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帝王故事100篇-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有1000人淹死在河中。步兵的情况也不好多少,他们争先恐后地拥向河 

上的两座桥,以至桥身因为负载过重而塌掉了。幸亏天色黑了下来,敌对双 

方都停止了战斗。查理十二世担心数量众多的俄国军队垂死挣扎,会给瑞典 

军队造成过大的伤亡,所以派人连夜修好了纳尔瓦河上的桥梁,使溃败的俄 

国军队有一条逃生之路。一败涂地的俄国军队伤亡了1万人。克罗伊亲王第 

一个举手投降,跟他一块作俘虏的还有多尔戈鲁基亲王和几位将军。 

     在莫斯科,彼得大帝处于极度恐慌之中,尽管他禁止俄国人议论这一次 

失败的战争,他却没法让自己不去想这次可耻的逃跑。幸好查理十二世没有 

继续向俄国进军,他决定先把波兰这个敌人解决掉。彼得大帝利用这个喘息 

的机会,不惜代价地要求与瑞典签订和平条约。可是欧洲各国还记得彼得大 

帝当初的傲慢,都不愿充当俄国与瑞典的调解人。而瑞典人则公开表示,他 

们宁可与波兰和平共处,也不会与俄国和平共处! 

     这种种屈辱和刺激,反而使彼得大帝从绝望中醒悟了。他开始正视自己 

的失败,并且从中汲取教训。同时,他也看到了俄罗斯民族蕴藏的无穷无尽 

的潜在力量,俄国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即使十次、二十次地打败仗,也还 

能够重新聚集起复兴的力量。过去急于求成的彼得大帝,这时开始从容不迫 

地做起扎扎实实的工作,以争取报仇雪恨。他说:“我清楚地知道,瑞典人 

还会长时间同我们作战,但到头来,他们将教会我们如何打仗!” 

     在彼得大帝的号召下,整个俄国投入了紧张的工作,男女老少,包括教 

会中的神职人员,一齐动手加固城市和修道院,使它们成为有可能抵御敌人 

进攻的堡垒。在纳尔瓦惨败之后,俄国的正规部队减少到25000人,沙皇又 

开始全国规模的大征兵,新建立起10个团。他又下令统计教堂和修道院所拥 

有的大钟的数量,征用其中的四分之一来制造大炮,同时又选派了250名青 

年到炮兵和工兵学校去学习。俄国的外交官在国外购买了15000支枪,还有 

连射大炮、望远镜和其它精密仪器。他们新建了一个炼铁厂,快速建造了大 

批轻型战船,还为1万名新兵制作了暖和的棉衣。 

     彼得大帝重新建立他的国际联盟,分别与芬兰和丹麦订立了同盟条约, 

但是这些同盟条约并没有给他多少帮助,俄国与波兰的联合进攻,又一次败 

在瑞典人手下。查理十二世收复和攻占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大片土地。 


… Page 302…

      1702年,为了打开涅瓦河通向大海的出路,波得大帝和谢列米杰夫, 

从水陆两路去攻击处于涅瓦河三角洲的尼尚茨城堡,1703年5月1日,城堡 

投降了。6天以后,两只瑞典舰船因为不知道这个消息,冒冒失失地驶进了 

尼尚茨堡下的港湾,彼得立即命令他的城防队驾驶30多只小船去围攻这两只 

大船。经过激烈的肉搏战,俄国士兵杀死了58名瑞典水兵,俘虏19名。这 

是俄国海军第一次获胜,彼得大帝高兴得像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 

     9天以后,彼得大帝命人在附近的小岛上为他自己和亲信修建几间简陋 

的木头房子。当时,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会是未来的首都——彼得堡的 

雏形。几个月以后,一艘满载烧酒和盐的荷兰商船无意间停泊在这小岛下。 

彼得大帝立即上了船,命人给船员送去伏特加酒、奶酪和饼干,并且向船长 

和船员都赠送了钱,以感谢他们在新建的“彼得堡”抛锚! 

     现在,彼得大帝已经有可能从自己的出海口进入波罗的海了。为了保卫 

涅瓦河河口,他在海湾入口处的岛上又修建了一座古堡,并且大大地发展了 

造船业。 

     1704年7月,彼得大帝亲自参加了攻克多尔帕的战斗。一个月后,经过 

猛烈的攻击,纳尔瓦城终于向彼得大帝投降了。彼得大帝夺回了曾经由俄国 

人统治的这两个波罗的海沿岸城市,也洗雪了4年前失败的耻辱。 

     其实,当时瑞典军队的主力正在波兰,守卫纳尔瓦城的兵力过于薄弱, 

此后的几年中,俄国军队与瑞典军队始终处于拉锯状态,互有胜负。查理十 

二世和彼得大帝两个人,都属于同一种固执狂热的个性。所不同的是,彼得 

大帝像火一样热情,他没有规矩、粗鲁而且常常凭一时冲动行事。而查理十 

二世的热情却罩上了一层冷冰冰的外衣,是隐藏在内部的、并且是充满计谋 

的。虽然他们都喜欢大肆宣扬自己的每一个胜利,但他们心里都明白,真正 

的决战机会并没有到来。可是在这些小规模的战斗中,俄国军队逐渐学到了 

瑞典军队的战术。 

     瑞典国上查理十二世终于开始行动了。1708年6月,他率领大军越过别 

列齐纳河。他很快夺取了莫吉廖夫,直逼斯摩棱斯克,眼看就要到莫斯科。 

彼得大帝急忙下令加固首都的防御工事。但是,很不凑巧的是,当时在俄国 

国内又接连发生了顿河哥萨克的叛乱,沙皇不得不派兵去镇压。这个军事行 

动使他的兵力大大分散了。 

     不过,彼得大帝已经不是8年前那个缺乏战争经验的指挥员了。在长期 

的作战经历中,他不但学会了打仗的艺术,而且磨练出了坚强的毅力。他果 

断地作出了回避与瑞典军队正面作战的决定。他不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而是老练地实行着自己的战略计划。俄国军队连续后退,将敌人逐步诱进了 

俄国的心脏地区。而进行战略转移的俄国军队在离开每一个地方之前,都把 

村庄烧毁,仓库搬空,不给敌人留下任何有用的东西,使深入敌境的瑞典军 

队连吃的东西都找不到,生活和行军都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而俄国的小股军 

队不时地对瑞典军队进行突然袭击,杀死几个敌人后马上就撤走。彼得大帝 

深信,时间、空间、饥饿和寒冷会帮助俄国人战胜瑞典入侵者。 

     查理十二世上当了,一开始他对自己获得的“胜利”十分兴奋,得意洋 

洋地对后退的俄国军队紧追不舍。但是,越是深入俄国的腹地,瑞典军队遇 

到的困难越来越大,由于饥饿、寒冷和疾病的折磨,一路上不断有士兵倒下。 

     这时,年轻的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终于在绝望中作出最后决定:放弃斯 

摩棱斯克和向莫斯科的进军,转向乌克兰。他希望在那片富饶的土地上,能 


… Page 303…

为他的士兵找到足够的食物,并且得到背叛彼得大帝的顿河哥萨克首领马泽 

泊的帮助。然而,当查理十二世率军抵达乌克兰后,他惊异地发现,乌克兰 

的农村同样也已被俄军全部破坏,瑞典军队根本没有补充给养的可能。同时, 

大批哥萨克仍然忠于彼得大帝,并且对入侵者展开了一场游击战。他们不时 

从白雪茫茫的薄雾中冲出来,杀死掉队的瑞典士兵,拦截敌人的车辆。这时, 

俄罗斯的严冬已经降临了,这年的天气异常地寒冷,连鸟儿也被冻死在树枝 

上。可是瑞典军队此刻还在离自己国家1200俄里外的敌国境内,既没有援军 

的接应,也无法找到任何食物。越来越多的士兵因为饥饿而昏倒在地,马匹 

也因为虚弱而不断死去。不可一世的查理十二世,这时也同他的士兵们一样 

狼狈不堪。但是,他咬紧牙关,仍然顽强地率领着士兵们前进。现在他选定 

的目标是乌克兰心脏地区的波尔纳瓦,他相信那里储存着大量的食物,只要 

能够打下这个城市,瑞典大军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补充,他们就有转败为胜 

的希望。 

     1709年4月,离开自己祖国已经10个月之久的瑞典军队,终于到达了 

波尔纳瓦城下。这座古老的城堡的防守工事很差,而且俄国守军只有 6000 

人,查理十二世有两万人。如果他立刻下令攻打波尔纳瓦,很可能就打进去 

了。但是,查理十二世却放弃了这个机会,只命令包围波尔纳瓦,没有发动 

进攻。因为他的侦探报告说,俄军大军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屁股后面了。查理 

十二世决定集中一切力量,以便与俄军的主力部队决一死战。然而,他部下 

最英勇善战的将军们,现在都已完全丧失了取胜的信心,他们纷纷劝告查理 

十二世放弃围城,乘着俄国大军还没有到达之前,赶紧撤退。 

     固执的查理十二世却听不进这一切意见,他盲目地认为已经置身于死地 

的瑞典士兵还有力量打败俄国大军。他断然宣布:“即使上帝派天使来劝我 

撤退,我也不会服从!” 

    其实,查理十二世至今还沉迷在过去对俄战争的胜利中,没有意识到自 

己的轻敌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对于彼得大帝在俄国所进行的改革,以及俄 

国所取得的进步,完全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 

    彼得大帝率领俄国大军很快也赶到了波尔纳瓦城下,面对士气低落的瑞 

典军队,他也没有立即下令发起攻击。因为,过去失败的惨痛教训,至今仍 

让他记忆犹新。他对于是不是与查理十二世进行这场决战,也还有些举棋不 

定,所以只命令俄国士兵在周围修筑战壕,或者派小股部队去同瑞典军队进 

行试探性的冲突。彼得大帝常常亲临前线,观察敌情。查理十二世同样也不 

断出现在前线阵地上。这两位帝王,对于自己个人的冒险都不缺少勇气,但 

对于这场大战则都保持着谨慎的态度。这时,瑞典人又一次遭到了不幸,查 

理十二世在一次前线侦察中,右脚被一粒子弹击中。当时他坚持骑在马上继 

续进行侦察,直到工作结束,可是回到军营中,他在下马时就昏倒在地上了。 

军营中的外科医生立即为他做了手术,查理十二世还勉强笑着对身边的人 

说:“好啦,先生们,只不过是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他的身体原 

来就已经很虚弱了,这一负伤,就更无法坚持指挥战斗,只好把指挥权交给 

雷恩斯克尔德将军。人们再一次劝他率军后撤,可是查理十二世不但拒绝了 

这些意见,而且断然决定,在第二天拂晓向俄国军队发动总攻。 

     6月27日拂晓,瑞典人发动了进攻。这时,彼得大帝骑在一匹阿拉伯种 

马上,在战场上来回奔驰,他两眼突出,嘴冒白沫,大声地发出号令,对战 

士们时而鼓励,时而咒骂。人们几乎在战场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 Page 304…

谁都不敢相信,就是这样一个人,曾经在战场上临阵脱逃!今天,彼得大帝 

仿佛决心洗刷过去的耻辱,他似乎专门拣危险的地方去。他的帽子被一粒子 

弹打穿了,另一粒子弹打在他的胸部,却奇迹般地被他胸前佩带的金制十字 

架挡住了,还有一粒子弹打进了他马鞍的木头中。 

     查理十二世因为伤口未愈,只能让人用担架抬着观看战斗。一颗炮弹落 

在附近,单薄的担架被震坏了,士兵们只好用长矛交错起来搭成一个架子抬 

着他。战斗越来越紧张,查理十二世忍不住也跨上了马背。但是,无论这位 

年轻的国王如何英勇,瑞典大军的败局己无法挽回。俄军用72门大炮猛轰敌 

人的步兵队伍,在其中打开了一个缺口,而瑞典的炮兵却因为弹药用尽无法 

还击。大队俄军士兵冲了过来,双方展开了肉搏战,养精蓄锐的俄国士兵在 

体力上和精神上都占了优势,瑞典军队开始败退。无论将军们怎样鼓励自己 

的士兵,瑞典士兵们还是溃不成军,丢盔弃甲,四散逃窜。眼看败局已定, 

雄心勃勃的查理十二世也只好撤离了战场。 

     夜幕降临时,残存的1万多瑞典将士退到了第聂伯河边,这是他们回国 

的必经之路,但是面对宽阔的河水,他们却没有渡河的工具。夜深了,查理 

十二世终于承认了自己的彻底失败,带着几百名卫兵,乘坐小船悄悄地渡过 

了第聂伯河,随后又逃往土耳其。 

     在查理十二世逃走的第二天,其余的瑞典将士就全部当了俄国人的俘 

虏。其中有1名元帅,10名将军,1000多名军官,此外还包括瑞典政府的首 

相、参议员、国王侍从、随军神父、秘书和作家……有些瑞典士兵宁死不屈, 

在绝望中跳进了波涛汹涌的第聂伯河,有的伤员悲愤地扯开了包扎伤口的绷 

带…… 

     胜利的当天晚上,彼得大帝举行盛大宴会进行庆祝。被俘的瑞典将领也 

被邀请出席了宴会。彼得大帝面向俘虏们,举起酒杯高声祝酒,他说:“为 

教会我们打仗的人们的健康干杯!”接着,彼得大帝走向瑞典的雷恩斯科尔 

德元帅,取下自己的宝剑赠送给他,以表示对这位多次与俄军交战的元帅的 

敬意,并且还特许元帅随身佩带这柄宝剑! 

     俄国大军在彼得大帝的率领下,带着大批俘虏,启程回莫斯科。在路上, 

彼得大帝就迫不及待地命令瑞典的步兵和骑兵分别在他面前进行操练演习, 

使他能就近观看瑞典人在战场上是如何用兵的。俘虏们执行了他的命令。彼 

得大帝认真地观看了演习,并且热情地为俘虏们的表演鼓掌。 

     在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上,彼得大帝是永远不知满足的。 

                                                                     (薛兵) 


… Page 305…

                               从皇后到女皇 



     1761年12月,俄国彼得大帝的女儿伊丽莎白女皇去世,彼得三世继承 

了皇位。彼得三世是彼得大帝的外孙,他的父亲是德国的一个小公爵,因为 

伊丽莎白女皇没有子女,所以才选中了小彼得作为皇太子。然而,小彼得是 

一个才能平庸、头脑简单的人,他从14岁回到俄国后,在将近20年的时间 

里不学俄语,看不起俄国人,甚至公开说俄国是一个讨厌的国家。他登基以 

后,马上就推翻了伊丽莎白女皇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颁布了许多违反俄国 

贵族利益的法令,失去了贵族的拥护。他又匆忙与德国皇帝弗里德里希订立 

和约,把伊丽莎白女皇在位时经过7年战争才换来的利益拱手送还德国,更 

加不得人心,又失去了军队的拥护。他还扬言要在军队内实行德军的军纪, 

甚至要改穿德国的军服,使军人都认为这是对他们的故意侮辱。接着他又开 

始攻击教会,下令没收教会的财产,结果又失去了教会的支持。随后,他又 

准备废掉他的皇后叶卡特琳娜。 

     叶卡特琳娜也出身于一个德国小公爵家庭。少年时代,她曾经跟随母亲 

游历过许多欧洲城市,拜访了不少德国诸侯的宫廷。宫廷中的明争暗斗,在 

叶卡特琳娜幼小的心灵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她从15岁被选定为彼得皇太子 

的夫人起,到伊丽莎白女皇去世,整整18年的漫长岁月中,都不得不在皇宫 

中过着痛苦和孤独的生活。为了战胜寂寞,她只有拼命读书。就在这种特殊 

的环境中,她变得机敏、坚强而又深谋远虑。 

     彼得三世成了沙皇,她自然也就成了皇后,她的儿子保罗成了皇太子。 

但是她不同意彼得三世的倒退政策,彼得三世也不满意她这个皇后。彼得三 

世多次在公开场合对叶卡特琳娜进行侮辱,使俄国上层社会都知道他对皇后 

是不满意的。 

     1762年6月,他已经下令把叶卡特琳娜软禁起来,后来在他叔叔的劝告 

下,才没有实行。但是叶卡特琳娜还是听到了这个消息。她终于懂得,她已 

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她同彼得三世是势不两立的,不是她取代彼得 

三世,就是彼得三世除掉她。当时的人都认为,像彼得三世这样凶残的人, 

很可能会动手杀害自己的妻子。 

     幸运的是,叶卡特琳娜在长期宫廷生活中,已经有了自己的一批朋友。 

他们一旦清楚叶卡特琳娜的真实处境,就开始认真地酝酿一场宫廷政变,准 

备废掉不得人心的彼得三世,拥戴叶卡特琳娜登基当新一代女皇。 

     这时,彼得三世还完全蒙在鼓里。1762年6月12日,他离开彼得堡到 

奥拉宁堡去避暑,打算在休息几天之后,就率领军队去进攻俄国过去的盟国 

丹麦。然而,由于一场流行病使大批海员躺倒了,集中在喀琅施塔得要塞的 

俄国舰队一时还不能启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