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结果玉瓶,打开一看,里面放着的是一种透明色粘稠状态的液体。
“华神医,这药科管用?”曹开口问道。
“陛下请放心,草民已经找人试过,此药无色无味,服下之后表面无事,但是十五六日后必然毒发身亡。”
“那此药可能溶于酒中?”
“可以!”华佗答道。
“好!华神医辛苦了,他日朕必有重谢。华神医先下去休息吧!”
华佗眼中寒光一闪,又从怀中掏出了一个小瓶,开口说道:“陛下,这是
地采至阳之物配制的良药,特意献给陛下……”
有些话不用说的很清楚,也能让人明白,这“至阳之物”四个字,就能够让曹明白,这个瓶子里放的是**。
历代帝王没有几个不喜欢**这东西的。
皇宫当中佳丽三千,而皇帝一个人自然是力不从心,谁都希望自己生龙活虎一些,所以这**,成为了历代帝王必备之物。
曹自然不会拒绝华佗的好意,于是曹命人手下华佗赠与的**,而后开口说道:“华神医有心了。”
华佗退下后,从身后屏风后闪出一个人,这人是曹身边最为信任的一个宦官。
“那华佗说的可属实?这药管用?”曹开口问道。
“陛下,那华佗的完全属实,我也曾经偷偷找了几个死囚试过药药后十五六日后必然暴毙而亡。从外表根本看不出来是中了剧毒。”宦官答道。
“好!后日朕会派老三去一趟上郡,去准备准备,朕要亲自为老三送行!”说道这里,曹眼中泛出一丝寒光。
这名宦官也明白曹口中的“送行”包含着两层意思,宦官微微一笑,开口道:“陛下放心,我定当将这事半点妥妥当当!”
曹满意的点了点头于这个跟自己二十多年的内侍,曹还是很放心的。
“陛下,药已经配出来了佗也没有存在的价值了,要不要把他给解决掉,免除后患?”内侍接着问道。
曹习惯性的点了点头后又摇了摇头:“再等等吧,等到老三那事真的成了,再除掉华佗也不迟。”
……
这一年多来,曹彰一直待在许都。按照曹的话说曹彰是魏国的栋梁,自然应该留在朝中,辅佐朝政。而实际上,曹却没有给曹彰任何的实权,只是给了他一些没有用的爵位。
曹彰也明白,曹实际上是把给软禁了起来点从曹彰府外面来回走动的一些“闲杂人等”就能够看出来。不过对此曹彰也没有办法,曹接着抵挡乌丸进攻之际已经把幽州曹彰的实力全部都收为己用。如今曹彰所拥有的,除了那一个不值钱的爵位以外是军中那微不足道的影响起了。而曹彰也知道,随着自己脱离前线的时间越来越长种影响了会越来越少,士兵们也会慢慢的忘记自己。
曹彰已经准备安心的待在许都,当一个闲人了,而就在这时候,曹却传召曹彰。
“臣弟见过陛下!”
曹急忙紧走两步,扶起曹彰,笑呵呵的说道:“三弟,咱们兄弟还客气什么?不用行什么大礼了,来,过来坐吧!”曹说着,拉着曹彰就向里走。
两人坐下后,曹才开口说道:“三弟,事情是这样的,刘备占领了关中,这个你也知道。当初朕曾经请鲜卑轲比能前来助战,但是这轲比能却惧怕刘备,停滞在上郡不敢前进。听闻你当日在幽并之时,与那轲比能有些交情,所以朕想让你去一趟上郡。”
严格算来,轲比能是中部鲜卑,中部鲜卑的势力范围主要是幽州西部和并州北面的草原上。当年曹彰镇守幽州的时候,轲比能惧曹魏势大,所以经常向当时镇守幽并的曹彰送上优良战马,以讨好曹操。
听到曹要让自己去上郡,曹彰心中反倒是一愣,本来以为这辈子只能当一个闲散王爷了,可是没想到如今曹竟然要用自己。
曹彰虽然不知道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是曹是皇帝,所说的话自然就是圣旨,曹彰不可能说半个“不”字,于是曹彰立刻站起来,拱手说道:“臣弟遵旨!”
曹笑着点了点头:“此事紧急,你后日就起程吧,到时候朕会亲自去给你送行的。”
“臣弟惶恐……”
……
两日后,许都城门处。
曹一挥手,开口说道:“来人,赐酒!”
内侍宦官急忙端过一个托盘,托盘上放着两个黄金打造的酒杯,里面盛着晶莹剔透的美酒。
曹拿过其中一个酒杯,而后对身边的曹彰说道:“子文,此去上郡,路途遥远,万事都要小心行事,切不可意气用事。”
“臣弟明白。”曹彰点了点头。
“好,来,咱们兄弟干了这一杯!”曹说着,把手中的酒一饮而尽。
前面曹彰也急忙把另一杯酒就喝干。看着曹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曹脸上挂上了一丝诡异的笑容。
……
贾诩所说的五胡便是匈奴、鲜卑、、、羌五族。汉末时代,这五胡盘踞在大汉的北方和西北方。不过在三国时代,这五胡还不足以对汉族造成致命的威胁。但是因为汉族在三国时代消耗了大量的人口,使得西晋时期,中原人口对这五胡已经无法造成*人口上的优势了,所以后来五胡大举进攻中原,出现了纷乱的南北朝时代。
五胡当中族与族本是一家,生活在大汉的西北方,而且经常与汉人杂居,凉州很多百姓身上都有羌族
的血脉。
因为与汉人杂居在一起,所以三国时期羌族是半游牧民族,羌人当中既有像匈奴鲜卑那样靠游牧为生的,也有像汉人那样依靠农耕为生的。
族原本是羌族当中的一支来从羌族当中分化出来。族是一个农耕的民族,而且在农耕上面的技术并不比汉族差。而刘备也曾经迁过一部分族到汉中。农耕民族新生儿的成活率和人均寿命都远在游牧民族之上,所以近几年族发展的非常快。
羯族是近几十年才出现在大汉边陲的一个少数民族。按理说羯族这种新丁应该是最不好混的是族人各个好勇斗狠,而且凶残成性,十分记仇。所以羯族很迅速的在大汉边陲站稳了脚跟。羯族的战斗力非常强虽然羯族人比较少,但是哪怕是匈奴人可鲜卑人,也不希望和羯族起冲突。
匈奴是大汉朝的老敌人了。
战国时期开始,就不断地受到匈奴人的攻击。而汉初时期更是匈奴最强势的时候高祖时期开始,大汉一直对匈奴称臣纳贡。后来武帝北伐匈奴,总算是暂时解决了大汉北方的这一大患。而到了东汉末年,匈奴人渐渐的衰落,被乌丸、鲜卑等族所取代,因为生存空间不断地缩小很多匈奴人选择向西迁徙,如今大汉周边数得上的匈奴人也只有南匈奴左贤王部的刘豹了。
大汉周边各族当中卑的势力最为强大,无论是人口还是战斗力卑人都不比当年全胜时期的匈奴人差,但是如今的鲜卑人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是不够团结。
灵帝初年,鲜人的大汗檀石槐曾经一统鲜卑,但是没多久檀石槐就死了,鲜卑再次陷入了分裂当中。如今的鲜卑非为东部鲜卑、中部鲜卑和西部鲜卑三个大部族和无数的小部落。
东部鲜卑是有几个大部落联合成的,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首脑人物,他们主要生活在幽州北面的草原上;中部鲜卑的首领便是轲比能,整体实力比东部鲜卑略强一些;而西部鲜卑便是原来鲜卑大汉檀石槐的后裔,生活在并州北面及西北面的大草原上,实力是鲜卑族当中最为强大的一部。
不过西部鲜卑当中分为两大势力,一是步度根为首的一方,另一个则是以步度根的哥哥扶罗韩为首的一方。双方互相牵制,使得西部鲜卑无法整合在一起。算起来距离雍州最近的应该是西部鲜卑,西部鲜卑入河套便可以直抵雍州,而中部鲜卑轲比能则需要过代郡经并州才能够进入雍州。不过西部鲜卑当中步度根和扶罗韩一直互相牵制,谁也不敢贸然出征,所以当初司马懿提出的五路大军中选择了中部鲜卑的轲比能。
……
魏黄龙三年二月,刘备命曹彰为使,节出使鲜卑。曹彰进入并州,在抵达晋阳境内的时候突然暴毙身亡。
同年三月至四月,魏国几密使分别抵达了五胡所居住的地点。
而此时,刘备对即将到来的危险却仍然没有丝毫的意识。如今的刘备还在忙于整顿新得到了雍州。
魏黄龙三年五月,北面的萧关突然起了一场大火,大火三日不灭,大火过后,被誉为秦之四塞的萧关被烧毁。
三日后,鲜卑叩关,跨过长城,进攻雍州。
……
南中。
雍身死,势必代表着雍家实力的衰退,而永昌的另一大世家吕家因为吕凯为阿斗立下了大功,也跟着水涨船高,已然成为永昌的第一大世家。
朱身死,如今正是群龙无首的状态,所以阿斗派文钦领兵一万,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扫平了的抵抗势力。
阿斗九万大军讨伐孟获,消息很快传到了孟获的耳中。
在孟获眼中,蜀国的主力被刘备带走,如今的蜀国内部应该非常的空虚,所以孟获认为只要自己大军一到,蜀军必然会土崩瓦解,就是打到成都是有可能的。而后孟获还得到了消息,雍已经顺利攻下了建宁,而且雍、朱和高定的大军正在围攻朱提。
形势一片大好!
而一觉醒来,孟获突然发现,外面的世界却全变了,雍、朱褒身死,高定投降,蜀国大胜,而让孟获没想到的是,那个蜀汉太子刘禅,竟然敢出兵讨伐自己!
对于蜀汉的这个年轻的太子,孟获颇为不以为然,领兵打仗又不是过家家,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孩子能有何作为!
况且蛮地地形复杂,又多蛇虫毒瘴,数百年来,从来没有汉人将军能够成功带兵的深入蛮地,哪怕是汉人开始的时候占到一些便宜,但是只要是蛮族人退到山中腹地,依靠地形优势,汉人是无法攻到南蛮腹地的。而只要汉人大军一走,蛮人照样快活。
虽然如今孟获的自己还没有完全完成集结,不过孟获依然对自己信心满满,此时孟获已经准备,给这个年轻的太子一些厉害尝尝。(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四卷 登基 第八十二章 一擒
蛮有大小无数个部落,而其中最大的被称之为二十十一洞也是各地蛮族的头领所在。二十一洞共尊孟获为蛮王。
如今孟获已经集结了三洞的人马,三洞的大王分别派来了金环三结、董荼那和阿会喃三位元帅相助孟获。再加上孟获自己手下的人,一共有十五万的蛮兵。而这其中还不包括孟获老寨祝融部的数万人马。
孟获自持人多势众,没有将蜀军放到眼中。所以孟获并没有选择退回蛮地依靠地形防守,而是选择渡过泸水,与蜀军正面交锋。
孟获命金环三结、董荼那和阿会喃各领军数万,分三路向蜀军进发,而后三人分别安下了三座大营,最靠前的是金环三结军营,金环三结东边十几里处是董荼那的军营,而金环三结西面十几里便是阿会喃的大营。三座大营互成角之势,遥相呼应。
听闻蛮军如此安营扎寨,阿斗心中顿时安定了三分。诸葛亮南征孟获,当时金环三结、董荼那和阿会喃三人就是如此安营扎寨,结果很轻松的被诸葛亮全部干掉。当时诸葛亮手下有魏延和赵云,如今阿斗手下的文钦等人虽然比不上魏延和赵云,但是使用诸葛亮的那个计策,阿斗相信可以很轻松的击溃三人。
当夜阿斗命文前往金环三结的处劫营,而后又命关兴与张苞各自带兵进攻董荼那和阿会喃。随后阿斗令熟悉道路的吕凯带着张~关索二人前往阿会喃与董荼那的退路处埋伏,准备伏击蛮族败军。
文钦在四更天的时候到的金环三结的大营。金环三结虽然是蛮族大将,但是此时南蛮还处在比较原始的状态,所以这些蛮族将领基本上都不懂什么兵法,蛮族人打仗的时候更多是选择实打实的对拼,很少会用什么谋略。
也正是因为样,文钦夜袭金环三结取得了很大的战果。金环三结数万大军被文钦一轮袭击打得七零八落。而金环三结本人也在慌乱之中被文钦射了一箭,跌落下马而后被文钦生擒。
两旁的董荼那和阿会喃在见到环三结受到袭击以后刻领兵前往救援金环三结,但是却正好遇到关兴和张苞从旁杀出,董荼那和阿会喃二人措不及防之下被关兴和张苞冲乱,再加上那个时候正好是黎明之前最黑暗的一段时间,黑暗之中南蛮军根本分不清楚来了多少敌人,陷入了一片混乱当中,董荼那和阿会喃只好领兵撤退。
不过张~和关索早就人埋伏在了董荼那和阿会喃撤军的必经之路上,当董荼那和阿会喃撤退的时候兵突然四起,董荼那和阿会喃这倒霉二人组也被生擒。
清晨时分。战事已经结束。金三结、董荼那和阿会喃这三位俘虏也被带到了阿斗近前。
三人被反绑着带到阿斗近前。根阿斗所知葛亮征讨孟获地时候。曾经放过了董荼那和阿会喃。而后两人感恩图报来还将孟获抓住献给了诸葛亮。
鉴于这蛮族降将以后将会有很优良地表现。阿斗亲自为三人松绑。而后好生安慰了一番。赐给了三人不少酒食衣物后将三人放了回去。
……
另一方面。孟获也得到了消息。自己派出去地三路元帅被蜀军趁夜袭营。全军覆没。
孟获暗叫汉人果然狡猾。而后亲帅大军。前往前线与蜀军对峙。
孟获与其他蛮族将领不同。孟获这个人通晓汉族兵法虽然比不上那些战术战略大家,但是比起一般将领来说也差不多少。所以一个单纯的夜袭不可能击败孟获的。
不过孟获这个人却有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好大喜功太过轻敌。
之前而与董荼那、阿会喃交谈的时候,也旁敲侧击的打听到孟获看不起阿斗,孟获看来阿斗不过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孩子而已,典型的汉人纨绔子弟,不足为患,而孟获自以为作战经验丰富,而且兵力在阿斗之上,所以一直没有将阿斗放在眼中。
可是阿斗却不一样,阿斗研究孟获很长时间了,对于诸葛亮七擒孟获时候孟获被擒住的过程,阿斗也做过分析,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消彼长之下,孟获可就犯了兵家之大忌。
诸葛亮以一擒孟获,用的是诱敌深入之计,利用孟获骄傲轻敌,将孟获引诱到了一个山谷当中,然后堵住道路。山谷内马匹无法擒拿,孟获只好下马步行,走山林之间逃跑,但是却被诸葛亮派去的魏延给拦住并生擒。
如今孟获面对阿斗这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更加轻敌,所以阿斗利用和诸葛亮同样的策略,使用诱敌深入的策略,将孟获引到了实现布置好的圈套当中,擒住了孟获。
张
将孟获押到了阿斗近前。
阿斗看了看眼前的大汉,阿斗心中默默叹道,这是第一次,再抓六次就成功了。而后阿斗开口问道:“孟获,你可愿降?”
孟获瞪了阿斗一眼,而后叹了口气,开口说道:“我愿降。”
孟获这三个字一出口,旁边诸将士都露出了欣喜的表情,蛮族腹地多毒瘴,道路艰险,都不想深入蛮族腹地,如今孟获开口答应投降了,那这南中之战也就结束了。
反倒是阿斗一脸错愕,七擒孟获的故事,阿斗前世听那些说书先生说了几十遍,怎么如今轮到自己抓到孟获,一问孟获就投降了呢?
阿斗一脸惑盯着孟获,脑中开始思量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而下面孟获却被阿斗看的有些心虚,全然不知道阿斗脑子正在开小差。
被阿斗这么盯着,一滴冷从孟获的额头上渗出,而后孟获轻轻的咽了口唾沫,恰好被回过神来的阿斗捕捉到。
在这一刻,孟的表现让阿斗脑中突然灵光一闪,阿斗细细的想了想,终于琢磨过来,这孟获投降是假,想借机逃跑才是真的。
孟获对汉人的风俗习惯还是非了解的,孟获也知道汉人是不会杀降将的。所以孟获被擒住以后,马上决定假装投降,保住性命,而后趁着蜀军松懈的时候逃跑,只要回到自己军中,孟获接着跟蜀军对着干。
而孟获之所以会做出个选择,是孟获觉得阿斗年纪轻,处事经验肯定不足,应该很容易就能蒙混过关。
数百年来,每一任益州刺史想解决南蛮的大问题,不过每一次大汉大军压境,南蛮要么退回蛮地,要么就投降。汉人好面子,自然不会乱杀投降的蛮人,而等到大汉朝大军走了以后,蛮族马上又复反。大汉朝的记载上只有伏波将军马援曾经深入南蛮腹地。
阿斗稍微一想,马上明白了孟获意图,阿斗轻轻一笑,冲着孟获说道:“你愿意投降当然是好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