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给我很大的启示。《楞严经》上不是一个特别法门,两个特别法门。古来祖师大德这些注解都没有注清楚,只注耳根圆通章是特别法门,大势至圆通章就疏忽了,没有特别强调。你要不是深入去学习,你不容易看到。因为它的位次也是调换,没有按照顺序排列,你要细心去观察。
知道这个法门的殊胜,《华严经》里面我是讲到一半,早年讲的,不是这一次,第一次讲《华严》讲到一半的时候,有一天突然想到,文殊、普贤修什么法门?文殊得意门生善财童子修什么法门?这查经一找,原来这三个人统统都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再看看五十三参,了不起。你看善财童子头一个参访的善知识德云比丘,《四十华严》叫吉祥云比丘,这很要紧,我们中国人一般讲先入为主,这第一个老师。第一个老师教导什么?第一个老师以身作则,他修般舟三昧,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你看头一个,头一个教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我们就晓得善财修什么?善财念佛。再看看末后,最后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那还有什么话说?彻始彻终文殊、普贤、善财专修净土。当中这五十一位善知识代表无量法门,这里头含义很深。无量法门统统指归净土,表这个意思。我在讲《华严》体会到这一点,这才五体投地全心全意归向净土,再没有错误的念头,全心全意归净土。所以要不是这些经教,我还是不容易接受。
这是从这些迹象上自己反省,过去生中是学教的,所以对於教欢喜,对於书籍非常爱护,喜欢读书,喜欢研教。再看看我们道友当中,早年我有很好的同参道友。没有出家之前我们同学,抗战期间在福建念书,同学,以后又同事。我出家之后,大概一年多他也辞掉职务,跟我一起出家,我们在一个寺庙,很难得。我对於教这么欢喜,常常讲给他们听,他听了也欢喜,可是怎么样?他去学密去了,为什么?他想求快。他说佛经虽然好,你学教不错,你看你讲经说法,嘴皮都说破了,没人相信,这是事实。他说:我去学密,密讲神通,我现一点神通,他马上就相信了。这是各人的根性不相同,愿求不相同,也很好。
修学真用功,去拜一个金刚上师,密宗入门首先要磕十万大头,消业障。他真干,日夜不休息,好像不到半年这十万大头磕完了,接受上师的教诲持咒,很用功。大概一年多不到二年,他来看我,告诉我,他现在能见到鬼。我那时候笑他,我说:你神通还没有成功,鬼通先通了。他说的真话不是假话。人鬼杂居,有人的地方就有鬼,人见不到鬼,鬼也见不到人,不同的空间维次。鬼的生活在夜晚,人的生活在白天。下午五、六点钟是鬼道的早晨,大概下午五点钟时候,他说街上就有鬼出来了,很少,不多;到九点、十点钟,他说满街都是的。所以有一些人走路,我们知道有这些事情,晚上九、十点钟你在马路上走路,有的时候突然心里一惊,那是什么?跟鬼两个撞了。我们感觉到惊的时候,他也感觉到害怕,谚语常讲「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鬼怕人比人怕鬼的程度还要严重。
最初他也很害怕,到以后慢慢就习惯,就变成很正常。他是首先把人跟鬼这个空间维次突破了,我相信他绝对不是妄语,他是真的。出了家,出了家还遇到个女鬼是前世的太太,他这一生当中没有结过婚,他跟我同年。就常常说这些故事给我听。业报没有转过来,四十五岁那一年往生。不过他往生的时候还算不错,他也不是预知时至,感觉到身体不舒服,很难过,到急诊室去挂号,挂了号之后,半个小时之后走了,算是没有病苦。你看死之前半个小时自己搭公共汽车到急诊室挂号,也算是不容易。所以前世习气,前世所学的与我们这一生当中有密切关系,佛知道,所以度化众生容易。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智首菩萨偈颂第二首:
【佛知众生心。性分各不同。随其所应度。如是而说法。】
我们虽然在初学,像这些教诲对我们来讲确实很得受用,有很大的启发,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修、怎样帮助别人。讲到『性』跟『分』,个人根性不相同,这与前世有关系,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育就非常重要!前一世的根性,我们一般讲因,善的因、恶的因。正如同孟子讲性善,荀子讲性恶,他们两个人讲的性就是这首偈里面讲的性,习性不是本性,本性相同的。「人之初,性本善」,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习性。从前李老师给我们讲,圣人就是圣人,贤人就是贤人,真的是差一等。孔老夫子是圣人,孔老夫子没有说性善性恶,《论语》里面讲「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就是大家差不多,都是一样的!那个讲的是本性,讲的是自性,没有讲善恶。孟子讲性善,荀子讲性恶,习性!虽然都是讲性,不是一个意思,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
儒家讲性本善,这是讲本性,本性本善,习性里头就有善、有不善,因此教育就非常重要。因为习性是前世的作今世的因,这一生的薰习,你所接触的环境薰习,这是缘。我的本性善,这个是习性,我们也可以这么说法。我们前生生生世世都修善,有善心善念,可是在这一生环境当中,没有遇到善的教诲,所接触到全是不善的,那我们习性里面那一分善就不起现前行。习性里头也有恶,恶是因,现在又遇到不善的缘,它就起作用了。
圣人知道这个事情,所以经上讲『佛知众生心』。第一首偈讲的是「佛子甚希有,能知众生心」,那是菩萨。佛菩萨知众生心,就是知众生的习性,你过去生中是学什么的。教学的兴起,主要的原因在此地。要用纯善纯净来教化众生,希望把众生前世宿世,宿世前生善的因引发出来,尽量阻碍他不善的缘。不善的缘想办法把它障碍,把它断掉,他习性里面的不善,这一生当中没有缘,没有缘,不善的果报就不会起现行。因到果当中一定要有缘,教育是给它做缘,做助缘。最殊胜的助缘无过於教育。佛菩萨明了,所以佛菩萨对於一切众生的贡献没有别的,就是教学。劝善规过,教人断恶修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这个教育的效果就达到了。希望你生生世世向上提升,不会向下堕落,这是教育。我们要认识这一点,可是这只有古圣先贤他们能见到。
现在一般修学科学的不相信有三世轮回,你怎么样讲,他摇头都不接受,那就没有法子。他所看到的是一世,来世就没有了,不相信有前世也不相信有后世。这一生,他们的教学随著自己的欲望,这教学的内容就有问题。古圣先贤教学是要随顺众生过去生中的习性,习性善的继续让他这个善发扬光大;不善的,希望那个不善的能够改善,这是凡圣教学不相同的地方。譬如我们今天要化解这个社会上许许多多冲突的事情,冲突的起因没有人知道。一般人研究冲突的因,其实是缘,因是什么?因是过去生中有怨结,这就没有人知道。儿女为什么忤逆去伤害父母、杀父母?现在一些心理学家在分析,这儿童心理反常,对父母所作所为不满,怀著有怨恨。都是讲这一生,不知道因种在前世,不知道,所以他没有办法化解。佛跟我们讲的,现在没有人相信,只有善根深厚的人他信佛的话。
佛给我们说人与人的关系,四种缘。实在讲,缘很复杂,佛为了教学方便起见,把无量因缘归纳为四大类,叫四缘生法。第一个是亲因缘,第二个是所缘缘,第三个是无间缘,第四个是增上缘,这是通常讲的四大类。人与人的关系,佛也讲的这里头有四种缘,人与人的关系,报恩的,报怨的,讨债的,还债的。这四种缘如果很重,这一生遇到就变成一家人,他投胎来做你的儿女。
前世你对他有恩,这个儿女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孝子贤孙,天生的就很孝顺,报恩的;前世你对他有恩德,这个小孩很好教,听话不会忤逆。如果是报怨的,那麻烦来了,就是一般讲小孩不好教,不听话,叛逆。前生你跟他有冤仇,他现在生到你家来做你的儿女,来干什么?来报仇的,到最后会搞得你家破人亡。如果有教育,让他慢慢觉悟,过去纵然有怨恨,但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们双方生生世世都痛苦。如果想开了,算了,不报了,对父母还能尽一分孝心,怨就化解掉了,要靠教育。特别是做父母的一定要懂得、要理解。学佛的父母就知道观察,细心观察这个小孩前世跟自己什么样的关系,总要布施恩德,把他的怨恨化解;不能化解,也要降低,报得不要太过分,所以这不教育怎么行?做父母儿女一起统统要接受教育。
如果是讨债的,他乱花钱,对父母没有恭敬心、没有孝顺心,但是他也不会害你,他要把你前生欠他的财物统统要把你花光。有的花光他就走了,叫讨债鬼;欠他少的,你养他养个几岁,他就走了,那是欠他少的;欠得多的,你到五、六十岁还还不完,还是要找你要钱,那你就很头痛。如果是还债的,他长大了很会赚钱来供养你,还债,没有孝顺心,只是照顾你物质的生活,精神方面你还会很痛苦。每个月生活费用他给你,至於你的生日,年节,他看都不来看一下,没有情义。这些现象今天社会上很普遍。报恩、还债的愈来愈少,报怨讨债的比比皆是。如果不明了三世因果,这问题讲不通,你怎么想都想不通,想什么样的方法来制止,止不住。所以我们谈到教育,宗教教育确实是最彻底、最圆满、最究竟,什么原因?他讲到前世后世,这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讲一世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人确确实实有三世。
我们学佛的同学,在家居士,对於这些事情感应很多,几乎是每个星期都有同学来告诉我他亲身感应的事情。还有一些,诸位在报纸、在杂志上所刊登的,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特别是在犯案的罪犯,罪犯会被警察逮捕,许多警察有鬼神的引导而破案的。这个例子,过去在台湾有一位高级的警官,他专门搜集这些资料印成一本书,《现代因果录》,有几百个例子。他告诉我,分量很大。我跟他讲,如果太多了,现在人看不下去。我就向他建议最精采的、最明显的,就是社会大众统统都知道的这样的案件、这样的例子,你选一百篇印成一本书,《现代因果录》。他告诉我有几百个案例,我请他选一百篇,好像这个书也印出来了。他送给我看的时候是选的稿子,没有印,是打字的本子,送了一本给我看,我看了很欢喜,全都是真的事情。受害的灵鬼帮助警察破案,帮助法官破案,所以这些司法人员、警察他们都相信。
还有一种人相信,医生。我过去有个同学,我同班同学,在台湾做荣民总医院住院部的主任。我们那个时候每二、三个月有一次聚会,我们同学们有一个聚会,他就常常讲医院里面发生的事情。医生护士都看到,都看到鬼。看到那个病房里面白无常,黑无常,他们都看到,真的相信。只要看到无常鬼在他的门口走来走去,这个病人决定不出三天他就走了。他们这些医生护士都相信。所以你要是对这个不能接受,那就难了,你的教学方针就会有偏差,效果就达不到。
所以此地讲的习性,习性不是这一生当中有的。本性永恒不变,习性是累劫养成的,你说这个问题麻烦不麻烦?佛法里面,法相唯识宗讲得更清楚、更透彻,讲得很微细。所以我们懂得性有本性,有习性。我们今天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是讲教育。从什么时候教?一定要从小,愈小愈好。为什么?小时候就能够接受善的薰习,隔离一切不善,从他出生能够养到四、五岁,都能保持著他不接触一切不善,就能把他过去生中习性里面的善根显发出来。不善的呢?不善的就压下去了。善的先报,不善的没有缘,它就不报了,这叫做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如果在这个阶段当中,我们疏忽了,大意了,没有教他,过去生中的不善,跟现在社会上种种不善一接触,因跟缘统统具足,不善的果就现前了。那个果一现前,麻烦可大!这个时候你想帮助他,迟了。
所以佛门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为什么不度?他不能接受。我们对於前世今生,从小薰习成的。现在人讲破除迷信,我小的时候生长在农村,农村是迷信,他相信。我大概是(我能够记得的)三岁到五岁这三年当中,我母亲常常到庙里去烧香,我母亲不认识字也不是佛教徒,农村的妇女上庙里烧香是很平常的事情。城隍庙,她带我去过好几次。阎王殿,我们小孩看到很害怕,母亲就在旁边告诉我,你看看可不可怕?这是造什么样罪业,得什么样果报。这个记忆永远不忘。到以后学了佛,完全肯定,确实有三世因果,於是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自然然就约束,还用得著别人劝吗?不需要了,自己能够约束自己。不但不敢做伤害人的事情,伤害人的念头都不会起。
学佛之后,知道积功累德。积功累德从哪里做起?像我们这样的身分,刚刚出家没有人供养,真的是贫僧!用什么来积功累德?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积功累德不需要财富,不需要地位,最重要的是念头,念念向善。善的标准,《十善业道》,心是十善业道,念头是十善业道,言语造作不离十善业道,这就是积功累德,这就是断恶修善,这容易做。什么时候做?念念都在做。做上几个月,做上几年,很快乐,他就有感应了。这个感应是恶止住,恶的缘断了。自己宿世前生那个恶业没有缘,恶的果报不会现前;宿世前生善的这个业遇到缘了,善的果报现前。从什么地方去看?最明显的相貌、体质,最明显的。看相算命常讲「相随心转」。念念都是善,你相貌人家一看,这个人是善人,这个人是好人,体质上转变了。
所以人真正修善,身体健康不会有疾病,你的言语动作,无一而不善,这是真正的享受。方东美先生所说人生最高的享受。然后你会体会到,你所居住的环境无一不善。我们现在外国人讲磁场,中国人讲气氛,这个环境磁场殊胜。进入这个磁场,他就感觉得很安全,感觉得很舒畅,善与善交感,就这么回事情。如果说不善的感应,这个地方,我们一般人常讲这个地方杀气很重,走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心惊胆跳,没有安全感,气氛不一样,居住的人不一样。人的存心、思想行为对於你周边环境有感应,正是江本胜博士做水实验里头充分证明了。
我们要帮助一些不善的人,改善他的生活环境,这实在讲很重要,为什么?这属於共业。用什么方法?自己认真修善。这些话,我在过去讲席当中也讲了不少次。我们善的磁场,他是不善的磁场,这个善跟不善一会合,我们的善进入他这不善的磁场,他那个不善的程度就轻了。我们善的程度当然也有一点损失,可是这个冲击之后,缓和了。他们人数虽然多,不善的多,我们善的少,这个善有力,这是心真、心诚,真诚的善心。像我们念佛的同修,我们或者每个星期一次,或者每个月有个一次、二次,能够集合二十个人以上,到五、六十个人,我们好好认真念一天佛;这个一天是二十四小时,把功德回向给这个地区,回向给国家,回向给世界,祈求化解这个地区的灾难,促进这个地区的安定和平,有效!真有效。
江本胜博士在琵琶湖那个实验,让我们在佛经里面所说的得到现代科学的证明。他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人不多!只一个法师带差不多五十个人,做了一个小时的祈祷,湖水竟然干净了,浪花平了,风平浪静,这水清澈的从上面可以看到底。多年的混浊,你看五十多个人诚心诚意的祈祷就有这么好的效果,这就是什么?我们的真诚心能把这个地区磁场、气氛能够缓和。应该要做,要常常做,为什么?这个社会上恶念头的人太多,造恶业的人太多,我们也没有办法教他,也没有办法劝他,只有劝自己,教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我们认真努力,自行即是化他,自他不二,要懂这个道理。
下面我们再看注解里说,「分不同者,即随治也」。治是什么?对治。分是什么?下面清凉大师解释得很好,「观病轻重,设药多少。谓贪分多者,教不净等」。这是他举出这个例子,那我们就明白了,这个分是什么?分是分量,你这个习气,善恶习气分量有多少,轻重。你要懂得这个,你才能够教,像大夫给人治病一样,先诊断,然后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效果就收到了。
大师举的例子,贪分多的,我们今天讲贪心重的,用什么方法?你要教不净观。实在讲这是一个例子,贪心很重,你要知道他对於哪一样东西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