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ⅲ陀斜曜迹纯吹礁飧霰曜枷辔ケ车模拖媚鞘谴淼摹�
我们学佛,如果我要来教十个学佛的同学,我教他什么?近代,可以说近代,这还不到一百年,弘一大师他老人家提出这个方法,我想很有道理。他老人家在世,对待受过高等教育的;因为弘一大师本人,他的德行修养就受到社会大众的景仰尊敬。以后出家了,所以有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亲近他,他教人学《华严经》。《华严》从哪里学起?从《华严疏钞》学起,有道理!所以你要问我,我将来要带十个学生学佛法,学什么?学《华严》,一经通一切经通。要讲净土宗,《华严》是大本《无量寿经》,学了《华严》,你讲《无量寿经》就像吃冰淇淋一样,轻松愉快。所以我们学习净土宗的人,是把《华严》、《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这三样是一部经,内容、义理、境界毫无差别,在分量上讲有大有小。也就是说,一个说纲领,《弥陀经》是总纲,《无量寿经》是纲要,《华严经》是细目,一而三,三而一。
可是基础的德行、言语,就是在戒律,戒律的根本戒是沙弥律仪。无论在家出家,你要学《华严》的话,统统要学沙弥律仪。要想把沙弥律仪学好,《弟子规》是基础,《感应篇》、《阴骘文》帮助你消业障。无始劫来至今生,我们的业障习气太重,用那些条目忏悔。那个条目我们也都介绍过,明清那时候的出家、在家,真正用功学习的人,都用那个纲目做为功过格。认真的反省检点、改过自新,很有效果。那是真正持戒,那个可不是假的。有那个基础,再学习十善业道、学习沙弥律仪是轻而易举,你确实可以落实。能在这上面落实,就是现代真正的菩萨,你不是小乘,你是发大乘心的真正菩萨,在世间法里讲你是真正圣贤。我们这一生没有空过,这一生活得多有意义,生活真是多采多姿,多么丰富。自己学成之后,帮助别人。
所以,如果我有十个这样好的志同道合的道友,十年之后学成了,我们就开班教学。现在想办个佛学院不难,但没有老师。什么样的老师才能教得出来?菩萨老师。我找十个人,真正菩萨,基础的标准,就是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这是我讲了多年的标准。你学菩萨,证菩萨果,教化众生,不从这个方法,佛教的衰微你没有办法救它。你要想救,除这个方法之外,大家想,还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万缘放下,念佛求生净土,那是你个人的事情,不能兴教。要让佛教正法久住,你往生没用处,你个人成就了;乘愿再来,还是要兴教。
兴教,一定要懂得,释迦牟尼佛当年创教,在鹿野苑,一个老师,五个学生,这诸位知道,五比丘,从这儿起家。我们今天把佛教再复兴起来,不能超过十个人,为什么?超过十个人,照顾不到,这是以前李老师跟我讲过多次,我深深有感受。十个人确实照顾不过来,五、六十岁的时候还可以,八十以后照顾十个人,不敢想像。像我这种年龄的人,能照顾二、三个就不错了,我为什么还要讲照顾十个人?好在现在《华严经》已经讲了三千多个小时,保留这些光碟、录相在,同学们可以每个人在自己萤光幕前面学习。有问题,每天两个小时研究讨论,这就省事了。如果没有这么多东西在,我不敢,不敢讲《华严经》,这是高科技带来的方便。跟十个人每天两个小时研究讨论,我的体力、精力还行。《华严》通达了,一切经都通达。以后就希望同学们每个人专攻一部经,不可多,这也是祖师大德教导我们的。
佛法贵精不贵多,要精通,为什么?一部经通,那个「通」是能通一切经。一切经没有办法精通一部经,一部经可以通一切经,又何况是《华严》。《华严》在这两千年来,不分宗派,就是每个宗派的祖师大德,都肯定《华严》是释迦牟尼佛的根本经典。方东美先生最初介绍给我的,佛学概论,他说《华严》是佛学概论,释迦牟尼佛全部的佛法、纲领都在这部经;也就是说,大小乘十个宗派的东西都在这里。所以他也是非常喜欢这部经,晚年在辅仁大学博士班,就开「华严哲学」。通佛家一切经,再跟诸位说,不但通佛家,通世间所有宗教;教相有差别,最高的原理原则没有差别。在这个地方真正下功夫,利益无边。
无相法,在宗教里面就直通到真神。每个宗教都承认宇宙之间有一个真神,是造物主。真神没有形相,无相。他们是真神,佛法里头没有用「真神」的名词,佛法里头用「法性」,没有相。但是它能够现相,现的相称「法相」,相即无相,无相即相。在其他宗教里头,还没有听说这个讲法,但大乘教里面就讲得很多。《华严经》的经题「大方广」,大是法性,方广是法相,法性是体,方是相,广是用,体相用,一而三,三而一。体是空,相是有,用是中,天台家讲的三谛三观,空、有、中。虽然有这个说法,说是方便,你可不能执著,可不能分别。如果一落到分别、落到执著上,就变成世间法,不是佛法。佛法有说、有行,但是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谓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是佛法。这个大的原理原则、总纲领要抓住,我们学习才会有进步。好,现在时间到了,这首偈我们就学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偈颂最后一段,第十段,「寤寐安息时愿」。这一段总共只有三愿,是讲在睡觉的时候。真是从早到晚,面面都顾到了。我们看第一首:
【若洗足时。当愿众生。具神足力。所行无碍。】
睡觉之前,一定要洗脚。我们知道印度人因为他们不穿鞋子,出门回来之后,进到房间之前都要洗脚,洗干净才能进来。印度这个地方我没有去过,我在马来西亚、在新加坡去过印度庙,到印度庙里面去参访,也是要脱鞋子。因为现在脱鞋子,你的脚是干净的,所以就不洗脚了。但是印度人还是在旁边洗干净再进去,对我们客人就不要求洗脚,就脱鞋子,礼节就可以了,所以也是很如法。
『洗足时』引发的大愿,『具神足力,所行无碍』。「神足」是六种神通之一,在小乘教里头常说,初果须陀洹就得两种神通,天眼、天耳,就有这两种。在一般经教里面,佛告诉我们神通是本能,一切众生个个都具足。你为什么会失掉?还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烦恼习气愈重,这个能力完全丧失了。怎样恢复?你能把烦恼习气放下,这个能力自然就恢复。
我们知道,无论大乘、小乘都修定,定就是清净心。佛家修行的枢纽就在禅定,我们在讲席也是多次跟大家报告,绝对不是说修禅的人才著重於禅定,那你就搞错了。佛家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尽管不同,统统都是修禅定,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如果他不是修禅定,那就不是佛法。修禅定的方法很多,我们念阿弥陀佛是修禅定,我们用这个方法来修定。
定的意思一定要懂得,「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就是《金刚经》上讲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就叫禅定;不取於相是禅,如如不动是定。《坛经》里面,用我们中国一般的语言来说,就更容易懂,就是「外不著相,内不动心」。我们用什么方法?用这一句佛号。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才有分别,「南无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把那个分别念头打掉了。永远保持这个阿弥陀佛,你就外头不著相,内就不动心,就是你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伏下去了。虽然没有断,这一句佛号得力、管用,能把它控制住,这就对了。控制住,这叫伏烦恼,这不是断,伏烦恼。伏到相当程度,你不必伏,烦恼也不起现行,这就叫功夫得力。功夫得力,能力就恢复,天眼、天耳就恢复了。
所以虽然是须陀洹果,每个人天眼、天耳的能力大小不一样,为什么?定功浅深不相同,也就是清净心的程度不一样。清净心程度浅的,通的能力比较小;清净心功夫深的,他的能力就比较强。这是一般常识,我们都容易理解。他统统得的是天眼、天耳,各个人不一样,他在起作用的时候还要入定,不入定他还起不了作用。你们看《地藏经》,光目女想知道她母亲(母亲过世了)在哪一道,现在的状况。她供养一个罗汉,罗汉入定来观察,出定的时候再告诉她「你母亲现在很苦」,就问她,母亲在世造什么业?为什么受这苦报?阿罗汉还要入定。菩萨的定力就深了,菩萨不必入定,不必做这个。为什么?他本来就在定中,见色闻声还是在定中,这个就比他高得多,定力深!
四果罗汉还要入定,能力才能现前,你就可想三果、二果、初果都要入定,能力才能现前。所以初果就有两种神通,天眼、天耳。二果,到第二果又有两种,他心、宿命。宿命是知道自己过去、未来,都知道,但是能力并不大。四果罗汉知道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在我们想很了不起了,能知道五百世。我们看到外国,他们用催眠,我看到有个报告,在深度催眠,他看到过去八十几世,八十几世已经是二、三千年了。一世一世,看到过去八十几世,这是很特殊、很少见到的。他讲那个时代的状况,他是什么样的身,在什么地区,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都能够说得出来。阿罗汉五百世,要在地球上来讲,人类恐怕是在原始时代,都能知道;也能知道过去、未来五百世,阿罗汉。
三果、二果、初果呢?初果不知道,只有天眼、天耳。二果知道,二果有宿命通、有他心通。他心通是别人起心动念他知道,他心通,二果斯陀含就有这个能力。当然,他的天眼、天耳的能力比初果要大得多。到三果,又增加一个,就是神足通,真的是「所行无碍」。有神足通的人他能够变化。我们看小说,孙悟空七十二变,那是属於神足,能变化。但是孙悟空要跟三果阿那含相比,那差得很远,那个距离就大了。孙悟空只有七十二变,三果圣人的神通不止七十二,超过太多了;能够飞行变化,他到哪个地方去,不需要交通工具。四果阿罗汉,得最后一种,叫漏尽通。漏尽通是见思烦恼断了,断尽了,不会再起来,可是见思烦恼的习气还没断,阿罗汉。菩萨的神足力,当然超过阿罗汉多多,这个我们知道。
有神足通的人,真的是得自在,得解脱、得自在了。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这是属於传说,达摩祖师在中国过世,示现入般涅盘。他的学生,当然是慧可大师,还有些四众的同修,给他收拾后事。好像是半年以后,半年以后有一个也是佛门的一个佛弟子,从西域回到长安,就是现在新疆这个地方。那时候都是走路。到长安就说,他在某年某月,他记得很清楚,连日期都记得,在西域见到达摩祖师。他说很奇怪,他只穿了一只草鞋,另外一只脚上没有穿草鞋,一只脚穿草鞋。这个讯息传来之后,他讲的那一天正是达摩祖师在中国入灭的那一天,怎么会见到达摩祖师在西域?於是大家就把棺材打开来看一看,棺材打开来,没有人,剩下一只草鞋,证明他讲的话完全正确。这是什么?神足通。他入灭是示现的,他走的时候身体都走了。
由此可知,为什么身体可以走?身体是假相。我们现在讲,物质是能量变现的。他怎么走的?现在科学懂得,是把物质的身体转变成能量,他就走了,你也看不见他。到达他的地方的时候,他能把能量再恢复成身体,变化的!中国笔记小说里面有很多这些记载,连《阅微草堂笔记》里面都有。有些乡下的农夫,在野外耕种的时候,看到有一道光,闪光,像闪电一样,落在地面上,非常惊讶。到那里去看,看到一只小白兔,再仔细去看看它,忽然就没有了。这是什么?这全是神足力变的。他能变人,他能变动物,甚至还能变植物,变成一棵树,变成花,他能够随意变。
我们就晓得,《普门品》里面所讲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现身的意思是非常之广。三十二应都是讲现人身,人身之外,现畜生身、现鬼神身、现树木花草身、现山河大地身。他的现身,目的都是带给这个有缘人,让他在这个环境里面豁然开悟,给他的灵感,给他的启示,豁然开悟了。所以诸佛菩萨不但现有情身,还现器世间身,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知道众生的根性,为什么?知道你过去生生世世所修所学的,应该用什么方法帮助你提升,帮助你开悟,帮助你证果;换句话说,你要没有这个根机,他现身没用处,对你不能产生启发的作用。这就是讲根熟众生,你跟他有缘。
你懂这个道理,从前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广结法缘,重要!结法缘的好处是什么?他要是先得度,他会来帮助我;我如果先得度,我可以帮助他,有缘!而且帮助决不只一次。你看帮助你提升,像念书一样,一年级升到二年级,二年级升到三年级,不断帮助你提升。到你开悟的时候,在边缘了,将悟未悟的时候,这个时候来提升,你就大彻大悟。证果的边缘的时候,一定来帮助你。甚至我们讲念佛往生,肯定来帮助,不定用什么身,这才知道广结法缘的重要。可千万不能结恶缘,结恶缘,到那个时候他来障碍你,他不是来帮助你,是来障碍你。所以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障碍我们的缘特别多,什么原因?没有跟人结好缘。所结的都是不善的缘,这就错了。
老师教我,常常跟我们讲,恶缘要化解,转恶为善;怨家要化解,转怨为亲。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对自己如是,对一切众生亦如是,只要他肯接受,没有不帮助的。念念有帮助人、成就人的心,有帮助人、成就人的愿,这才能广结法缘。如果个人有好恶,就难了,你结的缘很窄小,你喜欢的人跟他结缘,你讨厌的人就不跟他结缘。宇宙之大,无奇不有,不要小看讨厌的人,现在做事情都不如法,说不定哪天他开悟在我们之先,他成佛比我早,这太难讲了。
我们看到《观无量寿佛经》阿闍世王的例子,那是很大的一个警觉。这个人大逆不道,造五逆十恶,应该堕阿鼻地狱的,临死之前忏悔,求往生,真的往生了。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他的品位是上品中生,我们怎么想都想不到。因为《观经》上讲得很清楚,下下品往生的,都是造作罪业的人。照这个经的标准来说,阿闍世王一定是下品下生,他怎么能上品中生?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至诚心忏悔,永不再犯,一下就提升了。也给我们一个警惕,不可以轻慢造恶的人,我们怎么知道他将来临命终前遇到善知识,把他过去生中修积的善根统统开发出来,一下就超越了。阿闍世王年轻是迷於权位,没有亲近善知识,亲近恶知识,所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才造作无量的罪业。毕竟过去生中有善根,所以临终知道自己错了,真诚心忏悔;感得佛菩萨帮助,开导他、提醒他,具足信愿,一心念佛,他能够如愿以偿。
不但恶人不敢轻视,畜生也不敢轻视。前几天我们在答问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他家的老鼠往生了,他问「老鼠没有念佛,怎么往生」?老鼠的语言你不懂,你听到它在叫,它在念佛,你听不懂。寺院里面有很多畜生,老鼠、蟑螂、壁虎,还有蛇,常常在做早晚课的时候它们来。来了,乖乖的,在那里不动,好像在那里看,实际上它来参加。
谛闲法师给我们说了一个公鸡往生的例子。这是早年他在浙江头陀寺里面当方丈,小庙,庙里养了一只公鸡。那时候是民国初年,生活也很苦,寺庙里面没有钟,每天早晨公鸡报晓,天一亮它就叫,把大家都叫醒做早课。早晚课,公鸡都参加,跟著大众后面绕佛。他说,有一天早课完了之后,通常公鸡也就走了,这一天公鸡没走。香灯师收拾干净就赶它走,「大家都走了,你还不走?」它就是不走,站到佛像的当中,站在那个地方,叫了三声,就死了,就往生了。谛老那个时候是寺庙的方丈,依照出家人的规矩,把这个公鸡葬在山后面,公鸡往生。葬了之后没多久,它那个小坟的地方长了一朵莲花。挖开来看,莲花是公鸡口里面长出来的,这不会是假的。谛老常常用这个来勉励念佛人,畜生都能往生,念佛往生!有这么好的瑞相,示现给我们看,怎么能轻视它?
一切众生都有灵性,不但是动物,连植物,我们现在都知道,树木花草都有神灵附在那里;不是树成了神,不是的,神灵附在树木。佛经上讲得清楚,他以那个为家,他住在那里。我们这个身体,这个肉身,我们的灵性住在这个身体上,住在肉身。有些灵性是住在树木花草,以那个身做为他的身,所以就成了树神、花神。愈是大树,几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