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反恐怖行动写真录-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长达17  个月的停火,但英国政府并未作出回应,而是把共
和军放下武装作为新芬党参加和谈的先决条件,从而失去了一次推动北爱尔兰和平
的历史性机遇。声明指出,这次行动的目标主要是英国军人,因为他们支持英国对
北爱尔兰的殖民统治,至于说有一些平民在爆炸中受伤,它表示遗憾。声明还说,
只有通过广泛的和谈,才能找到解决北爱尔兰冲突的办法。与此同时,新芬党的领
导人亚当斯也批评英国政府在1994  年共和军宣布停火的时候,没有进行理智的谈
判,因此,此次爆炸的责任应由伦敦承担。他还说,他时刻准备与英国和爱尔兰政
府坐下来谈判,以寻求一条解决走出危机的出路。但是,这一条路他能找到吗?   
      狮子的愤怒——印度的国内矛盾与恐怖主义活动
    总理府的枪声
    1984  年10  月31  日,星期三,印度首都新德里。
    像平时一样,英迪拉·甘地早早起床,首先进行体育锻炼,然后浏览首都出版
的各种英文报纸。8 点钟,她用完早餐,但她没有像平时那样,急急赶往办公室上
班。今天,她既不想像平时那样处理公务,也不想接待来访的群众,而是在家陪伴
两个可爱的孙儿。前天,她的长子拉吉夫·甘地的一对儿女,拉胡尔和普里扬卡在
上学途中遇到车祸,受了一点惊吓。孙子们并没有什么感觉,但她却感到心惊肉跳。
不知为什么,最近她一直担心有人要绑架她这对命根子,因此,她宁愿放弃公务,
也要陪伴一下孙儿。她看着孙儿用完早餐,才心满意足地离去。
    当然,今天她也不是完全空闲。秘书告诉她,早上10  点钟,英国著名记者、
作家彼得·乌斯丁诺夫要对她进行电视采访,为她摄制一个时长20  分钟的电视记
录片。她已经答应了他的要求,因为乌斯丁诺夫是她的老朋友,专程从英国赶来,
也属不易;再说,这对扩大她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也很有好处。乌斯丁诺夫跟随她
到奥里萨邦去了两天,今天还将在总理府拍摄几个镜头,使这个有“铁女人”之称
的总理更具人情味,现在,他的摄像机已经架好,只等她到来,就可进行采访。
    采访地点就在总理办公室,距总理寓所很近。虽然两个地点的门牌号码不同,
一个叫沙夫达尔琼路一号,另一个叫阿克巴路一号,但实际上都在总理府范围之内,
相距只有30  余米。两座建筑之间有一座花园,面积不大,但颇为雅致,与总理府
的整体结构也极为协调。总理府号称印度第一府第,但远远比不上一般的豪门建筑,
只是占地略大,有10  亩左右,而且也不是常人想象中的深宫大院。围墙很矮,行
人踮起脚就可以看到里面长得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爬满青藤的房屋。
    通常,甘地夫人穿过一条用石子铺成的甬道去办公室上班,雨道的顶端是两个
拱门,各有戒备森严的卫兵警戒。近日风声很紧,有人放风说要暗杀总理等国家要
人,安全部门也作了必要的戒备。总理府周围的警戒明显加强了,门前街道的两端,
竖起了“前方修路,车辆行人绕道行走”的牌子。街道旁边的树荫下,三三两两的
便衣警察正在值勤。对此,甘地夫人一笑置之。
    倒不是她不怕死,而是因为总理府的戒备本来就很森严。印度政府保卫重要人
士的蓝皮书规定,总理周围至少有三重警戒,第一道是由一些经过专门训练的贴身保
镖组成,他们要忠心耿耿,机智灵活,必要时,要能以自己的身体挡住射向总理的
枪弹。第二道防线由德里武装警察中的精锐分子组成。第三道由印藏边境突击队员
组成,他们一个个会使用多种武器,擅长擒拿格斗。
    有这三道防线,甘地夫人的安全可以说是万无一失。因此,甘地夫人今天并未
穿防弹背心。毕竟,就这么一条几十米长的甬道,何况她已经走了不知多少年了。
    今天陪同她前往办公室的是她的私人助理R。K。达万,两名侍从和一名保镖跟在
她的身后。那个身着便装、缠着大包头、蓄着大胡子的保镖名叫本特·辛格,信仰
锡克教,是总理卫队的副队长,今年33  岁。他是总理的亲信,跟从总理已经有10 
个年头,担任总理的贴身保镖也已经有8 年时间,对总理忠心耿耿。自1984  年金
庙事件后,总理卫队中许多锡克教卫兵已经被更换,但辛格仍然在位。曾有记者问
:“你让锡克教卫兵留在身边是否放心?”甘地夫人看了一眼跟在她左边的本特说
:“有这样好的锡克人在我身边,何惧之有?”一行人来到拱门处。进入拱门,就
算进入了总理办公室。拱门处一个卫兵持枪向甘地夫人致敬。他也是缠包头、蓄胡
须的锡克教徒,名叫萨特万特·辛格,5 个月前刚刚调入卫队。现在,他向总理行
持枪礼,通常,甘地夫人也会双手合十,说声“那玛斯特”,向他还礼,但今天她
还没有来得及这么做,意外的情况就发生了。一直跟在甘地夫人后面的本特一见总
理来到拱门边,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来到甘地夫人面前,转身从头巾中抽出手枪,
枪口指向他心爱的总理。甘地夫人吃惊地说:“你这不是发疯了吗?”但没等甘地
夫人闪避,本特就向总理连开5 枪,然后,盯着站在拱门边的萨特万特,似乎在说
:“你为什么还不动手?”看到同伴谴责的目光,萨特万特似乎也发了疯,自动步
枪对准了甘地夫人,向着她的身体扣动扳机,3 秒钟的时间内,他射出了25  发子
弹。
    事发突然,人们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甘地夫人已经躺在血泊之中,她的肝、
肺、大肠等脏器都被子弹打穿,双眼圆睁,躺在地上,血流如注,她身上的橙黄色
服装被血浸透了。而此时,本特也打光了手枪里的子弹,他对着急奔而来的卫兵说
:“该于的我已经于完了,来干你们所要干的吧!”在其他卫兵的枪口下,两名凶
手束手就擒。但是,就在他们被押入警卫室时,本特却一跃而起,向一个卫兵猛扑
过去,企图夺过他手中的枪支,萨特万特也从头巾中掏出匕首,意欲作困兽之斗。
但反应过来的卫兵岂容他们反抗,一阵乱枪射去,本特被击毙,萨特万特也受了重
伤。
    枪声响起之时,甘地夫人的儿媳、拉吉夫·甘地的妻子索尼娅正在楼上烫衣服。
听到枪声,直觉使她感到婆母发生不幸。她发疯似地冲下楼去,高喊:“妈妈,啊!
上帝,妈妈!”与甘地夫人同去办公室的私人秘书达万也从惊慌失措中反应过来,
他指挥卫兵们迅速将甘地夫人抬入总理专用的白色大使牌小车,风驰电掣地开往全
印医学科学院医院。小车中,索尼娅把婆婆的头搁在自己的腿上,好让婆婆减轻一
些痛苦。
    全印医学科学院是印度最高医学学府,它的医院也是印度最好的医院,其设备
最先进,集中了全印度最好的医生。平时,医院备有总理等国家要人的详细病案,
并存有与甘地夫人血型相同的O 型血。本来,医院与总理府有直通电话联系,但忙
乱之中,谁也没有想到使用这部专线电话,以至于当大使牌小车到达医院时,医生
根本没有料到会出现这种事情,连手术室的门也打不开。         12  名医学专家应召前来对甘地夫人进行抢救。经过初步检查,甘地夫人身中
16  弹,其中有7 颗子弹穿透了她的腹部,1 颗击中她的心脏,还有8 颗子弹留在
她的体内。此时的甘地夫人,除了肾和肺还有轻微跳动之外,其他重要器官都已经
停止工作。因此,几分钟后,意外伤亡科大夫拉金德拉·普拉沙德就写下了如下诊
断:“无知觉,脸色苍白,无脉搏,下肢变冷,测不到血压,瞳孔放大,对光无反
应,呼吸停止,未听到心音。”如果是一个普通病人,医生早就放弃了抢救,但由
于受伤的是国家总理,因此,医生还是尽了最大的努力来进行抢救。一个小时后,
抢救出现效果,心电图突然出现一些间断曲线,这是生命尚未终止的征象,医生大
受鼓舞,赶紧把她送往医疗大楼的8 层2 号手术室进行手术。18  名医生,分工负
责,有的负责手术抢救,有的负责取出子弹,动用了医院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她
输了88  瓶鲜血,还临时找了5 名与甘地夫人血型相同的人献血。无奈甘地夫人大
限已到,再高明的医生也没有回天之力。下午1 时20  分,医生宣布,英迪拉·甘
地总理已经死亡。13  分钟后,印度报业托拉斯正式宣布,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
夫人遇刺身亡。消息传出,举国震惊。
    “维多利亚女皇”
    英迪拉·甘地,1917  年11  月19  日出生于德里,她是印度开国总理贾瓦哈
拉尔·尼赫鲁的独生女儿。据说,她出生时颇不受欢迎。尼赫鲁家族是印度的名门
望族,自1716  年起,尼赫鲁家族就奉命进京做官,此后一直备受恩宠。说实在的,
大家都希望尼赫鲁家族的新一代继承人能青出于蓝,一见生了一个女孩,尼赫鲁的
母亲首先就闷闷不乐,但他的父亲莫蒂拉尔则说:“我们对自己的孩子男女有别吗?
不是一样疼爱他们吗?贾瓦哈拉尔的这个女儿可能抵得过1000  个儿子!”相传1236 
年即位的印度第一位女皇莱席亚的父亲阿尔塔米谢苏丹也有过类似的说法。不过,
当时他说这位将来要当上女皇的女儿“虽然是个女子,但也有男人的头脑、男人的
心,要比20  个儿子强得多”。莫蒂拉尔竟然说自己的孙女要胜过1000  个儿子,
岂不是说自己的孙女比印度第一任女皇还要强吗?当时,这终究是一句气话而已,
因为他说完这话后就走开了。尼赫鲁家族的新继承人不是个儿子,显然让他十分失
望。
    不过,英迪拉是不会让人失望的。以后的事实证明,她确实胜过男人,岂止是
胜过1000  个儿子,她是全印度几亿男人的主宰。她的父亲是印度著名的民族主义
者,是印度的开国总理。英国殖民者的监狱,他曾九进九出。受他的影响,英迪拉
小小年纪就投身于印度的民族解放事业,英国殖民当局的监狱,她也坐过八个月。
印度独立后,尼赫鲁出任印度首任总理,对英迪拉更是着意培养,英迪拉成了父亲
的左膀右臂。她协助父亲处理政务,陪同父亲出访外国。1959  年出任国大党主席,
成为仅次于尼赫鲁的领导人。尼赫鲁去世后,她成为内阁部长。1966  年1 月,又
当选为印度第三任总理,成为全印度叱咤风云的人物。
    如果说国大党的元老重臣在刚开始推荐英迪拉出任这个职务时主要考虑到她的
软弱和易于控制的话,那么,事实很快证明他们错了。英迪拉虽然是个女流之辈,
但其刚毅和对权力的欲望一点也不亚于其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人们很快就用
“带刺的玫瑰”一词来形容她。事实上甘地夫人许多措施是很强硬的,如为了巩固
她的权力,她不惜与国大党元老派闹翻,并重组国大党(英迪拉派)。她的治国方
略基本上源自她的父亲,但人们仍可以看到英迪拉的印记。如她坚持混合经济政策,
但实际上,她对私营经济也逐渐放松,到80  年代初更实施开放政策。在对外关系
上,她也坚持尼赫鲁的“不结盟政策”,70  年代坚持偏向苏联,80  年代又向回
摆,但主旨只有一个:充分维护印度的民族利益。在对待邻国关系上,英迪拉也超
过她的父亲。如她发动第二次、第三次印巴战争,最终肢解了巴基斯坦,这个目标
是她的父亲想干而没有干成的。由于她的成功,人们送了她一顶“维多利亚女皇”
的“桂冠”。
    当然,“女皇”的治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她前面,固然有坦途,但也不乏
崎岖之路。如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就是她竭力想处理好而没有成功的例子,最终
她因这些矛盾而喋血总理府。
    印度本来就是个民族、宗教和语言的博物馆,国内民族林立。据统计,印度的
大民族有10  个,小民族有几十个。印度的主体民族是印度斯坦族,主要分布在北
印度,约占全国人口的46%,其他的大民族有泰卢固族、孟加拉族、马拉地族和泰
米尔族,人口都在9 %左右。
    宗教信仰更是色彩斑斓。世界各大宗教在印度几乎都有信徒,但印度第一大宗
教为印度教,信徒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83%,此外,穆斯林占了11%,基督徒占了
3%,锡克教徒占了2%。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教派之间积怨很深,宗教矛盾十分突
出。民族矛盾再加上宗教矛盾,就使得印度社会动荡不宁,对此,历届印度政府也
缺乏良策,只好任其发展。
    在印度的主要宗教教派中,锡克教和伊斯兰教是两个重要的教派。印度的宗教
矛盾,归根到底,就是印度教与这些少数派宗教之间的矛盾。印度独立时,位于今
天巴基斯坦的穆斯林不愿归印度教徒统治,因此,他们在真纳的领导下扯起义旗,
与圣雄甘地倡导的独立运动分庭抗礼,最终成立了巴基斯坦。但尽管如此,由于印
巴分家采取极其野蛮的形式,英国殖民当局用红笔在地图上大笔一划,因此,仍然
把大批穆斯林留在了印度境内,不得与本族同胞聚居,他们心中的愤恨可想而知。
    锡克教徒的情况更糟糕。锡克教原是宗教改良运动的结果,是从印度教中产生
出来的。它与印度教之间的关系,就像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一样。
    15  世纪下半叶,印度大部分地区处于莫卧儿王朝统治下,莫卧儿王朝把伊斯
兰教定为国教,印度教被排斥,宗教迫害事件层出不穷。为了弥合两大教派之间的
矛盾,身为印度教徒的那纳克周游各地,在信徒中宣传和睦共处的精神,从而成了
一种新宗教的开山鼻祖。他的弟子自称“锡克”,意为“弟子”。
    第五个师祖阿尔朱·马尔以阿姆利则为中心,将锡克人组成宗教团体,他的儿
子哈尔·戈宾德则为锡克人输入了好斗精神,并力图使锡克人成为一个既不同于印
度教也不同于伊斯兰教的宗教组织,第十代师祖戈宾德·辛格完成了这一进程。他
规定,锡克教徒的名字中必须加上“辛格”二字,意为“狮子”。所有的锡克教徒,
留长发,蓄胡须,戴发梳,佩短剑,穿短裤,以旁遮普语为本教语言。锡克教的主
要经典是《格兰特·沙哈卜》,其教义主要来自印度教虔诚派,并摄取了伊斯兰教
义中的神秘主义。它提倡修行,反对祭司制度,崇拜偶像。
    锡克教一般聚居在旁遮普邦。他们身材高大,英勇善战,为了信仰,他们可以
慷慨赴死。在殖民时代,他们是殖民当局主要的兵源,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列为尚武
的民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印军队的60%是锡克人,到印度独立前,锡克人仍
占英印军队的三分之一。
    虽然锡克教是印度教的叛逆,但长期以来,这两大教派之间倒也相安无事。居
住在旁遮普邦的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可以通婚。在一个家庭里,一个儿子信仰印度
教,另一个儿子信仰锡克教,这种现象并不鲜见。但是,随着印度社会政治、经济
的发展,印度教与锡克教之间的和睦关系逐渐变得紧张起来。本世纪20  年代,为
了反对印度教徒的种姓制度和对宗教事务的垄断,锡克教徒与印度教徒发生过流血
冲突。印度宪法甚至宣布,锡克教是印度教的一个分支,锡克人是“带胡子的印度
教徒”,这等于抹杀了锡克教的独立地位,触犯了锡克教的宗教信仰。因此,到印
度独立之时,锡克人就提出,印度教徒有印度,穆斯林有巴基斯坦,锡克人也应该
有自己的国家“卡利斯坦”,否则,锡克人就会淹没在印度教徒的汪洋大海中。到
1951  年,印度进行人口普查,旁遮普邦的印度教徒登记自己的民族语言为印地语,
锡克教徒开始要求成立一个以旁遮普语言占多数的旁遮普邦,但他们的要求没有得
到满足,锡克人认为很不公平。50  年代,孟买也是双语言邦,但到1960  年,英
迪拉就下令将孟买一分为二,分为马哈拉施特拉邦和古吉拉特邦,而旁遮普邦的问
题却一直被拖了下来。为此,锡克教徒多次闹事,几乎重现印巴分治时的混乱状态。
印度中央政府出动了飞机轰炸锡克教徒聚居的村寨。锡克族的阿卡利党领导人桑·
法戴·辛格宣布,如果中央政府不同意建立旁遮普语言邦,他将绝食至死。圣雄甘
地留下的绝招终于取得效果,国大党工作委员会一致通过决议,同意建立以旁遮普
语为正式语言的旁遮普邦,印度教徒则另外建立一个哈里亚纳邦,矛盾得到暂时缓
解。
    锡克教徒的主要政治代表是阿卡利党,自印度独立以来,它一直要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