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三角十五年亲历记-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注意。另一种方法是装弯弓。即在野猪常走的地方,将小树用力弯下,绑上钢绳,
在地上装上活套和踏板,野猪踩上踏板,活套便把野猪脚绑上,小树绷直,把野猪
吊起。第三种办法是装铁夹。把铁夹打开埋在野猪常走的路上,铁夹用钢丝绳连着
绑在树上,野猪一踩上,脚便被铁夹夹住,再也跑不掉了。第四种办法是挖陷阱活
捉。

    由于同盟军每月三十五斤大米,六十元人民币的生活标准,野猪虽然不很香,
但总算是肉,捕杀野猪既可改善生活,又可保护庄稼,一举两得。经过一段时间的
捕杀,野猪逐渐减少了。

    一天中午,天气闷热,警卫员跑到司令部不远的溪涧中洗澡。他正要下水,忽
然听到轻微的猪叫声。他悄悄循声寻去——好家伙,只见一头一百多斤重的大母猪
卧在一块茅草地上闭着眼睛正给五只小野猪哺乳。警卫员又惊又喜。他赤手空拳,
真不知如何是好。走吧,又舍不得;打吧,又怕斗不过,因为哺乳的野母猪是很凶
的。他想了半天才拿定主意。他首先把逃跑的路线观察好,然后轻手轻脚地走近野
猪。走到野猪身旁,母猪仍闭着眼没觉察,小猪正聚精会神地吮吸乳汁。警卫员看
准两只小野猪,突然出手,一手抓住一只小野猪的腿,然后转身拼命地逃跑,等母
猪觉察,他已跑了好几十米,母猪追了一回,见警卫员走回司令部,警卫营战士们
也闻声走出来观看,母猪只好痛苦地往回走进了大森林。

    晚上,我们吃了一顿烤乳猪。


 
            




             4.4两种“淘金”者

    在南帕河时期发生一件事至今让我在交友方面谨小慎微。

    1992年2 月10日清晨,营部闹嚷嚷。我走下楼看见士兵们正围观一对男女拉扯,
我叫士兵们送到镇区政府负责治安的警卫连去处理,这个男子一看见我立即叫出我
的名宇。

    我一时竟呆住了。他叫马朝文,是我读初中时同校不同班的同学,我们年级四
个班,他是沪州邻玉场人。

    说来可笑,马朝文没考上大学,又复读一年仍落榜,就来到云南边境一带卖猪
药,养成了吃喝嫖赌的习气。那个女人是卖淫的,他们过去就认识。今天在旅社发
生了关系,马朝文又赌完了钱,拿不出钱给她。看来他猪药生意不好做。这个女人
口齿伶俐,身材窈窕。

    我拿了三十元钱出来打发走了那个女人,便和马朝文谈起了家乡师友近况。我
打量着他,想从他的身上看到家乡的气息和家乡的人情。看着看着,他竟哭了,而
且哭得很厉害。

    “别难过了。”我对他说。

    他抽泣道:“到了这里,雀叫的声音都不一样,天天看这些山呀树呀,就是看
不到家乡的亲人。”

    我好心留他在我那里玩耍几天。

    在荒田下面有一股温泉,由江边一个洞内流出,其温度和所含矿物成分都适于
一般标准,有人于1988年用石板砌成一个澡塘引人冷热两股水,可供六七人同时前
往沐浴或蒸气浴,此泉对风湿病有特效。第二天午饭后我带他去洗温泉。

    也许是他酒喝多了,他说他想在我手下当兵,我告诉他这里当兵不比国内当兵,
这里太辛苦。他说,愿意在这吃这个苦。我心想在自己身边有个家乡人也好,便表
示可以考虑。让他与李老四一道打杂。我心里明白,对他多了一个心眼。我知道他
不会像召棒一样对我忠诚无二。

    一天,在边境做生意,过去在南部军区五营的战友岩松来南帕河“看望”我。
他是三年前触雷失去右腿而离开军队的。我们谈完近况,又回溯当年死里逃生的腥
风血雨。岁月似乎已经抹去战争留给岩松的创伤,他接受了伤残这一严峻现实。

    我赞叹他活下来的顽强信念。他却漫不经心地说:“老弟,何必陷在过去的泥
坑里呢?对我们这些幸存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忘掉过去,把握现在,放眼将来,活
出个模样!”

    我点点头。

    “哎,有机会,跟我到中国西双版纳跑跑边境贸易,那里早成为交易繁忙的商
场。”

    “是吗,那边什么生意好做?”我似信非信,好奇地问道。

    “什么都好做,不过,最好做的是这个……”岩松松开左手食指和拇指,“有
多少要多少,需求量大着呢!”

    “那不是又危险又犯法吗?”我知道走私军火在国内是要杀头的。

    岩松哈哈大笑:“老弟,你怎么变得缩头缩尾?我这次就是专门来找你帮我搞
十把五。四式手枪!”

    我立即表示:“不行。”

    “老弟,战争使我们失去家园和亲人,也留给我们胆识,有了它,就能赎回点
给战争的青春和尊严。”

    “你要干,我坚决反对;你坚持要干,我绝不帮忙。但作为战友,在我的地盘
上活动,我可以睁只眼闭只眼,但不能打我的旗号。”我说的是实话。

    岩松知道我不会与他一起干,吃了午饭就托辞到南登找当连长的战友想办法去
了。

    马朝文当时在场倒水递烟,岩松一席话,听得马朝文心驰神往,他怂恿我:
“搞些枪支给他,大家都能富裕些。”

    我一愣,警告他不得想人非非,才来半个月不能乱说话。

    三天后,马朝文在通讯排与两名同是中国过来当兵的耿马人商量,密谋策划。

    “这里当兵太穷了,简直没意思……”这个在耿马城子打架斗殴被追捕的小青
年大发牢骚。

    “既然没意思,就要玩出点名堂,人活在世上,不能像行尸走肉,总得给人生
抹点颜色。”内心世界十分阴暗的马朝文趁机煽动,希望尽早实现自己的阴谋。

    另二个人一向崇尚暴力,对海外黑帮的八面威风佩服得五体投地:“要想好玩,
除非到金三角去闯荡,凭借你我的本事和胆量大干一场,杀出一片新天地。”

    此话正中马朝文下怀,当即点头:“好主意,反正我们这里有枪有子弹,只要
人心齐,天塌地陷也不怕!”‘他们计划抢劫南帕河几户有钱的人家,再奔泰缅边
区。

    就在他们计划晚上行动的那天中午,爱打架斗殴的耿马青年后悔了,他偷偷地
跑到我卧室向我坦白。我听后大吃一惊,立即好言安慰稳住了他。

    我立即紧急集合,卸掉另一名耿马战士的枪,至于马朝文则叫李老四看守。

    这件事,我处理得天衣无缝,没有惊动总部,就是杨营长和李副营长也不知底
细。事后我轻描淡写地向他们通报:“那个耿马兵不安心在这里当兵,我劝他回去
了。”那个悬崖勒马的战士,我鼓励他:“既往不咎,好好干!”后来这个战士果
真改邪归正,三年后当了班长。

    对处理马朝文和耿马兵我还伤了脑筋。

    树的风度在于挺拔;土地的风度在于宽厚;云彩的风度在于潇洒;人的风度在
于他的知识和修养,在于他心灵的纯洁和胸襟的博大。

    耿马兵,我叫事务长给他遣散费,要求他回耿马老老实实过日子。耿马兵知道
自己犯了杀头的戒令,千恩万谢不杀之恩,钱都不要,当天就走了。

    马朝文不识趣,在操场我找他谈话时,他虽承认,但似乎对我还寄予希望,当
时他还鼓动我拥兵自重。他面色激动,双眼闪烁着急切的光。他一把抓住我的手说
:“眼光放远一点,兄弟!兄弟!”

    我拔出手枪,一声清脆的枪响,我厉声警告马朝文:“再乱说我就毙了你!”
枪口有一股青烟散发出来,在瑰丽的日光中扩散飘荡,我闻到枪口的黑色油糊气息。

    我不许他再来南帕河,“只要我再见你,就不要怪我不念同胞之情——南帕河
是你葬身之地!”

    马朝文灰溜溜地走了,从此再没见过他。马朝文1994年在云南施甸贩毒被判十
五年徒刑。

    此事给我的警示异常沉重,无比深刻!

    升官、发财、成名、得利是机遇。

    君不见,为追求金钱而贪污、受贿、诈骗、盗窃、抢劫……甚至杀人越货者哪
个有好下场?发了财,便去吸毒、赌博、嫖娼、纳妾以及干其他见不得人的勾当者
又有几个不危及自身?

    “人为财死”——搭上性命难道也值得?

    “有钱能使鬼推磨”——用鬼推磨你真敢放心?

    在东技市走着,经过门卫森严的缅东部军区司令部和那一带深宅大院的住宅区,
就不由想起在果敢听到的种种有关的故事。这次我与儒商来缅东部军区司令部办事。

    下午游到东枝南面一个高地,见到一座崭新庙宇,朱红门楣,黑漆门扇。院里
大殿,红漆木柱,殿顶虽是铁皮,但经过制作,有屋脊,也有翘起的四角飞檐,一
看就知道是座中国庙宇。走近一看,果然门上方匾额上写着三个汉字“观音庙”。
我们走了进去,接待我们的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和尚,说的满口云南话。

    我随口问,这庙宇是新建的吗?他说,不是,已经建了上百年,是华侨建的。
因年久失修,太破旧,前几年刚翻修了一下,所以看起来像新的。

    “这次翻修,主要是罗星汉先生出的钱。”坐在旁边的另一个老和尚插话,也
是满口云南话。原来这个庙五位老和尚都会讲云南话,前不久招来十二名十三、四
岁的小和尚,也会讲云南话。

    这倒令我非常意外,我不由明知故问了好几个问题:你说的罗星汉,是那个果
敢人吗?这是一座中国庙宇,他怎么会关心它的修缮工作?

    那个老和尚看来见过不少世面,知道的事很多,但城府很深。

    “罗星汉是掸邦果敢人。果敢本来属于中国,中国清朝同当时缅甸的英国殖民
统治者签订条约,把果敢划归缅甸。但果敢人一直讲云南话,使用汉字。罗星汉从
小就讲中国话,写中文。自从出狱定居东核后,他总参加华人华侨的一些慈善活动。
所以修观音庙的事他很热心,出了不少力。”

    “罗星汉现在靠什么生活?”我明知故问。

    “不太清楚,反正人家树大根深,手头还是有钱的,不然怎么能捐款修庙宇,
参加一些慈善事业呢?”老和尚说。

    同老和尚他们谈起在缅甸的华侨华人,他们认为绝大多数是合法经营着各种事
业,不同程度地为缅甸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同缅甸同胞相处得不错。但另一个和
尚直率地说,华侨和华人,多数人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愿干重体力活,不是做生意
买卖,就是开饭馆。这样在一部分缅甸人中引起了不同反应:有人羡慕,觉得华人
能干,会经营,不仅能维持生活,有的还赚了大钱。也有人嫉妒和不平,他们说,
某某华侨,刚到缅甸时,什么都没有。住上十年八载,既不经受风吹雨晒,又不出
力流汗,只呆在阴凉的店铺里卖卖货,现在什么都有了,比我们缅甸人吃得好,穿
得好,真叫人不服。有的甚至发出愤慨不满之词,说什么缅甸人出大力、流大汗挣
来的钱,为什么要让这些肩不能挑,手不能拿的华侨和华人赚去?

    这时庙里进来三个人,一个五十开外的老头,一个同样年龄的妇女,还有一个
姑娘。老人穿着摆夷男子服装,对襟短褂,大裤腿长裤。一老一少则缅甸妇女打扮,
都穿纱笼。虽然明显看得出衣服上沾有乡村的泥土,但都比较整齐。那青年女子的
服装还很艳丽。特别是一个个容光焕发,春风得意的样子,一看就知道他们的日子
过得不赖。

    观音庙的老和尚告诉我,这三个人是东校附近六十里外赫格村的华人农民。在
掉邦东核,一谈到华侨和华人,缅甸人总是交口称赞赫格村。

    他们拜完菩萨,我赶快和儒商拉上老和尚去和他们认识。他们夫妻俩很热情,
那个姑娘是他们的女儿,他们向我们介绍赫格村。

    “我们那里有近一百户人家,都是种田人,全都是中国人。有福建来的,也有
广东来的,多数是云南来的,都靠种田生活,日子过得还不错。”这位老头说得很
简单,看来还是乐意谈的,没有什么顾虑,我们虽是生人,但同是中国人,他也不
见外,只是属于老实巴交农民那类,不知道该怎么谈。

    老和尚看出我们不太满足的表情,于是作了较详细的补充。据老和尚讲,赫格
村的形成已有七、八十年历史,中国清末民国初期,到缅甸来的中国人越来越多。
他们到缅甸后,不是做买卖,就是开饭馆。慢慢地,做买卖、开饭馆的人太多,钱
不好赚了。一部分到东枝的中国人看到缅甸荒地很多,也很肥,心想;自己有的是
种田的经验,何必非去做买卖,开饭馆不可。不如开垦荒地去种田。就这样,经过
缅甸政府的批准,他们来到这个地方,动手开荒种地。

    老和尚继续说,现在五十岁以下的人全是缅甸出生的了。当年从中国来的,有
的死了,有的活着,但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老人中少数还没有加入缅籍,在缅
甸出生的几乎都入了缅籍。但这个村寨因为全是中国人,所以平常都讲中国话。

    说到这里,这个老头插话证实:“我和老婆都五十多岁了,都是在缅甸出生的。
可我们没有上过学学缅文,所以只会讲中国话,缅甸话也讲得不好。”他指着女儿
说:“他们就不一样了,村里办了学校,学的是缅文,所以会写缅文,讲缅甸话。
中国话也没有丢,在家讲中国话。”这时,我们用缅语同姑娘攀谈,果然她讲的是
地道的缅甸话。

    老头继续介绍说,他们那里的人不仅讲中国话,而且坚持中国的风俗习惯。隆
重的春节,五月端阳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供奉观音菩萨和关公等,特别是种
地采用中国的耕种方法。

    他们对我们说,农村有个农忙和农闲季节。农忙时,男女都忙着干农活;农闲
时,他们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有人做木匠活,有人帮盖房子,有的打柴火,也有
的做点小买卖,差不多每个人都有点事干,增加些收人。缅甸农村,农闲时多数人
闲着。

    老头谈完,老和尚接上话茬说,我们中国人,背井离乡,来到这个物华天宝的
地方,只要勤劳,就能吃上饭,而且过上较好的生活。拿赫格村来说吧,就凭个
“勤”字,他们的粮食产量比一般缅甸农民的高得多,学校早就办起来了,孩子们
都能上学。逢年过节还按中国农村的习惯,或闹花灯、或耍龙灯、舞狮子,实在热
闹红火。

    老头听着频频点头,说:“老法师讲的是实情,托菩萨保佑,这些年我们的日
子确实过得不错。”

    讲到这里,我想到我们接触的一些缅甸农民对政府低价统购粮食和粮食配购任
务过重不满,因而交售粮食不积极的问题,问老头:“赫格村执行粮食交售的情况
怎样?”

    老头说,粮食统购价格是低些,配购任务定得高的情况也有。但赫格村的农民
知道自己的处境(华侨或华人),对政府的政策法令和交给的任务,执行不能半点
含糊,每年粮食任务总是及时完成。因为产量高,收人多,任务重点,价格低点,
也不计较。

    老和尚补充说,赫格村农民对政策法令是模范遵守的,每年完成任务都是跑在
前头。因此缅政府对赫格村是满意的,曾多次表扬。特别是对赫格村精耕细作,粮
食产量不断提高以及经营副业有方大加赞赏,认为他们为发展缅甸农业生产作出了
贡献,也为缅甸农民在耕作技术和经营农副业方面作出了榜样。

    说到这里,老和尚深有感慨,他激动地发表议论说,我们有些华侨或华人做买
卖,因聪明勤劳,会经营,发了家,成了富翁。这些人在缅甸人心目中,既有羡慕
和敬仰的一面,但另一方面,总不兔听到些对他们的烦言怨语,说他们赚的是缅甸
人民的血汗钱。唯有赫格村的农民,虽然他们的日子过得比一般缅甸农民的好,但
缅甸人对他们是发自内心的敬重,听不到任何烦言怨语。

    我们向老头及赫格村的华人们表示敬意。

    老头听了我们对他们的评价,表现得十分平静,但似乎也勾起些感慨。他说:
“人活在世上,就得不停地奋斗。不奋斗,活着有什么意思。特别是我们这些背井
离乡,到异国他乡求生存和发展的侨民。为自己活得像样,就必须付出两倍、三倍
的努力。”


 
            



              4.5罂粟花无言

    在缅北深山密林,儿时在故乡嬉戏顽皮的童趣催开枕上泪水之花的思念。1992
年5 月3 日,司令部决定我们营抽一个连运送给养及氯化钠等物品到减洪,由杨营
长带队。自己这个政治副营长当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