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没事儿找事儿了。
北大的好多讲师都瞥瞥他,心说谁也没求着你来啊!
倒计时三分钟……倒计时两分钟……
最后一分钟,张烨从后面走上主席台。
掌声稀稀拉拉,不是很多,也不是很齐整。
只有姚蜜和一些特别喜欢张烨的人在那边尖叫鼓掌,虽然掌声有限,可最后竟然还显得挺热闹。
“张老师帅呆了!”姚蜜喊道!
姚蜜的舍友也起哄,“张老师我爱你!”
这话一来,五千人的会场顿时发出哄笑的声音。
前排那些红学家和文学家都微微摇头,这是研究学术,又不是搞个人崇拜搞追星,好好一个课堂像什么样子啊——反正张烨无论怎么样,他们都看不顺眼,这次来就是等着张烨讲课出现逻辑错误,然后他们好给出致命一击的。
记者们都打起了精神。
“来了来了!”
“快,摄像机开了!”
“检查一下画面!千万别漏了镜头!”
北大学生们也都神情兴奋地望着主席台,很多人都好奇张烨今天会怎么讲,还有好多人并不关心这个,他们只是来看乱子的,想看看张烨老师到底还能丢出什么样的重磅炸弹震惊世人!
胡飞微笑地望着上面。
赵国洲和王小美也低声交流起来。
……
台上。
张烨驻足而立,摸了摸架子上的话筒,笑着看向台下几千人的座位席,深吸了一口气,很享受这种万人瞩目的感觉,就像他很喜欢这个世界章远棋的那首成名曲《我不信》。这首歌其实说的就是他自己。
我不信,我生来就比别人差。
我不信,我就一点都没才华。
我不信,我注定只能在人下。
我不信,我的声音永远无人应答!
如今,张烨的声音已经传到了很远,他得到了大家的回应,他做到了一直以来都盼望的事、期待的成就,并在将来还会喊得更远——这就是他决心要走的路,坚定无比得要一直走下去的路!
“大家好。”张烨挂着笑容拿起了话筒,“今天是一堂很特殊的公开课,来了很多校领导,来了很多文学界历史界的前辈老师,来了很多教育界的学者,还来了很多记者同志,作为一个北大选修课的讲师,我个人是受宠若惊的,也欢迎大家的到来。嗯,因为一些特殊情况,校领导找到我要我更改一下公开课的方式,我也同意了,所以下面要发一些话筒下去,给一些我的学生们,也给一些文学界的专家们,毕竟礼堂太大,如果在下面发言的话,肉嗓子也听不清楚。”
几个北大工作人员过来了。
“给我一个。”
“我也要一个话筒。”
“这里,我拿一个。”
一些文学界的人都争相要来了话筒,比如严玉,比如孟东国。剩下的则是给了张烨班级的学生,大家都是集中在中排前面的一个区域的,安排在了一起,姚翠和宋学姐周学长他们也拿到了话筒。
张烨道:“今天我的课,大家可以随时提问,不只限于我的学生,不过也请在提问的时候注意不要扰乱课堂,也最好不要在我没讲完重要东西的时候打断我。”
“不打断你?”
“什么叫讲重要东西啊?”
“那还叫什么随时可以提问?”
几个文学界的人都冷哼不已,张烨这话明显是对他们说的。
张烨也很光棍,回答道:“至于怎么才叫不要在重要讲述中打断我——这个解释和最终决定权在我。”
嘿!
好你个小子!
文学界的不少人又被激怒了!
曾教授和苏娜几个中文系老师都苦笑不跌,张烨看来是跟他们干上了啊!
学生们和不少记者们都激动不已,这堂课还没开始,一上来就火药味十足啊,接下来肯定是有好戏看了!
“现在开始讲课。”张烨看着他们道:“没有提问和发言的话,拿着话筒的人最好先将话筒关闭,避免产生噪音影响大家。”说罢,张烨深呼吸了一次,笑呵呵的开始了,“上一节课,我们讲到了《红楼梦》,我列举出了很多资料文献的证据,来佐证我的观点,《红楼梦》大体八十回后并非曹雪芹先生的原笔,大家回去应该也有人查过了,小宋,这方面的功课你做了吗?”
宋学姐见张烨叫到了自己,也坦然地站起来,打开话筒道:“我做了,您给出的证据都确实存在的,而且……我现在暂时反驳不了。”
张烨看向其他人,“各位同学,谁还有其他证据能反驳我昨天给出的资料文献?有的话,咱们可以继续讨论。”
北大学生们都没说话。
连文学界那些人也都欲言又止,最后没吭声。
张烨拿出来的证据资料,确实是有一点力度的,而且他们也还真的没有什么其他文献去否定那些证据,不过这可不代表他们承认了那些证据,那几首诗,力度上还是欠佳,而且权威性不大。
张烨点头,道:“既然没有人有反驳的资料,那么上一节课的内容我们就姑且先画上句号,先不提了。”
孟东国一愣。
马恒元也眉头皱成一团。
不提了?这是文学界这帮人都没有想到的,严玉这个共和国作协副主席也微微诧异,平心而论,那些证据还是拿得出手的,还是有一些研究价值的,他们一直以为,张烨会在后面的课程里死缠烂打,就抓住那几个证据不放来证明他的观点,反正也没人反驳的出,也没有其他文献驳斥,张烨一口咬定这个他们也没办法,可谁曾想,张烨竟然主动放弃了这些!
你要干嘛?
没了这些,那你还能讲什么?
只有钱老微微点头肯定,在学术上,小张是严谨的,不抓住过有的不放,而是想从各个角度阐述,这才是做学问应有的态度,也只有这样,最后得出的结论才会让大家信服,不然车轱辘话来回倒,大家即便觉得有一点道理,也不会信服你的论点的。
常凯歌和甄书全则有些担心,这个小张啊,可别玩出火来啊!
张烨很从容,淡淡道:“我知道大家对我第一节课给出的资料,是有所怀疑的,或者根本就不相信,只是碍于没有资料反驳所以没有说话,那么我们今天干脆就不提这些了,上节课的这些资料,是我从历史文献资料的角度上对我观点的一个证明,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会从《红楼梦》一百二十回通行本当中的文字和故事里跟大家聊一聊,用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证明我的观点!”
所有人都全神贯注了。
会场一下子变得很静谧。
留了一秒钟,张烨才开口道:“有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听出来了,可能有人会奇怪我的用词,我昨天的讲课和今天的措辞上,总是会说大体八十回后的《红楼梦》,要不然就是说通行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但大家回忆一下就知道,我从没有说过曹雪芹的《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怎么怎么样,有人会纳闷,心说你为什么不说曹雪芹《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呢?”
宋学姐眨眼。
周学长他们也开始回忆。
还真的啊!好像张烨老师真没这么说过!
“这是为什么啊张老师?”姚蜜打开话筒说话了。
张烨淡然道:“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我为什么从不这么说呢?那么我现在可以告诉大家,曹雪芹的完整版的《红楼梦》,并不是一百二十回!”张烨看着大家,在第二节课开讲之初,就又一次让所有媒体所有学生所有文学界的人士一片哗然,“真正的原版《红楼梦》,其实只有一百零八回!”
马恒元无语在那里!
孟东国和文学界的几个人都拍了脑门!
一百零八回?张烨啊!你这是要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给全部颠覆了吗?
我靠!
你这是越来越胡说了啊!
学生们那边也一下子炸锅了,议论声暴起!
第322章【史无前例!】
“哈?什么?”
“一百零八回?”
“不可能吧,我晕!”
“张老师是不把人吓死不罢休啊!”
“为什么非是一百零八回?怎么还有零有整的?”
座位席上有些沸腾的意思,北大学生们的表情和语言里,都表达出了不信任的态度,他们也没法相信更无法接受,毕竟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在他们心中太根深蒂固了,您之前说《红楼梦》八十回后是有人续写的也就算了,现在可好,甚至连一百二十回这个回目数都要否定下去啊?
那红学家老杨当即驳斥,“胡说八道!”
杨老师声音很大,会场也煞那间静了下来!
学生们都去找是谁说的话,因为话筒的声音输出最后都在音响设备上,四面八方的,也听不出声音的来源,只能拿肉眼看,最后也找到了那个说话的人,大家都看向了第一排的那些文学界人士。
“这谁啊?”
“这还录像呢,哪儿有这么喊的!”
“那是红学专家,姓杨,我以前看过他的讲课资料。”
“我也知道这个杨老师,一辈子都在研究《红楼梦》,挺有名的。”
北大学生们都知道,这是文学界的人开始拆张烨老师的台了。
孟东国也说话了,他也是拿着话筒的其中一个人,看着台上的张烨语气不善道:“你凭什么这么说?研究红学,那是要讲究证据的,就算你昨天给出的那一首清代诗人的诗,小注上写了‘八十回后俱高鹗所补’,先不谈这个小注上存在的争议,即便是这样,也只是提了一句‘八十回后’的字样,怎么现在还蹦出一百零八这数字了?难道有资料记载过《红楼梦》回目数?”
张烨平和道:“没有记载。”
作协副主席严玉道:“那你如何知道的?”
张烨微笑,一点也不在意他们的反驳和质疑,道:“我之前说过了,我今天不想从历史资料上对其判断佐证,我只想单从原著中分析解释,资料有时候或许还会骗人,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不确定,但是我们研究的本来就是《红楼梦》这本书,研究的是它的内容,这是骗不了人的,也恰恰是最有力的证据,为什么我敢说《红楼梦》不是一百二十回而是一百零八回呢?证据就在书里!”
资料拿出来了。
这次,台下来了北大的工作人员,帮着张烨去整理资料,按他的要求放在投影上,在屏幕打出来。
大家一看,都皱眉。
“这什么?”
“这不就是《红楼梦》原文么。”
“这有什么好看的?都看过无数次了!”
张烨从容不迫地指了指屏幕,“这是市面上能买到最权威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通行本,我相信大家很多人早都看过了,而且有人甚至不只看过一遍,甚至看过了十遍八遍,还掰开揉碎地研究过,那么我今天为什么把它拿出来呢,因为我要帮助大家回忆一下,因为所有人都遗漏了一些重要信息和藏在《红楼梦》中的重大秘密,根据我的研究,我可以告诉大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有一个内在的文本结构,就是九乘以十二的这么一个文本规律!”
“九乘十二?”
“哪里看出来的啊?”
“我怎么没发现过有这个规律?”
学生们诧异了,文学界的人也一脸不信。
就算是严玉和杨老师那一些红学家们,也从没有人研究证明出这种规律,这个世界的人甚至想都没往这里想过,因为他们一直都认为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就是曹雪芹原笔,自然思维上受到了限制,所以也不是说这个世界的人不如张烨那个世界的人聪明,而是客观因素所致。
这个结论,是张烨那个地球的周汝昌老先生率先提出来的,刘心武在《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中也提到过。
张烨对众人道:“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很严谨的,大体上是每九回称为一个单元,全书一共十二个九回。”略一顿,“我看到好多人都不太相信,那么能不能深入展开讨论一下呢?是可以的,我们就来看看现在我们能共同读到的《红楼梦》大体前八十回,里面表现的非常明显,从第一回到第九回是一个单元,从第九回到第十八回是一个单元,二九一十八,我们先来看一下这第一个情节大单元,十八回大家还记得吗?写的是什么啊?写的是元妃省亲!”
屏幕上的《红楼梦》变换到了第十七十八回。
众人基本都看过原著,往屏幕上扫一眼基本就回忆起来了,没说话,而是想听张烨怎么解释。
张烨继续道:“现今红学界早都研究并给出过结论了,决定贾氏宗族命运的有两个最重要的女性,一个是秦可卿,还有一个就是贾元春,这个结论我是认可的,也是非常同意的,那么在第一回到第十八回当中,就正好显示了这两个女性对贾氏宗族的重要性,秦可卿在第十三回就死掉了,这个人是谁啊?红学界也研究过结果,这人是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女儿,藏匿在了宁国府,她的真实身份并不是什么养生堂的弃婴,也为今后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一个很深的伏笔,但是贾氏宗族两条腿走路,他们又把贾元春送到宫里,取得皇帝的宠爱,加封贤德妃,皇帝恩准她回家省亲了,因此在第十八回,贾氏宗族的状态一度达到了一个‘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程度了,所以第一回到第十八回,曹雪芹就给我们呈现了这些重要的人物关系和重要的故事情节!那么第十九回,就开始写闺友闺情了,写到贾宝玉的情感生活了,看出来没有?这个结构分野是很清楚的!”
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
宋学姐一愕,好像,好像还真是这样!
其他好多北大学生还都将信将疑,等着继续听。
张烨瞅了瞅众人的反应,道:“那么,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这个情节大单元,曹雪芹是集中再写大观园内的贾宝玉的情感生活,和林黛玉的爱情,和薛宝钗的微妙关系,到了第三十六回,曹雪芹将这些感情做了一个收束,写的什么还记得吗?”指了指屏幕,“情悟梨香院!”
下面第一排终于有议论声了。
严玉蹙眉和杨老师低声交流着,马恒元和孟东国也相互和周围的朋友或沉思或议论,声音很小。
张烨道:“具体情节不说了,大概意思是贾宝玉觉得所有青春女性都应该爱他喜欢他,但是那个戏班子的龄官偏偏不是,贾宝玉在感情理解上有了一次重要的升华,他知道的不属于你的你强求不到的,一切都有命数,这也是曹雪芹要通过小说传达给我们的一个人生感悟,你们看,这又是一个分野。”
众人没什么反响。
也不知是在思考还是在惊讶。
张烨笑了下,“大家可能已经感觉出来了,你们可以继续想,思考一下,边听我讲,下一个情节大单元,是到第五十四回,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既然我说了《红楼梦》是一百零八回的,那么作为中间分水岭的五十四回,显然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分野,事实也正是这样,里面写的什么啊?写的是贾氏家族的极盛状态,到了一个高到不能再高的位置了,庆元宵,大摆筵席,享尽荣华富贵,最后唱完戏怎么样啊?一声赏字,拿笸箩往上泼钱,赏那些唱戏的人,荣华富贵到了极点,但是乐极生悲,水满则溢,到了第五十五回,曹雪芹就开始写到贾氏家族面临的内忧外患种种困难,前五十四回,写的贾氏家族的崛起昌盛,后五十四回,就要写到贾氏家族的衰落,最后落得白茫茫一片,所以大家又可以看到了,分野太分明了,曹雪芹在文本结构上是非常讲究的!”
严玉沉默了,这……
杨老师也黑着脸沉思着。
周学长举手提问,“那为什么又是十二?”
张烨笑道:“为什么说九乘十二,要用十二这个常数呢?其实这也很清楚,因为看了第五回就明白了,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姑带着他去薄命司,他偷看了册页,这些册页是记载原籍金陵的这些女子命运的,那么这些册页是怎么分配的啊?我想问正册里面是几个人?”
姚翠立刻站起来,“是十二个!金陵十二钗!”
“对。”张烨又问,“那又副册和副册里面呢?”
周学长呃道:“也是十二个。”
张烨道:“那么警幻仙姑招待贾宝玉,让仙姑们唱曲,唱了几首?”
宋学姐眨巴眨巴眼睛,拿着话筒接下了这个问题,“是……《红楼梦》十二曲!”
“对,那我刚才说过的那个龄官,养的那个戏班子,一个多少个龄官?”张烨再问,“有细心的谁注意了?”
好多学生都答不出来了,他们不记得了,没有看得那么细。
但是吴则卿这时笑着说话了,“十二个吧,统称红楼十二官。”
张烨微笑,“是的,大家看,曹雪芹都是用十二作为一个贯穿数字的,加上那五十四回篇幅一半的分野,这已经太一目了然了吧?所以现今流传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我个人是接受不了的,因为曹雪芹原版《红楼梦》只有一百零八回!所以,《红楼梦》只有大体八十回是曹雪芹的原笔,后四十回是高鹗或者是某个无名氏的续书,还续的不太靠谱,因为八十回后不是四十回,而是还剩二十八回!”
这一下,文学界的这些人都有点坐不住了!
还能这么说?
还能这么解释?
还可以这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