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圈枭雄-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说,问题就比较委婉,没那么尖锐。

吕泽林就好回答一些。

这是一个老新闻人的直觉性的狡黠。

吕泽林也的确马上做出了周超所需要的,对《明朝那些事儿》做了充分肯定,他认为,正如肖飞这声明上所说:《明朝那些事儿》它不是严肃的历史科研著作,它并没有拿出什么重要的历史研究成果。

但这个是不重要的。

《明朝那些事儿》这书写得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是很好的历史普及读物。吕泽林预言:这书绝对会大受广大民众的喜欢,会在国内刮起一股明史旋风,这是毋庸置疑的。

吕泽林还说,现在学术圈有个很不好的倾向:那些造福于最广大人民的著作,往往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是没有深度的。

这算怎么回事呢?

难道写给人民看的作品,就没有价值了吗?我看啊!这是某些人纯粹的妒忌心在作祟!

吕泽林越说越是愤怒,话就说得不像刚开始所说的那么圆润,而是拉开了对学术界一些不正之风进行抨击的架势来。

孟曦东却是心里暗喜。

老先生怒了才好,自己能抓到更多一些猛料。

总体而言,这次采访吕泽林,孟曦东自觉还是收获颇丰的。他拿到了珍贵的吕泽林关于《明朝那些事儿》的表态。

这个表态是对这书的充分肯定!

吕泽林的这个表态跟周超的截然对立,形成鲜明的对比。

吕泽林不仅是周超的导师,还是历史界的泰斗,他的话比周超的,可要权威太多了。

孟曦东回到报社之后不久,他派出去的两路采访记者也都回来了。去街上随机采访市民的记者一共去了三个地段,随机采访了三十名路人。

这三十名路人中竟然有二十四人知道北大才子,青年作家肖飞近期推出了一部历史类的新书,还能说出书名来。

这些人显然都是天天看报纸新闻的,对时事很关注。

他们中又有十六人纷纷对刊登在报纸上的肖飞新书《明朝那些事儿》的部分章节表示书很好看很有意思很吸引人,如果书出版了,他们会选择到书店购书第一时间先睹为快。

这个比例是相当之高的。

而去北大采访的记者也带来了好消息:大多数受访历史系的学生出乎孟曦东意外的对肖飞的这部新书表示了很高的评价,大家认为:书还是很新颖的,这么写历史科普类的书籍是一种很棒的创新,能把历史写得如此轻松有趣,这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

总之,评价也是相当之高。

当然,也有少数几名学生提出了自己尖锐的批评意见,他们认为,肖飞写得这书深度不够,不太专业,北大历史系这么捧《明朝那些事儿》做法很不好,会让外界误会北大历史系的水平太俗烂,如是云云。

当然,这个意见完全可以视而不见的。

材料已经完全到位。

孟曦东觉得,自己完全可以炮制出一篇很棒的新闻了。

第465章野心家的算计

《京华新报》上的新闻发表之后,周超第一时间买了一份报纸躲在寝室里翻来覆去的看了一遍又一遍。

周超美滋滋的想,这新闻发表之后,一定会受到广泛关注的,那么捎带着,自己也会出名。

这还只是第一步。

按照《京华新报》记者王彦斌的筹划,这个新闻还有后续的报道,隔个一天两天的,再以周超拟推出《明朝那些事儿》批判专著为内容,再来一次报道。

总之,周超的目的很简单:

把《明朝那些事儿》批臭的同时,自己踩着肖飞一飞冲天,成名得利。

当然,他在寝室躲着的时候,也有些忐忑,他知道,这新闻传到吕泽林的耳中,吕泽林大概会不怎么高兴的。

再怎么说自己这做法也是有着跟老师对着干的意味。

要不要去找吕泽林解释一下?

他纠结着。

最后,周超咬了咬牙,怨恨地想,自己从读硕时就跟着吕泽林,跟了他五六年的光景,吕泽林又帮过自己什么呢?

他压根就没怎么尽过导师的义务!

我马上就要博士毕业,只等着拿毕业证和学位证了,从今往后,吕泽林大概更不会对我有任何的提携。

那么,我为何还要再过去捧他臭脚呢?

这么想着,周超决定,自己没必要对吕泽林解释什么。

总之,这一天,是周超志得意满的一天。

但是。到第二天,他的好心情就渐渐消失了。

因为。他看到了《华夏青年报》上刊登出来的新闻。《华夏青年报》是一份全国性的大报,一向以“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为办报宗旨,其内容也是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为主。

所以,这份报在北大还是很受欢迎的。

北大校园里有几处阅报栏,里头放的就是华夏青年报。

也正因此,孟曦东撰写的新闻第一时间就传遍了整个校园,周超就是不想知道,也被灌了一耳朵。

孟曦东写的这新闻放在头版第二条。

题目很醒目:肖飞有关《明朝那些事儿》的独家声明在本报发布!

这新闻在头版只是有个标题和一点引言,主要的内容却是被放在三版文化新闻版块上。

新闻的主要内容:

先是将肖飞的那则声明全文刊登,围绕这则声明。记者又做了一点解释,大意是,肖飞这部书不是给学术圈看的,是专门写给最广大人民看的,也是国内第一本通俗明史读物,它以风趣幽默的笔触讲述了不一样的明代历史,虽不是小说,但十分耐读好读。

这样的一本书,即便不具有学术研究上的重大意义。也具有历史传播愉悦民众增益知识的重大作用。

把它抬得太高,不是作者的本意。

还是让它回归民间,回归阅读本身为好。

一切从学术角度对《明朝那些事儿》发起的批判,都是很荒谬和可笑的!

继而。这篇新闻将记者在京城街头及北大校园内的随机采访结果也发表了出来,充分营造出了一个《明朝那些事儿》大受民众欢迎的热烈氛围。

当然,这个也绝不是虚假的炮制。最起码90%以上都是真实的采访体现。

最震撼人心的,还是北大历史系的主任吕泽林也是再次力挺《明朝那些事儿》。吕泽林的话很尖锐,很振聋发聩:现在学术圈有个很不好的倾向。那些造福于最广大人民的著作,往往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是没有深度的!这是个什么样的奇怪逻辑?难道写给人民看的作品,就没有价值了吗?我看啊!这是某些人纯粹的妒忌心在作祟!

这么尖利的话,看在人们的眼里,自然有了别样的意味。

貌似昨天《京华新报》上有条新闻,是吕泽林的博士门生周超对肖飞的作品召开了激烈的炮轰了吧?

今儿周超的导师,吕泽林教授就发出了这样激烈的批评声音。

这不是冲着周超来的,又能是冲着谁来呢?

师徒关系破裂,进而甚至开始放对,这让不少八卦人士都兴奋了起来,大家都很想挖掘一下这件事的表象之后的内幕。

周超看了《华夏青年报》上的这篇报道,心一下子就从火热的巅峰跌落冰冷的低谷。

他很恐慌,也很愤怒。

吕泽林这是在搞什么啊?心胸也太狭窄了吧?自己不就没过去向他解释吗?他这就对着自己开炮了啊。

那么尖锐的话,从历史学界的权威口中说出,再让有心人联想一下,这会让周超很被动的。

师徒几年,自己一直来对吕泽林执礼甚恭,为他做过不少的工作。

吕泽林怎么可以这样对自己?

难道他就不顾惜一丝半点师徒情义了吗?

周超很气愤,他真的很想冲到吕泽林面前去大声的质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

也就在这时,王彦斌给周超打来了传呼。

周超给王彦斌回电话。

电话通了。

“周博士,看到今天华夏青年报上的新闻了吧?”王彦斌率先问道。

周超气恼地说道:“王记者,我当然看到了,现在正烦着呢,这对我很不利啊,我现在都有点后悔,不该接受你的专访,批判肖飞的那部书了。”

“哈哈哈!”王彦斌就大笑起来。

“你笑啥?我都这样了,你还笑。”周超气愤地说。

王彦斌笑了几声说:“周博士,这是好事啊!”

“好什么啊!跟老师闹僵了,这还好得了吗?吕泽林可是史学权威,说话比我好使,比我管用!”周超说道。

“周博士,你想出名,那就得跟人辩论,只有跟更权威的人进行激烈的论战,然后,你的名气才能更加之大!你觉得是不是这样的呢?区区吕泽林的一番话就把你吓到了?那你也太脆弱了,你这样子是难成大气候的。”王彦斌说。

周超细一思量。

他突然觉得王彦斌这话也对。

自己若是把吕泽林给辩倒了,那岂不自己就直接摇身一变,成了史学泰斗了吗?

这是个学术圈混乱的时代啊!

什么师徒情义,都是浮云一样的东西,为了名利,这些都完全可以垃圾一样的丢开。

周超心动了。

“王记者,那你说我该怎么办?”周超问。

“再来一次专访吧,你也不指名道姓地跟吕泽林来一番大辩论,嗯!你完全可以站在‘我爱吾师,但我更爱真理’的角度,去批判吕泽林的观点,若是你能把他观点驳倒了,那就是一种成功!”

“我认为,你可以从批判这个时代入手:这是个浮躁的时代,人心迷茫,找不到方向,文化正蜕变成无意义的快餐,身为一名历史学界的泰斗级人物,难道不应该跟这种不正之风展开毫不妥协的斗争吗?如何还要对这种不正之风大加赞扬和鼓励呢?这样的话,你就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处于不败之地了。”

王彦斌笑着建议道。

“可是,人家肖飞已经自己将《明朝那些事儿》定位很低了啊,他说,他就是写来给广大人民群众做科普读物的,根本不是历史研究专著啊。”

周超喃喃说道。

“周博士,论战的精髓是什么?就是避其锋芒,转移话题,捡对自己有利又经得起考验的话说了,对不对?我跟你说的这个论战的观点,是针对的全社会还有整个文化圈学术圈进行批判啊,只是捎带着批评一下《明朝那些事儿》而已。”

“要想成功成名,那就要学会厚黑一点。”

王彦斌耐心教导着。

“我明白了,那好,今天再来一次专访好了。”周超咬咬牙,他觉得自己这算是已经上了贼船,没法再下来,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一条道到黑了。

《京华新报》报社。

王彦斌挂了电话,叹了口气。

他也没想到,肖飞的反击竟然来得如此之快,不但快,而且力度很大。自己还是小看了肖飞的能量啊。

“哼!那就把水搅浑了,来一次大辩论吧,反正对我也没什么坏处,这个新闻做下去,对我反倒是好的。”王彦斌自语着。

他现在绞尽脑汁地,是想做肖飞一个负面。

可惜的是,他暗访了许久,也没发现肖飞有什么劣迹。

按理说,年少成名,意气风发,肖飞这样的,最容易在男女关系上出问题吧?可是,王彦斌发现,肖飞很是洁身自好,至今只有一个女朋友,还是高中时的同学。

当然,要是能弄到点肖飞抄袭的猛料,那就更好了,可以直接把肖飞给打得一蹶不振。

可是,这方面同样毫无线索。

王彦斌倒是得到些消息,据说:肖飞小小年纪就已经是三四家公司的老板和大股东,身家至少上亿。

他发家的黑历史有没有呢?

王彦斌现在是在朝着这方面下力气找素材,要是能在这方面弄到点肖飞投机倒把偷税漏税的猛料,那就好了。

且不说,王彦斌忙着跟周超商量下一篇的专访主要内容怎么写。

中原市,翰墨公司总部,新闻发布会之后的这几天,可谓喜讯频传……

第466章260万,预订新纪录!

今日之翰墨公司,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民营出版机构。

它拥有一张覆盖全国的销售渠道。

它跟国内很多家民营书店都有紧密的合作关系。

它拥有很强大的签约作家队伍。

它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平均每个月推出的图书多达二十多种,除了像《鬼吹灯》、《盗墓笔记》、《亮剑》、《第一次亲密接触》等超级畅销书之外,它推出的其他图书也是本本热卖,平均每种图书销量在十万册以上。

也正因此,现在国内的书店对翰墨的图书那是相当的欢迎。

翰墨公司跟北大历史系联合举办《明朝那些事儿》新书新闻发布会之后,翰墨公司就开始在大力推广宣传的同时,将《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的部分章节制作成试阅小册子的形式发给全国各地的书店经理让他们过目,同时,也就拉开了该书提前预定的大幕。

新闻发布会开得很成功。

几乎有份量的国内报媒都刊发了相关新闻。

同时,它们也连载了《明朝那些事儿》的部分章节。

多管齐下,很快就在国内掀起了巨大的轰动。

而那些试阅章节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很多人看了试阅章节之后,就一下子喜欢上了这本书。

随后,国内很多书店每天都有人过去询问《明朝那些事儿》何时新书能够上架销售。

这让那些书店老板高度认识到了这书的价值和潜力,翰墨公司一开始征订,他们就热烈地行动了起来。

国内书店的反应都十分的快速。

他们唯恐慢了一步。自己所下的单子会排在其他书店的后头。

这是有前车之鉴的,之前在《第一次亲密接触》、《鬼吹灯》、《盗墓笔记》征订的时候。有的书店征订得晚了点,结果他们的同城竞争对手抢在了他们前面。到翰墨新书发货的时候,那些预订得晚的,就收货也比别人晚。

然后呢,他们自然也就在销售大战中落后于人。

这是血淋淋的利益之争。

所以,每次翰墨公司发起征订的时候,只要是那种人气作者的新书,书店都是争先恐后地响应。

《明朝那些事儿》是人气作家肖飞的新作,虽然不是小说类的作品,但是只从那些试阅的章节来看。这书有大热的潜质。

如此好书,自然是要尽快预订的。

从新闻发布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开始,整个翰墨公司市场部就忙得不可开交,每天都有不少的书店打来预订电话。

第一天,他们就接到了六百余个预订电话。

预订图书突破一百万册。

这个数字貌似比《盗墓笔记》的预订还要火爆一些。《盗墓笔记》在前两个月预订的时候,一天的预订量也不过七十余万册罢了。

这又是一个崭新纪录的诞生。

这个征订新纪录被刘泽来压住,没有外传,他是想看看,到最后《明朝那些事儿》总的预定量可以达到怎样一个数字。

只不过4天之后。最终的征订结果就出来了。

这个结果很惊人,《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的总的预订数量是260余万册。

刘泽来被这个数字惊呆了。

翰墨公司上下陷入一片狂欢之中。

不久前推出的《盗墓笔记》征订数量达到150万的纪录这才几天,一转眼就又作古,被翰墨自己推出的新书干翻了。

照此趋势。单只是《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就足以为翰墨贡献一两亿的码洋了。

看到这个征订数量,刘泽来第一时间抓起电话向肖飞报喜。

肖飞接到这个电话,也是十分的振奋。

他当然知道。前世的时候,《明朝那些事儿》的销量也是快速就突破了畅销千万册大关的。

那还是在盗版猖獗的情况下达到的成就。

一般情况下。国内的畅销热书,正版有一册。盗版就至少有三四册甚至更多。

如果没有盗版,那这书总共能销多少,谁也说不准。

但是,一个事实足以说明《明朝那些事儿》对全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力,那就是:明朝的形象因为这本书被彻底改变了,原本对普通人而言神秘阴森可怕的明王朝,其本身很多的闪光点都被提炼了出来,并脍炙于人口。

这一世,《明朝那些事儿》落在了肖飞的手里,而且,这本神书被提前了8年多的时间面世。

此时,网络还不发达,此书也没有在网上发表,肖飞对版权的运作也更加的成熟。

综合以上种种,肖飞觉得,《明朝那些事儿》能有这么火爆的预订,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当然,《明朝那些事儿》的大火也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

之所以它比《盗墓笔记》还要厉害,读者似乎对它更喜欢更认可一些,是因为,这书在大众眼里,是有高雅的成份的。

读读历史,增加一点见识,可不比看《盗墓笔记》这样纯粹消闲娱乐的书要强上很多吗?

就仅此一点,《明朝那些事儿》的读者受众面就要比《盗墓笔记》要宽广了不知有多少,那真所谓老少咸宜,男女通吃,只要是认识几千个汉字的人,都有可能会喜欢上这本历史神书。

对于那些正在上学的孩子来说,家长肯定是不想他们去看《盗墓笔记》的。

但是,若是一本《明朝那些事儿》被孩子捧在手里,他们了解之后得知这书是一本明代历史科普读物,估计不但不会批评,反而会加以鼓励的吧?

“泽来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7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