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回归到本性,这就是佛法。佛这个字是外来语,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觉,是智慧、是觉悟,所以佛法是觉悟的方法。觉悟所依靠的是智慧,智慧现前你就觉悟了,觉悟能解决一切问题,连我们病痛的问题、生死的问题,全能解决,永无病恼,永无生死。永无生死就是大涅盘。
涅盘之乐乐无穷。佛在经教里面给我们举了几个例子,涅盘的四种乐,第一个是离一切世间苦,得出世间大乐。出世间乐是什么?给诸位说,离苦就是乐。我们读往生经,往生经就是净土经论,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世界称之为极乐,那个地方没有苦,没有苦就叫做乐,所以苦乐是相对的,苦没有了,乐也就没有了。你要想到这个世间种种快乐的事情,这种种快乐在佛法里面叫坏苦。佛法讲三种苦,三大类,苦苦、坏苦、行苦,这三种苦都没有了,这叫真乐。苦苦跟坏苦就是我们讲的苦乐,苦苦是苦,坏苦是乐,这两种都没有了叫行苦。为什么叫行苦?他不觉悟,他虽然苦乐都没有了,他迷,迷而不觉,那还是苦,叫行苦。一切苦不外这三大类,这三大类的苦统统没有了,那就叫乐,就叫极乐。
涅盘第二种乐,远离愦闹。我们现在讲繁华热闹,远离了,生活在哪里?生活在清净寂灭,这个味道长。世间人喜欢热闹,真正有德行、有修养的人喜欢寂静、安静。安静里头有真味,热闹场所那是欲望。现在一般人讲磁场,热闹里头的那个磁场是欲望,人生活在那里头烦躁、情绪不安;清净的环境里面那个磁场是安定的、是和睦的,那是真正的享受。长年生活在都市里面,偶尔到这些地方去旅行、观光、休假,你会感觉得那几天身心舒畅,这个乐是属於涅盘乐。
第三是智慧开了,於一切法悉知悉见。心地清净,智慧开了,用现在科学家的话来说,时空的维次突破了,到达这个境界是真正所谓无所不知、无所不见、无所不能,要不要学习?不要,为什么不要?何期自性,本来具足。惠能大师入了这个境界。你看世出世间这些典籍,他不认识字,你念给他听,他没有一样不明了,他可以讲给你听。念的人不懂,听他讲解也开悟、也就明白了。不认识字的人会讲经,儒释道的典籍你念给他听,他统统都跟你讲,一点障碍都没有,你要问那什么原因?实在讲,他开悟的时候第一句话「何期自性,本来具足」,具足无量无边的智慧,他怎么会不知道?「何期自性,本来清净」,那就是性净涅盘。他在这个世间,六根有没有染污?丝毫染污都没有。为什么?自性清净,我们前面讲的性净涅盘他得到了,他契入这个境界,所以他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永远不离,念念相应,这叫入真实慧。
不但永无病恼,而且涅盘四乐最后一个:身如金刚,永不坏乐。六祖他也有生死,生死是肉身,身如金刚不是他的肉身,是他的法身,法身不生不灭,示现在九法界完全能控制。他那个身不是业报身,业报身才有病恼,他的身是乘愿再来的应化身,应化身没有病恼。有时候也有病恼,那叫示现,那是什么?用这种方式来教化众生。像维摩居士,这当年佛在世的时候,维摩居士所证得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平等。所以诸位要晓得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是出家成佛,维摩居士示现在家成佛。由此可知,成佛、成菩萨、成阿罗汉,你说是出家还是在家?统统行,在家出家没有两样,你入那个境界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个示现才叫圆满。
出家人不可以轻慢在家居士,轻慢就错了。在家居士对出家人尊敬,出家人对在家居士同样要尊敬,决定没有差等的。普贤菩萨十愿第一愿「礼敬诸佛」。不是一出家就高高在上,那你就完了,你不出家还好,出家贡高我慢,贡高我慢是严重的烦恼。你看看六个根本烦恼,贪瞋痴下面就是慢,你的根本烦恼就生起来,这还得了!不出家你不会生这个烦恼,一出家这个烦恼现行,这难怪古人所谓「地狱门前僧道多」。这个话我们听起来,想想不无道理,为什么?傲慢。不知道世尊当年在世,他的这些学生像十六大弟子,迦叶、目犍连、舍利弗、阿难,这些人见到维摩居士,这诸位在经典上看到,都对维摩居士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这是最敬礼;对老师释迦牟尼佛是这样尊重,对维摩居士也是这样尊重,这就对了。我们现在只一出家就把居士看矮了一截,你还想成就吗?不可能。
你要怎样才能成就?此地讲的无病人。病这个字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我们今天身很健康没有病,心上有病,心上是什么病?有烦恼习气就是病。你看病恼,恼是烦恼,烦恼是病,见思烦恼是病,尘沙烦恼是病,无明烦恼是病。谁是健康的人?阿罗汉以上,懂得尊敬人、懂得爱护人、懂得帮助人、懂得成全人是佛菩萨,是健康的人没有病,为什么?他有智慧,他契入真实智慧,所以普贤菩萨十大纲领,修行的十个纲领,就是十大愿王统统做到了。
礼敬诸佛,诸佛是指什么人?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未来佛。未来佛是谁?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你对一切众生能像对佛陀那样恭敬吗?如果恭敬是有,还有等差那就错了,你不平等。不平等就是病恼,不真诚就是病恼,不清净就是病恼,一身都是病。你对人,对一切人,对个贫穷下贱的乞丐也要像对佛一样的尊重、一样的礼敬,你能做得到吗?诸佛菩萨做到了,世尊当年在世的弟子们做到了,这表演给我们看的。不但对人,对所有一切动物,蜎飞蠕动,蚊虫蚂蚁,你对它有没有恭敬心?你有没有尊重它?你对它不知道尊重、不知道礼敬,普贤菩萨第一句你没做到。不但对小动物跟对佛没有差别,对植物、对矿物、对自然现象没有两样。诸佛菩萨对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众生、所有一切现象就是一个真诚恭敬。所以有人问印光法师,学佛怎样才能够契入佛的境界?印光大师答覆两个字「诚敬」,就是礼敬诸佛。用真诚心去修礼敬,你就契入了。一切恭敬,毋不敬,从这里下手。一切恭敬,你还会害人吗?你还会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吗?当然没有。
今天大家讲化解冲突,恢复安定和平,普贤菩萨所教导的那真正是最究竟、最圆满、最彻底的落实,真正做到从我心做起,这不是从外头,从我们自己真心做起,真实智慧做起。你没有真实慧,你对於这个不能够真正的认知,不晓得宇宙万有跟我是什么关系,你完全不知道。宇宙万有跟我的关系是共同一法身,是我们的法身,关系太密切了。如何相处?相处是性德,性德就是诚敬,说到最简单的就是一个真诚,这是性德的核心,性德的中心。诸佛菩萨、大圣大贤没有别的,他就是永远掌握到中心。我们换句话来说,回归到中心,回归到中心就是回归到真诚。中国五伦里头「父子有亲」那个亲就是真诚。真诚的相就是慈悲、就是爱,真诚的作用就是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是定,觉是慧,慈悲是戒。慈悲是完全应用了,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在处事待人接物,永远没有过失。无病恼就是无过失,永远没有过失,永远不会犯错误。所以先决的条件是怎样回归到自性的核心,回归到自性的中心,真实慧。
我们看到无病人,在佛法里面讲无病人是佛陀,菩萨是不是无病人?菩萨还是有病,为什么?他无明习气没断,不过他很轻,很轻的病,不碍事,好像很健康,跟健康的人没有两样;阿罗汉也还不错,阿罗汉的病比菩萨重,可是还是不碍事,算是小病。菩萨是很轻微的病,如来才没有病,六道凡夫有严重的病,为什么?没有智慧。所以阿罗汉称正觉,菩萨称为正等正觉,佛称为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真实慧有高低差别不同,但是都可以说永无病恼,他只有向上提升,他不会往下坠落。这是我们要知道的,我们所希求的,我们每天认真努力来学习的。
凡夫修行容易退心,我们要想著自己怎样才能够天天有进步,不至於退转,佛给我们讲了四条。佛讲得多,今天我们只说这四桩事情。第一个对於佛法疑惑、怀疑,纵然相信了,半信半疑,容易退心。怎样对治?对治就是佛所讲的断疑生信,你有疑,这个疑一定要把它断掉。如何断疑?学习,认真努力的学习,你才能生起信心。第二个毛病就是自己有很深的成见,贡高我慢,执著自己的想法、看法,批评佛法,这没办法,这种人多。特别是学术界的,拿到佛经批评,所以他没有办法入真实慧,这个障碍很深,叫法执。一定要虚心求教,不虚心不行。印祖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就得十分利益,一个人没有恭敬心、没有真诚心学东西学不到,稍稍有傲慢那就完全造成严重障碍。第三是嫉妒别人的利养。别人有修行、有成就,当然尊敬他的人多了,供养的人也多了,他看了就放不下,生起嫉妒心。所以嫉妒也是严重的烦恼,障碍自己入真实慧。第四个是对一切菩萨没有恭敬心、没有信心。所以这四种最容易让修行人退转,有些退转退得很厉害,大幅度的退转,在这一生都不能恢复,这是非常可惜。
如何能不退转?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提到,当然真正的因是宿世的善根,过去生中善根深厚,这是真因,在这一生当中遇到善缘;如果遇不到善缘,虽有很好的善根,也不能够继续向上提升。所以一定要有缘,遇到缘之后,缘遇到了,最重要的自己好学,尊师重道加上好学,你成功的希望就很大。尊师重道是用性德来学,前面讲,你有恭敬心,你对你所学的尊重,然后学了之后明白了,不但对老师要尊重,对所有一切众生都尊重。尊重的等级决定没有差别,我对佛是怎么尊重,我对一切众生也是这样尊重,对老师也是这样尊重,那你就真正学到普贤菩萨的礼敬诸佛,你真学到了。这个利益太大太大,能帮助你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头一个我们要学的,连儒家,这世间法,你看《礼记》里头头一句,「曲礼曰:毋不敬」,都把这个摆在第一句。普贤菩萨第一句「礼敬诸佛」,佛门里面许多拜忏的忏仪你打开看看,头一句「一切恭敬,一心顶礼」,说尽了,就是礼敬诸佛具体的落实,决不能疏忽,决定不能小看,然后你有这个,后面就不难了。「称赞如来」很重要,称赞如来是什么意思?我们中国人讲的隐恶扬善,是这个意思,也就是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讲的「不见世间过」。对任何人一律平等,称赞他的善,不说他的过失。自己修得好,行得正,别人有过失,感化他,决不是责备他,决不是批评他,而是用自己的心行去感化他,这个人是菩萨。常常把别人的过失放在自己心上,这个人是凡夫,这个人是迷惑没有觉悟,觉悟的人不干这个事情。这都是很难做到的,往后就愈来愈容易。
第三个「广修供养」,修供养没有分别心、没有执著心,但是我有智慧知道应该怎么做法。真正有智慧的人供养有没有供养错误的?也就是说我们的供养给人家做了坏事,有没有?有。为什么觉悟的人还有?觉悟的人用这种方式来教化众生,让众生看到这些事相他省悟过来。所以顺境、逆境都是佳境,善缘、恶缘都是好缘,善事、恶事都是好事。这个意思就很深,一般人体会不到,那你就不了解佛菩萨;佛菩萨也不需要人了解,他所做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没有一样不是帮助众生觉悟、不是帮助众生回头。还有些过失还要重复做,我举一个例子,这是我亲身遇到的,那个时候还很年轻,但是经过老师一点醒我就明白了,我就晓得他这个做法是对的。
道安法师,台湾的道安法师,过世十几年了,我在年轻的时候追随他。他老人家在台北办一个大专佛学讲座,请我去做总主讲,所以我跟他往来就比较密切。有一天我去看他,他在松山寺,去看他,见面的时候他就问我:净空法师,你有没有看到刚才有个居士出去?我说:我看见,他是在大门口碰到的,我也认识他。老法师就告诉我:他今天又来骗我了。我说:你给他没有?给他了。这个人常常去骗老和尚,老和尚装作不知道,每次都给他。老和尚说了之后,我才明了老和尚所用的苦心,最后总有一天他觉悟到,回头了,原来每次骗老和尚,老和尚都知道,他不糊涂。以为他糊涂,不知道每次你去骗他都给你,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你有一天真正了解,你才会低下头来,才会忏悔,才会改过自新。教一个人不是那么简单,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手段,日久天长让他惭愧心生起来,他才会回头,他才会觉悟。我们一般人哪能看得到!都以为老和尚很容易骗,很容易上当,谁知道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一点都不糊涂。他那个上当是故意的,所谓是用心良苦,帮助一个人回头。他不说那个人的过失,他也不随便跟人说,难得他来跟我讲这些事情。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四四卷) 2006/5/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4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第六段第三小段所遇人物,今天我们从第八首偈看起:
【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
清凉大师的《疏》里面注得很简单,但是也很清楚,「四大乖违成病,知空,则永无所乖」。注的是很简单,意思非常的深。『疾病』,特别是在我们现代这个时代比过去要增加很多很多倍,从前没有的这些疾病现在有了,奇奇怪怪的病。得病的原因是什么?清凉说得好,四大。四大是什么?佛经里面所说的「地水火风」,这叫四大。指的是什么?我们不要再往细处去想,我们想就是一般常识所说的,我们这个身体是什么东西造成的?这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身体虽然外面五官,里面五脏六腑,统统都是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不是最小的?不是的,在人体里面它是最小的一个组成的分子,如果再分析,那它可以分成为分子、原子、电子、粒子,这我们讲微观世界。我们现在就以细胞做单位,人身体是细胞组成的,科学家告诉我们,一个普通的人身上有多少细胞?我在过去好像看到有个报告,记不清楚是什么时候看的,也忘掉了,有这么一个概念是六十万亿,一个人身体上有六十万亿细胞组成这个身。
四大是指什么?就是指细胞,四大就是细胞。细胞它有四个性质,实在讲,纵然分析到基本的粒子,它还是这四种性质。第一个它是物质,在细胞上已经是非常明显的能看出它确实是物质,物质在佛法称为地大,地代表它是物质。水大代表它含的有水分,这我们大家现在都很清楚,火大就是它有温度,它有水分,它有温度。现在科学里面不讲水火,它讲带电,带阳电就是火大,带阴电就是水大,它确实是带电体。它是个动的,不是静止的,所以它有新陈代谢,周期都不长,有新陈代谢,这个动就叫做风大。如果我们再把它分析,细胞再分析变成分子,分子再分析变成原子,这个四大就很清楚、很明显。现在科学常识是大家一点都不怀疑,在高倍显微镜上真的是看得很清楚,很小的物质分析到最后成为粒子,基本粒子,这是物质,最小的物质。
在佛法里面没有这么多名词,佛法里统统用一个「尘」,微尘,用这个字来代表。我们今天讲微观世界,在佛法用尘来代表。但是尘有大有小,通常佛在经上举例讲的大概有好多种,像我们一般好眼睛,眼力很好,能够看到什么?牛毛尘。牛毛,一根牛毛,牛毛尖端上有一粒尘土,它停在那个地方不会掉下来,停在那个地方;那当然很小很小,这是好眼睛能看得到,一般人确实很不容易看见。牛毛尘的七分之一,大概我们的肉眼就看不见了,羊毛尘。中国人写毛笔字,这个毛笔羊毛的成分很多,几乎大多数都是用羊毛,再就用狼毫,狼毫是黄鼠狼,这个毛也很细。牛毛尘的七分之一是羊毛尘。羊毛尘还可以分,分做七分之一叫兔毛尘,兔毛就更软更细,兔毛也可以做毛笔。兔毛尘再分七分之一就叫水尘,水的密度并不大,真的是有空间,这一类尘可以在水里面自由游来游去,不受水密度的障碍。水尘再分七分之一叫金尘,金就是金属,金银铜铁。金属的密度很大,可是在显微镜之下,它还是有空隙,像网状组成,它当中还是有空隙,这一类尘在金属里面它没有障碍,它可以钻来钻去的,这是金尘。
金尘再把它分成七分之一就叫微尘。微尘,在过去佛讲阿罗汉能看见,阿罗汉可以看到微尘,天眼都看不到。微尘还可以分,分成七分之一叫色聚极微,这个阿罗汉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