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窃诩蚁啵挥惺鞠殖黾蚁啵歉霰惹鹉崾浅黾胰恕A婊菽艽笫υ诨泼罚皇窃陧苑坷锿吩隰┟祝颐窍衷诘幕埃且骞ぃ皇浅黾胰耍墒亲媸σ虏ТN蘧〔乇惹鹉岵⒉恢溃皇蔷醯谜飧鋈撕芏鸱ǎ渤隼春苡械览恚宸梦逄逋兜兀桶选赌叹钒岢隼聪蛩虢獭;菽艽笫徒兴隳睿罡姨K睿钔曛蠡菽艽笫Ω步猓蛄恕H绻阌姓飧瞿芰Γ椭っ髂阏娴目颍莱鍪兰湟磺蟹挥幸谎煌ù铩H绻挥械秸飧龅夭剑鲜的罘穑笊煌粒嘈啪煌琳嬗校阏庖簧挪恢领犊展�
往生的这些瑞相,我在这一生当中看到好几个,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临终没有生病,预知时至。前天还有一个从北方来的老居士,告诉我,她的先生往生,七十八岁,预知时至,没有生病,说走就走了。她亲眼看到的,现在信心生起来了,告诉我她还有些放不下的。我跟她讲,放下吧!这个世出世间全是假的,一个人能不能往生,关键就是他有没有放下,果然真的放下,念佛决定得生。她说她先生往生的那天,还手牵著她,告诉她看到路上两旁都是莲花。跟她讲,她看不到,她先生看到,大概就是一、二个小时之后他就走了。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情很多,不是假的。
所以我们对於一切经论展开还有疑惑,还不能通达明了,没有悟!一般讲悟,小悟,不是大彻大悟。小悟、大悟都不管用,为什么?不能了生死,不能脱离六道轮回。大彻大悟的人能脱离六道轮回,到哪里去?到四圣法界,不是到极乐世界,这个要晓得。我们今天讲天天有悟处,小悟,古德常说积小悟成大悟,我们现在做的是这个功夫;积大悟成彻悟,这就不是容易事情,一万人当中大概一个都找不到。必须要做。能不能悟的关键,跟诸位说,苦行是很重要的因素,为什么?人甘心情愿过清苦的生活,欲望没有了。烦恼里面最严重的是爱欲,这个东西难断;甘心情愿过清苦的生活,爱欲的习气就淡薄,这是好事情。
所以,世尊当年在世为我们做的示现,你再看看世间圣贤,在中国,你看孔子,看孟子,你看孔子一个学生颜回,这是夫子常常赞叹的。颜回是个苦行僧,箪食瓢饮,过最清苦的生活。现在在这个世间,少数,不是多,真正修行人,在山上不下山,住茅蓬。自己在茅蓬旁边种点青菜,日中一食,哪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可是他挺长寿、挺健康的。你看新加坡的许哲,今年一百零八岁,她是一百零一岁到我这儿来皈依的。一天吃一餐,她吃生菜,一点点饭,没有油、没有盐、没有糖,什么佐料她都不吃,她的生菜是用开水烫一下。就过这个日子,她过了几十年,身体非常健康,为我们做示现,听说这两天到上海去了,一百零八岁还到处跑。你看她一生照顾二十多个老人,其实那个老人都是七、八十岁的,她自己一百零八岁,照顾七、八十岁的老人,照顾二十多个。所以她自己告诉人,她是一百零八岁的年轻人。
我们世间人又怕这个营养不够,又怕那个营养不够,结果怎么样?结果真的都不够。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常常想它不够,它怎么会够?像许哲,像世尊跟他这些弟子,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想什么都够了,什么问题都没有,这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见苦行人,自然菩萨引起的大愿,希望永远『依於苦行』,自行化他,到究竟处。在我们的究竟处就是往生净土,这是我们的究竟处;到净土之后,必定一生证无上菩提,再不会有第二生,一生成就。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接著看下面第十六首偈:
【见操行人。当愿众生。坚持志行。不舍佛道。】
这首偈也是在出门,在从前说托钵,路上可能遇到的人。这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坚持戒律、有操守的人,我们一般讲严持戒律。出门看到了,引发大愿,『当愿众生,坚持志行』,志是志向,行是行为,『不舍佛道』,志在作佛;换句话说,我们的心、我们的言、我们的身,身语意一定要像佛。佛的心是禅,佛的言是教,佛的身是戒律,所以禅、教、戒就是佛道,时时刻刻不能舍弃,这样的人哪有不成就的?不但成就,而且肯定是一生成就,不会再到来生后世。凡是还会拖到来生后世的,都是这一生修行志行不坚,才把这一生的光阴虚度,甚至於空过了,这是非常可惜的一桩事情。
我们想不想在这一生成就,这首偈是关键。前面教我们要依於苦行,世尊当年入灭之前,教诫弟子,因为阿难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佛住世的时候,我们大家是以佛为师,佛入般涅盘之后,我们以什么人为师?佛说了两句话,「以苦为师,以戒为师」,只要你能够不舍苦行,坚持戒律,等於佛在世没有两样。所以,佛一生给我们示现苦行。就是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皈依供养,佛还是托钵,还是三衣一钵。供养的园林、精舍,只是做为讲经教学用而已,决定没有以它为自己的财产,没有,佛是真的出家了。出家人如果还有财产,那哪里叫出家?克实而论,你出了你的小家,因为你那个家,你的土地、房屋没那么大,出了个小家,入了个大家。住持一个寺院,那个寺院就变成你的家,土地面积、殿堂房舍比你家大得多了,你又入了个大家。小家障碍你了生死出三界,大家就更不必说。这一点我们要看破,就是要看清楚,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是怎么做的,我们要向他学习。
当时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种种供养,佛是一分一毫都没有取,只是借他这个地方,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办班教学。你提供一个场所,很好,我们就在你这个场所办,讲完了,这个课程讲完就走了,决定没有留恋。所以我们今天把它称为办班教学,大家就好懂。有些地方佛只讲一部经,我们今天说一个单元,有些场地佛讲了好几部经,像只树给孤独园,大概是所有场所里头讲经最多的,他在这个地方讲了十几部经。在灵鹫山,灵鹫山没有房舍,大树底下,学生们围著释迦牟尼佛在听课,没有桌椅,都是坐在草地上。这样的办班教学,在世尊一生那是时间最长的,有精舍、有房舍,那是别人提供,那很少。佛是丝毫留恋都没有,随缘,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这里头有个很深的道理,《楞严经》里面所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
佛在任何地方,境界都是佛境界,在旷野里面,大家席地而坐,佛在那个地方讲经说法,冬天会不会冻著?夏天会不会热著?印度,我们知道是热带,没有冬天,所以三衣一钵就够了。雨露风霜有没有遇到过?这个我们相信。佛在那个地方教学,除了我们肉眼能看见的这些大众、听众之外,还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但是须陀洹以上的都能看见。须陀洹是小乘初果,他的断证功夫跟大乘《华严经》里面讲的初信位的菩萨相同,六通他得到两个,天眼通、天耳通;换句话说,他能看到天龙鬼神,也围绕著释迦牟尼佛在听经。有这么多天龙鬼神,肯定风调雨顺,现在讲的是最好的气候。佛无论到哪个地方,山河大地你看到都是非常吉祥、非常和顺,没有风雨,没有障碍,这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为什么?来听讲经的这些人都是善人,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他们不造罪业。
不仅仅佛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现在日本江本胜博士做的水实验,让我们从科学方法里面明白了,外面境界真的是随我们的意念在转。我们有好的意念,善念,山河大地、一切万物,无有一物不善;如果我们的念头不善,那就没有一样东西是善的。佛从前说过,现在科学家做出证明,能不相信吗?值得我们深深去思惟。
这些修行人,真正有操守的人,我相信他修学的目标,就是要在这一生当中得到一个成就,成就就是佛道。什么是佛道?我们在讲席里跟诸位同学报告过,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成佛;妄想纵然放不下,分别执著可放下了,菩萨;分别也没有办法放下,执著放下了,也难得,证阿罗汉。所以,佛、菩萨、罗汉是人做的,怎么知道的?《华严经》上说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个话说得多么清楚,只要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舍掉、放下,如来智慧德相就现前,你就成佛了。所以关键是你放得下放不下,关键在这里。
你真正发心修,你能不能坚持志行?关键在坚持,坚是坚决,持是保持,刹那之间也不会失去。志,用现在的话,是你的愿望,行是三业行为。志在佛道,佛道是究竟圆满的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不从外得,外头没有,自性本具。自性从哪里得来?自性从大定得来,这个大定的名字,在《楞严经》里面叫「首楞严大定」,首楞严大定是自性本定,不是从外头来的。你的自性本来定,现在也没有动,现在动摇的是什么?动摇的不是自性,是什么?是无明、是妄想、是分别、是执著,这个东西动,它绝对不是静态的。烦恼习气动,为什么?它是从无明变现出来的,无明就是动的。而明,明是不动的,明是照,照见,照见是不动的,就像水一样。我们出去旅行,看到的湖光山色,江河看不到这个现象,湖、池塘,看到这个现象。
我在前两个星期,有这么个机缘,到云南丽江去住了两天。在丽江看到的湖泊,清净没有染污。湖水平,没有波浪,像一面镜子一样,玉龙雪山倒影照在里面,像照在镜子里面,清清楚楚,照见。我们的心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平等的,本来是觉悟的,再跟诸位说,本来是慈悲的,从来没有动摇过、没有染污过,那是我们的真心,那就是佛道。我们今天为什么搞得这个样子?佛在经上常讲,不守自性,什么时候不守自性?就是现前,现前你有妄念,妄念就是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著,你有烦恼,你有习气,这统统是不守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里头本来没有这些东西。
佛是辛辛苦苦教导我们,教什么?教我们回头,正是《楞严经》里面讲的,讲得太好了,简单明了,修行人怎么成佛的?最重要的一个关键,以不生灭心为修因,这成功了。凡夫修行为什么不能成就?他用生灭心作本修因,所以修无量劫都不能成就,这个话说得多清楚、多明白。这也就是说明,你修行,你没有放弃妄想分别执著,那你就是无量劫、三大阿僧只劫你都不能成就。如果你用不生灭心做为你的因,修行的因,你这一生就成无上菩提,你就成功了。这就是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里面提出来的,《楞严经》修行最重要的是舍识用根。识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是识,根是什么?根中之性,六根,眼根,眼根里面的见性,耳根里头的闻性,鼻根里头的嗅性,舌根里头的尝性,性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识有。所以我们今天一般凡夫修行人,用什么见?用眼识见,用耳识听,用鼻识嗅,用舌识尝,这里就有分别执著。如果反过来,我们用根中之性,用性全是照见,用性见,见性见,用闻性听,用嗅性嗅,用舌性尝,这个人就成佛了。
你看看众生跟佛的差别,《楞严》上说得多清楚、多明白。你能把心意识放下,心是妄想,意是执著,识是分别,把心意识放下,不用心意识,就是不用妄想分别执著;只要把这个放下,你六根所用的就是性,就是见性、闻性、嗅性、尝性,就是性,不是识。外面境界变了,真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眼见外面的色是什么?色性,不是色尘,眼识见色尘,见性见色性,见色性、闻声性就叫做明心见性,宗门说得好,见性成佛。佛教人,实在讲没有丝毫隐瞒,我们中国古人讲和盘托出,一丝毫没有隐瞒,全部都给你了。你愿不愿接受?你有没有体会到?你真正听懂,体会到了,念头一转,凡夫就成佛,所以凡圣确实在一念之间。转不过来,这就是说习气太重、烦恼太深。
可是这些教诲,我们听了、读了,就像闪电一样,虽然很短暂,这是一念性光,性光乍现,像闪电一样。难得,从来没有闪过光,现在闪了一次,希望往后闪的次数多,慢慢密集,由闪光变成常光,你就成就了。怎样才能帮助自己提升,把闪光提升到常光?坚持志行,这个太重要了。再跟你说得明白一点,坚持苦行,坚持持戒,你不从这儿下手,你那个坚持是有名无实。从什么地方下手?我现在劝同学从《弟子规》下手,从《感应篇》下手,从《十善业》下手,儒释道三家的基础,你不从这儿下手,做不到!下手处要最容易的,不能太难,由易而难,由浅而深,循序渐进,这就成功了。
所以总要晓得儒释道的根,这三样东西是儒释道的根,自己一定要做好。你去教别人,有些人乍听很欢喜,听了一个月、二个月,他就退心了,一年、二年,他就不来了。古人所谓「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二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没有了,变成老油条。这个现象在今天的社会是非常的普遍,常见的现象。怎么办?回光返照,老祖宗告诉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为什么这些听的人会听跑掉?刚刚听几天,欢喜得不得了,受到感动流眼泪,慢慢就跑掉了。是我自己没做到。
为什么古时候尧王、舜王,他们教的那些人,一生都不会跑掉?天天追随,天天不舍,释迦牟尼佛教学,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一生都不舍离,都没有跑掉。什么原因?自己做到了。所以今天教学,头一个你自己要认知,众生本性本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你首先要认知这一点。你可不能说「他们没有善根,他们没有福报,听了几天不再来了,没善根!」错了,你一辈子不会成功。你怎么能怪人?你要想我自己修得不够好,我自己讲得不够好,所以把人讲跑了。
一部经,同样是一部经,譬如一部《弥陀经》,讲一遍当然挺新鲜,二遍、三遍还可以,十遍、八遍不听了,为什么?我听过了,我听得很熟了,我不要再听。为什么佛菩萨来讲的时候,众生就不会跑掉?什么原因?你要晓得,佛菩萨讲经遍遍不一样,有听头。你讲的经是遍遍都一样,听了一遍还要听第二遍吗?为什么他遍遍不一样?他修行的功夫天天提升,他的烦恼天天轻,智慧天天长,所以他讲的不一样,那就是遍遍都有听头,都能吸引人,这成功了。所以你要回过头来问自己,你不能怪别人,他没有善根,他没有福报,全都错了;自己错,不知道错在哪里,只晓得去怪别人。
佛说得好,未能自度,怎么能度人?你要教别人,先要把自己教好,所以做老师难!为什么古时候老师那么受人尊重?道理在此地。老师是修行人,修什么?修正自己思想、言语、行为的过错,天天在修正,天天在改过。所以他的东西就是一部经,万古常新,可深可浅,可长讲,可短讲,没有一样不精彩,道理在此地。你自己不真正去修行,修行没有别的,断烦恼,长智慧不要求,烦恼断了智慧自然开,道理就在此地。所以佛法真的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你觉得很难,是你不会,你要会的时候,不难。
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习气要改,工作里面的习气,待人接物的习气,一定要改。与人相处一定要懂得恒顺众生,就像佛菩萨一样,恒顺六道众生。六道里面愈是往下,随顺就愈难,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随顺上面的容易,为什么?他善多恶少;随顺下面的,恶多善少,不随顺怎么行?你不随顺,他真的就掉头而去,所以随顺是德行;随顺,我们世间人讲迁就。不可以以自己的标准为标准,一定要以众生的标准,以他的标准为标准,他就容易接受,接受做朋友,做好朋友。你自己行得正,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跟性德相应,时间久了,自然感化他,他觉悟了;觉悟他自然回头,没有不回头的。他还没有回头,要晓得我做得不够,我感得不深,他还没有体会到,还没有省悟过来,我还要继续认真努力。天天改,时时改,为自己也为众生。
实在讲菩萨发心,为自己的少,为众生的多,这样勇猛精进。我要不好好的改,众生就多一天迷惑,多一天造业,多一天受苦,菩萨怎么忍心?看到这么多众生堕在三途受苦报,怎么样去救他?只有自己做好样子来感化他,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讲,他不听,一定要做出榜样来。我们有时候也从灵媒那里得到一点讯息,饿鬼、地狱道,听说观世音菩萨常常去。我们听到了,欢喜,相信,不怀疑。去干什么?去做修行的好样子,在鬼道现鬼道身,在地狱现地狱身,在畜生现畜生身,才能够教化他们。所以一定要现同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