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敲得让人愿意接受?就是因为乡下人的感觉钝化了,不知轻重,一敲门,就像有人来搞突然搜查,那门敲得你的心“扑通扑通”地跳。看来,体力劳动对某些艺术来讲,是—种损害。搞这些艺术的人,可以看着别人劳动,然后把劳动的节奏与快乐弄到自己的艺术里去,但惟独自己不能亲自去劳动,尤其是不能去参加那些沉重的筋肉劳动。有人不大懂得这—点,把艺术家们一窝蜂地轰进地里去,轰进工厂去,结果,毁了无数的钢琴家、小提琴家和画家。赵—亮才劳动了几天?手就不听使唤了。我—边拉,就一边想着,从前赵一亮的手。那四根在弦上的手指,都是活活的小精灵,它们在弦上活动着,犹如四只在松树干上淘气着的小松鼠,既灵活,又让人喜欢。赵—亮曾给我们做过一次表演,把一铁块从火炉里取出来,稍微凉了凉,他用左手的四指在上面弹跳,竟然烫不着。这会儿让他再做这种把戏,我想,是非要将他的肉烧糊了不可的。
手好使不好使,他心中的感觉自然比我清楚。他有点不服气,突然停住不拉了,然后特别使劲地甩手,仿佛那手被狗咬了一口。
再拉时,依然生硬。他的额上沁出了汗珠,眼睛里克制不住地流出了一丝伤感。
又勉强拉了一阵,他说:“不拉了吧?”
我点点头。
这之后,他还是参加劳动,但多少有点属于挣扎了。因为初时,队里念他是刚参加劳动的,就安排他做一些轻活,时间一长,就一视同仁了,真的将他当—个劳力使了。他是禁不起这种劳动的,就—天比一天痛苦起来。刚下地,就盼收工。可那时间是个怪东西,你越盼它快点过,它就越是—寸一寸地熬人。他咬紧牙关,调动了全部的毅力,在时间的齿轮里经受慢条斯理的辗压扎。
他就很想参加镇上的文艺宣传队。
第二节
油麻地镇的文艺宣传队,一年里头,差不多有半年活动,几乎成了专业的。这是个养人的地方,是个好去处。别人赤日炎炎,在田野间劳作,他们却可以挑个阴凉地方排练节目。而且活动一天,就有一天的工分。若晚上演出,还有夜餐补贴。
排练时也很舒服。念念台词,练练唱腔,东—个西—个,三个一团,五个一群,很随便,很自由。男的女的,人也长得好看。女孩不下地劳动,就都穿了好衣服,洒了廉价的花露水,从人面前—走,就留下香气来。累了,脸上爬着细汗,她们就用香喷喷的手帕扇扇,让人觉得她们的汗也是香的。尤其是男男女女手拉手,或有些其他的肉体的接触,像过电,更是件让人快意的事情。至于还有的在一块儿时间长了,生出感情来,幕前幕后的,免不了有些浪漫的情调,那就进入大好的境界了。
赵一亮倒也没想到这些,他只想:去了宣传队,就不劳动了,就不会荒疏自己的胡琴了。他也有条件进宣传队:他的胡琴拉得比他们任何人都好。但也有一件事,心里想起来就梗得慌:他将听从他的宿敌许—龙的吆喝——在油麻地镇文艺宣传队,是许—龙掌大权,而且是大权独揽。他就先把去宣传队的欲望压住了几日,但那起早摸黑的劳动太折磨了(怪不得改造犯人最得力的手段就是让他们劳动——劳改犯)。
他也顾不得脸皮了,找到干部家去,说他想进宣传队拉胡琴。干部说:“行。”他就问:“什么时候?”干部说:“我们商量一下,你等通知。”
赵一亮很高兴,心想总算可以不劳动了。他有一种解脱感,像要跳出苦海似的。
他不上工了,就在家里—边练习胡琴,一边等通知。可是等了五六天,也不见干部们捎话来。他遇到了那干部,而那干部似乎将他想进宣传队的事情早忘了。又憋了两日,他终于憋不住了,又去找那干部。那干部说:“你还是下地劳动吧。”
他问:“为什么?”那干部说:“口水龙不要你。”赵一亮顿时觉得这世界太没味道了,简直暗无天日。他用一对有点呆滞的眼睛,望着脚下的路,直走到镇南的大河边上去,然后躺在河滩上,望那辽阔天空的游云与孤鸟,直望到天将黑,飞鸟归林,镇上大人唤小孩回跳晚饭。
赵—亮无奈,还得去劳动。他心里倒还想如以前—样精神,却没有精力去精神了。人要精神,是要有宽绰的剩余精力的。老年人趿拉着个鞋子,裤扣懒得去系上,露出一根里裤的带子来,一副邋遢样子,是因为他实在已没有精力去注意自己了。
赵—亮一天劳动下来,身体疲惫不堪,各种心思全无,哪里还顾得上保持从前那份潇洒?一切也就将就着了。我碰见过他两次,只见他头发乱蓬蓬的,衣服上尽是泥点,一只口袋撕开了,也不让他母亲缝上,就那么耷拉着,草鞋已不再穿,穿胶鞋了,一只系了带子,一只却没有带子。见了我,也不像从前那样要做出架势来,而是显出一副很劳累、很没有意思的样子。看来,劳动并不总是美好的。找些轻巧活,干个—两天,做做样子,然后发一通赞美劳动的言辞,甚至要归隐田园,去永做个农人,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若是让他在毒日头下连割—个月(不要多,就—个月)
的麦子,他还在内心里赞美劳动,那这个人也就真是条好汉了。赵—亮反正不是好汉。他已经快垮了。
秋末冬初,忽地刮了三天西北风,把个世界—下子带到寒冷里。一部分双季稻,还在地里没有来得及收割。地里的水没有放掉,结了薄薄的冰。赵一亮得跟大家—起赤着脚,站到水里去。
那薄冰受了震动,就“咯嚓咯嚓”地响,同时碎裂开来。在赵—亮看来,这水中犹如飘满刀片。那些刀片就拥挤着来咬他的脚与腿,咬得他额上直滚冷汗珠。他几次从刀片里逃出来,跳到田埂上。但眼见着被人越拉越远,又只好重新让那些刀片去撕割自己。天色昏黄,田野—片寂寥,只有这些刀片相碰,发出冷漠的声响。
赵—亮看看其他人已经远去,就他独自一人守了六行还未来得及黄的瘦瘦的稻子,心里真是觉得自己已走到了绝境。
这天晚上,他找到了我宿舍,说有话与我说,将我叫出了宿舍。
“林冰,你去对许—龙说,从前的事,我们就忘了,让他同意我进宣传队。进去后,我给他好好地拉副弓。”他说完,就走了。我看着他的背影,心中有说不出的味道。
第二天中午,我就在理发店里找到了许—龙,把赵—亮的意思与他说了。他一笑,就流出长长—串口水来。
“同意了?”
许—龙把—盆水泼到街上,转身说:“同意个屁!他想忘?
我还忘不了呢!我忘得了吗?他气得我吐了一大口鲜红的血呀!“他把”鲜红“二字咬得很重,并且又重复了一句:”一大得,就在这—刻,他又看见了那口鲜红鲜红的血了,鲜红得就像一朵突然绽开的红色月季花!他不住地点着头,一副很舍不得那“忘不了?”
“忘不了!”
我起身要走。
“你林冰,没有别的,就是心软。你这个样子,是搞不到陶矮子家的姑娘的。”
我骂了—句:“滚你妈的蛋!”转身就走。
许一龙在我身后大声说:“我忘不了那口鲜红的血!”
我知道他又流口水了,我甚至听到了口水掉在地上的吧嗒声,因为他最后一个“血”字没有完全说出来。
第三节
我再见到赵—亮时,他的双手已经被染料染成紫黑色了。
赵一亮很小时,就对他家这份祖传的行当有一种对抗心理。
小时候,他在街上走,有人问:“这是谁家的孩子?”有人答:“染布的人家的。”人家这么说,其实没有什么不好的意思,但赵—亮却不愿意听到这种话。这些年,像他们家这种小手工业已经被说得很不光彩了。有一段时间,甚至有人要来毁掉这个染坊。读小学六年级时,同班一个孩子与他吵架,他揭人家的短说:“你老子是小偷!”那孩子竟指着他的鼻子,极有力量地说:“你老子是开染坊的!”
赵一亮很少去他家的染坊,总觉得那儿是个不太光明的地方。他一直与父亲之间存有隔膜。他闻不惯他身上那股—年四季总散发着的染料味,更看不惯那双总也洗不净的手。当父亲用那手端起一碗白米饭来,或者捧了一块金黄瓜瓤的西瓜来吃时,他的眼睛就总是回避着。许多职业不留明显的痕迹,惟独这染布,却像树招牌—样,把—双乌手染给众人看。他父亲往人群里一站,在人的视野,似乎什么也没有,就只有那双手了。假如他父亲哪天做了坏人,不管跑到哪儿,也会因为那比乌手被人抓住的。赵一亮从来不向我们提他们家的染坊。
赵—亮见到我,脸—直红到脖子。
我想让自己不要去注意他的手,可眼睛不答应。人的眼睛,不是人什么时候都能管得住的。晶莹的雪地里有一朵红玫瑰,眼睛回避得了吗?洁白如银的米饭上,有一只绿头苍蝇,回避得了吗?
赵—亮局促了一阵,索性将那双手放到了身前。当他将手—摆(在空中闪过—只黑手)叫我坐时,我就立即想起那双从那些捧着红菱的女孩子手中接过红菱并与那些女孩子的手构成一幅图画的手来。那真是—双漂亮的手。赵一亮的胡琴拉得好,也拉得帅气。这帅气全仗他的一双手。
过不了多少天,就是春节了,这里的人家照例想着要穿新衣服。然而不是每个人家都能做到一家划、都换新的。钱总是少得让人发窘。可还是穿着旧衣过年,也太说不过去。于是,就把旧衣服拿到染坊里去染一染,让它变得像新的—样。我在十八岁之前,就有许多个春节穿的是这种重染的旧衣。至今我还记得那新染之后的化学气味。有时候,衣服在染料锅里煮得不够,那颜色在衣服上待不住,掉色掉得很厉害,把脖子染得很污浊。然而人想穿新衣的念头又很顽固,很执著。大人小孩都盼过年,其中一项就是盼穿新衣。因此,春节前的半个月,染坊就会旧衣如山。
赵—亮家的染坊变得十分忙碌。那几口大染锅整天沸腾着,冒着热气,‘染料味几乎弥漫了整个油麻地镇。赵一亮围着大围裙,听着父亲的吆喝,—会儿用两根细木棍在染锅里搅动那些旧衣,—会儿又用这两根细木棍把衣服缠上来绞干扔到清水里,一会儿又将它们从清水中捞出来拧干晾到绳子上,赵—亮默默地干活,谈不上快乐,也谈不上苦闷。这活儿总要比地里的活儿容易让人承受。赵一亮得干活,不干活就是二流子。既然地里的活儿干不了,就干这染坊的活儿吧。赵—亮只有认可,别无他法。放寒假时,我去看他,他正在给取活儿的人算账,围个沾满各种颜料、斑斑驳驳的围裙,在那儿拨算盘,已经有点像个染坊主的样子了。交了活儿,算了账,就过来跟我说话,倒也平静、自然,仿佛他本就是个染布的。活儿很多,他不能停下活儿专门与我说话,就一边干活,一边与我说话。我要给他帮忙,他连忙阻止,“不不不,颜料会染了你的手和衣服的。”他总是不住地向我询问学校里的情况,仿佛学校对他来说,已很陌生很遥远了。
他问了许多关于我自己的情况:“钱够用吗?不够对我说。”
“我的胡琴你可以先拿去拉,反正我现也没空拉。”“你和陶卉到底怎么样了?
陶卉这个女孩不错,但陶矮子是个势利眼。“……比起从前来,他显得很随和,很有人情味。
我和他谈了很长时间的话,才去学校取东西回家。
当赵一亮认清了前途,明白了自己能够承担—个什么样的角色之后,就不再焦躁,不再伤感,更不再绝望,而换了另样的姿态。生活改变人,有时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赵—亮不再羞于他家祖传的行当了。他围着大围裙,很坦然地走到大街上去,走到人群里去。见到他的那些仍在油麻地中学读书的同学,他居然也不再感到那双手的寒碜了。他甚至能在与他们分手时,将手高举起来与他们告别。“这有什么呢?
我就是—个染布的嘛!“他的脸上开始出现笑容,一种普普通通的寻常男青年的笑容。他开始学会抽烟了,初时,只是冒一冒,不久,就能像倒吸—口凉气那样将烟吸进肺里去,然后在仿佛过了—个世纪之后,才将那烟从鼻孔中缓缓冒出来。那双手是拉胡琴的,本就比通常人的灵活,因此,刚学会抽烟不久,弹烟灰时的动作就显得十分老道了。那天,我在街上碰上了他。他围着围裙,挎着个竹篮在买豆芽菜,耳根旁夹了一根烟,像个大师傅。这个形象使我在几天的时间里都老想着从前那个赵一亮。
赵一亮的父亲老了,身体也不太好,见赵—亮能够安心地在染坊里干活,心里倒也高兴,就将染布的手艺一—地教给他。等赵一亮能够独当一面了,就退到了后面,让赵一亮主活儿,自己打帮手,并将这染坊的一切财务都交给了他。反正就这么—个儿子,一切,都是他的。赵一亮就忽然地意识到,这个染坊是他的,不管他乐不乐意,反正他得继承它。他也忽然一下子觉得自己是个成年人了。他的心思开始越来越多地用在染坊上——这是他以后的生路,是祖上留给他的财富,他的未来早已被这染坊规定好了。
我觉得,赵一亮越来越比我大了,大了许多(其实才大我一岁),并且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有人来给赵一亮提亲,他父亲想,这染坊也需要—个帮手,觉得早点给儿子成家,也是件好事,但怕儿子不太愿意,就犹豫了许多日子。后来,又有人来提亲,他父亲说:“直接问他吧。”没想到去问赵一亮,赵一亮竟没有说不愿意,只是脸红了红。他没有其他心思了。他只能像许许多多的农村青年—样:成家立业。再说,他的身体也完全发育成熟了,到了想有个老婆的时候了。他读书时,曾喜欢过—个女孩。然而,变得现实起来的赵一亮知道,现在已没有这个可能了。他在口袋里揣了几包好香烟,懵懵懂懂地跟了媒人去相亲。那个人家的姑娘在他面前晃了晃,低了头进房里去了。他觉得那个姑娘不算好看,也不算丑,说不上喜欢还是不喜欢,脑子里糊糊涂涂的。那媒人路上问他:“那姑娘行吗?”他不吭声。媒人说:“不吭声,有八分。在家等我话吧。”赵一亮回到家,继续做他染坊里的活儿。心里也不太去想那个姑娘。隔了两天,那媒人没有露面,他反而想了:那姑娘和姑娘家同意了吗?又等了几日,那媒人依然没来。他母亲就去问媒人。母亲问完后,就急急回来。赵—亮看到母亲的脸色不太对头,知道事情没成。就有了一种失败感,但并不强烈,依然做活儿。
后来,他跟了别的媒人又相了两次亲。后一次,他见到的那个姑娘,还像个小孩,不过,很让他喜欢。隔了两天,媒人上门送话来了:“那姑娘家有意与你家做亲。”赵—亮心里很高兴,那天,把好几块布染杂色了,被父亲骂了一顿。但看看他也要成家立业了,就没有太狠骂。赵一亮的母亲就开始准备定亲时给姑娘和姑娘家的东西。走在街上,脸上满是笑容。然而,这里将布呀什么的都买好了,媒人却连夜赶来打招呼:“别忙乎了,那人家的姑娘死活不点头。”
这一回,赵—亮自卑了。从前对自己的那份自信,被彻底地打掉了。再干活时,就很没有力气,于是又惦记起他的胡琴来。
他看着活儿,也不急着去干,躲在他的小屋里拉胡琴。但,现在拉胡琴跟从前拉胡琴,感觉全不一样。从前拉胡琴,满心田的傲慢、优越与潇洒,—起往十根指头上流,拉的是—份派头,—份精神。现在拉胡琴,纯粹是因为无聊、寂寞与苦闷。
从前是表演,现在是向胡琴寻找自我,表现自我。这倒也是真正的艺术了。但,他父亲骂开了:“没出息的东西,找不到婆娘就这样!”他拿了胡琴出门了,到河滩上的无人处去拉。流水漠漠,水鸟怨怨,篷帆寂寂,他将那胡琴如情人—般搂在怀里拉,那曲子真是如泣如诉了。
他母亲不服气:我家—亮,人样子也不差,还有—个染坊,又有这么一份好家产,怎么就说一个—个不成呢?她就去追究原因,不久就明白了:全被许—龙给捣了(这地方称破坏——暗中破坏,为“捣”,此—字,比官话“破坏”一词凝陈、形象、得劲)。
上—章《染坊之子》说了,跟许一龙作对是没有好下场的。
他的理发店是—个收购并销售消息的地方。小镇上没有什么消息传不到理发店来。而这些消息一旦传到了许—龙的耳中,他就得按他个人的好恶做些加工、编排。
添油加醋,这是许—龙的拿手好戏。有一些消息,他会按住不发,使那些消息总也传不开去。
他不但收购消息,将其照他的心思发布出去,还能无中生有,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