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不时发出断断续续的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在沉寂的夜空中显得分外响
亮,那是远征军在搜索零星的残敌。
松山一战,日军守备队除木下昌己中尉等
3
人脱逃,数十人重伤被俘之
外,其余3000
余人全部毙命。远征军方面战死3800
余人,负伤近4000
人。
9
月
9
日,重庆蒋介石致电远征军长官部,内称:
“欣闻松山克复,不胜快慰。望第
8
军迅速准备加入龙陵方面作战,第
20
集团军务必于‘九一八’国耻日之前夺回腾冲。目前,全盘战局已向有利
于我方方向发展,胜利曙光已经显露,但前途仍很辽远,长官部及各级将领,
务须激励属下,继续与顽寇殊死相争,驱除敌寇于国门之外。”
以“九一八”为最后限期的腾冲攻坚战已经接近尾声了。
腾冲古称腾越,是滇西重镇,位于高黎贡山脉以西、龙陵以北的腾冲平
野的正中,拥有人口
4
万。腾冲古城始建于明代,四周环绕着约
4
公里长的
城墙,呈四方形状。城墙非常高大宽厚,全由坚硬的大块石料砌成。城的四
周是开阔的平地,再向外就是起伏的高地,城南
2
公里处有比高200
多米的
来凤山,西面约
3
公里外是宝凤山,北面
4
公里处是高良山,东北面
2
公里
是飞凤山。其中最重要的是南面的来凤山,可以直接俯瞰腾冲城内。
腾冲守军是藏重康美大佐指挥的4000
余名合成部队,其中包括第148
联队本部及
3
个步兵大队的主力、野炮兵第56
联队一部、工兵第56
联队一
部、辎重兵第56
联队一部,以及宪兵、通讯兵、防疫给水部队、第一野战医
院等各一部。
远征军第20
集团军用于腾冲围城战的兵力有第53
军的第116、第130
师,第54
军的第36、第198
师,以及预备第
2
师,总兵力约
4
万多人。
至
6
月20
日,第20
集团军先后肃清了腾北地区的桥头、江萱、瓦甸等
地日军,迫使藏重康美大佐收扰部队,退据腾冲。第20
集团军各部衔尾追击,
到
7
月上旬,各部队分别夺取了腾冲北面的高良山、东面的飞凤山,以及西
面的宝凤山。第53
军的第130
师、第116
师各以一个团沿尤川江南下,迂回
腾冲南面,在南甸和孟连附近切断了腾八和腾龙公路。第20
集团军完成了对
腾冲日军的战役包围。
按照总司令霍揆彰的部署,第20
集团军主力采取关门打狗的战术,由南
向北呈半月形向腾冲城压缩,重点先取城南制高点来凤山。对来凤山的攻击
主要由预备第
2
师承担,其左翼第36
师负责攻击东营阵地,其右翼第116
师从东西攻击礼仪台、满金邑阵地。各部队连日来对各自当面的日军进行了
大规模威力侦察,虽小有所获,但南面日军的城外防御体系仍基本完好。
卫立煌忍耐不住,连发数电,严令霍揆彰必须尽快对腾冲发起全面总攻。
7
月23
日天一亮,第20
集团军开始了第一次总攻。来凤山一带重点目标在
远征军炽烈炮火的猛烈轰击下,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但由于日军长期经
营的防御阵地非常坚固,抵抗极为顽强。再加上山峰丘陵之上无遮无掩,预
备第
2
师部队一发起冲锋,马上就暴露在日军的交叉火网之下。接连
3
天,
部队在日军阵地前的几道铁丝网前死伤枕籍,攻击受挫。
预备第
2
师师长顾葆裕心急如焚,要求霍揆彰迅速调集各部的火焰喷射
器,集中使用在来凤山,同时派空军投掷重磅炸弹及黄磷弹,否则,对来凤
山的攻击无法取得成功。
霍揆彰深知来凤山的重要性,更不怀疑日军死守来凤山制高点的决心;
拿不下来凤山,其他方向的部队也无法靠近腾冲城垣。
“顾师长,集团军对你部的困难非常理解,将尽量满足预
2
师的要求。
但是,不管如何困难,对来凤山日军的攻击都不能有丝毫放松,绝不给日军
以喘息和维修工事的任何机会。此点至关紧要,前线官兵有懈怠畏战者,立
杀无赦。”霍揆彰的命令充满杀气。
27
日,天刚蒙蒙亮,美国第14
航空队的57
架战斗机和轰炸机列队飞临
腾冲上空。预
2
师部队早已在地面敷置了多处指示标记,师部的美军联络军
官也打开对空联络机,呜哩哇啦一通喊叫。只听空中传来“OK,OK”的回答,
飞机分批向白塔高地等来凤山各处日军阵地俯冲轰炸,一批批的黄磷弹把日
军阵地表面烧得腾起满山的火苗,专门用来摧毁日军地下堡垒工事的破甲弹
凌空而落,穿过火焰直贯地下。轰炸结束后,地面炮火又连续大面积炮击,
仅27
日一天就把5000
发炮弹倾泻在来凤山上。
第二次总攻击开始了。预
2
师把攻击部队分成好几个波次,第一波受挫,
马上展开第二波攻击,如此交替,连续攻击。同时,又派出有力一部,嵌入
腾冲城与来凤山之间地带,冒着来自城上和来凤山上的夹击火力,强行斩断
了城内外日军的增援道路。
战至27
日黄昏,来凤山各处的日军守备队几乎伤亡殆尽,几道铁丝网被
炸成一节一节,地下掩体有的被炸弹拘成了深坑,有的表面完好,可里面连
同人员都被火焰喷射器烧得焦黑。不得已,藏重康美大佐忍痛下令来凤山残
存日军沿坑道撤回城墙一线阵地。其他外廓高地的日军也只好退守城垣。
腾冲攻防战转入城垣战斗阶段。
日军的城垣阵地非常复杂。各个城门口和城墙拐角都构有石块及钢筋混
凝土浇铸的大小地堡,外面再环围几道铁丝网,铁丝网以外又建有覆盖的野
战阵地,各阵地间由深深的堑壕相连。城墙上设有众多的火炮及轻重机枪火
力点,可以居高临下,用火力窗盖城外平地。城内的城墙根下建有防空、屯
兵两用的壕沟,可以随时登上城墙增援。城内所有房屋均按照巷战要求加以
改造,各大小街道两侧构筑有木头和沙袋覆盖的掩体,明沟暗壕像蜘蛛网似
地遍布城内各处。
7
月底至
8
月初,第20
集团军设在来凤山上的炮兵连续用炮火轰击城内
外的日军防御阵地,炮火所到之处,建筑物全部坍塌,成为一片废墟,但建
于地下的日军堡垒却完好如初,坍塌的房屋堆积起来,等于为日军阵地又加
上了一层覆盖物。由于城墙坚硬,炮弹打在上面,往往只能在石块上击出一
些斑痕。
8
月
2
日凌晨,第20
集团军各部对城垣阵地发动第一次全面进攻。
大约60
架飞机和100
多门火炮将几千发炮弹及炸弹倾泻到日军头上,地面部
队尾随炮火直冲城外日军堡垒,先用火箭筒在堡垒上凿开洞孔,再用火焰喷
射器喷射,或者用炸药包和加重手榴弹掷入其中。日军顽强抵抗,城上城下
各种武器不停地狂叫,组成一张立体的密集火网。负责攻击西南城垣的第36
师部队死伤累累,尤其是爆破手、火箭筒手和火焰喷射器手,更是日军火力
的重点杀伤目标。他们中的许多人已在日军堡垒前或死或伤,但日军仍不敢
大意,各个角度的弹雨仍在他们的周围乱飞,直至将炸药包和喷射器击爆为
止。尽管如此,第36
师仍于
8
月
3
日逐个摧毁了日军的城外堡垒群,部分官
兵通过飞机重磅炸弹炸出的缺口突入城内。但是,不等这部分部队站稳脚跟,
日军就从几个方向猛扑突破口,同时用密集火力阻断后续部队登城路线。入
城部队伤亡过重,只好借助夜幕将残部撤出城外。
第二天下午,第54
军军长方天中将来到第36
师师部视察战况。只见第
36
师将所有火器集中到城西南角,城上城下已被火焰喷射器烧得焦黑一片。
可是每当部队冲至敌前时,城墙上、废墟里就喷出炽烈的弹雨,手榴弹像雨
点似地砸下城头,攻击部队的尸体布满城下。
夜幕再次降临时,方天长吁一声:“把部队撤下来,明天再说。”当晚,
方天向集团军和远征军长官部分别致电:
“我部连日来迭次发动攻击,但损害续出,无法突入城垣。请空军给予
全力支援,炸毁城墙,以便利地面部队突入城内。另,迅速空投手榴弹20000
发,部队突入后,将以手榴弹为主要武器。”
隔日,美军派出15
架
B
一25
轰炸机,一天内连续对城墙轰炸多次,在
城墙上炸开了13
处缺口。日军一俟飞机离去,马上拼命封堵城墙缺口,而远
征军部队则以炮火和轻重机枪拼命射击缺口处。这一天,第36
师及其他方面
的部队数次突入城内,但都在日军的拼死反击下被击退。
8
月
7
日,负责守备来凤山的预备第
2
师抽出一个团加强第36
师。此时
的第36
师每个步兵团的作战人员已减至400
人以下。此后几天,部队暂停攻
城,每天以炮兵和飞机反复破坏日军阵地,部队忙于补充休整,同时改变战
术,集中力量挖掘坑道,准备对城墙进行大爆破。
在此期间,美国空军非常活跃,常常冒雨飞临战场,或空投各种物资,
或对城内外各个目标实施轰炸,几乎天天不断。
8
月23
日,
B
一25
轰炸机投
下的几颗重磅炸弹,直接命中了东门内的守备队本部,炸死日军官兵32
人,
其中包括守备队长藏重康美大佐、第148
联队副官奥景光大尉、第
2
中队长
下川忠藏大尉、第
2
机枪中队长大贺保大尉、福山平八郎大尉、第148
联队
旗子北原升一中尉、军医落合方雄中尉等各级军官。
经过一周的准备,第20
集团军于
8
月14
日清晨
7
时,发起了对城垣的
第
2
次总攻。腾冲城内外烟幕浓重、炸点密布,城墙多处被坑道爆破撕开裂
口,炸碎了的日军肢体混杂在碎石废墟之中,比比皆是。远征军各部队官兵
犹如怒涛拍岸般地猛扑城墙合缺口,几乎每个缺口处都在肉搏。躲在城内深
壕内的日军冲杀出来,手榴弹、掷弹筒和轻重机关枪集中射击狭窄的缺口。
双方官兵撕扯在一堆,你用战刀砍掉对方的头颅,我用刺刀捅进你的胸腹,
负伤倒地的伤兵被无数只脚反复践踏,直踩得七窍出血,肝肠俱碎。有的伤
兵血糊满脸,也不管周围是敌人还是战友,心一横就拉响了手榴弹,远征军
虽几次突入城内,但都因日军拼死反击,站不住脚退出城外。
16
日,第54
军军长方天命令负责攻击城北拐角楼、饮马水的第198
师
除留一部继续佯攻外,把主力转用于第36
师及预
2
师方面,目的在于集中全
力首先突破西南角。
17
日,第54
军部队反复争夺、大量杀伤日军之后,终于在南门附近和
西南角的三个缺口站稳了脚跟。部队一边与反击的日军拼杀,一边玩命般地
在突破口赶构工事,木头、石块、甚至双方的尸体,全用来做工事。同时,
又尽力向两侧渗透,一寸一尺地扩大突破口。日军连续实施
3
次反冲锋后,
终于力竭。当天下午,远征军后续部队相继从此处登城,向城内发展攻势,
终于控制了腾冲城内一隅。
虽然日军已无力将西南角的远征军赶出城外,但仍然控制着南门、西门、
东门、北门等城垣防线,并凭借城内密布的房屋和地堡工事阻止西南角的中
国部队前进。
8
月19
日,第20
集团军发动第
3
次总攻。除了第36
师、第198
师主力
及预
2
师一部继续在西甫角与日军展开激烈巷战以外,第53
军军长周福成中
将又将负责切断腾冲一龙陵公路的第130
师主力转用于腾冲,与该军第116
师合力攻击城东南部。第20
集团军的
5
个师,除少数部队在外围高地负责警
备之外,其余主力全部加入攻城战。
至
8
月21
日,远征军向城内倾泻了1。5
万发炮弹,轰炸机轰炸100
多个
架次。下午,除东南城角以外,南侧城墙全部被第53
军部队攻占,随即进入
城内,与日军展开巷战。24
日,第198
师夺取西门,也突进城内。日军守备
队以一部继续扼守北面和东北面城垣,其余兵力全部用于巷战。
9
月
1
日,
第53
军部队夺占了东南角。
此时,日军阵地仅剩下自东门稍南,经城中的中央门,至西北角一线以
北的约半个城区,其兵力也只有千余名。
巷战的残酷难以言表,每前进一米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街道两侧房屋
废墟全成了日军的火力点,中国部队必须逐点逐屋的占领,方能继续前进,
进入巷战后,炮火已发挥不了大的作用,火箭筒、火焰喷射器、加重手榴弹
成为消灭顽固日军的锐利武器。明明已经占领了的房屋,却从背后突然射出
子弹和手榴弹。原来日军采取擅长的单兵作战方法,穿墙越屋,渗入中国军
队侧后实施打击。当中国官兵回头收拾他时,又无影无踪了。根本没有完整
的战线,任何一处废墟都隐伏着手机。中国官兵杀红了眼,对每一处房屋都
甩手榴弹、炸药包炸,用喷火器烧。白天黑夜,城内杀声不绝,枪炮声不息。
最后的总攻于
9
月
5
日爆发。第20
集团军集中城内外所有大小火炮,在
空中的密切配合下,对城内日军阵地展开了饱和轰炸。攻击重点指向城正中
的中央门。下午
4
时左右,全面摧垮日军防御,日军各点被孤立。至
9
日中
午,除日军守备队本部仍在东北角负隅顽抗外,城内各处日军被基本肃清。
当天,蒋介石发出的“必须于‘九一八’国耻日之前拿下腾冲”的严厉
命令传达到前线各部队。各部不敢懈怠,猛攻日军的最后阵地。
9
月11
日,腾冲日军向芒市发出诀别电:
“敌增加兵力强行压缩我方阵地,守备队剩余兵力正在东北一隅,以守
备队本部为中心的环形阵地进行最后的血战。目前,敌军已攻至守备队本部
前方80
米处。军旗已烧毁。祈祝圣上万岁!”
第
2
天凌晨
6
时,芒市第56
师团师团长收到来自腾冲的最后一封电报,
内称,将于13
日藏重康美大佐战死整一个月的忌日发动最后的突击。
9
月13
日,日军残余官兵100
余人高喊“万岁”,冲出阵地进行了最后
的自杀性冲锋,远征军部队毫不留情地将这股亡命之徒全部击毙。
第
2
天,腾冲城完全恢复了战前的宁静,只有燃烧未尽的废墟仍在细雨
之中冒着袅袅轻烟。
第八章蓄厚势左右开弓
9月底、10月初,滇西缅北地区摆脱了恼人的雨季,开始进入旱季。与
转好的天气相伴随的是战场形势的明朗化。由于腾冲、松山的相继攻克,战
场范围已大大缩小,日军仅能据守龙陵、芒市、畹町等滇缅公路沿线市镇,
中国远征军则可以集中全力沿滇缅公路向西推进。滇西战局的主动权已完全
掌握在中国军队手中。
对此,日军第33军在9月上、中旬松山、腾冲守备队全部“玉碎”之时,
就已经认识到了。当时,军司令官本多政村中将正督率手下的几乎全部兵力,
实施所谓乾坤一掷的“断”号反攻,并迫使龙陵地区的远征军第11集团军节
节后退、被动防御。就在此时,松山、腾冲相继失陷,本多中将马上意识到,
若执意坚持向东反攻,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会把全部家底荡尽。因为中国
远征军必然会把腾冲的第20集团军5个师和松山的第8军3个师转用于第
11集团军正面,谋求与日军一决雌雄。倘若如此,不要说反攻纯属幻想,就
连在滇西地区持久拖延的本钱也没有了。
思前想后,本多中将痛下决心,乘远征军各部尚未汇聚龙陵战场的机会,
迅速放弃进攻,退后一步转入防御,依托龙陵、芒市、畹町等公路沿线市镇,
尽量与远征军持久相抗。从一个日本将军的头脑中驱除进攻思想是至难之
事,因为这无异于叫他承认失败。可大势所趋,不这样又有什么办法呢?
9月14日晚,日军第33军下令正在龙陵前线反攻的第56师团于15日
夜秘密脱离战场,向芒市转移;第2师团放弃进攻,迅速在龙陵周围转入防
御;其他各师团的部队交替掩护,向芒市后方撤退。
本多中将的撤退之举,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抉择,可对其手下的官兵而言,
等于宣布滇西作战已胜利无望。像“断”作战这种集第33军全部力量发起的
进攻战都归于失败,今后也只能一个据点、一个据点地死守,其结局难免有
如松山、腾冲守军一样下场。真到了死守的最后时候,恐怕再也不会有大部
队前来解围了。持久就意味着死守,死守就等于全部“玉碎”,冒雨向西撤
退的日军官兵几乎人人都怀着这种忧郁的心情,在泥泞中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