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到三年,他这个空间维次就突破。所以每天,白天跟人在一起,晚上就跟鬼打交道。我们是好朋友,我说话他不相信,他不听。我劝他学教,他说学教太辛苦,而且你就是把嘴唇说破了,人家也未必听你的。他说我这个神通要学会了,我现现神通,人不能不相信。所以他去学密目的是学神通,以神通来度化众生,心愿都非常好。
  可是密这一门我虽然没有学,我对它很清楚、很明了。为什么?我的老师是密宗的上师,章嘉大师。我跟他老人家三年,所以密里头的常识我懂得,他也常常跟我讲。密真的是上上乘佛法,大师为什么没有传给我?那样的人他能观机,根性不相同。再有这一生当中学佛,那基础没有。藏传的密教,学密先要有十年的显教基础。你看看章嘉大师是教我显教,三年他老人家就圆寂。显教十年基础,十年是专修。像我一个星期跟他见一次面,他教导我二个小时,这不行。人家十年是一天就十几个小时,我们这是玩票。
  所以他都帮助我扎根,教我从看破、放下真正去做。你看教我第一本看的书,真的是不一样。诸位同学学佛,你们亲近善知识,哪个善知识介绍你看释迦牟尼佛传?释迦牟尼佛传,我们在那个时候没有白话文的。他指定要我看的是《大藏经》里头有两种,一种叫《释迦谱》四卷,另外一种是《释迦方志》一卷。这二部书都是唐朝人的著作,是释迦牟尼佛传记。他叫我看这个,我从这入门。这个次第,现在想想叫大有学问。那我们学佛,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建立的。你想学佛,首先你要认识释迦牟尼佛,你要了解他这个人一生到底是做些什么?是不是真正值得我们向他学习?这个重要,这叫不迷信。
  所以我第一部书看《释迦方志》、《释迦谱》。那个时候,这个书没有单行本,买不到的。那个时候在善导寺太虚图书馆,它那个地方有一部《藏经》,我记得是《大正藏》,是日本原版的《大正藏》。我们到图书馆把这个书找出来,好在分量不多,利用星期假日去抄,这抄来学习。我们这样才渐渐知道释迦牟尼佛的伟大,他能够舍弃王位,舍弃荣华富贵,为什么?当时我们理解、思想的范围都很狭隘,没有现在这么样的宽广。以为什么?了生死。因为他给我们示现的,他是看到世间人生老病死苦,这个问题做国王不能解决。这是事实!哪个人没有?生老病死哪个人没有?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叫八苦!怨憎会,八苦。任何一个人,在这一生当中都没有办法避免。释迦牟尼佛看到了,要解决这个方法只有修道。这是《释迦方志》引导我们一个思惟。我们想想这是事实,离苦得乐,那个苦是生死之苦,轮回之苦,这是一切苦的根源、根本。释迦牟尼佛是不是真的找到?确实他真找到。
  所以传记里面详细说明他老人家一生的经历,八相成道。八相里面,当然篇幅最大的是弘法利生。在这个名词里面讲,转法轮。转法轮就是弘法利生教学。教学四十九年,一生从事於教育事业,这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所以读了这个之后才晓得佛法不是宗教。以后我看到欧阳竟无的讲演,他说「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我看了这篇讲演的记录,王恩洋居士记的,我很欣赏,我非常赞同。他老人家来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而且不是以神通道力来教化众生,是教学上课!世尊教人应机施教,看你什么样的根性,你什么样的程度,你需要的是什么,总叫你满足,满你的愿望,教学;另外就是几乎有一半答问。来亲近佛陀的人,他们疑难的问题很多很多,都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向世尊请教,世尊一一解答。这以后记录下来,都称之为经文。
  经文里头问答很多。你看《华严经》都是一问一答。这不是凡夫问的,也不是凡夫答的。你看我们读这品经,诸位都看得很清楚,文殊菩萨发问,九首菩萨来解答,都是菩萨。而且这些菩萨我们现在明白了,都是古佛再来示现作菩萨。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这个人初发心,善根成熟了,可以教他了;应以初信菩萨得度,那就得现初信菩萨而为说法。初信菩萨是什么样的身分?不一定,可以示现出家也可以示现在家,男女老少都能示现,看他的根性,应以什么身说法,就现什么样的身,一定跟他的程度相等。初信觉首菩萨,开始觉悟了,给他说初信法门,应以二信菩萨得度就给他示现二信。你看看,没有一定的形相,没有一定的说法。我们现在读到此地第九信,九信菩萨叫贤首。不以神通道力,全都是用教学。
  菩萨一问一答,我们在旁边听了,随著自己的根性,你能够领悟多少,根性厚的你领悟得深,根性薄的你领悟得浅。无论是深是浅,没有不得利益的。纵然过去生中没有善根,这一生当中,如果缘殊胜,他也能够跟著大众薰成善根。这就讲什么?他拥有福报。什么是福报?他在讲堂能够坐得住。我们这个讲堂,现在讲二小时,二小时他能坐得住。而且他怎么样?他天天来。这样日久天长,没有善根就变成有善根;有善根的人,他的善根就愈来愈深、愈来愈厚。薰成的、薰习!这非常符合於现代所讲的科学教学的理念。
  所以我接触佛法,方东美先生给我介绍的,佛法是哲学不是宗教,他这样介绍给我的。我从这个地方入门,愈看愈是教育。所以我一出家,向中国佛教会建议,建议什么?正名。孔夫子讲「名不正,则言不顺」。现在世间人都把佛教看成迷信,这很不幸、很冤枉。中国人自古以来,言语文字都喜欢简单。现在简单不行,简单常常误会了,所以必须再加两个字,加两个什么字?佛陀教育,佛教。佛教本来是佛陀教育,现在大家都误会了,以为是宗教,以为是迷信。再加上两个字,使大家耳目一新,你才能学到真的东西,佛陀教育!这是我出家时候提出来的。所以我在台湾有一个佛陀教育基金会,你看香港我们这个道场叫佛陀教育协会。我提的案,佛教会是开会讨论了,我没有参加,我听说大家也都很赞成,但是没有能够落实,没有人去落实,那就算了,还是我们自己干。我自己这一生的理念都是佛陀教育,我们接受佛陀教育,我们传的是佛陀教育。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都是这样一个理念,这种心态来学习、来帮助人,决定没有迷信。
  那神通到底有没有?有。这些事情自古以来,近代也还是很多,常常遇到;现代的新名词叫特异功能,一般人没有的。其实这种特异功能,人人都有,为什么?它是人的本能,是自性里头的本能。我们的本能失掉了,为什么会失掉?妄念多就失掉,妄想多。真的是「出现品」里面的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所以你妄想分别执著起来,这个能力就没有了,本能就没有了。
  我们细细去观察,你观察婴儿,尤其是在一、二岁,不满二岁的时候。实在讲,在几个月他还不会说话,还不会走路,六、七个月的时候你细心去观察他,这要微密观察。他有的时候自己好像有人跟他沟通,有人带著他玩,他自己有笑,有很多表情。我们看到房子没有人,他看到有。甚至於睡觉的时候,你看他面孔上的表情,那是我们一般讲作梦,但是婴儿我想不会作梦,他能看到不同维次空间的境界。有些人的这种能力可以保持到十几、二十几岁,多半都是生长在农村,很淳朴的地方,这才能保持。我往年在美国遇到这些中国的特异功能的人,那时我听说他们有十几个人,到美国去访问,其中有三个人到洛杉矶,这三个我都遇到。我在旧金山好像遇到两个,年岁都很轻,二十几岁。我就问他这个能力是怎么来的?他说他不是修的,从小就有这个能力。我问他:你这个能力会不会失去?他说会,大概到三十几岁这个能力就没有了。那为什么?妄念多了。很有道理,这跟佛法讲的一样。
  所以突破空间维次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禅定。你修禅定,修禅定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放下的时候,空间维次就突破,你放得愈多,突破的范围就愈大。在一般最容易突破的是鬼道、地狱道跟欲界天。欲界大概讲四王天、忉利天都不难突破。往上去,那功夫要更高一点,功夫浅的没有办法。所以我们在古人笔记小说里面看到这种特异功能,大概就是忉利天以下记载得很多很多,忉利天以上很少记载。这些空间维次大概跟我们差距不大,小定就能突破,这不是假的。
  我自己亲身经历的,这些鬼神是没有看到过,但是世俗里头常讲的狐狸精我见过。这不是我一个人,很多,那是真的事情不是假的,他已经变成人形。在我们看古书里头说,狐狸修行修到人身要五百年,他才能修成个人身,所以人身很可贵。狐狸先要修成人身,才能够修道,他要修不成人身,他就没有办法修道,所以他对人非常羡慕。那我们人得人身的都不如他,不知道修。百丈禅师的野狐禅,那不是虚妄记载,那是真的事实。那个老狐狸真是了不起。我过去抗战期间在湖南看到的这个狐狸,他们称狐仙,我想修行的时间大概还不到五百年,是一个人的形状,面孔没有一个人看清楚过。他是个男人,穿的是中国的蓝布长褂。我见过,也有很多人见过,见的时间都不长,一下他一转弯就没有了,就找不到。面孔始终没有人看清楚过,大概还不到五百年。五百年那面目就很清楚,也可以跟人往来。
  这狐仙从来没有跟人说过话,打过交道。只是被人一发现,他马上就小巷子拐弯,他就走了。你再追去看,就没有了,大家都知道。所以这真有不是假的。我年轻的时候喜欢看《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里面所记载的事情我都相信,这决定不是胡诌的,确确实实是事实。像《阅微草堂笔记》里头,寓言当然也有,占少数,绝大多数都是真的。奇怪的事情多!只要你稍微留意,注意一下,你就能够知道,在这里生信心。
  《论》文下面讲「是故当知,且须如是正信,方始以正信正见法力加行」。所以首先我们的条件要正信。正信还不是真信,但是它不是迷信,有理论做依据,有事实做依据,我相信,我不怀疑,这叫正信。为什么你不是真信?我没有完全见到。我完全见到,那是真信,那是入境界!我们现在还没有这个功夫,所以只在正信这个阶段。但是正信一定有正见。有正信正见,我们跟佛菩萨有缘,我们跟一切众生有缘,自自然然这个法力加持。譬如我们想学佛,我们能够遇到正法;我们想读的经书,我们这一生当中,也能够如愿以偿的获得。法力加行!
  现在得经书容易,我那个时候初学佛得经书非常不容易。经书的价钱对於我们收入微薄的人来讲,那个价钱很高,而且不容易买到。所以我那个时候求的这个书籍,真正是得力香港智开法师。他跟我同年,他在香港经营佛经流通处。那个时候我常常写信拜托他,我也没有跟他见过面,我以为是老法师,所以我写信都称他老法师,自己称后学,以后见了面才晓得我们同年,帮了很大的忙。中国大陆那个时候这些经书流到香港这个地区,他就替我找。凡是我想要的,几乎都能找到。他找到的时候就寄给我,我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给他,他对我很放心,帮很大的忙。所以我还看到很多好版本的经论的注疏,这都是此地所讲的法力加行。
  「如法进修,分分无明薄,解脱智慧明」。这是真实的效果。所以学习有没有成就,端在精进,锲而不舍。当然这也要缘,第一个增上缘有老师督导你,有个好老师管著你,他看著你。这是我跟李老师十年,接受他的教导,这个缘希有难逢。李老师的学生很多,可是里头有不少不认真学习的,对待老师态度阳奉阴违,老师知道,清楚得很。我们是从小接受一点传统的教育,对於尊师重道这个理念是从小培养成的。所以对老师尊重,老师的话一定要做到。纵然不能百分之百的做到,至少可以做到八成,这才能有这么一点成就。如果老师教诲只能够做到二成、三成,不能成就,这是肯定的道理。百分之百我们不敢讲,十之七、八,这是肯定的,这没有话说,是确实可以做到这么多。
  老师督促,还要同学互相切磋琢磨,很重要。没有同学,你的修学也会很困难。老师是指路、带路,指导你,同学们是结伴去修行;好像旅行一样,是同伴,在旅行当中互相照顾。所以那个时候我在台中,同学虽然多,志同道合七个人。我们七个人在一起搞复讲,就是把老师那个地方听到的重复讲一遍。讲完之后,我们研究讨论。老师是一个星期讲一次经,星期三,我们的研究讨论是星期四,第二天,我们来复讲,同学轮流复讲,研究讨论,十年如一日,不容易。所以这样的同参道友帮助太大!
  我在台中学经教,最长的是《楞严经》,老师讲了三年。我一个星期复讲一次,《楞严》是由我来复讲。我把这个经从头到尾也讲了一遍,所以以后人家请我讲经,我有把握。一九七七年香港同学请我来讲《楞严经》,我在这里讲了四个月,每天两个小时,前面两个月有翻译,广东话翻译;后面两个月听众就说不要翻译了,能听得懂了。他说话,我也听得懂;我说话,他也听得懂,我们各说各话,彼此可以交通,没障碍。前面两个月是在九龙界限街中华佛教图书馆,后面两个月在香港蓝塘道光明讲堂,法缘很殊胜。这些都是法力加持。
  一定是天天在干,天天在学,学而时习之,烦恼就轻了。无明薄就是烦恼轻,解脱智慧明就是智慧长。烦恼轻,智慧长,你才得法喜,法喜充满。法喜,给诸位说,是人生命当中最殊胜的养分,身体健康。你看中国谚语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你要遇到快乐的事情,心情常常快乐,常常快乐是最健康的,不会生病。病苦从哪里来的?忧能使人老。你有忧虑,你有烦恼,你的身体不会健康。你要想身体健康,生活很愉快,常生欢喜心。欢喜心从哪里来?修道学佛,契入境界,真欢喜!
  下面说「依自得法浅深,渐当神通德用,随自己得,信犹未得,何索神通」。这我们不能不知道,依自己得法浅深不同,得浅也有小欢喜,得深就有大欢喜。此地讲的「得」是契入,当然不容易。契入之后,神通德用现前了。这是什么境界?我们虽然没有这个境界,可是我们很清楚,我们要很相信。见思烦恼,这个见烦恼八十八品,虽然多,在断烦恼来说比较容易断,这错误的见解。这种错误见解放下、舍弃了,就正知正见,小乘证初果,你得法了。得的浅,不深,在我们《华严经》里面,初信位的菩萨。初信位的菩萨八十八品见惑断了,神通德用有了。他有什么神通?天眼通有了,天耳通有了,六种神通里头这两种先得到。须陀洹就有天眼通、天耳通。天眼通就像现在人讲X光眼,比X光还厉害。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东西他都能看见。我们坐在这个地方,这有墙壁,隔了墙我们就看不见,他没有障碍。那个房间人在干什么,他看得很清楚;往上一看,楼上人在干什么,看得很清楚;下面人也看得很清楚,这天眼通,而且能够看到鬼神。我们刚才讲的,欲界忉利天以下的都没有问题,这障碍都没有。天耳,只要一注意,无论哪个地方音声他都能听见。
  如果他的功夫再深,他证到二果,证到二果这个神通能力又增长了。不但前面天眼、天耳功能愈来愈强,新的神通发现了,宿命通,知道自己过去,自己过去一世、二世、三世、四世。阿罗汉能知道过去五百世,宿命通。二果还加两个神通,有宿命、有他心通。别人心里面想什么事情,你只要一注意,心一清净,知道他想什么,有他心通。三果有神足通,神足通他就能变化,能分身、能变化。四果得漏尽通。依自得法浅深,渐当神通德用,随自己得。神通是本能,不希奇。四果罗汉所得的六种通,叫六通,这很浅的不是深的,跟菩萨比他没有法子,但是我们看起来已经很了不起。这是什么?就是对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切人事物不再执著了,就能力恢复到这样。他还有分别,所以他虽有这个能力不大。
  下面这二句我们要记住,「信犹未得,何索神通」。现在我们这个信,信还没有,哪来的神通?记住,初信位就有天眼、天耳,二信、三信就有宿命、他心,大概到六信菩萨就有神足,七信就漏尽,见思烦恼断了,超越六道轮回。你才晓得这个「信」多重要,信为道元功德母,一切都从信心里头建立。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下面的《论》文,「说言渐渐者,不移一时、一法性、一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