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下班路上能做的95件事-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何使时间变得更有意义
前言
本书来自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一天,二十四小时。其中,我们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呢? 
    有一个词叫“可支配时间”。听起来可能觉得陌生,但“可支配收入”肯定耳熟。 
    所谓可支配收入,就是指从个人收入中扣除税金和公共保险费后所剩的金额。也就是说,在收入中,个人能够自由使用的金额。 
    把这种观点套用于个人时间上,就产生了“可支配时间”这个词。所谓“可支配时间”,就是指从二十四小时中除去睡眠时间、工作时间和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之后所剩的时间。即一天中个人能够自由使用的时间。 
    由此看来,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是个人不能自由使用的不自由时间。的确,上班下班对许多人而言,是不可避免的。没有“要”和“不要”的选择余地。从这一意义上说,是不自由的。对在公司工作的人来说,“上下班的路上也属于工作部分”。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必定是紧随着劳动时间前后的。也就是说,属于“准”劳动时间。 
    从这一意义上看,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是没有个人自由的。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是不自由时间。 ????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越长,自己的自由“可支配时间”就越少。相反,上下班路上的时间越短,可支配时间就越多,时间的余裕就会增加。 
    但是,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果真就是“不自由时间”吗? 
    乘电车时,只要你环顾四周,当然,过分拥挤的电车除外,乘客们无不在做着各自的事情。有人打盹,有人看书,有人摊开报纸,有人只是发呆。看上去,大家都像在支配着自由的时间。自己干什么也并没有受到别人的指使。 
    如此看来,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似乎也可以认为是“自由时间”。是不会受到任何人打扰的唯一“自由时间”。 
    我们被赋予了住所和单位这两个“定点”。在其间来回移动,即上下班。这一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如何移动,或者说,在移动期间做什么,决定这一点的却是我们自己。 
    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里,感到“不自由”,亦或是感到“自由”,各人都不相同。觉得是“无聊浪费的时间”,或者感到是“宝贵快乐的一刻”,这肯定因人而有巨大的差异。 
    但是,一句话,只要在公司工作,就免不了要上班下班。这样的话,肯定谁都会想,与其把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作为不自由的无聊的时间来度过,还不如把它作为愉快的有意义的时间来度过。 
    本书以许多人为对象,就其自身对上下班路上时间的活用方法进行了访问。有把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活用于工作的人,有把这一时间利用于自己业余兴趣的人,也有把这一时间用于自己的研究的人,还有在这一时间上稍微动点脑筋愉快地上下班的人。本书将就此分别予以介绍。为了使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成为重要的时间,成为有意义的时间,你一定会从本书中受到许多启发。 
    说不定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将成为你一天中最宝贵的时间呢。 
    现代情报工学研究会2000年3月 
第一部分 工作因上下班路上时间的利用方法而发生改变 
    公司职员每人都有一本记录着每天日程的笔记本。每当有约定时,肯定都记录着哪一天的几点,在哪儿,有什么事,干什么。每当看到它时,就会意识到“啊,这一天有这个事儿啊。”特别是第二天的约定要仔细地看一遍。 
第1节 一天的工作从早晨上班的路上开始
    一天的工作从早晨上班的路上开始 
    在方便食品公司负责规划的前田浩志(34岁),一天的工作是从在上班电车里打开笔记本开始的。 
    他边看记在本子里的日程安排,边在脑子里完整地勾画当天所要做的工作。 
    “本子里记的是定好了的明确的时间以及与对方见面的事情。确认一下是理所当然的。问题是,其他的事情在什么时间做。”他说。 
    公司职员每人都有一本记录着每天日程的笔记本。每当有约定时,肯定都记录着哪一天的几点,在哪儿,有什么事,干什么。每当看到它时,就会意识到“啊,这一天有这个事儿啊。”特别是第二天的约定要仔细地看一遍。 
    在早晨的电车中,打开笔记本再看一遍当天的约定,这样的人很多。抵达公司后再确认约定与抵达公司前确认约定,对工作的心理准备不同。即使早上第一件事是开会,有些事又需要收拾准备,对那些“抵达公司前确认”的人来说,也会做到不慌不忙。 
    但是,前田所做的是,进一步勾画更详细的日程。 
    到了公司,首先是课内的会议,然后部里的会议,接下来与其它部署之间的交涉,与客户见面,起草报告书和联络函,整理票据等,一大堆工作等着要做。这些工作要在空余时间的哪一段来编制计划呢?说当天的工作效率取决于计划的编排绝不过分。 
    前田的日程计划就是这样做的。 
    先在头脑里勾勒一下今天所应做的工作表,再给它排一个优先顺序。今天非做不可的工作排在第一位。虽然放到明天做也不要紧,但如果可能的话,希望今天把它做好的事排在下一位。然后,设想完成其他各项工作所必要的时间。像会议这些还没有列入的事项,从早上开始,一个一个地排进剩余的时间里。 
    “除去各项工作所花的时间,还有一点余裕呢。” 
    以前,这也想做,那也应该完成,总是紧巴巴的。结果,由于愿望无法实现,反而老是失败。 
    “切莫贪得无厌。真是深有体会啊。” 
    当工作的优先程度都差不多时,把不太愿意做的事放到前面做。把不顺手的工作越往后拖则心情越沉重。如果有意想不到的约定出现时,时间来不及,则越发不想做了。 
    “记得在哪本商业书中读到过,如果能空出一点时间不安排任何约定,即便碰上无法预料的事情,也能处之泰然。的确如此啊。” 
    尽管前田也想实现这一愿望,但可以说,他每天必定把所有的时间填得满满的。即便这样,据说,有时还有工作拖到第二天做。 
    这是忙碌的公司职员的宿命吧。 
    核实工作用的签条也可以在上班的路上完成 
    前田在大脑里制定好的这个日程表并不是一整天都能记住。他要把它记到小便笺上。 
    前田的公司实行的是弹性工作制。如果不是上下班高峰期,只要有位子,坐下来就可以干这项工作。 
    一张便笺上记一项工作。几点到几点之间干这项工作也有记录。一到公司,就把这些便笺按照时间的顺序,贴到办公桌上个人电脑显示器的右上角。 
    据说,以前是记在带有时刻表的笔记本上,要记上好几页。但是,由于字太小,看起来不方便,再说,一页一页地翻笔记本也嫌麻烦。而且,一旦出现突然的约定,重新修改也不容易。便笺的话,即使因某种原因需要改变工作的优先顺序,也只是上下挪动一下便笺顺序就可以了。 
    此外,还有一个好处。 
    “每完成一项工作时,就把那张便笺揉成一团儿,往垃圾篓里一扔,可是一种快感哟。” 
    看着眼前的便笺一张一张地消失,自己内心里就会涌现出一种工作在一步步进展的实在感。 
    可惜的是,最后剩下来的便笺,要在回家之前把它重新贴到个人电脑的顶部。在第二天早晨上班的电车中,包括剩下来的工作在内,又得制定新的日程表。 
    了解了前田的有效的时间安排,我们就会明白工作日程的管理,并不只是把事情记入笔记本。要想彻底地安排好自己每天的工作,知道自己的工作什么时间能做完,若是利用早晨上班路上的时间来考虑这一点的话,则工作的进展就会顺利得多。 
    如果回顾一下自己的工作,不少人会感到,与其说是在“干工作”,还不如说是“为工作所累”。这样的人不妨重新评估一下自己的日程管理。 
    这样一来,也许会发现,早晨上班路上的时间是管理日程安排的绝好时间,而自己却无意中忽视了这一点。 
    电车中可站着进行的“记录本工作法” 
    市桥和博(36岁),早晨乘电车时,只要位子一确定,就从口袋里掏出笔记本和圆珠笔。 
    在本子里记录当天的工作顺序,或是随意写一些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等。市桥在一家经营咨询公司工作。从几年前开始,有关店面调查的业务就多了起来。 
    比如,顾客要在某个地段新开一家店铺,去对店铺周围同类型的店铺进行观察,这是事前调查的第一阶段。货源的组织,服务的内容,接待的水准,设施的维护水平等,根据情况,要取得各种各样的这类数据。 
    “大致地看一眼,走出店铺,马上就记在本子上。那时,用的是这么小的记事本儿。” 
    因为是站着写,所以笔记本显得太大。最好使用能够收到手掌里的记录本。用不着写许多字,记入的内容有变化时,能很快地一页页翻过去,回到公司后,再把它输入个人电脑。 
    起初,只是在调查时使用的便笺本,不久就变成了能活用于整个工作过程中的记录本了。 
    “记录工作安排,写出报告的大致内容时,所使用的日程记录本或是较大的笔记本。想来,还是便笺本方便。” 
    在写报告时,从可撕式的便笺本上撕下必要的那几页,按照顺序排好,再用胶带将其粘到电脑显示器的旁边,一边看一边敲击键盘。 
    或者,将撕下便笺排到复印机上,做成A4纸大小的“记录块”。日程也可以根据情况记录到便笺本上,再把它撕下,贴到日程记录本上。 
    “只要有一本便笺本,就什么都可以做了。不管怎么说,非常方便。而且,站着记录时,这也是最好的选择。在很拥挤的电车里,也能顺利地作记录呢。” 
    市桥上下班的线路是,乘从东急新玉川线沟之口站开到营团地铁半藏门线的电车,到青山一丁目站下。在把便笺本用于记录平时的工作之前,市桥在早晨的电车中多半是呆呆地想着问题。 
    “以前,我一直是在思考工作上的事。要是把电车中想的事情记下来就好了。那也是我开始使用便笺本的契机。” 
    现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早上去的时候作记录,晚上回家的时候看自己喜欢的科幻小说。 
    车站的售货亭是公司职员的好伙伴 
    喜欢用的便笺本,起初,是在文具店里和别的东西一起买,而现在是在车站的小店里买。 
    “基本上不用事前买好放在家里。因为车站里到处都有卖的,所以,都是用完了再买下一本。多半是在国铁售货亭买。每本125日元,无论是大小,还是页数,用起来正合适。只是没有黑封皮儿的卖,黑封皮的不方便。因为封皮儿用来记录开始使用的日期,所以,如果是黑封皮儿的,还要在上面贴上签条才能使用。” 
    在车站的售货亭里,只买报纸和杂志的人也较多。如果再仔细看一看,售货亭里摆着很多商品。而且,因为空间小,摆的都是服务性商品。特别是上下班途中和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必备品都有出售,很难得。 
    为随身听准备的干电池也有出售。像市桥这样做调查工作的,经常要携带用于录音的盒式录音机。为了中途不断电,在换乘车站买备用电池的人也较多。胶卷和一次性相机在用于调查时,也在车站买。 
    车站售货亭出售的用于参加葬礼的领带,在突然遇到丧事时非常方便。 
    “在外面工作时,突然接到要去通宵守灵的电话。这时,也可以在车站售货亭买了领带直接赶去。” 
    简直就是车站公司。 
    “只是不开收据倒是觉得有些不方便。在拥挤的时候,让人家开收据也觉得不好意思啊。” 
    市桥注意到车站售货亭的方便之处,也是缘于用便笺本搞调查所取得的成果。 
    大脑里浮现出再好的主意,都会由于电车内的摩肩接踵或窗外的夺目景色而瞬间忘得干干净净。 
    不管是笔记本,还是便笺本,都能不断地记下上班途中所想到的事,所发现的事。这在事后,会与工作中的点子密切相关,有时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工作干得好,是从带入电车的一本便笺本开始的。 
第2节 在站台上发送电子邮件
    在站台上发送电子邮件 
    在高知工科大学担任创业家课程的讲师田路则子(35岁),家住东京都小金井市。平时在霞关的东京分校上班,也经常去学校本部高知及采访企业比较集中的大阪出差。 
    “与采访地的预约相当费时。因为还要与研究人员会面,所以安排预约的工作较多。” 
    这种安排预约的工作在早晨出门之前及等电车的时间里做完。田路做这项工作的方式并不是打电话,而是使用电子邮件。 
    “因为对方大都是比较忙的人,电话很难找到。而且打电话的话,则会冒昧地占用对方的时间。发电子邮件,接受者就会在自己愿意的时间里去查看。” 
    早晨将面谈的愿望和确认邮件发出去,中午就会收到对方的回件。在无法约定的时间里,则进行新的预约安排。这些都是使用电子邮件。 
    “尽量不通过电话安排预约和核实工作。当然,‘有事发Email’,这在我的周围已是耳熟能详的。与几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啊。Email已经普及了。” 
    电子邮件的收发,使用的是自己一直喜爱的惠普公司生产的便携式电脑。 
    “因为电脑里还设有‘操作一览表’,所以,早晨一乘上电车,就开始查找。” 
    调出为核实工作而设定的一览表画面,将要做的工作记到脑子里,编排一天的工作进程。把已做完的工作从列表中删除。 
    对田路来说,这台便携式电脑,即PDA(个人数码助手)既是笔记本也是联络工具,是每天早晨安排工作所不可缺少的。 
    “早晨,基本上没有位子坐。不过,这样也好。如果坐下来,翻二、三页书,看二、三行英语就打瞌睡了。” 
    早晨上班高峰期,利用在站台上等车的时间和在车内颠簸的时间,基本上可以完成工作进程的安排。 
    既要养育孩子,又要工作,对极度忙碌的田路而言,早晨上班路上的时间是提高这一天工作效率的最重要时间。 
    上下班路上的电车里充满了“点子源” 
    公司职员经常会接受计划能力的考核。为了开发新产品和新事业,以及为了提高日常工作的效率,要求有新的点子。为了公司的发展及进一步合理化,也要求有新的计划。 
    但是,计划并不是坐在办公桌前就能简单想出来的。 
    坐在公司办公桌前,即便环顾四周,也都是同样的桌子、同样的什物和每天都见面的同事的面孔。找不到任何灵感。在司空见惯了的景象中,是怎么也产生不了新点子的。 
    歌头孝之(27岁),作为广告代理店的计划和设计人员,即“计划专家”,十分活跃。 
    他上班单程需一小时三十分钟,往返三个小时,这决不是个短时间。由于公司非常忙,所以,以前他觉得最轻松的时间就是这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但是,最近他的想法变了。 
    “我忽然想到,如果把这三个小时换算成金钱的话,那该有多少价值啊。” 
    这样一想,他得出了可以把这三个小时活用于工作的结论。 
    “由于工作中也制作广告,所以,一看到电车里悬挂的广告和车站的招贴,就产生了‘要是我的话,就这么做’的想法。这时,脑子里就会浮现出新的主意。与以前不同,现在倒是睁大了眼睛搜索信息。” 
    把找到的信息和主意趁还没忘记就记到笔记本里。为了在电车里也能方便地取出来,歌头现在一直带着计划用的笔记本。据他说,除车厢里悬挂的广告和广告牌以外,听乘客之间的谈话也是坐电车上下班的魅力。 
    如果只与关系好的同事及朋友交往的话,兴趣的对象就会受到限制。对作品的评价也都是“这个设计好”、“这里不太好”之类的言词,大同小异。然而,电车里有许多与自己的价值观完全不同的人。会从人们的谈话中听到意外的喜好和想法。觉得感兴趣的,就把它记录到笔记本里。 
    “确实,笔记本在不断地增多。不过,带着笔记本是与‘成为点子之源的信息就会完全变成自己的东西呀!’这一强烈的愿望有直接联系的。” 
    电车里的体验,每天都是新的。对这种新鲜的体验和信息,作为接受者,并不是无意识地吸收,而是采取积极吸取的姿态。 
    手里拿着笔记本乘电车,对歌头孝之来说,是一种态度的体现。 
    车厢里一年五千张以上的“悬挂式广告”是巨大的信息源 
    上下班电车的车厢里满是悬挂式广告。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