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下五千年001-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宋国就没有人帮助他们守城了。其实他打错了主意。我来到楚国之前, 

早已派了禽滑釐等三百个徒弟守住宋城,他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了我的守城办 

法。即使把我杀了,楚国也是占不到便宜的。”楚惠王听了墨子一番话,又 

亲自看到墨子守城的本领,知道要打胜宋国没有希望,只好说:“先生的话 

说得对,我决定不进攻宋国了。”这样,一场战争就被墨子阻止了。 



                             28 三家瓜分晋国 



     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有的 

国家内部发生了变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这些大夫原来也是奴隶 

主贵族,后来他们采用了封建的剥削方式,转变为地主阶级。有的为了扩大 

自己的势力,还用减轻赋税的办法,来笼络人心,这样,他们的势力就越来 

越大了。 

     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那个时候,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 

权由六家大夫把持。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被打 

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智家的大夫智伯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 

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 

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三 

家大夫都知道智伯瑶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压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 

家心不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万家户口割让给智家;魏桓子不愿得罪智 

伯瑶,也把土地、户口让了。 

     智伯瑶又向赵襄子要土地,赵襄子可不答应,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 

的产业,说什么也不送人。”智伯瑶气得火冒三丈,马上命令韩、魏两家一 

起发兵攻打赵家。 


… Page 37…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 

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 

     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 (今山西太原市)。 

     没有多少日子,智伯瑶率领的三家人马已经把晋阳城团团围住。赵襄 

子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好 

像飞蝗似的落下来,使三家人马没法前进一步。 

     晋阳城凭着弓箭死守了两年多。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它攻下来。 

     有一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忽然 

想出了一个主意:晋水绕过晋阳城往下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来,晋 

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兵士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 

又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水。 

     这时候正赶上雨季,水坝上的水满了。智伯瑶命令兵士在水坝上开了 

个豁口。这样,大水就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 

     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灶头也被淹没 

在水里,人们不得不把锅子挂起来做饭。可是,晋阳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 

瑶,宁可淹死,也不肯投降。 

     智伯瑶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得意地对他 

们两人说:“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还以为晋水像城墙一样 

能拦住敌人,现在才知道大水也能灭掉一个国家呢。”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 

上顺从地答应,心里暗暗吃惊。原来魏家的封邑安邑 (今山西夏县西北)、 

韩家的封邑平阳 (今山西临汾县西南)旁边各有一条河道。智伯瑶的话正好 

提醒了他们,晋水既能淹晋阳,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晋阳同样 

的命运呢。 

     晋阳被大水淹了之后,城里的情况越来越困难了。赵襄子非常着急, 

对他的门客张孟谈说:“民心固然没变,可是要是水势再涨起来,全城也就 

保不住了。”张孟谈说:“我看韩家和魏家把土地割让给智伯瑶,是不会心甘 

情愿的,我想办法找他们两家说说去。”当天晚上,赵襄子就派张孟谈偷偷 

地出城,先找到了韩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约他们反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瑶。 

韩、魏两家正在犹豫,给张孟谈一说,自然都同意了。 

     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见一 

片喊杀的声音。他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发现衣裳和被子全湿了,再定睛一 

看,兵营里全是水。他开始还以为大概是堤坝决口,大水灌到自己营里来了, 

赶紧叫兵士们去抢修。但是不一会,水势越来越大,把兵营全淹了。智伯瑶 

正在惊慌不定,一霎时,四面八方响起了战鼓。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 

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里的不计其数。 

智伯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逮住杀了。 

     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不但把智伯瑶侵占两家的土地收了回来, 

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 

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认也没有用,不如做个顺 

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 

     打那以后,韩 (都城在今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赵 (都城在 

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魏(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 

至今河南开封)都成为中原大国,加上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 


… Page 38…

为“战国七雄”。 



                             29 商鞅南门立木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 

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 

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 

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 

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 (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 

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 

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 

易进行了。”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 

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 

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 (秦国的官名), 

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 

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 

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 

十两金子。”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 

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 

开玩笑吧。”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 

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 

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 

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的命令 

不含糊。”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 

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 

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 

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不久, 

秦国进攻魏国的西部,从河西打到河东,把魏国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来。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实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一、 

废井田,开阡陌 (阡陌就是田间的大路)。秦国把这些宽阔的阡陌铲平,也 

种上庄稼,还把以前作为划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树林、沟地等,也开垦 

起来。谁开垦荒地,就归谁所有。土地可以买卖。 

     二、建立县的组织,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组织成县,由国家派官 


… Page 39…

吏直接管理。这样,中央政权的权力更集中了。 

     三、迁都咸阳。为了便于向东发展,把国都从原来的雍城(今陕西凤 

翔县)迁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阳 (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这样大规模的改革,当然要引起激烈的斗争。许多贵族、大臣都反对 

新法。有一次,秦国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 

下一律遵守。要是上头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 

他的师傅应当受罚。”结果,商鞅把太子的两个师傅公子虚和公孙贾都办了 

罪,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上字。这一来,一些贵族、大臣都不敢 

触犯新法了。 

     这样过了十年,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周天子打发使者送祭肉来给秦 

孝公,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首领),中原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道贺。 

魏国不得不割让河西土地,把国都迁到大梁 (今河南开封)。 



                             30 孙膑庞涓斗智 



     魏惠王也学秦孝公的样,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金钱招 

徕天下豪杰。当时有个魏国人叫庞涓的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 

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 

     庞涓真有点本领。他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近几个小国下手,一连打 

了几个胜仗,后来连齐国也给他打败了。打那时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 

     庞涓自以为是了不起的能人。可是他知道,他有一个同学齐国人孙膑 

 (音bìn),本领比他强。据说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只有他知道祖 

传的 《孙子兵法》。 

     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有一次跟庞涓说起孙膑。庞涓派人把孙膑 

请来,跟他一起在魏国共事。哪儿知道庞涓存心不良,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 

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十分恼怒,把孙膑办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 

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 

     幸好齐国有一个使臣到魏国访问,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 

     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也正在 

改革图强。他跟孙膑谈论兵法后,大为赏识,只恨没早点见面。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 (音 

 hándān,今河北邯郸西南)。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想拜 

孙膑为大将,孙膑忙推辞说:“不行。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人,当了大将, 

会给人笑活。大王还是请拜田大夫为大将吧。”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 

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孙膑坐在一辆有篷帐的车子里,帮助田忌出主意。 

     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赵国,国内大多是些 

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魏国大梁。庞涓听到了,一定要放弃邯 

郸,往回跑。我们在半道上等着,迎头痛击他一顿,准能把他打败。”田忌 

就按照这个计策做去。庞涓的军队已经攻下邯郸,忽然听说齐国打大梁去了, 

立刻吩咐退兵。刚退到桂陵 (今河南长垣西北)地方,正碰上齐国兵马。两 

下里一开仗,庞涓大败。 


… Page 40…

     齐国大军得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 

     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那时候, 

齐威王已经死了。他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孙膑带兵救韩国。孙膑又使出他 

的老法子,不去救韩,却直接去攻魏国。 

     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齐国的兵马已经进魏国 

了。 

     魏国发动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领,抵抗齐军。这时候,齐军已经退 

了。庞涓察看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 

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 

只有能够供五万人用的了。 

     第三天,他们追到齐国军队第三回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 

剩了两万人用的了。庞涓这才放了心,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 

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军没日没夜 

地按着齐国军队走过的路线追上去。 

     一直追到马陵 (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正是天快黑的时候。马陵道十分 

狭窄,路旁边都是障碍物。庞涓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国的军队,就吩咐大军摸 

黑往前赶去。忽然前面的兵士回来报告说:“前面的路给木头堵住啦!”庞涓 

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细细瞧去, 

那棵树的一面还刮去了树皮,露出一条树瓤来,上面影影绰绰还写着几个大 

字,因为天色昏暗,看不清楚。 

     庞涓叫兵士拿火来照。有几个兵士点起火把来。趁着火光一瞧,那树 

瓤上面写的是:“宠涓死于此树下。”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已 

经晚了。四周不知道有多少箭,像飞蝗似的冲魏军射来。一时间,马陵道两 

旁杀声震天,到处是齐国的兵士。 

     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目,引诱庞涓追 

上来。他算准魏兵在这时辰到达马陵,预先埋伏着一批弓箭手,吩咐他们只 

等树下有火光,就一齐放箭。庞涓走投无路,只得拔剑自杀。 

     齐军乘胜大破魏军,把魏国的太子申也俘虏了。 

     打这以后,孙膑的名气传遍了各诸侯国。他写的《孙膑兵法》一直流 

传到现在。 



                             31 张仪拆散联盟 



     自从孙膑打败魏军,魏国失了势,秦国却越来越强大。秦孝公死后, 

他儿子秦惠文王掌了权,不断扩张势力,引起了其他六国的恐慌。怎样对付 

秦国的进攻呢?有一些政客帮六国出主意,主张六国结成联盟,联合抗秦。 

这种政策叫做“合纵”。还有一些政客帮助秦国到各国游说,要他们靠拢秦 

国,去攻击别的国家。这种政策叫做“连横”。其实这些政客并没有固定的 

政治主张,不过凭他们能说会道的嘴皮子混饭吃。不管哪国诸侯,不管哪种 

主张,只要谁能给他做大官就行。 


… Page 41…

     在这些政客中,最出名的要数张仪。张仪是魏国人,在魏国穷困潦倒, 

跑到楚国去游说,楚王没接见他。楚国的令尹把他留在家里作门客。有一次, 

令尹家里丢失了一块名贵的璧。令尹家看张仪穷,怀疑璧是被张仪偷去的, 

把张仪抓起来打个半死。 

     张仪垂头丧气回到家里,他妻子抚摸着张仪满身伤痕,心疼地说:“你 

要是不读书,不出去谋官做,哪会受这样的委屈!”张仪张开嘴,问妻子说: 

 “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说:“舌头当然还长着。”张仪说:“只要舌头在, 

就不愁没有出路。”后来,张仪到了秦国,凭他的口才,果然得到秦惠文王 

的信任,当上了秦国的相国。这时候,六国正在组织合纵。公元前318年, 

楚、赵、魏、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