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飞叹道:“古之神技,失传久以。现代的换心手术也表明,在换上不同人的心脏后,人的xìng格会生转变。所以心脏确实主导人的xìng格等方面。所以说心主神明。现在还没有弄明白,为什么换心脏会改变人的xìng格,而古人早在几干人就认为心主神明,主意识。而扁鸠来说,不能用常规思想来判断,天知道他除了透视外,还有什么其他能力。这个换心的传说说不定是真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第一个麻醉,华佗时期就有麻沸散了,那么更早的扁鸠时期能用一些麻醉药物不足为奇。第二个,心脏出血问题,还有消毒问题,在加上血管缝合问题。我看这三个问题,可能都不是问题。也许扁鹊可以运用神通,让心脏不出血,不需要缝合,就自然的换上了。扁鸠已经不算是正常的中医了,他应该类似神通类的医术了,所以用常理推测,是没有结果的。当然只有扁鹊到底是不是有这些事迹,历史记载的到底是不是真的?这些都无从考证了,所以四诊来说,望诊只是传说。达到至高境界太难了。”单清说道:“确实,如果真的如同书上记载的那样,扁鸠单凭望诊就可以了,不需要其他诊断了。”a。
第一卷潜龙卧渊396章药性局限
单清说道:“那其余三个诊断呢?
顾飞说道:“闻是搏听声辨病。只需听病人声音,变可知病变脏腑,病变程度,已经如何用药都心中有数了。这个达到也是非常困难。从声音中能辨别出复杂的病情变化,这种能力目前也基本绝迹了。
相术有听音而知人一说,相术来说,一个人的声音反应了多种的贵贱吉凶,从声音来判断此人的贵贱祸福。道医同源”从声音中也是可以知道说话人的身体情况的。比如声音低微者,往往气不足。声音高亢者往往气有余。声音低微而言语清晰入耳者无妨,高亢而有金石之声者也无妨”这两个都代表贵格,身体也没事。就怕声音低微而入耳飘渺”
声音高亢沙哑刺耳,这都是贱格,身体也往往有隐疾。声音断病主要是体现在细微处,见微知著者是也。现在的人达不到闻而知之谓之圣的境界。”
单清说道:“我以前以为望和闻最简单呢,不就是望望气sè,听听声音之类的,没想到还有这样一说。”
顾飞笑道:“这个可不是我说的,是难经说的。难经成书年代也极早了。所以难经是中医十分宝贵的资料。这部经典把四诊分为等级,望和闻最高,分别是神仙和圣人之流的水平。不是凡人所能达到的。只有后面的问和切才是我们学中医的所要考虑的。后世中医一个劲的强调四诊合参其实是很无聊的事情”因为你根本达不到那种高度,合参个什么?你去问问一些临netg比较有经验的名医生,他们诊断真的是四诊合参吗,他们可能表面的上做做样子”实际上心里面的诊断方法根本不是教科书写的那样,四诊合参。其实中医的很多东西都是做给外行看的,外人不懂啊,就觉得如果看一个医生,那个医生”如果这个医生不mo脉的话,外行就觉得这个人是装样子,不是中医内行。所以为了让患者相信,大部分中医就要mo脉,装装样子。其实他的诊断根本不是从脉象上获得信息的。外行对中医有很多误解的地方,认为把脉最难。会把脉的医生就是好医生。所以作为一个中医有时候身不由己,为了让患者相信”有时候不得不装装样子。”
单清说道:“你的意思是只会把脉的中医,不算是好中医?”
顾飞摇头道:“不是这样意思。中医诊断”古代分为四个阶层,分别对应神”圣,工,巧。所以脉被划分为技巧类,也就是说通过学习比较容易掌握的一种技能。所以相对来说”把脉是最容易掌握的。
但是目前的中医大部分是五流水平”连脉象都掌握不了,谈何其他的。”
单清问道:“问诊呢7”
顾飞说道:“问诊被称为工,这里的工就是正规的医生的意思。
达到工的水平就代表正是被认可了。而脉诊巧的层次离工还差一步”
有投机取巧之嫌,所以算不上正规的中医。为什么这么说呢?所谓问着,是通过病人的症状而推知其源流,比如对于病理有非常深的认识才能达到。比如伤寒论中”脉象为很次要的地位,而问诊占主要。也就是说”通过病人的口述就完全可以开药了。掌握了六经辩证之理,知道病的源流,就可以对症下药。
所以说,很多情况下,是不需要知道脉如何的”直接通过问诊就可以判断病情了。只要是伤寒大家都可以达到问而知之的程度。所以学好伤寒论,可以达到工的层次。”
单清说道:“那脉诊呢?为什么不能达到工的层次?”
顾飞说道:“单纯的根据脉象开药”其实就是一种技巧,比如根本什么脉象,用什么药,都是类似的经验方。这样的医生都说经验用药。出现这个脉象了,他就会根据这个脉象去用药”这个形势是固定的。所以被称作技巧。这个跟工厂的工人没啥区别的”所以这类医生往往把握不住病的本质,单纯的技巧用药,治愈率也比较低。所以只能说属于中医的最下等。当然我这个说法是古代难经的观点,现在的很多人可能都不会认同我这种说法。因为现在的中医衰败了,能到达巧的地步就是一名不错的中医了,而达到工的地步就是大医国医了。所以,同学们不要对其他随便说我今天讲的内容,会引起别人反感的。”
单清笑道:“一个四诊,没想到有那么多的内容。确实在今天来说,能到巧的地步就不容易了。不需要强求太多了。”
那个提问题的女同学问道:“照你这么说,那中医教科书上说的四诊合参是错误的了?”
顾飞笑道:“这个问题我不是已经说了么,四诊可以合参,面对面看病人,合参没什么不好的。但是看病也不是需要非要合参,离开合参就看不了病了。单个的分开来诊断,只要水平到了也一样。明白么?这个四诊不是死板的东西”不是必须非要一块看的,当然中医初学还是合参的好,到了一定程度就不用那么麻烦了。”
单清苦笑道:“你别纠结了,顾飞就这样,他的〖答〗案全都让人意想不到。颠覆教科书的内容的。你们还有什么问题么?”
另一个女同学问道:“中医里的十八反和十九畏惧,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一起用,什么情况下不可以一起用?”
顾飞笑道:“你先给我背背十八反和十九畏吧。”
那个女同学开始熟练的背了起来: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hua鸡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笈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杉民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xìng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享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烧炙博莫相依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顾飞笑道:“背的很熟啊”可惜呀,你背这些东西没什么意义的。
这个十八反十九畏”应该是元朝左右时期才开始流传的。在伤寒论里面,有专门甘草跟甘遂一块配伍的方子,而别思邈的千金方中,也有很多一起配伍这些禁忌药的方子。现实当中我也常用乌头配半夏,治疗风湿xìng类的疾病效果很好。所以这些东西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言的,不论是药理上,还是现代仪器化验其成分上都说不出原因来,所以这个东西不知道是哪个医生提出的,可惜啊,竟然被历代医生视为经典,轻易不敢越雷池,真是可笑啊。你仔细看看这些药物,其实大部分都是有毒xìng的药物,有些甚至有剧毒。这类的药物”不管什么时候用都要谨慎,跟十八反没有关系。这种没根据,没道理的东西,偏偏流传了下来。也说明汉唐以后,中医的衰败。中医的衰败的标准是什么?就是脱离经典,胡乱编造理论。不论从医理上”还是药理上,都出现了这种情况。狼毒,〖砒〗霜,乌头这类剧毒药物,有点常识的人也会知道”
不管什么十八反,十九畏,也是不能随便就用的,用不好要出人命的。
所以你提的这个问题,真的意义不大。该用的时候就用,不该用的时候就不要用,不需要考虑什么禁忌。”
那个女生说道:“晕死,竟然是这样的〖答〗案。你的回答完全跟教科书不一样。”
顾飞笑道:“我的〖答〗案要是跟教科书一样,你们还找我干啥。
中医大学教科书就是约束中医的工具,学生们背了一肚子条条框框,一肚子的禁忌”这也不能用,那也不能用”那你还看什么病?当什么医生?所以中医教科书的东西不要太当真,看看就行了,考试的时候用。真要是看病的时候,你要是再用,那么就是典型的庸医了。这样说我给你的忠告。”
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在历史上出现的奇怪。明明唐代的时候,医书里面没有这些禁忌,到了明清时期不知不觉就流行起来,以至于现在的教科书还在延续这种观点,甚至还写进了药典。凡是触犯了这些禁忌的方子,必须医生本人签字,药店才给抓。真是一点道理都没有。为啥早期经典没出现的东西,后期出现了?这些没根据的说法,药典竟然也采用,根本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所以中医的药典需要改草,这种中医的误区比比皆是。明清以后,以误传误,以讹传讹,导致中医衰败很
第一卷潜龙卧渊397章搭脉
硕飞接着说道:“后世朝代”看似中医得到展,其实不然。现在提起中医名人来,很少人能想到张仲景,往往会提到李时珍。尤其以前的初中或者高中课本上,对于明清朝代的中医宣传比较多,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假象。往往提起中医名人来说,就光知道扁鸠华佗之类的,他们也许医术高明,但是他们并没有流传下来医术,所以说对于后世的影响是不大的。真正一个好的中医,不单纯是要看好多少病的,还需要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流传后世的。但是这个著书立说又是非常慎重的一件事情,假如自己的水平不够,又会误了后人。所以在古代,写书是非常慎重的一件事情。
跟现在完全不一样的,现在写书,只要是赚钱,就可以随便写的,对于自己的书所造成的影响根本不去考虑的。所以说,过去书籍少,现在的书却多。但是反过来,过去的书往往都是经典,可以读一生的。而现在的书,看完一遍都嫌多了。过去人很看重读书,认为知识是无价的。而现代人没有多少人去读书,觉得知识无用。在〖日〗本城市里面,经常有十几层的书店,而在我们国家城市里,高层的全是酒店。从这个现在就说明。我们目前不是没有书可看,而是我们浮躁的心情并不想看书,所以就算开书城,也只会赔钱。所以现在很多人可能知道李时珍。因为一年课本上学过但是如果提起张仲景来,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就是现代教育的悲哀。”
单清说道:“要是不上中医大学,还真不知道张仲景呢。张仲景做出那么大的贡献,可惜却不被世人所知。现在中医大学学的根本不是六经辩证。能不能谈谈其他辩证的弊端”
顾飞说道:“现在中医大学学的是什么?都是一些五行yīn阳之类的辩证。五行yīn阳只是一个类比,一个模型,不能用它来应付复杂的病情的。在汉代,五行yīn阳理论早已成型了,为什么张仲景不按照这些理论看病呢?为啥偏偏提出个六经辩证呢?后人不懂六经之玄奥,在后世有逐渐可以以容易理解的五行为基础来创造出了一些辩证体系比如肾yīn虚,肾阳虚,肝火旺,脾虚等等一系列的辩证系统。在初学的时候,感觉这个系统很完美。好伟大啊,心肝脾肺肾分别对应火木土金水。然后生病后,就是因为这个平衡关系被打破了,肝火旺了,就刑克肺金而母亲肾水也干枯了,那么你就要补肾水木生火,肝火旺了,心火也会旺,所以也要消除心火,心火旺了那个脾是不是也要生火了呢?是不是还要用脾胃方面的药呢?这时候,这个五行就把你转晕了。你陷进五行里面就出不来了,一个五行出现问题,多个五行都有问题了,你怎么用药?先照顾哪个五行呢?到了实际临netg上,这个五行辩证的弊端就表现的更为厉害。在没看病以前,学了五行辩证就以为天下无难看治病,而真看病了,才现,自己一个病可能都看不好。全靠碰运气五行辩证为什么不行呢?是因为所谓的五行模式只是一种类比,并没有结合临netg的一种基础模型,这个模型只是无病状态下的一种模式,而不是生病以后的模型。其实你可以去用五行辩证去看病试试,看看临netg效果怎么样。一对比就知道了。”
单清说道:“目前人们对于中医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五行的观点上的,老百姓都经常说自己上火了肾虚了,等等,他们对于中医的认识只是停留在yīn阳五行上,说明这个五行辩证影响最深至于六经辩证,真没有几个外行人口中说出少阳少yīn之类的话语的。”
顾飞笑道:“所谓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六经在中医里面,可以称为阳春白雪,学习伤寒经方者,无不是天资绝伦之辈,其成就也非凡医所比。”
单清说道:“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么?”
其中一个女生问道:“我看伤寒论中的方子,翻来覆去就几十种药,而中药却有上千种,用那么少的用药种类,看病效果能行么?”
顾飞点头道:“这个问题问的好。确实很多人看了伤寒论以后,会得出这个疑问,伤寒论的方子位数很少,并且重复药物很多。一共几十种药反复运用,这种做法很多人是不理解的。但是当你真正的研究下去,就会现,中医评定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临netg疗效。而且并非是用药越多越好,位数少而精是取得疗效的关键。一副方子,药的位数大多,说着泣个开方的中医没有信心的表现,也是开方从中赚取利润的表现。绝对不是方子药的位数越多,价钱越贵,这个方子就是好方子,这个医生就是好医生,绝对不是的。要从疗效上说话,伤寒论方子的神奇之处,那就是药方简单,效果惊人。比如有些汗证,经常出汗之类的,只需要一副桂枝汤就能解决。一些口歪眼斜之类的风证,桂枝汤也能解决,而桂枝汤不过几位药而已。并且药材便宜,使用方面。关于用药重复的问题,其实正是六经辩证的体现思想的体现。比如白术,桂枝,茯苓,一些药物,在大部分病症中经常反复使用,为什么重复使用,那是因为有用的必要。看似复杂的病症,往往治疗治疗不需要那么复杂。所以真正的伤寒大家,每次寥寥几位药,三五福就解决问题的。这就是伤寒论的真正威力。”那位问问题的同学说道:“这样啊,我以后也学习伤寒论好了,看看到底有你说的那么神奇。”
顾飞笑道:“好啊,单清也在学习伤寒论,你们不懂的地方可以问他。对了,那个别老新收的徒弟张森林水平也很高。你们对于伤寒论不懂的地方可以问他。”
说曹操曹操就到,张森林恰好走了进来。看到顾飞笑道:“你也在这里啊。”
顾飞笑道:“你来的真巧,正说你呢。”
张森林说道:“说我什么呢?“顾飞说道:“我给她们介绍你这个名医呢。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名医张森林,他是祖传中医世家,对于中医有很深的造诣,大家不懂的地方可以问他。”
张森林说道:“单师姐,你也在这里啊。”单清说道:我没你大好几岁,别喊我师姐了,就喊我的名字吧。
张森林说道:“规矩不能乱,你拜师在先,所以我就要喊你师姐。
单师姐,这几个都是你的同学么?”
顾飞在一边笑道:“辈分全乱了。张森林是学校老师,一眨眼就成了单清你的师弟了。哈哈,你那些同学是该喊他张老师呢,还是张师弟?”
单清旁边的一个女生说道:“各论各的,我们还是叫张老师,单清愿意叫什么就叫什么吧。”
单清苦笑道:“我这师姐当得,还没一个师弟水平高。”
顾飞笑道:“未必呢?你有一个绝学,我看无人能及。”
张森林在旁边好奇道:“什么绝学?”
顾飞笑道:“太素脉法,单清是太素脉的传人。”
张森林叫道:“传说中的神技啊。太素脉出,以脉知人,传说甚多,却从未在现实中见到过,单师姐能不能momo我的脉象,看看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单清说道:“我刚学妹多长时间,恐怕mo不出来的。”
顾飞笑道:“试试么,实践出真知啊。不mo怎么知道呢。”
在众人的一直要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