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聋奏音乐』。这个学可不容易,他自己听不到音声,要能弹出一首曲子让别人听到欢喜,很不是一桩容易事情。菩萨用这个做比喻,『於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有一类的人多闻不修行,犯了像他们这样相同的毛病,这个毛病比喻对於经教不了解。这要怎样才能了解?必须要修行才能了解,行里面才有心得。你要不能依教奉行,你所说的全是别人的,这儒家也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
  那么学讲经,我们完全参考别人的注解,加上自己的意思,自己意思怎么样?完全把佛菩萨意思解错!你不加自己的意思,完全遵照古人注解来说,说错了,是注解那个人他错了,你没有错。你加上你自己的意思说错了,那你要背因果责任。说老实话,古大德的注解能够流传到后世,至少经过千百年人。如果唐朝时候的,隋朝时候的,南北朝时候的,距离我们现在总该是有一千五百年以上,这当中多少人看过这些注解,还能够流传下来,一定有道理,他注解得没错。如果注解有错误的话,早就没有人传他的,都把它抛弃了。
  承传不是一桩容易事情。古时候,在唐朝时候印刷术还没发明,所有这些书籍的承传靠手写。中国的木刻印刷宋朝时候才发明的,但是木刻成本也非常高,古人这些东西,有人把你刻出来印刷流通,那都是对你很尊重,很有价值。所以著作的人,你就晓得他一生著作有多少,流传给后世有多少,精彩的精彩人家才把你刻版流通,其次再其次的都淘汰掉了,留下来全是精华,人人看到欢喜,人人赞叹的,你说多难得。那都是什么?自己真实的功夫在里头。
  所有古大德的注解都是他自己学习的心得,学习的经验,学习的成果,真正可以提供后人做参考的,不是他自己随便说的。我们今天有没有学习的心得?有没有学习悟处的经验?自己确确实实有没有得到佛法的利益,像前面所说的法喜禅悦?法喜禅悦都没有得到,你怎么能说?没有法喜,没有禅悦,就可以断定你对於佛的教义不了解,或者说你了解得不够深刻,这是一定道理。了解得不深,了解得不彻底,随自己意思来说,哪有不错的道理?可是自己晓不晓得?自己决定不晓得,以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贡高我慢。学佛学什么?学觉悟,自己觉悟之后,要帮助一切人觉悟。
  我们这个小道场是讲经教学的道场,我们九楼有一个祖先纪念堂也是教学的道场,教什么?教人敬祖先。孔夫子在《论语》里头讲得好,「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建祠堂就是慎终追远。每个人对於自己老祖宗,千万年的祖宗还念念不忘,心地多厚!风俗淳厚就是从敬祖先、孝父母、尊师长而来的,所以祠堂是提倡孝道的。
  中国过去每个县市一定有三个建筑,第一个是祠堂,每家有每家的祠堂。现在祠堂废除了,我们建万姓先祖纪念堂,每个家庭私人的祠堂不要了,共同建一个,这有必要。如果没有了,用什么东西来提倡孝?孝道没有了,不得了,家就不像家,父子不和,夫妻不和,兄弟不和,原因在哪里?没有孝道。我们希不希望看到这个社会一切都不和谐,人人都自私自利,各个都对立,愿不愿意看到这个现象?这个现象是最近这个世纪才发生的,演变到现在非常严重。再想想从前那个社会那么样的祥和,什么原因?孝道。孔孟常常赞叹尧舜,「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孝,敬长,孝顺父母,孝顺祖先;弟,怎样跟长辈、跟同辈和睦相处。这两个字孝跟弟做得最圆满的,丝毫缺陷没有的,尧舜,所以孔孟对他赞叹到五体投地,仰慕,向他学习。祖先纪念堂是这个意思。
  我们希望学佛,学佛是一桩好事情我们知道了,这是世间最圆满的教育,我学了这么多年有一点体会。我看到全世界许多国家,许多族群,许多宗教,我在这里面体会到中国人的老祖宗确实智慧最高,发明的文字,文字是智慧的符号;发明了文言文,承传最好的工具,永远不容易变质,你说这个工具多好,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最懂得教育,中国人教育它的特质、特色是家庭教育,全世界没有的。
  家庭教育的对象是未成童之前,童子。成为一个童子七岁,成为一个大人二十岁;二十岁叫成人,七岁叫童子。七岁之前,未成童之前那个教育比什么都重要,中国谚语里头常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孩童的时候教就等於天性一样,养成习惯要在七岁之前。养成良好的习惯,一生都不会改变,中国人懂得,中国人非常重视,所以母亲最伟大。孩童的教育是母亲教的,父亲要忙於工作,要忙於养家,跟儿女接触的时间少,母亲是一天到晚照顾小孩,尤其这么小的小孩不能够离身边的。起心动念、言语动作都给小孩做最好的榜样,他从小就看到,自自然然他就学会了。
  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社会教育广学多闻,成就才艺;宗教教育是达到最后的圆满,特别是佛法。你看「雍正皇帝上谕」就晓得,他对儒释道三教可以说精通,他真修,他真干。佛教我们接触到之后,晓得这么好的教育,我们也要拿它来供养给祖先,让祖先也不寂寞。我们念佛堂天天播讲经的录相带,天天有很多同学在里面念佛供养,这是大孝!有人懂得,懂得他赞叹;有人不懂,不懂他毁谤,这个果报是属於他自己,所谓各人因果各人负责。
  我们的道场大家都知道,接受十方供养,报答十方施主、报答十方护法,我们这里供养牌位不收钱,跟一般道场不一样,我们这边所有一切法物也不收钱。今天上午我去参观书展,大概书展里头不卖钱的只有我们这一家,我们的书展是赠送的不是卖钱的。今天我去看了一看,我也买了一套书,清朝的历史,是中国大陆出版的,因为我们《四库全书》里面、《荟要》里面没有清史。我以前有一套放在澳洲,今天很难得遇到这么一套。所以不用钱买的,只有我们这一家。
  学佛谈何容易!正如佛在《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如果不是往昔无量劫中修福慧,这一生当中摆在你面前,你也不会留意。就像这经上所说的不解、不闻。所以这点我们自己要晓得,要珍重自己这一生的缘分,这个缘分无量劫难遭遇。这开经偈上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你知道吗?彭际清居士讲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今天我们遇到了,怎么能不珍惜?真正明白、觉悟他珍惜,不明了,不觉悟,他不把这桩事情看重,疏忽了,这都是属於愚痴、无知;如果再要批评,再要障碍别人,这过失大!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头讲得很清楚,你要是障碍别人的法缘,果报是生生世世愚痴,那就太可怜了。造业的时候很容易,受果报的时候太苦太苦!果报没有现前,造业的时候迷惑颠倒,不知道果报可怕;果报现前后悔莫及,太迟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我们自己遇到了,明白了,珍惜。就像从前有一段时期,一般人批评夏老居士的会集本,有很多同学劝我要表态,我只说过一句话,「天下人统统反对,我还是依教奉行」。什么原因?这个本子是老师传给我的,没有传给你,你可以反对,传给我的。传给我的我如果要反对,我的罪名就成立,背师叛道。你看「孝顺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我就完全违背了。老师这个本子传给我一个人,经本在我手上,所以天下人反对没有关系,现在民主自由开放,谁也不能干涉谁,可是因果各人背;我遵守,我依教奉行,我绝对没有疑惑,绝对没有后悔。我说我只能说到此地,其他的我就不能再说了。所以我依旧还是讲这部经,依旧还是读这部经,依旧还是依教奉行,没有改变过。
  我们跟一个老师学,对这个老师没有信心,那你何必跟他?那你跟他就错了。跟定这个老师,一生循著老师的路子去走,走错了,老师要负责任。做老师不容易,你自己走错路不要紧,你把别人路带错了,你要负责任的。断人法身慧命比断人身命的罪不知道要重多少倍。断人身命无所谓,人家常讲,四十九天他就投胎来了,二十岁之后又是一条好汉,这的确损失不大。那个闻法的机缘,尤其是闻到正法的机缘,百千万劫难遭遇,不是生生世世你都可以遇得到的,这个机会太难太难!这一生好不容易遇到了,你在当中批评,让听的人对这个法、对老师丧失信心,你这个罪多重,这是堕阿鼻地狱的罪业,不可以,决定不能做。批评不是那么容易事情,你要不是透彻,真正这个人说得不如法,你能把他带出一条更好的道路,成就他,那你有功;你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你把人家学佛的途径迷失了,你的罪过就重了。造业很容易,果报现前难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尤其此地说到「不解自说失」。解一定要通过行证,证明你的解是正确的,证明你的信是没有错误的,这个时候才能说。所以后面大师说得很好「真说闻者,必忘说闻」。说闻是即相,必忘说闻是不著相,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真说真闻。真说是什么?真说是无说,真闻是无闻,完全跟法性相应。这是什么境界?华严境界。华严境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的境界,至少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两句是讲的法身菩萨。没有证得法身,一定要遵循经教,不能加自己的意思。
  这个地方「逐语而说」,就是我们一般讲的「望文生义」,看到讲,以为是这样的,这就是「为自不闻」,哪有不说错的道理?哪有不误导众生的道理?现在这个社会我们非常清楚,自己体验太多,看得太多了,现在的人听骗不听劝,认假不认真。这是我们感觉到非常遗憾,也正是经典上常常说的,佛常常讲的「可怜悯者」,真的可怜。正法不知道,把正的看作邪的,把邪的看作正的;善知识也不知道,把真善知识看作假善知识,假善知识看作真善知识,亏吃大!你了解现实状况,我自己觉得自己特别庆幸,在这个时代里头,这样环境里面,我还遇到真善知识,还遇到正法,还遇到最殊胜的《华严》、净土,我要珍惜自己,所以我五十四年没有中断。
  今天有道友告诉我,说某个法师自己说,他讲经说法超过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他大概讲经说法有五十多年。我给这位道友说,他没有超过。他说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天天讲,你是不是天天讲?你不能说,我一年讲一个星期,我五十年都没有中断,我讲了五十年,那不行!人家四十九年天天讲,比不上,怎么比都比不上。那我讲经,我从三十三岁开始讲经,讲到今年四十七年了,我再两年能赶上释迦牟尼佛吗?赶不上。释迦牟尼佛一天讲八个小时,我一天讲四个小时,现在到这个地方来,大家要我养养身体,讲两个小时,那怎么能比?人家每天讲八个小时,所以留下来的典籍这么样的丰富。我们讲四十九年,留下多少东西?怎么能跟人比?量比不上,内容也比不上,这个话不应该说,说这个话狂妄。
  你活的年岁比释迦牟尼佛活得大,可以。释迦牟尼佛七十九岁走的,我们中国算虚岁八十岁,实际上七十九岁走的,孔老夫子七十三岁走的。你今年活到八十、九十了,你比释迦牟尼佛寿长,可是你讲经的时间比不上人家。人家真正开悟了,大彻大悟,你悟了没有?不要说大悟,如果你有小悟,我相信你一定很谦虚,你绝对不会说这个话。中国人的谚语所说的「学问深时意气平」。佛法,你真有功夫,贪瞋痴慢没有了。不要说佛,阿罗汉见思烦恼就断了,从这上来讲,我们能比谁?比须陀洹也比不上。
  须陀洹八十八品见惑断掉了。第一个是身见,须陀洹绝对不把自己这个身执著是我;我们今天对这个身还执著,我!你怎么样能比得上人家。须陀洹决定不堕三恶道,虽然思惑没断,出不了三界,他在三界六道里面只有人天,人间天上七次往来,思惑断尽就超越六道轮回,圣人不是凡夫。我们能跟人相比吗?大乘《华严》是圆教,初信位的菩萨断证的功夫跟须陀洹相等,智慧、福德比须陀洹大太多了,初信位的菩萨。我们今天接受人家的批评,一肚子不高兴,要两、三天气才能消掉,这怎么行?赞叹你几句就欢喜得不得了,一点委屈都受不得,都不能接受,道道地地的凡夫,烦恼习气一分都没有断,怎么能跟人家相比。所以这首偈要用一般的话来说,记问之学,孔夫子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
  我们在讲席里头也常常勉励同学,特别是发心学讲经的同学,一定要著重实行。把经教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经教里面的教诲统统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你真的落实、真的做到,这才叫学人,这才叫学佛。实实在在讲哪个人不想学?哪个人不想做?可是偏偏做不到。这是什么?烦恼习气太重,佛家的术语说业障太重,业障一定要消除。业障不消除,不但学佛不能证果,连开悟都没指望,悟门被业障堵死了,你不能开悟。消业障,不是念念忏悔偈就消业障了。忏悔偈是没错,光念不解义,不相应。用什么方法才真正能够消业障?用《弟子规》,用《十善业道》。不要求得太高,就是这两门东西真正把它做到,一天到晚,一年到头,念兹在兹,真干,那你就有真大利益。
  纵然佛法不解,没有遇到殊胜的缘,不解,没有善知识指导,你能把十善、把弟子规做到,决不堕三途,来生得人身,一定比这一生福报大、智慧长,肯定的。如果修得好,弟子规、十善能帮助你生欲界天,完全看你的功夫。欲界天有六层,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六层天你有分。如果你只有说没有行,那你就没有分,来生的果报还是随业流转。
  说到随业流转,你想多可怕,一念不善的心,一句不善的话,一个不善的行为,都是帮助你堕落三途。三途业因很复杂,最重要的一个业因就是贪瞋痴慢疑恶见,佛家讲的六个根本烦恼。那我们想想,我们从早到晚,晚上睡觉之前好好反省一下,我今天一天思想、见解、行为与这六条相不相应?贪欲,瞋恚,愚痴,对於圣贤教诲怀疑,傲慢,不善的见解。如果与这六条相应,那我今天这一天造的是什么业?三途业。我们的反省,这一天果然与十善业相应,与《弟子规》相应,没有违犯,那我们今天所造的业是人天福报,这不难。难在什么?你有恒心,你有毅力,天天干,认真的干,在这上奠定基础。我劝同学认真努力干两年,两年当中务必远离十恶,养成十善,落实在《弟子规》当中。这两年的功夫我们就脱离了三恶道。你相不相信?你要不相信,那你就有怀疑;你相信了当然你就没有疑惑,你就会真干,我不想堕三恶道,我想来生比这一生还要好。
  人,特别是到晚年六十岁以后,自己清楚自己这一辈子过去了,再往前看远一点,远一点是来生。六十岁之前在这个社会上叫迷惑颠倒,没有想到将来的事情。一退休之后,来生的事情就浮在面前了,这一生已经过去了,我要为来生打算。人要想到来生,就会知道断恶修善有此必要,积功累德值得我们认真去做。年轻时候放不下的,这个时候也知道要放下了,为什么?带不去。再仔细想想,你小时候的玩伴,青少年时候的同学,踏进社会有很多你的长官、同事,你的亲朋好友,现在还有几个人在世间?如果我们常常能想到这个问题,你对这个世间自自然然意冷心灰。意冷心灰是消极,消极不是办法,佛法的教学不是消极。
  说佛法消极,从前李老师也讲,人家说佛法消极,他老人家说得好,消极有两面。你看看世间年轻人对於善法他消极,他不做,孝顺父母他不做,尊敬师长他不做,修养道德他不做,这就是消极!学佛人也消极,哪一方面消极?色情暴力不做,杀盗淫妄不做,争名逐利不做,贪图五欲六尘享受不做,是消极。你看一般人学佛怎样?他连肉都不吃,消极。所以消极是两说,你说我消极,你也消极,你不能单单说我,这里头有善跟不善。学佛对不善消极,对善积极;那些说我们消极的人,他对善消极,对不善他积极,果报不一样!所以听话要明白不能糊涂,自己清清楚楚,解答给别人听,让别人也觉悟,这就帮了他的忙。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什么?生活得快乐,人人都想,为什么你活得那么苦?一生都能在快乐当中生活,这个人有福。
  快乐,不是有财富你就得到快乐。有财富的人,苦不堪言,不快乐,我见过的很多,出门还要保镳,不自由,住的地方警卫森严就像坐牢一样,哪有我们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