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奇和他谦让了一番,带着郭嘉和周瑜进了屋子。许褚和张飞不喜欢和他们文绉绉的说话,两人并没有跟进去,反而像两尊铁塔一样守在门外。
众人落座已定,王奇向张松介绍了周瑜和郭嘉,又好奇的问张松:
“永年兄昨天要找王奇是所为何事呀?”
张松闻言,并没有直接作答。
反而站起来对王奇作了一揖,笑道:
“呵呵!张松不才之人,闻公子爱才之名,特来投效!”
“什么!”王奇惊的站了起来,张松竟然主动要求投效自己!他刚刚还觉得自己的名声还不够响亮,不然就可以吸引众多的贤人来投靠自己了。所以他可不会简单的认为张松投靠自己是为自己的名声吸引。遂疑问道:
“王奇不才之人,怎敢当永年兄如此谬赞!若永年兄真想择一人投效,我到可以向你推荐一人,现任大将军椽的袁绍袁本初。袁家四世三公,本初亦以好士而名闻天下,若公去投效,必得重用!”
王奇越想越觉得张松不可能这么容易就投效自己,说话的态度也开始有点变化,从刚开始称永年兄,到后来变成称公。
要知道,像王奇这样还没什么功名的世家子弟,在京师大量招募门客是十分忌讳的,当初袁绍以好客闻名,手下门客众多,但他的叔父袁隗知道后却狠狠的斥责了他一顿,认为他这是在给袁家招祸。
以袁家这样的身份,尚且不敢随便招募门客,他王奇就更不敢了。原来收郭嘉,那还是因为他年纪小,不会引人注意,至于徐庶和许靖等人,则是挂名在他老爹王允那儿。而后来收的许褚张飞,在外人面前基本上都是称他为公子的,并不称主公。尤其是在王奇收留了关羽和张飞之后,王奇爱才好客的名声就在洛阳传开了,但王奇对此类事情十分顾忌,生怕被“十常侍”察觉了,借机除掉自己。所以此时听了张松的话,难免就有点猜疑。
第二卷 我生之后汉祚衰(上) 第三十三章 白马有贤(下)
那张松见王奇如此说话,却并没有怎么生气,反而苦笑道:
“张松早闻袁本初之名,所以来京师后第一个找的就是他,只是他见我面容张的丑陋,不但没有收留我,连袁府的大门都不让我进去!”
张松说得很直接,并没有隐瞒自己曾找过袁绍,连自己在袁绍那儿吃了闭门羹这样的丑事,也直言不讳的说了出来。至于那样说是不是给王奇面子,他到是没考虑。
王奇看他说的直爽,心中有几分相信。对张松第一个找的不是自己并没有介意,只是仍犹疑道:
“即便如此,京师中好客之人颇多,而王奇之名声并不张显,永年兄为何会来找王奇呢?”
“呵呵!张松来京师已有几日了,拜访了各位好客之人,实在是因为张松张的太过丑陋,竟然无人愿意收留。刚好前几天听闻公子义收关羽张飞之事,昨日又见公子见了张松的丑陋面貌并不嫌弃,反而对张松执礼有加,公子可是多年来第一个在刚见面时就如此对张松之人。张松遂起了投效之心!”
原来如此,王奇心道,这张松看来是因为张的丑,自小没少受别人歧视,所以在昨天自己对他微笑点头后,就对自己产生了知遇之感,才起了投效之心。想想古代的奇人异士也真是特别,他们往往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恩惠而舍身相报,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更是至死不渝。想不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微笑,一个点头,就引起了眼前这位奇才的知遇之感。不过想想张松真的不是因为自己的才名而投效,心中又觉得有点失落。
“哈哈!若真如此,能得永年兄相助,王奇如虎添翼矣!”王奇既然消除了心中的怀疑,对能得到张松投效一事当然十分高兴了。
“如此!张松拜见主公!”张松听见王奇答应,忙对王奇作了一揖。
“快快免礼!”王奇忙扶住张松,又道:“今后在外人面前不必称王奇为主公,直呼王奇表字即可!”
“呵呵!张松既为家臣,怎可失了礼数,外人面前称主公为公子即可!”张松却并不是一个愿意轻易妥协的人。
王奇无奈,只得答应了。
旁边的周瑜刚见张松那丑陋的面容时,到是有三分不喜,后来听自己的结义大哥王奇称赞他是一位大贤,知道这位大哥看人一般都不会错的,马上收起了轻视之心。此时见张松已经认了王奇为主,还是小孩脾气的周瑜,忙拉着张松的手就道:
“刚才我大哥说永年兄是益州大才,不知有何大的本事?”
张松知道这位主公的结拜兄弟时要考较自己,刚好他也有心在王奇面前现实一下自己的才能,就笑着答道:
“区区不才,尚能过目不忘!”
“哦!有何为证?”周瑜有点惊讶,他自负才高,但想要过目不忘却是绝对作不到的,不过他接受王奇教育,已经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所以并没有表现的失态。
旁边的郭嘉听了也是一惊,过目不忘他自认为也做不到,不过他知道要是能过目不忘,那在学习时就能占很大优势,光这一点,就能显示出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的才能了。刚好他因为爱看书,袖中还带着一本从王奇书房中带来的原版《六经正义》,这还是用老式的蔡侯纸做的呢。虽然在王奇造出白纸后,《六经正义》已经被抄写了很多部,但是在市面上并没有流传。对方从益州远道而来,想来应该没读过这本书,就取出来道:
“这儿有《六经正义》一本,永年兄能否看一边就背出来?”
张松也并不答话,只是微微一笑就接了过来,一业一业的开始翻看起来。
等把书翻看完了,随手就又递还给郭嘉,也不等他诸人开口相问,张嘴就开始背诵书中的内容,郭嘉和周瑜连忙翻开书对照,王奇却并没有动作,因为他知道,张松确实是有这么个本事。但郭嘉和周瑜却不信邪的一字一句对照着,直到张松背诵完最后最后一句话,才对张松大声赞道:
“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
王奇亦微笑着对张松点头,虽然当他真的看到过目不忘的本领时,也是十分惊讶的,但他知道有时候为人主上,就的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这样才能保持自己在臣下心目中高深莫测的形象。
“此乃小技耳!”张松谦虚道。
“好了!永年之才确实不同凡响,我看永年住在寺中多有不便,还是随我搬到府中去住吧!”王奇见识到了张松的才能,就不放心他一个人住在外面。
“主公若不想让外人知道张松,可差张松先去豫州。只是不知主公何时回豫?”张松听王奇刚才的语气就知道他不想让太多的人知道自己招揽家臣。
“嗯!不错!永年可先去颍川,我得等和新任的汝南太守一起回去!父亲大人早就将奏书递交给朝廷了,想来在这几天就会任命了!”王奇道。他也想到自己在京师没几天,就连续受了几个家臣,肯定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遂决定让张松先去颍川,反正他在出洛阳后,也得到颍川去看当初收的那十万黄巾降兵,看他们是否已经种出了足够的粮食。
想到金村的人也会在两天后去颍川,遂又道;
“我的家将在两天后将护送一村村民前去颍川,恩!这样吧!永年你先去和那个村的村民汇合,待两天后,我让仲康护送你们去颍川!”
张松领命,决定收拾行装先去和金村的人汇合,在两天后再出发。
幸好张松的衣物不多,不一会儿就收拾好了,随众人一起出来。
王奇看到隔壁的房间好像也住着人似的,就随口问了一句:
“住在此屋的人是谁呀?”
王奇本来不期望张松会有回答,那想到张松还真的知道。
“此人乃是荆州名士,姓黄,名承彦!”
友情推荐:网游之流浪今生
cmfu/showbook。asp?bl_id=24951
第二卷 我生之后汉祚衰(上) 第三十四章 愿求君女(上)
“哦!荆州名士黄承彦!什么!荆州黄承彦!”王起初时听了并不在意,等他意识到黄承彦是谁时,不由得惊叫了出来。
“是呀!是荆州黄承彦!”张松应声道。
王奇心中一阵惊喜,这黄承彦不是诸葛亮未来的岳父吗!他的女儿黄月英可是三国有名的大才女呀,不过她的“才”和蔡琰的又稍有不同,蔡琰是在诗词歌赋上超人一等,主要体现在文采上;而黄月英的才干主要体现在她的发明创作和运筹帷幄上,而且她在书画园艺等技艺上也造诣不凡。可以说,诸葛亮的成功,有一半靠的是这位黄月英。
民间传说,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发明的“木牛流马”和“连弩”,其实都是黄月英发明的,而在诸葛亮五月渡沪,深入南中,七擒孟获,为避瘴气而发明的“诸葛行军散”和“卧龙丹”也是这位杰出女子发明的。
王奇想想有点心动,这么一位杰出女子,如果谁能娶了她,都是一大助力呀。自己是不是应该抢在诸葛亮之前,和她定下婚约呢!不过,这个黄月英的容貌似乎很不好,民间传说,她张的身体壮硕,黄头发,黑皮肤,皮肤上还起一些鸡皮疙瘩。心中不由有点犹疑,虽然说人最重要的是内涵,但如果娶来做妻子的话,那最好还是内涵和外在都好的为好。
王奇心中在考虑是否娶黄月英,脚步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停了下来。旁边的郭嘉等人见王奇在听张松说完话以后就把脚步停了下来,都觉得有点奇怪。难道这个黄承彦,王奇也认识。
周瑜对王奇的相人之术十分敬佩,这么丑的张松都能被他看出内在的才华来。此时见王奇在听了黄承彦这个名字就一直在低头沉思,不由好奇道:
“大哥!这个荆州名士黄承彦你也认识吗?”
王奇被周瑜的话惊醒,才突然醒悟过来,自己这是怎么了,现在连黄承彦都还没认识呢,就已经先考虑起要不要娶她的女儿了,是不是有点太自以为是了。忙道:
“呵呵!愚兄又没有去过荆州,怎么会认识这位荆州名士!只是久闻其人高爽开列,是荆州一大名士。哦!对了,听说他和八俊之一的刘表还是连襟!”
“那大哥何不去拜访一番,也好认识认识这位荆州名士呀!”周瑜笑道。
王奇听了忙整了整衣冠,正要开口答应。
旁边的张松突然道:
“要想结识他,现在恐怕是不可能了,今天一大早,他就去拜会司空张温大人了!”
“唉!可惜了!那下次再来拜访吧!”郭嘉和周瑜听了都不由有点失望。
王奇听了内心却暗暗的松了一口气,他还怕自己真见了黄承彦,到时又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总不能就说,我听说你的女儿很有才名,请把她嫁给我吧。这样就算不被黄承彦嘲笑,也会被周瑜他们笑死了。
把张松送到金村,王奇就带着诸人回府了。
生活又恢复了平静。
王奇无所事事的在洛阳混了几天,期间已经把张松和金村的村民送走了。只是在张松知道要护送自己的许褚,就是在汝南一合斩三将的许褚许仲康后,无论如何也不肯接受。说什么这是主公的亲近护卫,臣下虽然内心感动,但是却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接受的。
王奇无奈,只得叫护送的几名刀卫对张松严加保护,不得出了任何意外。
这几天,王奇一直只是和大将军府椽袁绍,主簿陈琳等人一起交游,并没有去找黄承彦,虽然其间周瑜和郭嘉都提起过几次,但都被王奇找了几个理由搪塞过去了。
却说这一天,和袁绍同为大将军椽的刘表刘景升被何进推荐为北中军候,决定在府中举行文会进行庆贺。作为京师才子的王奇,自然是在被邀请的行列了。王奇和刘表并不怎么熟悉,本来不想去的,但是被袁绍和陈琳找上门来了,硬拉着他去参加文会,王奇只得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情,跟着两人一起去了。
王奇和二人一起来到刘府,叫门房进去通报,不一会儿,姿貌温伟的刘表就亲自出来迎接了。远远的就对着几人报拳道:
“哈哈!原来是本初,孔璋,季云三位老弟来了,刘表恭候多时了!”
王奇见他说的亲热,心道,看来现在的刘景升还算有点本事,至少在待人处事上是没话说的。别看他只是简单的称王奇等人的表字,刘表年长几人很多,本来会有点隔阂,但他这样称呼会给人一种亲切感。
“哈哈!有劳景升兄了!”三人都向刘表作揖行礼,答话却是由袁绍代表了。虽然在职位上,陈琳要略高于袁绍,爵位上王奇还是众人之冠,但袁家四世三公,袁绍又年长于几人,所以还是由喜欢出风头的袁绍来代表他们。
三人随着刘表一起走进屋去,由于刚才袁绍陈琳说动王奇多花了一点时间,现在屋里已经坐了很多人了!
王奇看大部分人都认识,在座还有几个老熟人,其中的两个就是袁绍的本家兄弟,表哥山阳太守袁遗袁伯业和堂弟袁术袁公路,还有侍御史郑泰,郎中张钧,谏议大夫刘陶等人。
另外还有几个面生之人,旁边刘表已经在介绍了,那是和刘表齐名的“江夏八俊”中人:南郡陈翔,字仲麟;同郡范滂,字孟博;鲁国孔昱,字世元;渤海范康,字仲真,山阳檀敷,字文友;同郡张俭,字元节;南阳岑咥,字公孝。袁绍和陈琳听了忙热情的上前去见礼。
王奇听了并不在意,虽然为了自己将来的名声,也硬着头皮上前去见了礼,但知道这些人多是好空谈之人,也就并没怎么放在心上。到是发现正中主位旁还孤零零的坐着一人,并不和旁人交谈,引起了王奇的好奇。
此人年约四十几岁,面目俊朗,气质非凡,只是一身布衣,显然是一个没有功名在身的人。王奇看了心中一动,莫非他就是那个自己想见而又不敢见的人。
第二卷 我生之后汉祚衰(上) 第三十四章 愿求君女(下)
此时王奇三人已经与那“七俊”见礼完毕,只是袁绍仍热情的在与那七人攀谈,刘表见状笑道:
“好了!本初!别在缠着他们了,我这儿可不是只有这么几个名士!”
“哦!哪里还高人?”袁绍马上回头问道。
袁绍虽有好士之名,但从他刚才的行动中就可见一斑,对名士固然执礼有加、热情非凡,但一听见还有别的名士,就马上把刚才还恨不得捧在手心的名士扔到了一边,由此可见,他其实并不是真的尊重这些名士的才能,只不过是好名罢了。
“来!来!待我给你们引荐!”
刘表见袁绍相问,就笑着带他们三人来到那布衣中年男子身前。此时那男子见刘表过来,已经站了起。刘表指着那人道:
“这位乃是荆州名士黄承彦,与表是连襟,他和襄阳庞德公可是被合称为荆州两大名士呀!”
(PS:历史上刘表此时应该还没有娶蔡瑁之妹,但为情节需要,决定让他们提前结亲)
三人听了忙道“久仰久仰”。王奇却心道,果然是他。
此时刘表亦向黄承彦介绍了袁绍三人。
轮道王奇时,王奇在袁绍等人惊讶的目光中,恭敬的对黄承彦作了一揖。道:
“王奇久闻先生大名!前次在白马寺就欲拜访先生,只是恰逢先生去拜访张司空了,未能得识君颜,今日定要好好向先生请教!”
黄承彦听了有点尴尬,不知道王奇为什么会这样说。要知道,此时王奇京师小才子的声望,绝对是远远高于他这个荆州两大名士的。真要请教的话,也应该是黄承彦才是。不过他看王奇话说的真诚,不像是故意讽刺,只得顾左右而他言道:
“呃!呵呵!张司空是拙荆的姑父,此次黄某来京师就是给张司空祝寿的!这个,王公子要请教,黄某可不敢当!”
王奇听了心中暗暗感叹,你知道不敢当就好,实在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内心还没决定娶你的女儿,行动中却不知不觉把你当岳父对待了。可能这就叫做贼心虚吧!
旁边的袁绍却仍对王奇的行动觉得奇怪,好奇的问道:
“季云以前就知道黄先生的大名吗?”
王奇心中懊恼,自己怎么就这么忍不住嘴,又让人听出破绽来了。不过袁绍你刚才不也说久仰久仰吗,现在怎么又变成好像是第一回听说似的了。
“呵呵!王奇早就听说荆州有三位不出世的高人,一个是水镜先生司马徽,一个是庞德公,还有一个就是黄公了!”王奇心中在暗骂,嘴上却不得不匆忙解释道。
“司马徽!季云老弟说的可是原来颍川书院的祭酒(院长)司马德操!可是他什么时候被称为水镜先生了?”刘表奇怪的道。
司马徽是颍川书院的祭酒吗!我怎么没听郭嘉提起过,王奇心中也觉得奇怪。可能说的不是同一个人吧,要不然错过这个人才那自己可要后悔死了。
“哦!是这样的!司马德操在年前避居襄阳,几月前曾建了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