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山丘上列阵,准备拼死一战。可是,将士们却不愿为他卖命了,他们纷纷
放下武器投降,有的甚至倒戈相向。屋大维的军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他
只好又失魂落魄地逃回城里。
安东尼以为他的军队倒戈是由于克丽奥帕屈拉私通屋大维所致,痛骂:
“你这个卑贱的妖妇,我为你抛弃了一切,而你却出卖了我,我真想把你碎
尸万段!”
克丽奥帕屈拉百般为自己辩解,安东尼根本不相信,他认为,如果她没
有跟屋大维暗中勾结,军队不可能不战而降。
女王流着眼泪说:“你真把我当成是那种恶毒的坏女人,我只有以死向
你表白了!”说完,她奔回自己的寝宫。
安东尼这才稍稍平息怒气,可是想到现在已经山穷水尽,既然英雄一世,
到了这种地步,又何必苟且偷生!于是,他一咬牙,抽出波斯宝剑,双手握
柄,刺穿了自己的肚腹。
克丽奥帕屈拉闻讯赶来,安东尼还没有断气。她抓着他的手,悲痛欲绝
地表白心迹,说这一切都是出于误会,并誓死与他忠贞相爱,她说:“如果
你死了,我也一定随你而去。可是你不能死,你不会死的!”
安东尼叹了口气,说:“不,我就要死了。你也不必为我而死,你还年
轻,今后,你可以得到屋大维的保护,他跟你没仇。”说完便气绝身亡,时
年52岁。
屋大维占领了亚历山大利亚,活捉了女王,他并不想杀她,打算把她带
回罗马,作为战俘为他的凯旋大典增光添彩。他答应厚葬安东尼,按他生前
的愿望埋在亚历山大利亚。
克丽奥帕屈拉恳求屋大维让她的儿子继承埃及王位,她愿意交出自己所
有的财产,但屋大维却不为所动,漠然视之。
克丽奥帕屈拉知道自己没有希望厂,在征得屋大维同意之后,先到安东
尼的墓前含泪默祷,吻了那墓碑。然后回到宫中,命宫女准备丰盛的晚餐。
沐浴之后,与宫女坐到餐桌上,这时,一个农夫打扮的埃及人送来一个精致
的花篮,里面是无花果。
克丽奥帕屈拉收下花篮后,派人送一封信给屋大维。同时她宣布散席,
把身边的人都打发走。然后,她走入寝室,换上盛装,躺到她的黄金床上,
把一只手伸到无花果下面,早就藏在里面的“阿斯普”毒蛇立刻咬了她一口,
女王面色安详,静静地死了。年仅39岁。
屋大维收到信,拆开看时,上面写的是:“愿将军准许我与安东尼合葬。”
屋大维知道女王已经死了,不免遗憾。他满足她的要求,把她的遗体与
安东尼葬在一起。但是,为了罗马的利益,他决定断除后患,处死了女王与
凯撒所生的儿子里昂以及她和安东尼所生的长子亚历山大。从此结束了埃及
托勒密王朝长达300年的统治。埃及并入罗马版图。
(孙华炳)
… Page 198…
从奴隶到女王
在13世纪中叶,伊斯兰国家曾出现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埃及阿尤布王
朝萨利赫国王的爱妃、奴隶出身的莎吉蕾杜,在国王临战病故的危急关头,
挺身而出,以雄才大略领导埃及军队大败入侵的第七次十字军,俘虏了法国
路易九世国王,并由此登上了伊斯兰女王的宝座。
何谓“十字军”?法王路易九世为何率十字军东侵?莎吉蕾杜怎样打败
十字军,又怎样登上女王王位的?这位一代女杰的结局如何?这就要慢慢道
来了。
在地中海东岸的已勒斯但中部,有一座著名古城叫那路撒冷。城南 17
公里处的伯利恒有一个高赫德山洞,传说那稣基督就是在这里降生的。后来,
那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地方,也是耶路撒冷。公元335年,古罗马皇帝君
士但丁一世的母亲希拉娜太后巡游那路撤冷,在那稣的墓地建造了一座复活
教堂。因此,基督教徒就把那路撒冷视为“圣地”。公元7世纪,阿拉伯统
一以后,这座古城也成了伊斯兰教的“圣地”,因为相传伊斯兰教创始者穆
罕默德曾在那里踩在一块圣石上,飞上了七重天。就这样,基督教徒和伊斯
兰教徒都把那路撤冷奉为。 ‘圣地”。
居住在那里的伊斯兰教徒对前来朝圣的基督徒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允许
他们自由进入圣地。但是,到了廿世纪末,领导基督教会的罗马教皇不甘于
统治欧洲,想建立一个统一的基督教世界,使东方国家的伊斯兰教徒也皈依
基督教。西欧的大小封建主渴望向外夺地掠财,特别是那些神话般富庶的东
地中海各国,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宝地。由于连年灾荒,忍饥挨饿的西欧农
民也希望能在东方找到一块乐土,改善他们的生活。就在这种几乎所有的西
欧人都想去东方捞一把的背景下,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1095年11月在法国
南部的克勒芒城召开宗教大会,鼓吹进行“圣战”,去“夺回圣地那路撒冷”。
他发表了慷慨激昂、蛊惑人心的演说:“上帝的孩子们!让我们登上奔赴圣
地的征途吧!从那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异教徒千里夺回圣地吧!耶路撒冷是大
地的中心,那里遍地流着奶和蜜,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要肥沃,是另一个充
满欢娱的天堂!让我们去拯救圣地吧!……”他的演说得到与会者热烈响应。
许多人立即答应参加远征的部队。因为他们胸前或臂膀上佩有十字标记,被
称为“十字军”。
1096年春,十字牟开始了第一次东侵。1099年7月,他们占领了耶路撒
冷,在东地中海沿岸建立了一些十字军国家,最大的是耶路撒冷王国。但是,
西欧封建主欲壑难填,又组织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埃及,结果被埃
及的民族英雄萨拉丁打败。埃军活捉了耶路撒冷国王,并在1187年10月2
日攻占了耶路撒冷城。十字军几次反扑均告失败,只好在1l92年9月与萨拉
丁缔结和约,承认圣城耶路撒冷归埃及,欧洲朝圣者可自由到圣城朝拜,但
不得携带任何武器。
13世纪初,新教皇英诺森二世即位不久,又接连组织了3次十字军东侵,
攻占了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也一度落入十字军之手,但在 1244
年,埃及苏丹出兵,重新夺回了耶路撒冷这块圣地。
1244年12月的一天,法国巴黎的教堂全都敲响了祈祷的钟声,市民纷
纷走进各个教堂,为重病中的法王路易九世祈祷,还有一些人则聚集在王宫
门前,随时探问法玉的病情。原来,这位年方29岁的法国国土,是法国历史
… Page 199…
上比较有作为的国王,他在叶后布兰奇的辅政下,平息了大贵族的叛乱,在
国内行政、经济、军事、司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为法国国内的和
平统一作出了贡献,使法国国泰民安,经济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因
此,巴黎市民在闻知国王突然患上重病后,无不优心忡忡,为之跪拜祈祷,
希望他早日康复。然而,国民的热诚祈祷似乎并没有发生效应,路易九世的
病情日趋恶化,不久更一度传闻国卫已经驾崩。霎时间,巴黎市民都为之悲
痛,恸哭之一震撼全城。所韦的是,路易九世在休克凡分钟后竟奇迹般地复
活了。市民们知道国王死而复活后,莫不欢欣雀跃,感谢上帝的恩典。而笃
信那稣基督的路易九世,更认为他是得到上帝的恩宠才死而复生的。所以,
他苏醒后即在床榻上向罗马教廷许愿,待到身体一康复,就组织十字军东征,
以报上帝之恩,并从巴黎大主教的手中领取了十字军的十字徽章。
这一消息传出之后,巴黎市民又犹如晴天霹雳,因为他们知道前几次十
字军东证,大部以惨败告终,就极力谏阻国王不要这么做。母后布兰奇和满
朝的文武大臣,为了顾及路易九世的安全,也百般劝阻他不要组织十字军。
无奈路易已向罗马教皇作出了保证,更重要的是,他在国内统治稳固之后,
已产生了向外扩张的野心。所以他一意孤行,坚持要组织十字军东征。
按照法国宫廷的惯例,每年的圣诞节,国王都要赏赐文武大臣一件刺绣
锦袍,大臣们穿上这件锦袍后去参加圣诞礼拜。这一年,圣诞节的赐袍仪式
特别隆重,而巨所赐锦袍比往年更华美。文武大臣们在路易九世面前穿上锦
袍后,在暗淡的灯光下走进圣夏培尔教堂,默默地进行祈祷,谁都没注意锦
袍上有什么东西。等到第二天早晨,群臣才发现,在每件锦袍的肩部,都钉
有一枚十字徽章。这时,大臣们才恍然大悟,他们的国王决心己定,用这种
办法任命他们为十字军的将领了。
路易九世经过3年的准备,终于组成了一支36万人的十字军,他在圣丹
尼教堂接受了教皇授予的权杖和神旗,把国政托付给母后和几位老臣,自己
带着新婚的王后玛格丽特和两个弟弟举国远征。此行若稍有差池,必将危及
王室断予绝孙,可见路易这次远征的决心之大。
1248年8月,大军从法国南部海港出发,横渡地中海,年底即抵达塞浦
路斯岛。从而开始了十字军的第七次东征。
法军在塞浦路斯岛上过冬,一方面补充军粮和整修船舰,一方面召集将
领讨论进军战略。有位将军提出釜底抽薪战略,即向埃及首都开罗进军,一
旦占领开罗,则圣地耶路撒冷便唾手可得。路易九世和其他将领都表示赞成。
1249年5月,路易率领大小战舰1800艘向埃及挺进,首先攻占了尼罗
河东部支流河口处的达米埃塔港。这次军事行动可以说是32年前第五次十字
军的卷上重来。那时的十字军因不了解尼罗河的涨水期,在占领达米埃塔港
后,盲目发起攻击,导致全军覆没。因此,路易十分小心谨慎,力图免遭覆
辙。
这时,埃及的国王是阿尤布王朝第七代苏丹萨利赫。莎吉蕾杜是他的爱
妃,她为他生了个王子,取名哈利勒,因而深受宠幸。她本人又精明能干,
因而在国王跟前十分得势,执掌着后宫的大权。实际上,莎吉蕾杜原是上耳
其人,在战乱中沦为奴隶,她完被巴格达的哈里发国王从奴隶市场买到后宫
中当宫女,后来被哈里发赠赐给埃及苏丹萨利赫。在她与萨利赫生下哈利勒
王子后,才由奴隶汁为自由人。可惜的是,过了两年多,王子不幸夭折,否
则她的权势要更大。莎吉蕾杜,阿拉伯语意为“珍珠树”,是萨利赫赐给她
… Page 200…
的美称,其真名无从考究。在正式的社交场合,她的名字叫温勒·哈利勒,
这自然是从“哈利勒之母”的意义上而起的。
萨利赫继承了母系苏丹人的血统,皮肤黝黑,头发卷曲,性情暴烈,骁
勇善战,每当兴师动兵,必先洗耳恭听部将们的见解,可谓是一员久经沙场、
出生入死的名将。面对这样一个棘手的对手,法王路易不敢轻易进兵,格外
小心谨慎。但这时,萨利赫国王正呻吟床褥,病魔缠身,当闻悉十字军大举
进攻埃及时,他立即下令证兵备战。由于有人通敌背叛,打开城门,加上一
些将领临阵脱逃,十字军攻占了达米埃塔城,接到这一战报,萨利赫大为震
惊,令部下用担架把他抬过尼罗河,亲自到前线督战。在三角洲地带的要塞
曼苏拉城扎下了大本营,而留下爱妃莎吉蕾杜在王宫主持后方事务。
路易并不知道敌方主帅染病,他在达米埃塔等待后续部队这段时间,尼
罗河进入涨水期,河水泛滥,使他们没办法,也不敢立即向内陆进军。就这
样,他们在达米埃塔白白地荒度了五六个月时光,为埃及方面重整阵容赢得
了足够的时间。直到尼罗河水退后,路易才把王后和少数军队留在达米埃塔,
自己率大军在11月初向开罗进击。
正在这时,萨利赫因病重,义劳累过度,在曼苏拉大本营中去世了。在
这大敌当前、主帅病亡的千钧一发之际,莎吉蕾杜挺身而出,拯救埃及于危
难之中。她才智压群,胆识过人,当机立断地作出“国难当头,秘不发丧”
的重大决定。她召见三朝元老法库尔丁和近卫军将领伊扎丁等几位足以信赖
的大臣商量,说明自己作出此项决策的原因:值此敌人大军压境之际,可以
避免权贵之间为夺取王位或摄政而引发内江。最后,他们一致决策,在太子
盖斯丁·图兰沙问国继位之前,对外封锁萨利赫国上逝世的消息。
王太子盖斯丁此刻正在遥远的叙利亚前线(即现在的土耳其东部地区)。
为防止军心动摇,莎占蕾杜佯作国王仍在抱病处理国事,她命令:一切须下
达的指令,均由近臣模仿国王的笔迹签署下发;侍从们照常天大把食物送进
大本营。经过这番周密安排,在太子回国前的3个月中,曼苏拉防线仍牢牢
守住。敌军虽然几度围城,甚至筑起了几座攻城塔,但都被守军一一击退。
莎吉蕾社坐镇鲁德岛的王宫,以“国王贵体欠安”为由,亲自处理国事,
频频召见大臣和将官,维护军纪,成了名副其实的一国君主。她意志坚定,
雄心勃勃,主政3个月,事无巨细均处理得十分妥当。人们对她既佩服,又
畏惧。近卫军将领对她则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
曼苏拉要塞以塞吉尔运河作为屏障,挡住十字军前进的道路,两军在这
里对峙了两个多月。1250年2月初,在法牟重金收买下,贪财的上著人泄露
了可以渡河的浅滩地点。担任突击队长的罗贝尔,是法王的胞弟,他求战心
切,竟无视国王关于“在全军渡河完毕之前,务必原地待命”的指令,率领
300名精锐骑兵,孤军突入曼苏拉城。
埃及守军毫无防备,乱作一团,司令官法库尔丁还没来得及披盔戴甲。
就成了刀下鬼。突击队一路冲杀,直捣大本营。眼看曼苏拉危在旦夕,突然
间,大本营周围战鼓齐呜,喊声震天,伊扎丁率领的近卫军吹响了反击的号
角。年轻将官拜巴尔斯一马当先,率部迎战。战局瞬息急转,法军突击队连
同队长罗贝尔全部战死,无一生还。埃及军队抓住战机转入反攻。随后渡河
的路易率领的主力部队也被打败,只好设营扎寨准备再战。
这场攻防战持续了50天左右。在这期间,法国军营中突发瘟疫;大军被
围,粮草短缺,不少将士病死饿死。路易不得已,只得下令全军撤退。这时,
… Page 201…
路易自己也生了病,将士们劝他赶紧登船撤退。但路易执意不肯,非要待全
军登船后才最后撤退。5月3日晚,法军全部连夜渡河撤退。但第二天早上,
埃及军队的轻骑兵便追了过来。精疲力竭的法军,已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仅
一个回合就全军溃败。路易九世本人及1万多名军队全部被俘。这一仗,埃
军大获全胜,法军损兵折将3万多人。
这时候,埃军阵营内部却酝酿着一场异变。王太子盖斯丁2月底从叙利
亚回国后,莎吉蕾杜为他着想,立刻交出摄政不久的王权。在公布萨利赫死
讯的同时,盖斯丁继位,号称贞王。但盖斯丁专权骄横,根本下把莎吉蕾杜
和父王生前的近卫军抵御十字军的功绩放在眼里,只是一味偏袒自己带回来
的库尔德族近卫军。他贪图酒色,一旦喝得酩配大醉,便口出狂言。一天晚
上,他趁着酒意,令人在桌上立上一排蜡烛,然后手执宝剑砍断这些蜡烛,
并口中念念有词:“这就是上耳其近卫军的下场!”这“上耳其近卫军”指
的就是萨利赫国王的近卫军。
原来,阿尤布王朝的国王部喜欢组织一支近卫军,其成员都是马木鲁克
——阿拉伯语的意思是“奴隶”,因而近卫军又称为马木鲁克卫队。萨利赫
的近卫军是以上耳其人为主体的,当时,由于成吉思汗出兵征战中东,被驱
散的土耳其青年充斥中东的奴隶市场,萨利赫国王就从中挑选了一批上耳其
籍奴隶,创建了自己的卫队。而盖斯丁的卫队,则是他在叙利亚的奴隶市场
中挑选的库尔德族人组成的。因此,贞王的近卫军与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