这就是真理。现在做你想做的。15。2
这个实相的觉知让一个有口才、机灵和充满精力的人变得沉默、迟钝和懒惰,所以为那些目标是享受的人所避免。15。3
你不是这身体,这身体也不是你的,你不是行为的做者,或者其果实的收获者。你是永恒纯粹的觉知,是见证者,无所求——如此居于喜乐中。15。4
欲望和愤怒是头脑的对象,但是头脑不是你的,甚至从来不曾是。你是无选择的觉知本身,是不可变的——如此居于喜乐中。15。5
认识到一个人自己居于所在存在中,所有存在居于一个人自己中,喜乐吧,从感官的责任中解脱,从和真我的当务之急中获得自在。15。6
你的天性是那觉知,在觉知中整个世界涌现出来,如同海上的浪花。那就是你所是,没有任何疑问,如此从烦扰中解脱。15。7
拥有信仰,我的孩子,拥有信仰。不要让你自己因此迷惑。你是你自己的主,其真实特性是真理,你超越了自然的偶然性。15。8
身体投入于感官持续存在,有来有往。你自己即无来也无去,所以为什么要被它们打扰呢?15。9
让这身体在生命结束时刻完结,或者让其现在就完结。你得到或者失去了什么,谁由纯粹觉知组成?15。10
让尘世之浪根据在你这伟大海洋之中它自己的天性生灭。对你无得亦无失。15。11
我的孩子,你由纯粹觉知组成,尘世没有与你分离。所以谁在接受或者拒绝它,如何,为什么接受或拒绝它呢?15。12
有生、业或者责任的怎能在那一个不变的、平静的、无疵的和无限的觉知中是你呢?15。13
不管你看到什么,只是你自己在其中的显现。手镯、臂环和脚链如何能与制造它们的金子有区别呢?15。14
放弃这样的区别诸如“他是我所是”和“我不是那”,认识到“万事万物皆是我自己”,无有区别,喜乐着。15。15
通过你的无明,所有这些存在着。在实相中,只有你是存在的。除你之外,没有什么是存在于或者超越了轮回。15。16
明白所有这些只是一个幻相,一个人从欲望、纯粹感受中解脱,住于平静中,如同无一物存在。15。17
只有一件事曾经存在过、现在存在着和未来会在存在之海中存在。你没有束缚或者解脱。在喜乐与满足中生活吧。15。18
住于纯粹觉知中,不要用支持或者反对的思维打扰你的头脑。在你自己这中住于平静、保持喜乐,这喜悦的本质。15。19
完全放弃冥想,但是不要让头脑粘附于任何事物。你的天性是自由的,所以强使头脑你能实现什么呢?15。20
阿什塔夫说:
我的孩子,你会背诵或者聆听数不尽的经文,但是只到你忘记一切你才能建立内在。16。1
你可能,像一个博学的人一样,沉溺于财富、活动和冥想,但是你的头脑将会一直渴望欲望的停止,超越所有目标。16。2
每个人有痛苦是因为他们努力追求着什么,但是无人意识到这一点。没有比这更多的指示,幸运的人可以获得平静。16。3
幸福不属于任何人,除了那无上慵懒的人,那人甚至觉得睁眼闭眼都是一个烦扰。16。4
当头脑从这样一对对立中解脱出来:“我做了这”和“我未做此”,就会变得对成绩、财富、感官享受和解脱不再关心。16。5
一个人对感官享受有节制并厌烦之,另一个贪婪并且执着于它们,但是从接受和拒绝中解脱人的既不节制也不贪婪。16。6
如同欲望——区别的不足状态——保持多久,意识的憎厌和吸引也会保持多久,这是轮回的源头和部分。16。7
欲望从价值中涌现,厌恶来自于厌绝,但是智者从这如同一个孩童般的一对对立中解脱,真我于是建立了起来。16。8
热情的人希望消除轮回以避免痛苦,但是冷静的人从痛苦中解脱,并且甚至不再因处于痛苦中而感到悲伤。16。9
那甚至以解脱或者他自己身体为傲的人,并且感觉到它们是属于他自己的,既非一位观者也非一位瑜伽士。他仍然只是一位经受痛苦者。16。10
如果即使湿婆、仳湿奴,或者莲花中诞生的梵天是你的老师,直到你忘了一切,你才能在里面被建立起来。16。11
…
阿什塔夫说:
那满足的,有着纯粹意识,总是享受着孤独的人,已经获得了真理的果实,也获得了瑜伽的实践果实。17。1
知道真理者永远不会在这尘世中痛苦,因为整个世界都只是充满了他自己。17。2
对那已经寻找到内在满足的人,不存在感官的快乐,如同Nimba树不能取悦于大象,因为大象是想吃到Sallaki树的树叶。17。3
对他所喜爱的不生执着的,并且不去追求他所不喜欢的人是稀有的。17。4
那些追求快乐和那些追求解脱的人都可以在轮回中找到,但是那既不追求快乐也不追求解脱的有着伟大灵魂的人确实是稀有的。17。5
只有高贵的头脑才从吸引或者排斥信仰、财富、感官以及生死中解脱。17。6
那感觉到对消除所有这些无欲望的人,也不对其持续存在而恼怒的人,这幸运的人安住于喜乐中,不管生活本身提供了什么。17。7
因而通过这知识得到满足,思维的头脑空下来,这样的人住于喜乐中,只是看、听、感觉、闻和尝。17。8
那些轮回之海已经衰竭的人,既没有执着也没有变化。他的凝视是空无的,他的行为无意图,他的感官不起作用。17。9
确实,至高无上的状态对那些已经解脱的头脑来讲,是无处不在的。他既非醒着,亦非睡着,他的眼睛非开非闭。17。10
自在的人无处不辉煌,从所有的欲望中解脱了出来。在各处所显现的是真我的拥有和心之纯净。17。11
看、听、感觉、闻、尝、说和走,那有着伟大灵魂的人,从努力获得或者避免什么中解脱了出来,是真的自在。17。12
自在之人是从无处不在的欲望中解脱。他既不自责、赞赏、高兴、不满,也非给予和拿取。17。13
当一个有着伟大灵魂的人是泰然自若的时候,他会平等对待自己所拥有的,不管是在燃烧着欲望看着一个女人时,还是接近死亡时,他是真的自在。17。14
对那些将万事万物看作平等的智者而言,在快乐与痛苦、男人和女人、成功和失败之间没有区别。17。15
对那些脱离轮回的人而言,既无野心,也无怜悯,既无骄傲,也无人性,既无疑问,也无困惑。17。16
解脱的人不会因感官而变化,也不会粘附于它们。他持续享受着他自己,其头脑既执着于成功也不执着于失败。17。17
一个人用一个不知道内在平静的变化和不足,不知道善与恶的变化与不足的空的心态,建立了那绝对状态。17。18
一个从“我”、“我的”和责任感中解脱的人,意识到“无有存在”,加上所有内在熄灭的欲望,甚至在行动中也是无所为的。17。19
他那思维的头脑被分解实现了那不可描述的状态,从妄想、梦想和无明的精神展示中解脱了出来。17。20
…阿什塔夫说:
赞扬给那(That);经由幻想它自己梦般的觉知;给那纯粹幸福、平静和光。18。1
一个人可以通过各种客观事物享受的获得而得到所有形式的快乐,但是除了弃绝一切的人,没有人能幸福。18。2
那已经在内在燃烧以思维仍有事情需做之痛苦的酷日的人,没有平静甘露之雨,怎么会有幸福呢?18。3
这一存在只是想象。在实相中无一物,但是对那些知道如何从非存在中区别存在的天性来讲,没有非存在。18。4
一个人的真我的王国并不遥远,但是要抵达这真我的王国,是不能由想象天性的增加来达成的。它是不可想象的、无须努力的、不变的和无染污的。18。5
仅由幻相的消除和认识到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本性,他们的视野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不再有阴云。18。6
知道一切只是想象,而他自己是永远自在的,智者如何能表现得像个傻瓜呢?18。7
知道他自己即神(God),而存在与非存在只是想象,人从渴望学习中解脱的是什么呢?说,或者做?18。8
那已经沉默地意识到“万物皆我自己”的瑜伽士,不再考虑诸如“我是这”或者“我不是这”的问题。18。9
对那已经觅到平静的瑜伽士,不再有心神烦乱或者专心一处,没有更高的真理或者无明,没有快乐没有痛苦。18。10
天堂的统治权或者行乞,得或失,在人群中生活或者在森林中,对那从区别中解脱的一位瑜伽士来说,这些是没有分别的。18。11
对那从诸如“我已经做此”和“我尚未做那”的对立中解脱的瑜伽士来说,没有宗教责任、财富、感官享受或者区别。18。12
对那已经解脱而还活着的瑜伽士来说,无事需做或者在他心中没有任何执着。一切的存在仅维持到生命的结束。18。13
对那平静的伟大灵魂来讲,没有幻相、世界、对那的冥想或者解脱。所有这些只是想象的王国。18。14
这一切会被明白的人知道是不存在的,但是那无欲之人做什么呢?甚至在看着它时他都没有真正看到它。18。15
至高无上的梵天被明白的人认为“我是梵天”,但那无思虑和见不到二元性的人想什么呢?18。16
内心分神之事可让明白的人结束它,但是那高贵的人不心烦意乱。当无事成可成时他在做什么呢?18。17
智者,没看到内在的平静、烦乱或者他自己的错误,不像那世俗的人,即使当他活得像个俗人的时候。18。18
那从存在与非存在中解脱出来的人,一事未曾做,他是满足的、无欲的和智慧的,尽管在世俗的眼光中,他有所为。18。19
智者只做正在发生与他相关的事,不管是在行动中还是未行动中都不会遭遇困难。18。20
那无欲的、自我依靠的、独立的、从束缚中解脱的人,好象被偶然之风吹动的枯败树叶。18。21
对那已经超越了轮回的人来讲,没有快乐也没有悲伤。拥有着一个平静的头脑,他活着如同没有一个身体的束缚。18。22
那喜乐来自于他自己,平静、内在纯净的人,没有弃绝感或者对任何事物的失去感。18。23
对那有着一个自然空无思维的人来说,所行只是如他所乐,没有诸如骄傲或者错误的人性,如同原始人一样。18。24
“这一行为是由这身体所做而非由我。”那性情纯净的人会这样想,在有所为时甚至是无为的。18。25
他的所为不能够说出为什么,但是也不能因而说他是个傻子,他是一个仍然活着的解脱者,快乐、有福。甚至在轮回中他也是快乐的。18。26
那已经有足够的思虑结束、获得平静的人,不想、不知、不听或不看。18。27
他超越了精神的平静和分心,不渴望解脱或者其对立面。认识到那只是想象的创造,那伟大的灵魂如神(God)一样此刻在此活着。18。28
感到内在责任的人,甚至在无所为时也有所为,但是对那智者来说,没有做或未做之感,他从责任感中解脱了出来。18。29
解脱者的心思不会烦恼或者喜悦。它不可动摇地发着光,无欲,从疑问中解脱。18。30
他的头脑不再沉思或者有所为,仍然沉思和行动但是没有一个客观对象。18。31
一个愚蠢的人听到最终实相时会感到困惑,而一个聪慧的人则十分谦逊看起来像个傻子。18。32
无知让一个人付出巨大努力去实践专心、停止思维,而智者则无所为,安住在他们自己中,像那些睡了的人。18。33
愚者不能获得止,不管他是有所为或者放弃了行为,而智者仅由获知实相即觅得平静。18。34
人们不能通过实践得知他们自己,尽管他们是纯粹觉知,是清白、完整、超越多样性和无误的。18。35
愚蠢的人甚至通过规范的实践也不能获得解脱,但是那幸运者却能保持自在,并且仅通过理解就能无为。18。36
愚蠢的人不能获得神性,因为他欲求神性,而智者享受着那至高无上的神性,甚至对神性没有欲求。18。37
甚至对成就没有任何支持与渴望地活着时,愚者仍然怀有轮回的希望,而智者已经斩断这不幸的真实根源。18。38
愚者不能觅得平静,因为他欲求平静,而智者辨别出实相,总是有着平静的心灵。18。39
其知识依赖于他所见者,这样一个人如何能自知呢?智者不见这与那,而是将它们本身看作无限的。18。40
对那被错误引导努力去寻求思维停止的人来说,他如何能觅得呢。然而对点亮他内在的智者而言,那总是自然的。18。41
有些人认为一些事物存在着,而另一些则不存在。很少有人不这样想,这样的人才能从心烦意乱中解脱出来。18。42
那些愚者认为他们自己是纯粹的非二元性,但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明白这一点而产生的幻相,他们所有的生命仍是未被实现的。18。43
寻找解脱之人的头脑里找不到一个空闲的地方,但是解脱者的头脑里总是经由无有空闲之处的真实特性而从欲望中解脱出来。18。44
看那感官之虎,惊恐的庇护所寻找者马上进入了洞穴之中,试图停止思维、专心一点。18。45
看那无欲的狮子,感官之象默默而走,或者,如果那是不可能的,像侍臣一样为前者服务。18。46
那从疑问中解脱的人,和那头脑不再被解脱之义打扰的人。不管是看、听、感觉、闻或者尝,他都住于自在中。18。47
他的头脑是纯净的,并且不会因听闻不见任何事去做或者任何事去避免,或者甚至淡漠的一个原因的实相而转移。18。48
正直的人做不管什么显现出它自己已被做之事,好的或者坏的,因为他的行为就像一个孩子。18。49
经由内在的解脱,一个人获得幸福,经由内在的解脱,一个人成为至高无上的神,经由内在的解脱,一个人不再有杂念,经由内在的解脱以得最终状态。18。50
当一个人将自己既不作为做者,也不视为结果的收获者,于是所有的思维之浪回归平息。18。51
智慧的自发谦逊的行为是显著的,不是愚者的故意的有目的的沉静。18。52
智者清除了幻想,没有束缚,觉知无约束,能在尘世中,或者相反离开尘世去山洞中享受着他们自己。18。53
一位智者的心中没有执着,不管他看见或者向一位博学的婆罗门、一位仙人、一个圣地、一位国王或者一位朋友致敬时。18。54
一位瑜伽士在被侍者、儿子、妻子、孙子或者其他亲戚羞辱时,也不会为他们所打扰。18。55
即使在快乐中,他并不快乐,即使在痛苦中,他并不痛苦。只有那些像他的人才能知道这样一个人的美妙状态。18。56
感觉到有什么是需要去获得的,这就是轮回。那空无、无形、不变和无染污形式的智者,见万物为无见。18。57
甚至在没做什么时,愚者也会烦乱不安,而智者即使在做着什么时也不会受其所做的干扰。18。58
站着他快乐,坐着他快乐,快乐地睡觉,来去他都快乐。说话他快乐,吃饭他快乐。这是一位住于平静中的人的生活。18。59
那在他日常生活中因其真实本性不会像那世俗之人感受到不幸的人,不受干扰,如同一个大湖,出污泥而不染。18。60
甚至放弃行动,行动的仍然对一个愚者有影响,而智者行为却带来了无为的果实。18。61
愚者经常嫌厌他的所有物,但是对那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