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下班路上能做的95件事-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何部门都会有一两个熟悉计算机的人。他从后面看了你的操作,突然问道:“为什么要搞得那么麻烦呢?”也许有人有过这种经历吧。 
    因为是自己所使用的软件的用户手册,所以,柴田决心即使有再难理解的地方,也要把它啃下来,决不放过。这最终会使自己的工作变得轻松。 
    最近读完的是WINDOWS数据管理软件“规程”的用户手册。虽说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但看完后,自己在电脑的操作方面上了一个大台阶。此外,对那些公司里发下来的“要在什么什么时间之前看完”的资料,柴田也准备在上下班的电车里看。 
    对柴田来说,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就是工作时间的一部分,是完成那些在公司里没有时间去做的“额外工作”的预备时间。 
    但是,如果严格地去实行这一计划的话,不会觉得累吗?我们对柴田提出这一问题。她微笑着回答说:“有时也实在不想看与工作有关的书呀。所以,我包里也一直装着一些看了也不觉得累的书和休闲书。” 
    在没有兴致时,也有个“逃避的地方”。这种内心的充裕也许就是能够坚持在车内读用户手册的秘诀吧。
第5节 “折纸艺术”
    以带回家的工作为契机而开始的“折纸艺术” 
    小林由美(21岁),在三鹰的幼儿园当保育员,乘西武多摩湖线和JR中央线上下班。 
    小林在上下班的电车中做折纸,是从为幼儿园的活动作准备而开始的。幼儿园每个季节都有各种不同的活动。从几周前就要开始准备和计划。 
    当然,在幼儿园里,眼睛不能离开孩子。只有在幼儿园下班后才能做这些准备工作。 
    “一些装饰要等孩子回家之后,把教室卫生打扫完才能做。” 
    有时候来不及准备,就把剩下的工作带回家做。但是,在家里又不想干工作,只想听听音乐,和朋友们在电话里聊聊天,消遣消遣。所以,决定在早晚上下班的电车里做这些工作。 
    “装饰会场的折纸手工艺品,需要量很大。因为折纸可以在车里做,所以上下班的路上就做了。” 
    起初,在电车中很不好意思,就偷偷地在包里折。可是周围的人不知道你在干什么,都盯着看。这样反而更不好意思了。不知不觉中就很坦然地拿出来折了。 
    “开始做了以后,觉得折纸也挺有趣。所以,即使下班了,也在回家的电车上把折纸当作一种兴趣来享受。” 
    在图书馆,有时翻到折纸造型作家吉泽章的著作《折纸博物志》(镰仓书房),从中了解到,折纸绝不只是面向孩子们的游戏。 
    “折纸工艺不仅是日本的传统工艺,也是一门艺术啊。” 
    据说,后来小林以那本书为基础,要在电车中向高技术的折纸工艺挑战。在上下班的路上,由于工作而开始的折纸,不知不觉间变成了兴趣爱好。 
    “这儿最好”——模拟演示在早晨上班的路上完成 
    今天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业绩,进而影响到公司的业绩。一天中要面对如此重大的局面。 
    能不能干好呢?顾客的反应如何?从早晨出门上班开始,紧张感就开始加剧。 
    如果在电车中抱着这种忐忑不安的态度的话,那么,还是积极地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为好,这样,离成功就只有一步之遥。 
    古川理彩子(25岁),在服装行业工作。各种制造厂的员工以及小饭店的员工的制服是她负责工作的对象。具体地说,就是去拜访顾客,听取他们对新的制服的期望,并提出与他们的要求相适应的花样和预算。 
    这个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有时还要与其他公司进行设计比赛。好的产品如果不稍微便宜点的话,客户就会被别人抢走。当然,如何使自己公司的卖点更富吸引力的演示宣传也很重要。古川的责任重大,不允许有半点疏忽。 
    于是,古川在去访问顾客的电车中,构思着预演计划。 
    哪种料子和花样适合于顾客?其原因是什么?而且,还要就其质量与价格的合理性进行说明。 
    头脑里要有一个大致的轮廓。 
    “如果给自己的时间只限于20分钟的话,在电车里看着表,从头至尾,依照顺序,在大脑里演示一遍。” 
    不管是谁,在演示之前,如何去做,是要稍加考虑的。但是,也有很多人都漠然地认为“嗯,大致就是这种感觉”,就完事了。这样的人,在正式出场时,一旦被问到出乎意料的问题时,就会冷汗淋漓。如果回答说:“这个嘛……在下次您问的时候……”无论如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古川在电车中,就当对方站在自己眼前,模仿着现场,不省去任何程序。 
    这样做的结果是,在正式出场时,不慌不忙,满怀自信地向对方作说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项目就会向着具体的方向进展。 
    当然,与客户的协商并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经过细小部分的变更,最后工作的推敲,才能最终达成签字。 
    展示结束后,回家路上的时间也不浪费。如何响应客户们在见面时所提出的要求,新的步骤如何开展等,这些计划又开始在脑子里构思了。 
    其他料子的样品从哪里进货,花色的变更委托给哪个办公室等等。为了能够立即变成行动,开始酝酿新的主意。 
    把上下班乘车的时间和在路上行走的时间都作为安排工作和杂务的时间。这种认真劲儿就是生活的最大乐趣。短时间的有效利用,一定能实现自我价值,取得巨大成功。 
    碰见上司或同事也不坏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是不会受到任何人打扰的宝贵时间。虽然这么想,可是早晨乘上电车,有时会碰见乘同一条线路的上司或同事。 
    因为到了公司后整天见面,所以,也许有人不想在电车里还能见到自己的上司或同事。特别是当碰到一个难缠的上司时,这种心情就更加强烈。 
    但是,事物在于想像。如果把碰到上司或同事当作与他们加深交往的机会,又如何呢? 
    在电车里与上司或同事在一起,自然而然地会涉及到工作方面的话题。但与在公司内见面时的气氛完全不同,会说一些非原则性的心里话。意义就在于此。 
    在车内看到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广告时,也会交换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这方面的信息。 
    许多人由于受到相同的外部刺激,相互之间会交换意见和想法。随着谈话和议论的深入,有可能产生出一种出乎意料的想法。 
    如果这时有上司在场的话,他有可能说:“那就试试看吧。”这样一来,用不着准备烦琐的计划书,工作也会很快取得进展。 
    与工作没有直接关系的,相互之间的私人话题也会涉及到吧。在公司里,与工作无关的话题,要适可而止。必须做到自我克制。但是,到了外部世界,气氛是开放性的。平时不苟言笑的上司,也有可能突然开始谈有关自己的兴趣问题。 
    在公司外进行了无意识的交流,在公司内商量工作时,就会产生一种与以前完全不同的亲近感。 
    在上下班电车中的巧遇是与同事或上司之间关系的润滑油。碰见了,千万不能装作视而不见。这种偶然的巧遇,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第二部分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是取得资格证和加强记忆的宝贵时间 
    菅野博之(62岁),曾在东京和大阪过着公司职员的生活。他在关西经济联合会发行的一本小册子《关经联》里,这样写道:“在拥挤的电车中,完全不在意周围的人。自己所站的地方,或自己所坐的50厘米见方的位子就是‘小书斋’。在那里,支配着自己的时间,学习语言学,阅读历史书,思绪飞到海外畅游。实在是幸福的时间。” 
第6节 实现梦想的宝贵时间
    实现梦想的宝贵时间 
    菅野博之(62岁),曾在东京和大阪过着公司职员的生活。他在关西经济联合会发行的一本小册子《关经联》里,这样写道:“在拥挤的电车中,完全不在意周围的人。自己所站的地方,或自己所坐的50厘米见方的位子就是‘小书斋’。在那里,支配着自己的时间,学习语言学,阅读历史书,思绪飞到海外畅游。实在是幸福的时间。” 
    据说,过着忙碌生活的菅野,有时将自己想做的事造一个表。如海外旅行、古寺朝拜、油画、音乐欣赏、法语学习、书法、天体观测等。把自己的“梦”列了16项。 
    他决定按照先后顺序,一项项地去实行,可一句话,就是没时间。于是,觉得自己“最宝贵的时间”就是用于上下班路上往返的两个小时。 
    把去欧洲旅行摆在第一位的菅野,在上下班的电车中,听法语会话磁带,浏览自己制作的单词卡片,阅读欧洲的历史书。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对菅野来说,是实现梦想而不可缺少的时间。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不管情愿与否”能得到保障 
    菅野结束了公司职员的经历,现在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实现16项梦想的时间已经很充足了。 
    但是,据说,直到现在,他还时时怀念那上下班路上往返的两个小时。 
    “多么充实啊!对于公司职员来说,上下班路上要花时间是由不得自己的。但反过来说,它又是一定能获得的、能得到保障的时间啊。” 
    退休后,菅野虽然试着分配自己的时间,但怎么也无法过得像以前那样充实。 
    “由于没有强制力,再加上看报纸的时间和散步的时间变长了,所以,总是无法按照计划进行。” 
    由于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开始和结束都是固定的,所以,能够很有规律地使用。 
    一天24小时能够全部自由支配,固然是好事,但时间管理上却出现了困难。所以说,只有在上下班路上这一限定的时间里所允许的自由才是最宝贵的。这也许不仅仅是菅野一个人的感觉吧。 
    广告制作公司——草思公司计划经理村上健(48岁)感受叹道,公司离得近了,反而看不了书。 
    “以前从三浦海岸到原宿上班时,来回的路上,能看一册文库本,有时能看两册。由于乘电车时间长,累了就在中途的品川站下车,去咖啡店休息一会儿,这样的话,能看更多的书。” 
    但是,住所发生了变化,单位的办公地也迁移了。村上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一下子缩短了。 
    “现在从东急新玉川线的驹泽大学乘到银座线的外苑前,只要15分钟,这根本看不了书。” 
    从东急三浦海岸站到JR原宿站,光乘电车就须70分钟时间。这一时间减少为15分钟后,上下班本身倒是轻松了,可喜欢的读书时间却没有了。看来,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并不是越短越好。 
    留给大忙人的私人时间 
    通信工程公司JESCO的社长松本俊洋(56岁),也是因上下班路上时间变短而无法看书者之一。 
    “三十几岁的头几年,看的书最多啊。上下班乘电车,单程需要一个小时。下班且不说,早晨一上电车肯定要翻开书。” 
    那时,住在可以说是东京最西边的青梅线的东中神。每天要到位于保谷的公司上班。不久,公司和住所都搬迁了。现在,从西荻漥站乘JR总武线到东中野站,约10分钟。再换乘都营地铁12号线,到落合南长崎站下,约5分钟。 
    “现在只能浏览一下杂志。看书时间太短了。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像大企业成功的社长那样,确保在上班的时间看书啊。” 
    从开始工作前的一个小时会议起,松本的日程一直排到夜里,每天都是紧紧的。 
    “眼前的书看不了啊。想读而买的书就那么堆着。送来的杂志也是一样。” 
    松本有时对上下班路上时间较长的部下说:“你真不错啊。有充分的看书时间。”那是充满了羡慕之意的心声。 
    不只是村上和松本,把电车里的时间安排为读书时间的人较多。上下班也好,旅途中也好,还有许多人已养成了一乘电车就摊开书的习惯。 
    当忙碌超过一定水平时,如何确保读书时间,这点“奢侈”的愿望也无法实现。对这些忙碌的读书人而言,上下班的电车就是他们的书斋。每天一定能得到保障的读书时间就是上下班路上的时间。 
    而且,电车中也不一定有人跟你打招呼。周围即使有再多的人,对于看书的人来说,那也是个人的空间。 
    只有上下班路上的时间谁都不会打扰 
    假设在办公室里呆一个小时。 
    这期间,电话会打进好几个吧。既有打给自己的电话,也有找别人的电话。 
    或是同事来跟自己核实工作的事。还要与从外面进来的上司或同事打招呼。即使你想在办公室自己的座位上埋头干工作,也会频繁受到“小干扰”的影响。本来想集中一段时间来完成一项工作,可这时间被那些小干扰弄得支离破碎。 
    像这样的电话和与同事们的交流,又不能因为它是干扰而置之不理。 
    而上下班的电车里又是怎样呢? 
    一个小时也好,三十分钟也好,这期间,谁都不会来干扰你。在这种环境下,能干你自己想做的任何事。 
    另一方面,我们再想像一下,当你在家里,拥有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的情景吧。 
    好不容易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只要你房间的门没锁,干扰就来了。“给你泡了一杯茶。”对那些想专心干点什么事情的人来说,家人这样一句亲切的话,也只能是分割自己时间的一种干扰。 
    但是,在上下班的电车里,不会有人与你打招呼。即使偶尔会碰见什么熟人,大部分时间也是属于自己任意支配的时间。 
    如果能把上下班路上的时间用于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的话,就能保证每天有一定的时间是属于自己享受的时间。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不可多得的宝贵时间。 
第7节 加强记忆的技巧在于“反复”
    加强记忆的技巧在于“反复” 
    为了掌握外语或取得某种资格而想学习的人很多。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就是“熟记”。 
    但是,虽然想一次把它记住,可经常是过后就忘了。熟记与能否在短时间内反复学习有很大关系。 
    就拿坐在公司的办公桌旁给熟悉的人打电话来说吧。 
    认真的人也许在电话机里存进了简单的电话号码。但是,如果是每天都拨打的电话号码的话,即使不依靠话机里存的号码,不管是谁,都会记住一两个吧。只要你想拨给对方,在大脑里浮现出这些数字之前,你的手指也会随意地去按电话号码键了。 
    是你有意要记住这些电话号码而背下的吗?并非如此。是在每天或是一天许多次拨打这些号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记住的。与其说是大脑里记住了它,还不如说是指头上记住了它吧。 
    就像这样,记忆是通过反复才在大脑里锁定的。总之,不想忘记的东西需要反复。反复的次数越多,自己就会记得越牢固。 
    再想像一下,你受托要在结婚仪式上讲话时的情景吧。 
    我们也能经常看到有人念准备好的原稿。但不看稿子的讲话要得体得多。我们还能听到充满激情的演说。这时,大脑里要记住原稿的文章。这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开头起,逐行将其记在脑子里;另一种是,从开头到结尾,一遍一遍地反复读。哪一种方法更容易记住呢?当然是后一种方法。 
    而且,如果在反复的间隙里,再稍加休息的话,则记忆的效果更好。 
    如果始终盯着一篇文章看的话,本人想记住的东西,却会意外觉得装不进大脑里去。趁休息的间隙,想些完全不同的事情,让大脑恢复清新,再继续记忆作业。 
    这种“记住,忘记,再记住,再忘记……”的反复,的确是记忆的重要步骤。 
    上下班的电车是用于记忆的最好不过的场所 
    “记住,忘记”的循环,反复的间隔尽量短些为好。 
    我们再看一下打电话的例子吧。 
    你能否记得住一周打一次的那个电话号码?有人也许能记住,有人也许记不住。如果是一个月打一次的电话号码的话,打电话之前,肯定先要去找对方的名片吧。 
    十九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世纪初期活跃于世的,以著作《关于记忆》而闻名的德国心理学家埃宾格豪斯,进行了有关“忘却与时间”的试验。 
    就是让被试验者记住一些没有意义的拼词。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录他所忘掉的词的数量。 
    从试验的结果来看,人从记住东西之后,30分钟以内,就忘掉了内容的40%,一天以后,忘掉66%,两天后,忘掉75%。 
    这说明,为了使记忆牢固地扎根在大脑里,从最初记住后,要尽量在短时间内进行复习。如果两三天后再复习的话,就与从零开始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要熟记,与其每周一次利用周六或周日去长时间地记忆,还不如每天利用十分钟二十分钟时间去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