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下五千年001-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 

     尧年纪老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 

领来商议。 

     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 

人,继承你的位子很合适。”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 

人争吵。”另一个叫讙兜(音huāudō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 


… Page 7…

做得挺不错。”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 

     用这号人,我不放心。”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 

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 

     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 

说说?”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 

瞽叟 (音gǔsǒu,就是瞎老头儿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 

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 

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以,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 

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 

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番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 

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 

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 

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 

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 

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 

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 

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 

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您呀!”舜也装作若无 

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以后, 

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 

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 

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让”(禅 

音shàn)。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 

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 

任。过了几年,尧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 

可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5 大禹治水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 

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叫人们 

过不了日子。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 

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音gǔn)。 

     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 


… Page 8…

吧!”尧才勉强同意。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 

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 

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 

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 

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 

庄稼了。 

     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 

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 

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它堵 

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 

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 

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后代的人都称颂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是大禹。 

     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物色继承人。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 

选禹。到舜一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 

     这时候,已到了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发展了,一个人生产的东西, 

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还有了剩余。氏族、部落的首领们利用自己的地位, 

把剩余产品作为自己的私人财产,变成氏族的贵族。有了剩余的产品,部落 

和部落之间发生战争,捉住了俘虏,不再把他们杀掉,而把他们变成奴隶, 

为贵族劳动。这样,就渐渐形成奴隶和奴隶主两个阶级,氏族公社开始瓦解。 

     由于禹在治水中的功绩,提高了部落联盟首领的威信和权力。传说禹 

年老的时候,曾经到东方视察,并且在会稽山 (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召集许 

多部落的首领。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有一个叫做 

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到会最晚。禹认为怠慢了他的命令,把防风氏斩了。这 

说明,那时候的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符其实的国王了。禹原来有个 

助手叫做皋陶 (音gāoyáo),曾经帮助禹治理政事。皋陶死后,皋陶的 

儿子伯益也做过禹的助手。按照禅让的制度,本来是应该让伯益做禹的继承 

人的。但是,禹死以后,禹所在的夏部落的贵族却拥戴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 

的位子。 

     这样一来,氏族公社时期的部落联盟的选举制度正式被废除,变为王 

位世袭的制度。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出现了。 



                                6 神箭手后羿 



     夏启当上国王以后,有一个部落有扈(音hù)氏不服,起兵反抗。启 

和有扈氏的部落发生了一场战争,最后启把有扈氏灭了,把俘虏来的人罚做 


… Page 9…

牧奴。其他部落看到有扈氏的样子,没有人再反抗了。 

     夏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太康是个十分昏庸的君主。他不管政 

事,专爱打猎。有一次,太康带着随从到洛水南岸去打猎。他越打越起劲, 

去了一百天还没有回家。 

     那时候,黄河下游的夷族,有个部落首领名叫后羿(羿音yì),野心勃 

勃,想夺取夏王的权力。他看到太康出去打猎,觉得是个机会,就亲自带兵 

守住洛水北岸。等到太康带着一大批猎得的野兽,兴高采烈地回来的时候, 

走到洛水边,对岸全是后羿的军队,拦住他的归路。太康没法,只好在洛水 

南面过着流亡生活。后羿还不敢自立为王,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当夏王,把 

实权抓在自己手里。 

     后羿是一个著名的弓箭手,他的射箭是百发百中的。有一个神话,说 

古时候天空里本来有十个太阳,地面上热得像烤焦似的,给庄稼带来严重的 

灾害。大家请后羿想法子,后羿拈弓搭箭,“嗖嗖”地几下,把天空里的九 

个太阳射了下来,只留下一个太阳。这样,地面上气候适宜,不再闹干旱了。 

又说,古时候大河里有许多怪兽,经常兴风作浪,造成水灾,把禾苗淹没, 

人畜淹死,也是后羿用箭把这些怪兽都射死了,人们的生活才恢复了正常。 

这些神话说明后羿的箭术很高明,是大家公认的。 

     后羿开始还只是做个仲康的助手。到了仲康一死,他干脆把仲康的儿 

子相撵 (音niǎn)走,夺了夏朝的王位。他仗着射箭的本领,也作威作 

福起来。他和太康一样,四出打猎,把国家政事交给他的亲信寒浞 (音zh 

 uó)。寒浞瞒着后羿,收买人心。有一次,后羿打猎回来,寒浞派人把他杀 

了。 

     寒浞杀了后羿,夺了王位,怕夏族再跟他争夺,一定要杀死被后羿撵 

走的相。 

     相逃到哪儿,寒浞就追到哪儿。后来,相终于被寒浞杀了。那时候, 

相的妻子正怀着孕,被寒浞逼得没法,从墙洞里爬了出去,逃到娘家有仍氏 

部落,生下个儿子叫少康。 

     少康长大后,给姥姥家看牲口;后来听到寒浞正在派人追捕他,又逃 

到舜的后代有虞氏那儿。 

     少康从小在艰难的环境中长大,练了一身本领。他在有虞氏那里招收 

人马,开始有了自己的队伍;后来,又得到忠于夏朝的大臣、部落帮助,反 

攻寒浞,终于把王位夺了回来。 

     夏朝从太康到少康,中间经过大约一百年的混战,才恢复过来。历史 

上称作“少康中兴”。 

     少康灭了寒浞,可是夷族和夏朝之间的斗争还没完。夷族人有很多出 

名的射手,他们的弓箭很厉害。后来少康的儿子帝杼 (音shù)即位,发 

明了一种可以避箭的护身衣,叫做“甲”,战胜了夷族,夏的势力又向东发 

展了。 



                                7 商汤和伊尹 


… Page 10…

     黄河下游有个部落叫商。传说商的祖先契(音xiè)在尧舜时期,跟 

禹一起治过洪水,是个有功的人。后来,商部落因为畜牧业发展得快,到了 

夏朝末年,汤做了首领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了。 

     夏王朝统治了大约四百多年,到了公元前十六世纪,夏朝最后的一个 

王夏桀(音jié)在位。夏桀是个出名的暴君,他和奴隶主贵族残酷压迫 

人民,对奴隶镇压更重。夏桀还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 

     大臣关龙逄(音páng)劝说夏桀,认为这样下去会丧失人心。夏桀 

勃然大怒,把关龙逄杀了。百姓恨透了夏桀,诅咒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 

才会灭亡,我们宁愿跟你同归于尽。”商汤看到夏桀十分腐败,决心消灭夏 

朝。他表面上对桀服从,暗地里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 

     那时候,部落的贵族都是迷信鬼神的,把祭祀天地祖宗看作最要紧的 

事。商部落附近有一个部落叫葛,那儿的首领葛伯不按时祭祀。汤派人去责 

问葛伯。葛伯回答说:“我们这儿穷,没有牲口作祭品。”汤送了一批牛羊给 

葛伯作祭品。葛伯把牛羊杀掉吃了,又不祭祀。汤又派人去责问,葛伯说: 

 “我没有粮食,拿什么来祭呢?”汤又派人帮助葛伯耕田,还派一些老弱的 

人给耕作的人送酒送饭,不料在半路上,葛伯把那些酒饭都抢走,还杀了一 

个送饭的小孩。 

     葛伯这样做,激起了大家的公愤。汤抓住这件事,就出兵把葛先消灭 

了。接着,又连续攻取了附近几个部落。商汤的势力渐渐发展了,但是并没 

引起昏庸的夏桀注意。商汤妻子带来的陪嫁奴隶中,有一个名时伊尹(音y 

ǐn)。传说伊尹开始到商汤家的时候,做个厨司,服侍商汤。后来,商汤渐 

渐发现伊尹跟一般奴隶不一样,商汤和他交谈以后,才知道他是有心装扮作 

陪嫁奴隶来找汤的。伊尹向汤谈了许多治国的道理,汤马上把伊尹提拔做他 

的助手。 

     商汤和伊尹商量讨伐夏桀的事。伊尹说:“现在夏桀还有力量,我们先 

不去朝贡,试探一下,看他怎么样。”商汤按照伊尹的计策,停止了对夏桀 

的进贡。夏桀果然大怒,命令九夷发兵攻打商汤。 

     伊尹一看夷族还服从夏桀的指挥,赶快向夏桀请罪,恢复了进贡。 

     过了一年,九夷中一些部落忍受不了夏朝的压榨勒索,逐渐叛离夏朝, 

汤和伊尹才决定大举进攻。 

     自从夏启以来,同姓相传已经四百多年,要把夏王朝推翻,也不是一 

件简单的事。汤和伊尹商量了一番,决定召集商军将士,由汤亲自向大家誓 

师。 

     汤说:“我不是敢进行叛乱,实在是夏桀作恶多端,上帝的意旨要我消 

灭他,我不敢不听从天命啊!”他接着又宣布了赏罚的纪律。 

     商汤借上帝的意旨来动员将士,再加上将士恨不得夏桀早早灭亡,因 

此,作战非常勇敢。夏、商两军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打了一仗, 

夏桀的军队被打败了。 

     最后,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汤追到那里,把桀流放在南 

巢,一直到他死去。 

     这样,夏朝就被新建立的商朝代替了。历史上把商汤伐夏称为商汤革 

命,因为古代统治阶级把改朝换代说成是天命的变革,所以称为“革命”。 

这和现在所说的革命完全是两回事。 


… Page 11…

                                 8 盘庚迁都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 (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 

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 

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有一次发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 

得不搬家。 

     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 

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再一次迁都。 

     可是,大多数贵族贪图安逸,都不愿意搬迁。一部分有势力的贵族还 

煽动平民起来反对,闹得很厉害。 

     盘庚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并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把反对迁都的 

贵族找来,耐心地劝说他们:“我要你们搬迁,是为了想安定我们的国家。 

你们不但不谅解我的苦心,反而发生无谓的惊慌。你们想要改变我的主意, 

这是办不到的。”由于盘庚坚持迁都的主张,挫败了反对势力,终于带着平 

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在那里整顿商朝的 

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所 

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 

     从那时候起,经过三千多年的漫长日子,商朝的国都早就变为废墟了。 

到了近代,人们在安阳小屯村一带发掘出大量古代的遗物,证明那里曾经是 

商朝国都的遗址,就叫它是“殷墟”。 

     从殷墟发掘出来的遗物中,有龟甲 (就是龟壳)和兽骨十多万片,在 

这些龟甲和兽骨上面都刻着很难认的文字。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才把这些 

文字弄清楚。原来商朝的统治阶级是十分迷信鬼神的。他们在祭祀、打猎、 

出征的时候,都要用龟甲和兽骨来占卜一下,是吉利或是不吉利。占卜之后, 

就把当时发生的情况和占卜的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这种文字和现 

在的文字有很大的不同,后来就把它叫做“甲骨文”。现在我们使用的汉字 

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过来的。 

     在殷墟发掘的遗物中,还发现大量的青铜器皿、兵器,种类很多,制 

作很精巧。有一个叫做“司母戊”的大方鼎,重量有八百七十五公斤,高一 

百三十多厘米,大鼎上还刻着富丽堂皇的花纹。这样大的青铜器,说明在殷 

商时期,冶铜的技术和艺术水平都是很高的。但是也可以想象得出,像这样 

巨大的精美的大鼎,不知道渗透着多少奴隶的血汗哩! 

     考古工作者还在殷墟发掘了殷商奴隶主的墓穴。在安阳武官村一座商 

王大墓中,除了大量的珍珠宝玉等奢侈的陪葬品之外,还有许多奴隶被活活 

杀死殉葬。在大墓旁边的墓道里,一面堆着许多无头尸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