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啊”付新深吸了一口气,想了想,然后转过身向钟颖问道:“小颖,你是二十五号开学,我没记错吧!”在人前,付新还是叫钟颖小颖,而不是丫头的。
钟颖说道:“嗯,是的。不过也可以提前去。”
付新又问道:“那你提前去可以吗?”
“可以啊!”钟颖在一边乖巧地说道,她知道付新在为难什么,他已经说好了送付旧去上学的,现在付旧需要提前走,但是他又说好了送自己,现在正两边为难。
付新说道:“那好吧!那小颖你就提前去,正好我也可以提前点过去办事儿,看看是否做得成。厂里这些天,可把我忙得焦头烂额。”
ps:上强推了,求点推荐票!
第六章你好像对这里很熟悉啊
华清大学,付新感慨万千,站在其南门口。
这个南门似乎就没有变过,和三十年后相比,似乎是一个样子,如果非要找出不同,也许就是门口的那条路面了,未来变宽了许多。
当然,没有变化也就南门而已,在未来,这一片地域会产生巨变。就那东门来说吧,现在那里还是一片稻田,可是三十年后,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许多的网络公司,高科技企业,都会在这里落地生根,把这里的房价炒到七八万一个平米,一层两室一厅的蜗居,就超过了现在的华兴电子厂的全部资产了。
华清大学显然是提前开学了,学生很多。
京城西站还没有踪影,很多学生,都是从京城站涌过来的,脸上都洋溢这青春的笑脸,付新见了,也不禁一阵羡慕,他这心态,时而年轻,时而苍老,比如现在,他就是苍老的,看着这些人,他很是羡慕,也有想加入其中的冲动。
可是付新知道,他已经没有必要去读大学了,那样只会是浪费时间,上天让他穿越回来,不是去上学读书的,他前世上的学,已经够多的了,没有必要再去体验一番。回去,只会浪费时间而已,也不是付新吹牛,这一辈子,那些学校里面的教授,那些前辈,还真不够格给他做老师,做学生或许还成。这不是不尊敬前辈,这是时空错乱造成的差异。
但是付新会去教书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不说拿不到这个资格之类,就是站在那些前世是他老师的面前,给他们讲课,付新自认做不出来,他可没有那种怪癖。
钟颖和付旧一左一右跟着付新走进校园的时候,显然是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力的。冲击力当然来自于钟颖,钟颖家境不差,加上付新有钱,给她打扮的清纯漂亮,并没有那种大众化的土里土气。这不免招蜂引蝶。付新和付旧,就是绿叶,做陪衬的。
“同学,你是哪个系的?”
“同学,要不要我带路啊?”
“同学,能问一下你的芳名吗?”
显然这个更大胆,钟颖终于不耐烦地说道:“对不起,我不是这个学校的!”她就差没有说出“我未婚夫就站在我旁边,你们不要烦我了!”的话来。
付新在旁边“呵呵”一笑,他对这些到没有感到羞恼之类的,他相信他跟钟颖之间的感情牢不可破,更别说,钟颖压根就不是这个学校的。他在火车上就跟钟颖打趣地说过“防火防盗防学长”之类的话。
付新笑过之后,钟颖脸上就一片羞红,那群师兄们那喷火的眼神,吓到了她。然后显然想到了付新的交待,这才发现,付新说的是至理名言啊,不由得深看了付新一眼。
“啊!同学你不是我们学校的啊,我看怎么不像啊!”这家伙还杠上了,不依不饶了。
付新终于忍不住了,笑着说道:“我说这位同学,你没必要这样眼神喷火吧,这位是我的未婚妻,她不是你们学校的学生,我旁边这个才是,他是我弟弟,统计学系的,同学你知道报名在哪吗?”说完,付新指了指付旧。
“哦!”这男生听闻钟颖已经名花有主,显然是有些失望的,不过出于高端人才的素养,也没有恼羞成怒,甩手离去,而是楞了一下,才说道:“哦,我就是统计学系的,你们跟我来吧!”
但是他的语气中,热情度俨然减了不少。
进了南门,就是一片旗帜飘扬了。旗帜上的标语无非就是“献身四化”“报下祖国”“努力学习”之类的。
林荫道的两侧,三两张课桌连成一排,这就是一个系的报名处了,顺着个报名处摆出的各个系名称,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报名点。其实付新早就知道这回事儿,不过为了给那位同学留点面子,付新还是礼貌地向他询问。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付新的嫉妒心没有那么强,这点容人之量还是有的。
将付旧送到了报名点之后,付新和钟颖并没有跟上去,而是站在一边帮付旧看着行李,然后让付旧自己上前去交谈,他早晚都会走上社会的。这些,付新在火车上就已经让付旧想过就怎么去交流,怎么和同学相处了。
至于那个之前上来搭讪的学生,再把付新他们送到之后,就转身离开了,他还要去“猎艳”。
“这位老师您好,我叫付旧,是我们统计学的新生,这是我的录取通知书。”说完,付旧将手里的录取通知书递到了一个看上去三十来岁的老师手里。
那老师一只手捏着自己的眼睛,一只手拿着付旧的录取通知书看了一眼,就说道:“付旧同学你好,欢迎你加入我们统计学系,我是你们的辅导员洪江辉。”
“您好,洪老师。”付旧很乖地回答道。刚刚从高中出来的学生,都很青涩,十分听话。可如果在大学里养了几年,就会变。
洪江辉这个高度近视在一阵大量付旧之后,才发现了站在不远处帮付旧看着行李的付新和钟颖二人,于是向付旧问道:“那儿站着的两个同学,是和你一起的吗?”
“哦,是的,那个男的是我哥,叫付新,女的是女的是我同学,她是燕京大学的新生,和我们一起来的。我哥是送我来的。”付旧本来想说那是我嫂子的,可是转眼一想,又觉得不合适,于是换了一个说法。
“燕大的啊,看来你们学校的教学水平很高啊!你们是这附近的吧。”这洪江辉也只有这么想了,也只有京城这种高录取率的地方,才会出这么多“人才”。
“不是的,我是西江省的,我的录取通知书上有写。”付旧解释道。
不过此时洪江辉起了身,走到付新旁边,伸出手,说道:“付新同志,你是在哪个单位工作的?”
“洪老师,你应该搞错了,我不是在京城工作的,我这一次是专程送我弟弟来上学的。”付新解释道。
“专程送弟弟来上学的?”周围的人,包括洪江辉在内,都动容了。
这个时期,想出一趟远门可不简单啊,就拿付新他们来说吧,从西江省到京城,光这火车票就三十多,来回一趟就七十来块了,这就相当于很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这还没算其他开销!眼前这位专程送弟弟来上学,这弟弟该有多金贵啊!
“也许人家正好来北京出差吧,正好送两个人过来,燕大不是还没开学吗,应该就是这样的!”有人善意地猜测道。
“这几个人看上去都很有钱的,身上穿的衣服都是的确良布的,这点钱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吧!。”另一个人说道。
“也许人家家里是做领导的呢,可以报销啊!”有人不怀好意地看着付新他们三人。
“没准人家是个个体户,发了财!”
这些窃窃私语,零散地钻进了付旧和钟颖两人的耳中,让他们俩顿时一阵尴尬。付新在一旁冷眼看着,并没有多说什么,他们早晚会遇到这么一天,早经历一次,以后犯的错就越少,这也并非是一件坏事。
洪江辉说老实话,心底也是有些羡慕的,不过他是老师,很快就转变过角色了,咳嗽了一声,说道:“付旧同学,你先到这里等一下吧,我们是这样的,凑够五个人之后,就带你么去总务处买饭菜票,然后再带过去寝室的,这样效率高点。”
付新笑着说道:“不用了,洪老师,我对这人方向感不错,我们自己按着指示找过去吧!”
“那好吧!总务处那里有人,直接拿钱去买就是。宿舍那里有宿管,你们过去之后,宿管才会安排寝室,你们自己去也行,不过付新同志,你们的住宿怎么办,要不要我们帮安排一下。”洪江辉热心地说道。
付新拒绝道:“嗯,这个也不用了,我会去招待所住的。至于我旁边这位,她等下就去燕大报名了,所以不用安排。”
“那好吧!随你们。”洪江辉也没有强求。
一行三人离开了,付新按着记忆,很快就找到了总务处所在。虽然付新前世是华中工学院,也就是二十一世纪的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以及教授,可是这华清大学,他也是经常来,所以同样很熟悉。
“哥,嫂子,这是我买的饭菜票!还有我刚领的工业券。”一段时间之后,付旧从从总务处的楼里跑出来,把一堆纸片递给付新和钟颖看。
这工业券,就是买火柴、肥皂、卫生纸等工业品的凭证,每个月能买多少,都有限量的。
这些付新到不陌生,他很清楚要买哪些,前世他买过多次的,记得还算熟悉。
“嗯,没买错。小颖,你看一眼吧,到时候你也要买的。”付新接过付旧手中递过来的饭菜票和工业券,看了一眼,然后朝钟颖关心的说道。
“付新哥,你好像对这里很熟悉啊!”钟颖也看了一眼这些票证,然后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第七章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
“嗯,是啊,作为从战场下来的我,如果到一个地方不能迅速的熟悉地形,我或许就回不来了!”付新这一次很快就反应过来,欲盖弥彰地说道。
“付新哥,不许你瞎说!”钟颖听到令她不敢想象的事情,立即娇嗔道。
“哥,嫂子,你们注意点影响啊!”一旁的付旧,看着这两人亲密的样子,实在又在面子上过不去,太胆大了,不过他还是一脸艳羡地说道。有些古板老旧的他,似乎也有点变动。
“老二,你羡慕什么,羡慕的话,你快去找一个啊,你也十七了吧,上大学了不用那么封闭自己,看你这敦厚老实古板样儿,你不学会改变,早晚有你吃苦的一天。
你现在上学吃穿用不用愁,老哥给你负担,但是我可先说好了啊,你大学毕业之后,如果不准备继续读下去,那么老哥也只能帮你到这儿了,以后还得靠你自己!”付新有点“绝情”地说道。
他是很希望付旧能够做出改变,虽说傻人有傻福,但那也只是少数,他这副敦厚老实的古板样儿,走入社会早晚得吃亏。
“诶,这几个同学,过来帮我一个忙。”一个看上去四十岁左右,身着一身灰色中山装的中年人指着他旁边一辆有些破旧的三轮车上面的东西,朝付新等人招了招手。
“赵赵义明主任他怎么在这?”付新转过脸去一看,有些愣了,这时一个前辈啊,也是他曾经的“副科”老师之一。
“哥,你在说什么?什么主任啊?”付旧在一旁疑惑地问道,他刚刚似乎听到了付新口中念念有词。
“没没说什么啊,我们上去帮忙吧!”付新自认为很好的掩饰了过去,但是落在付旧和钟颖二人的眼中,就是疑问了。
付新为什么会失态,原因就是眼前这个看上去四十岁左右的男人了,此人叫做赵义明,或许在普通人那里,不怎么有名,但是在超导学界,那可是非常有名的一个科学家。
他在未来将是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这还是虚衔,关键是他出的研究成果。
1986年4月,设在瑞士苏黎世的美国ibm公司的研究中心报道了一种氧化物(镧-钡-铜-氧)具有35k的高温超导性,打破了传统〃氧化物陶瓷是绝缘体〃的观念,引起世界科学界的轰动。
此后,科学家们争分夺秒地攻关,几乎每隔几天,就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赵义明领导的小组,也有新成果立即跟着出现,几个月后,就像某些金属到达临界温度后突然间电阻消失一样,他们用艰苦努力换来了柳岸花明的时刻——他们发现了la-ba-cu-o系列材料中有70k的超导现象。
随即,在1987年初,他们又获得了起始转变温度在100k以上的超导体,并首先在国际上公布了它的化学成分——ba-y-cu-o,这个研究成果推动了许多国家的超导研究。
当然此时他还不是那么有名,但也不弱,此时他已经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超导材料实验室副主任了。
“赵主任您好。”付新走了上去,在付旧和钟颖诧异的眼光中,朝赵义明打了一声招呼。
“哦你认识我,那你应该是材料物理学科学生了,我给你们讲过课的。”赵义明面带笑容,眼神亲切的说道。
付新回答道:“我没有听过您的课,但是我听说过您。我来帮您,你们两个愣着干嘛?也过来帮忙啊!”
付新刚说完,就搬起了一摞书,旁边站着的付旧和钟颖,也立即跑过来帮忙。
赵义明一听,来了点兴趣,没有听过他的课,但是能够认出他这个人,那必然是对超导材料学有一定见解的人了,他顿感找到了知音,也想跟付新聊聊。
于是赵义明想伸手去搬三轮车上书,可是回头一看,上面的书全被眼前三个年青人搬空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后说道:“分我一点吧,都你们你们搬了,真是不好意思。”
“没事儿!就这么一点,就我们来搬吧,您到前面带路就好。”付新在一旁笑着说道。
“好吧年轻人多运动点也是有好处的,你们跟我来。”赵义明到不客气了。只是一旁的付旧,心里有些怨言了,他拿起的最多,都有点承受不住了,可眼前的二人还在说风凉话。
还好不是很远,很快就到了,不然付旧都怀疑他是否需要休息一下。将东西送到之后,钟颖和付旧两人立即就退了回去,他们的行李还放在门口呢!
而付新,却还在帮赵义明整理好物品。
“这位同学,我看你一直欲言又止,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只要我赵义明能回答你的,尽量回答!”赵义明低着头一边整理这些书籍,一边向付新问道。
“赵主任,我确实有点问题想问您。我在超导物理学方面,有点心得,只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想问问您。”付新谨慎地说道。
“说吧,你问其他的,我可能还回答不了你,但是在这方面,我应该还是能够回答出来的。”赵义明自认在这方面还是做得很好的,应该没有学生能够为难住他。
“是这样的,赵主任。我看现在的超导物理学中,人们对超导材料的选择上仅限纯金属、金属合金和金属化合物,但是这些材料的临界温度约在以下,困扰了我们七八年了吧!因此,我有了一种新的想法,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试试用氧化物了研究呢?”付新一边整理着自己的思路,一边说道。
“嗯,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因为氧化物陶瓷是绝缘体,无法成为导体,更无法成为超导体啊!这个你应该知道吧。”赵义明放下了手中事情,站起来回答道。
付新依旧不依不饶地说道:“嗯!我知道是氧化物陶瓷是绝缘体这个说法。可是我有一种设想,通常情况下,绝缘体的电子都紧密地与原子核紧紧连在一起,因而不容易导电;但是我想,如果给某些绝缘体掺入一些杂质,以松散与核紧密相联的电子,这样的话,那么电子就比较自由,这些绝缘体就有可能成为导体、超导体!那么关于如何找到这些材料,我想可以从稀土元素氧化物中着手考虑。”
付新突然提出来的这个设想,把赵义明惊呆了!
“这很有可能是打破禁锢的重大发现啊!”赵义明在心底呐喊!
“什么,你再重复一遍,我拿本子记一下。”激动地说完,赵义明立即从衣服的口袋里掏出一支英雄钢笔和一个小笔记本。
付新看赵义明已经在本子上慢慢回忆自己刚才说的内容了,也没有犹豫,重复说道:“我是说,我有一种设想,通常情况下,绝缘体的电子都紧密地与原子核紧紧连在一起,因而不容易导电;但是我想,如果给某些绝缘体掺入一些杂质,以松散与核紧密相联的电子,这样的话,那么电子就比较自由,这些绝缘体就有可能成为导体、超导体。关于如何找到这些材料,我想可以从稀土元素氧化物中着手考虑。”
付新说的很慢,赵义明记得很快,记好之后,赵义明就站在那里陷入了深思。
付新见赵义明陷入了深思,立即不动声色地退了出去,并且顺带上了房门。
付新当然知道这个设想后面的结果,那就是198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这项殊荣的,是西德的柏诺兹和瑞士的缪勒。
他们在1983年7月的一次国际会议上相见,柏诺兹提出了这个设想,缪勒当时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柏诺兹的观点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最终,两人从1983年开始集中力量研究稀土元素氧化物的超导电性,于1986年1月26日,在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苏黎世实验室,两人发现钡镧铜氧化合物的临界温度提高到了30k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