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出兵汉中,带走了大批的武将和士兵。要知道刘备入川不过几年,川中说不定会有宵小之辈会趁着刘备离开跳出来作乱,所以自从出兵以来,诸葛亮一直派陈震留意蜀中世家。
诸葛亮笑了笑,若是刘备离开,蜀中世家全都老老实实待着,那才奇怪呢!这帮世家,要说对刘备的忠心不一定有多少,要是趁着刘备不在捣捣乱,说不定这些世家是能够干出来的。
“发现了什么,坐下说吧!”诸葛亮对陈震说道。
“军师,我发现这段时间,有一个人一直和蜀中的那些世家接触!”
————————————————————————
周善就要被猪哥哥发现了!求下推荐。
今天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馋虫是八月十号上传的新书,**规矩是二十万字之内,新书上传三十天之内才能够留在新书榜上。无论是超了字数或者过了三十天,都会下新书榜。刚刚馋虫看了下,还差三万字就到二十万字了,而距离三十天还有六天,馋虫还想在新书榜上多留几天,所以最近六天馋虫没法像前几天那样爆四更了。请大家原谅。
馋虫算了算,基本上两天更五章应该会没问题。最近馋虫要是更的不多,还请大家理解。说实在为了这个字数的问题,馋虫已经删了好几篇作品相关了,如今作品相关里只剩下一篇千字文撑门面了,馋虫删掉几篇作品相关,只是想多更几章正文给大家看,看在馋虫这么实在的份上,大家就多多支持下《阿斗》吧!
第三十章 武侯的谋划
诸葛亮饶有兴趣的听着,而陈震接着说道:“我已经查清楚了,这个人名叫周善,是江东来的!自从主公入蜀以来一直到现在,这周善一直频繁的接触蜀中的各大世家,就连主公麾下不少的大臣他也有所接触!”
“江东来的!”诸葛亮心中一惊,第一反应就是江东也有意染指益州!
虽然现在刘备和孙权还是联盟状态,但是国与国之间,哪里会有什么真正的联盟,在足够利益的诱惑下,难保会发生什么事情。若是哪天东吴在背后捅自己一刀,诸葛亮绝对不会意外,同样,若是有合适机会,诸葛亮也不介意在背后捅上孙权一刀。
“那些世家对于这个周善有什么特殊的反应?”想到这里,诸葛亮开口问道。
陈震轻轻的翻了翻自己的笔记,开口说道:“根据调查,只有巴郡严家的二公子严贵与这个周善交往过密,其他人没有异状……”
诸葛亮轻轻的点了点头,这些蜀中世家个个都传承了数百人,每家的家主都是老狐狸,再看不清情况的时候,绝对不会轻易押宝的。
“这个严贵是个什么人物?”诸葛亮接着问道。
陈震翻出早就做好的功课,不慌不忙的开口说道:“严贵是严家家主的二公子,今年四十岁。在家族中的声望颇高,通晓一些武艺,交友甚广,喜好结交民间豪杰义士,同时也结交了一些好勇斗狠甚至穷凶极恶之徒。听说前些日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巴郡三煞,也和这位严二公子有些关系!”
“巴郡三煞,听起来有些耳熟,是什么人?”诸葛亮问道。
“巴郡三煞是近几年活跃于蜀中的游侠儿,做事情狠辣,干过很多大案子,而且做事情干净利落,见到情况不对马上逃跑,州府拿他们都没有办法。前些年蜀中初定的时候将军府还曾经发过对他们三人的通缉令!”
陈震口中的将军府自然是诸葛亮所在的左将军大司马府,刘备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这刘备手下的左将军大司马府,有点类似后世清朝的军机处,无论是政治、军师、经济……总之所有的事情都能管得到。
此时陈震接着说道:“自通缉令发出以来。这巴郡三煞就销声匿迹。直到前些日子有人在一个废弃地村子中发现了其中两人地尸体。准确地说是两具骨架。我们是从衣着和兵器分辨出他们地身份地……如果判断没错。他们应该死了好几年了!”
诸葛亮听了半天。点了点头。良久才从嘴中蹦出了两个字:“死因?”
“从骨头上地伤痕看来。是被兵刃所伤。一击致命!”
“可曾找到财物?”诸葛亮再次问道。
“未曾!”
“巴郡三煞应该是三个人。那么剩下地那个呢?”
“目前还没找到。”
“哦,那我想应该是三人分赃不均,然后其中一人杀掉了那两个,拿走了所有的赃物!”诸葛亮很肯定的说道。
陈震很佩服的望着诸葛亮,不愧是诸葛亮,问的都是一些关键的问题,而且他分析非常合情合理。不过可惜的是巴郡三煞是被阿斗干掉的,贼赃也进了阿斗的腰包,诸葛亮虽然料事如神,可是也只是“如神”而已,单单凭着表面的线索,诸葛亮根本不可能想到阿斗。
只听诸葛亮接着说道:“死了两个,剩下的那个想必已经潜逃了,不过这样也好,这样的凶徒,少一个是一个……对了,这个周善的底细,查出来了么?”
陈震摇了摇头:“目前只知道他是江东人,我曾经查过,江东并没有一个官员名士名叫周善!不过这个周善潜伏在我蜀中多年,我想很可能是当初鲁肃派来的!”
陈震并没有查出前些年周善一直在荆州,毕竟三国时代的信息没有那么的发达,也没有什么流动人口登记,不过陈震能够查出周善几年前入蜀,应该是很不容易的了,而且周善当初是周瑜府中的下人,并未仕官,所以查不到。
根据周善入蜀的时间看来,那时候东吴的大都督是鲁肃,而江东西线的事情,自周瑜时代以来都是由大都督负责的。所以陈震会认为这个周善可能是鲁肃派来的。
诸葛亮摇了摇头:“应该不是子敬!子敬此人耿直忠厚,不过却不善于使用阴谋诡计。此事绝对不是鲁子敬所为!”
对于诸葛亮的判断力,陈震丝毫没有怀疑,只是接口说道:“不过这个周善做事情也太不小心了,向他这样如此频繁的接触我蜀中世家,不被我们发现才怪呢!”
“我想这个周善只是个小人物,不管这个周善是什么来头,总之肯定会对主公大业不利!关于这个周善,先不要动他!”诸葛亮吩咐道。
“军师的意思是放长线钓大鱼?”
“不错,所以对于这个周善的监视,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另外主母那边,也要重点监视一下。”诸葛亮接着说道。
陈震身体不由自主的一颤:“军师,你的意思是这个周善可能和主母那边有关系!”
诸葛亮叹了口气:“我也只是猜测而已。不过凡事当谨慎小心,此事不可不防!现在两位少主年纪尚小,还没有大碍,不过主公年纪也越来越大了,若是过个几年,两位少主未尝不会有争胜之心……”
说道这里,诸葛亮话音一顿,脸上露出了一丝厉色:“我深受主公大恩,蒙主公器重,三顾于草庐之中,委以重任,多年来主公对我言听计从,我当为主公鞠躬尽瘁,以报主公知遇之恩……如今主公大业正是关键时刻,我绝对不会允许有人在后方捣乱,哪怕这人是我们的主母也不行!”
陈震脸色抽*动了一下,诸葛亮向来喜怒不形于色,如今这么真情流露,多年来陈震还是第一次见到。
不过历来无情最是帝王家,虽然有长幼有序这一说,不过说起来,手中无兵无权,即便是长子又如何?晋文公重耳虽然不是长子,但是靠着秦穆公照样当上了晋国的国君;秦始皇死后,公子扶苏虽然是长子,但是还不是被大权在握的赵高给害死了;更近的例子就在眼前,汉少帝刘辩什么下场,陈震心中更是心知肚明。
看到陈震闪烁不定的眼神,诸葛亮轻轻拍了拍陈震的肩膀:“孝起,我等身为臣子,当以主公意愿为先!有些事情,休要想得太多,很多人都是当局者迷……真正的决定权,还不是在主公手中!”
————————————————————————————————
今天三更,第一章送到!
第三十一章 刘备自立汉中王
诸葛亮说的虽然很隐晦,但是陈震毕竟是在官场上打拼多年,诸葛亮话中的意思,陈震怎能不明白!
刘备已经年近六十了,可以说立嗣的事情已经刻不容缓的事了。若是刘备只有一个儿子还好,可是偏偏刘备有两子,虽然这两人现在都还是孩子,可能还没有争位之心,但是若是两人长大一些,可就不一样了。
阿斗是长子,自古立长不立幼,按理说刘备立阿斗是天经地义。可惜的是甘夫人当年毕竟只是个妾室,只能算是庶出,而刘永却是孙尚香的儿子,孙尚香可是正妻,所以刘永是嫡出,虽说是长幼有序,但是这嫡出和庶出,向来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争端,而且作为一个母亲,不可能不为自己和儿子的将来着想。蜀中大多数人甚至都能够预见到,将要来的夺嫡风暴。
按理说,这个时侯站对了方向,对以后的帮助是很大的。不过相比起来,诸葛亮说的话却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立谁为嗣,最终的决定权还在刘备手中。说白了,刘备立谁就是谁。如今刘备手下的官员,武将最有势力的关张赵肯定是对刘备忠心不二,文臣当中,诸葛亮、庞统、张松、法正,这几个真正的实权派,实际上也是刘备最忠心的拥护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刘备指东,那怕是东边没路,这些人也会义无反顾的走下去。
所以说到底,无论最后刘备立谁为嗣,相信这些刘备的忠实拥护者一定会将刘备的决定坚决的支持下去。
所以如今那些已经站好队的官员,无非是当局者迷,现在支持这个支持哪个有什么用处,到头来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刘备手里,如今的一切许诺,只不过是井中月水中花而已。
比起这一点,诸葛亮就比陆逊高上一筹了。陆逊是江东世家出身,所以在陆逊的心中,世家的能力永远是最强大的。加上当初孙策入江东,对江东世家门阀的笼络,让陆逊产生一个错觉,那就是哪怕是刘备再厉害,也不过是外来户,抵不上当地世家数百年的底蕴。所以陆逊才给周善出了笼络蜀中世家这个主意。
可以说,此时的陆逊还是那个书生,缺乏一定的经验,还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这个阶段。
相比起来,诸葛亮的就要实际多了。没有人比诸葛亮更了解刘备,也没有人比诸葛亮更清楚刘备整个势力的构成。与孙策不一样,孙策当初带三千子弟入江东,可谓是异兵突起,那时候的孙策除了孙坚手下的几名老将以外,就只有周瑜,虽然孙策占领了江东,但是实际上孙策还是处在被动的地位,而主动权却在世家手中。所以孙策才会不惜一切代价,笼络当地的世家门阀支持自己。
而如今的刘备则完全不一样了。刘备入蜀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几十年累计的声望不是当时孙策入江东能够相比的。同时在刘备入蜀的时候,羽翼已成,手下猛将如云,谋士更是智冠天下,这也注定了刘备入蜀的时候,世家是站在被动的位置,而主动权已经完全落到刘备手中。
说白了还是一句话。那就是实力决定一切。
……
汉中地战事进行地很胶着。曹操和刘备在阳平关叫着劲。如今双方是在比谁地耐心好。看谁最后先沉不住这口气。
比起耐心来。刘备肯定是更有优势。首先刘备地补给线要更短一些。而且刘备地补给线也更安全。不会受到太大地骚扰。
对于刘备来说。汉中自己志在必得。汉中地富庶。汉中地人口。都是刘备希望地得到地。而且得到汉中。刘备就可以直接出兵威胁大雍凉二州。再加上荆州地关羽所部。刘备就有了两个进攻曹操地进攻点。西面可以出兵岐山。东面可以兵发南阳。无论是出岐山取长安。还是兵发南阳直接威胁许都。对刘备都非常有利。所以汉中对于刘备。有着极其重要地战略意义。
而在曹操眼中。这汉中却是一个大大地鸡肋。首先曹操地战略重点都在东面中原地区。中原地区地人口、土地足够支持曹操。而这几年。大汉战乱不断。对于西域地控制也大不如从前。所谓地西域都护府早已经名存实亡。对于如今地曹操来说。整个凉州不过是大汉和西域诸国地一个缓冲。
在曹操看来,只要是潼关以东不受战乱的波及,曹操的根基就不会受到多少影响。所以曹操的底线是长安,只要长安这个战略要地在手,哪怕是凉州和汉中都丢了,曹操也可以凭着中原广大的战争潜力徐图反攻。
也是这样,汉中在曹操眼中只不过一块肥肉,送到眼前,自然要咬上一口,可是如今这汉中却被自己和刘备咬成鸡肋了。这么大的地方,曹操是想攻下来,可是自己如今的兵力实在是不具备这个条件,可若是放弃,曹操实在是不甘心,正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终于在建安二十三年,耐不住如此巨大粮草消耗的曹操决定拼一枪,
不过很可惜,曹操这个决定恰好陷入了诸葛亮的圈套当中,结果一仗下来,曹操损兵折将不说,自己还很倒霉的被魏延射了一箭,无奈只能退出阳平关,退兵斜谷。而后大军班师回朝。
这一仗,曹操的损兵折将倒是其次,士气的损失却是最重要的,自从赤壁之战以来,曹操已经十几年逢刘备不胜了。如今在曹操军中,普遍的产生了一种刘备恐惧症。
而刘备则趁热打铁,命刘封、孟达、王平引大军东进,继续进攻上庸和西城。
上庸都尉申耽、西城太守申仪本是兄弟,申家也是当地的最大的世家。如今申耽和申仪见到主子曹操跑了,而刘备大军又压境,很明智的选择了投降。而刘备命申家兄弟守西城,至于上庸则交给了刘封和孟达防守。
……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攻取汉中,并在许靖和法正的建议之下,自立汉中王。
接下来,刘备封许靖为太傅、张松为大司马、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庞统同为军师,总督军国大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魏延为汉中太守。手下一干将领也各有封赏。唯一和历史上不一样的就是,刘备没有册封太子,不过费祎和董允两人,却被封为太子舍人。
————————————————————————————————
今天第二章送到,晚上还有第三章。
前面馋虫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阿斗实际上是庶出而不是嫡出,前面的文章已修改。今天从新翻了下三国志,才猛然看到关于阿斗的生母甘夫人的一些描写,有这么一句话“先主临豫州,住小沛,纳以为妾”,所以甘夫人只是刘备的妾室。一直到刘备死了,都没扶正,直到刘禅即位,才加封为昭烈皇后,算是给了个名分。
夺嫡这一段,一直是大家所诟病的地方,很多人都说刘永是次子,所以根本不可能有人支持刘永,况且刘永身后有江东的背景,刘备更不能立刘永,因为那样刘永会被江东控制。不过大家仔细想想这根本不可能,诸葛亮又不是白痴,岂能让江东插手蜀国的政事,而且国君哪有那么容易被敌国控制,举个例子,德国威廉二世的妈就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女儿,英国爱德华七世就是威廉二世的舅舅,和现在刘永的情况差不多,按照大家的逻辑,德国早就被英国控制了,可是为啥两国还打第一次世界大战?遇到国家之间的利益,亲姥姥亲娘舅都不给面子!再说刘永好歹是刘备的亲生儿子,有感情的,当爹的总不能因为和孩子他舅闹别扭就揍自己亲生儿子出气吧!要说因为刘永是孙尚香的儿子而失去当太子的机会,真的说不通。况且还有嫡出与庶出的关系,所以刘永还是有机会的,不过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刘备手里。
第三十二章 立长立贤?
刘备没有册封太子,引发了朝下不少官员的猜测。而其中最费解当当数费祎和董允二人了,他们两人为太子舍人,可是现在根本就没有太子,他们这两个太子舍人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所有人都在猜测,刘备这是演的哪一出,而刘备也在为该立谁为太子烦恼。
自古长幼有序,袁绍和刘表的例子那鲜活的例子,就热气腾腾的摆在刘备面前。从前人的经验看来,刘备是应该立阿斗为太子。
不过再想想,如今是乱世,在乱世生存可不容易,若是自己后继之人本事不够的话,别说复兴汉室了,就连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也守不住。所以自己不应该因为阿斗是长子就立他为太子,而是应该选择一个更有才智的人来继承自己的大业。这样才有机会复兴汉室!
不得不说,刘备的这个想法在三国时代是很有创意的,毕竟这个时代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