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是,晚几年成亲无妨,且先看着。
王夫人对这个试探的结果还是满意的。她还有时间,来争夺贾府后宅中权力。
另外,五月初一打醮结束之后,清虚观的张道士派了人给史家报信。史家两个侯爷史鼐、史鼎听后都只能是长叹一声,他们姑母拒绝了。这便没法。史鼐还是在端午节时,去了王子腾家中,想要谋求一个差事。
五月初三是薛蟠的生日,他宴请宝玉、冯紫英等人。贾环自是给呆霸王漏掉。
端午节后,贾环处理好贾府的事宜。第一,整风运动收尾,他“夺取”了贾府的内外大权。
第二,秦可卿的事,被贾母察觉后,以她和离、出家修行,而暂时告一段落。
…
雍治十三年,五月初八。贾环在晨光中悠哉悠哉的从贾府出门,重新回到翰林院中“上班”,开始朝七晚五的生活。
五月前后这几天,他专程向方先生请了假。他本来就不是修书的主力。这段时间的任务还是在看书,熟悉本朝的史料。
上午时分,贾环在检讨厅中坐定后,和同僚们照过面。周慎行还是笑呵呵的和贾环聊几句,“贾兄那份演讲文稿当真是…哈…有趣至极。”锦衣卫出面传播,自是传的到处都是。
见周围的同僚都是竖起耳朵,贾环看似随意的笑道:“只不过是游戏文字而已。说给府里的下人们听的。”
检讨厅中仿佛有些敌意渐渐的淡下来。原本要指责贾环败坏翰苑文风的翰林们都熄了开口的想法。游戏文字这种事,谁没干过呢?别说讲这种大白话,就是讲个黄段子,也属正常。
贾环应付了同年周慎行几句,便起身出了检讨厅,去西边的讲读厅方先生的公房中销假。
到门口,听的里面有争论之声。贾环略等了等,随即给方望叫进去。不大的公房中,陈设着书案、座椅。墙角、书橱上到处堆着书,散发着书香。
魏翰林也在里面,扭头看了贾环一眼,对方望告辞:“下官先告退。这一段历史,还请总裁大人好好斟酌。”为尊者讳,这是许可的。但,正人君子,绝不乱编历史。
方望头疼的挥挥手,让魏翰林先走,吩咐小吏给贾环看座、倒茶,笑叹道:“好一个魏宗贯,执拗如牛。”又问贾环,“他似乎对你也有所不满?”
刚才魏翰林在和他争论世祖朝的一段公案。国朝唯一的三元,朝廷宰辅林季同,据说当年为殿试读卷官时,打压了后辈、后来世宗朝的宰辅杨泰和,为的是独享国朝唯一的三元的荣耀。
他的意思是将此事写入《皇周英华》中,贬低林季同。用意当然是测试一众修书的翰林们的态度。因为皇周英华回头还要给雍治皇帝夺位洗白。然而,魏翰林执意不从,让他很头疼。这“官司”日后还有的打。
贾环无奈的一笑,说明原委,“方先生,魏修撰是公孙师兄的岳父,他对我不劝说公孙师兄重返仕途很不满。”
魏翰林当了这些年的老翰林,又被人填到《皇周英华》这个大坑里,至少还要耗费六七年的时间,他这辈子的仕途搞成这样,不是没有原因的。性格决定命运!
方望仰头大笑,枯瘦的右手在木椅扶手上连拍几下,“哈哈。人各有志,岂可强求!”
和贾环闲聊了几句,销假。从书案边镇纸压着的一个便签。贾环上前,接过来。
方望讥笑道:“这是国朝的大儒傅伯龙给我的信,说你在京城中流传的那篇文章,大白话,极其的粗俗,要我督促你用心读书、写字。嘿。。,他口气倒是大的很。”
傅伯龙说这样的话,听起来是相当刺耳的。贾环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白话文和文言文之争。他的那份演讲文稿,不过是一个导火索罢了。
江南之地,报纸作为新兴产业已经蓬勃的发展,遍地开花。最大的报纸,当然是南京国子监所创办的《金陵简报》。
江南的经济发达,有大量的市民阶层。这是报刊兴起的关键。英国被誉为报纸的国度,它在工业革命之后,市民阶层人数大量的增加,报纸因而得以兴起。
江南的报纸,现在已经传到京城来。办报的主流,是白话文。贾环在创刊之初,定下来的调子,就是以白话文写作。当日,不听话的监生都给打发到偏远山区当教谕。
贾环想一想,缓声道:“所谓文章大道之争,不过是小道。以实用为准。写给府中下人听的,自是要通俗易懂。欧阳文正公修史,都力求简洁、通俗。写给读书人看的,自是要有文采。”
方望微笑着捻须,赞同的点头,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明朝前后七子提倡古文运动,打破馆阁体的制约。国朝的文坛,延续的是晚明的文风。但是,自由过了头,没有天才横溢的人物,写不出唐周(宋)时期的好文章。
因而,国朝翰苑文风再起,要求用典、雅致、精炼、流畅。确实出了不少精品文章。这几十年的代表者,就是他的对头,前礼部左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彭仕鄂。
而作为国朝的文坛宗师,他提倡的是:自由、叙趣、言情。古文运动是没有错的。关键不在于模仿古人,而在于“文为心声”,要写出自己的感情来。
白话文,比他的观点,更加的激进。但,他作为文坛宗师,愿意看到一种新的文风运行。或者,这是未来文章的方向也未可知。
方望这是引用杜甫的诗句,嘲笑傅伯龙、彭仕鄂等人。当年初唐四杰的诗体,改革两汉以来的赋、古风、长体,改为绝句。多少人嘲笑?但是,现在人呢?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和现在有人在维护古文,一口拒绝白话,是何等的相似?不得不说,方宗师确实是个性情中人。他并不是赞同写白话文。而是在大儒的指责和弟子的观点之间,他鼎力支持自己的弟子。
贾环笑道:“先生所言极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特色。去芜存菁,留下来的,就是合理的。正所谓:文章体制本天生,只让通才有性情。模周(宋)规唐徒自苦,古人已死不须争。”
贾环并不愿意参与、或者挑起文言文和白话文的争端。他并没有兴趣来一次消弱版的新文化运动。存在即合理。吵来吵去有什么用?报纸,自然的会将白话文推广开。
方望听的立时酣畅的大笑,道:“哈哈,子玉,好诗。再念一遍,我写下来。”说着话,提起笔来,将贾环这首诗录下来。
模周(宋)规唐并非一定是对的,或者错的。用什么文体写不重要,重要的是写文章的人。只让通才有性情啊。
这首诗的用词、气度,让人感觉到一种叫做才华的东西,在笔尖满满的溢出来。
方望录完诗句后,心情大好,不屑的道:“傅伯龙此人好为人师,教授过太子,自诩为帝王师。文章之道,哪里论的到他来废话?就是彼辈这种人太多,所以文学奖一事,迟迟无法落实。”
大儒,并非一定就是文章大家,同时,私德一样有亏。比如,儒家的亚圣朱熹,他的诗词、文章如何能和苏轼比?但他确实是大儒。私德上,朱熹还娶了两个漂亮的尼姑做小妾。还有诸如严蕊、扒灰等故事流传。但,这并不影响朱熹作为儒家亚圣的地位。
文坛上的事,贾环作为晚辈后进,不好点评。难怪他早给方宗师提了文学奖的事,迟迟不见下文。又想:倒没想到傅伯龙是太子宁溥的老师。
方望喝口茶,道:“你那标点符号的事情,我打算推广开。至少,皇周英华这部书里会使用。”又道:“你婚期就在下月底。再过两日,我给你放一个长假。”
贾环婚礼的请柬,自是早就送给方宗师。当然,没有刚请完端午的假,借着又请婚假的道理,还要略等几日。
贾环谢过方宗师,告辞离开。那篇整风所用的文稿,被传的京城到处都是。文坛上的事,他是不打算管的。这种“斗争”,是方宗师的战斗地图。
他现在的情况。仕途蛰伏、无事。刷士林名声,非他的志趣所在。执掌贾府内外之后,压制着一干猪队友们不要作死。当然,还有个贾赦的隐患、小尾巴。
接下来,就是安静的在黑暗中,等着太子作死。带着贾府,在这惊涛骇浪的**中安然无恙。
那么,现在,他该成亲了。
…
五月十日,贾环前往小时雍坊何大学士府上送结婚的请柬。他有点小事要提醒何大学士一声。毕竟,殿试上,何大学士对他很爱护。
第四百七十三章 文官领袖
国朝的大学士设置一直都是明朝“四殿两阁”的格局,分别在分管军政的南书房、军机处办差。只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军机处和南书房的地位职责一直都在变化。大学士,并非总是在满员状态(六位)。以雍治朝而言,现在就只剩下四位大学士,在军机处协管全**政大权。
大学士们的地位,依次往下,分别是: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建极殿大学士何朔,位居朝堂大臣中第二位,是文官的领袖。山东新泰县人。字,高远。时年六十一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属于强力的政治人物。
贾环抵达位于小时雍坊何府时,何府门口车水马龙。拜访者极多。若是论含金量,远高于贾府门前。贾环将帖子递给门官,说明来意,“这位老伯请了,在下欲见何相,亲手赠送婚礼请柬。”
贾环在京城之中,算是一个名人。但此刻他身穿便服,一副读书人的装束,并没有引起等候在何府门前众人的注意。不过,何府的门官自是知道贾环的,将帖子收了,道:“贾探花且稍等片刻,我家老爷正在会客。”
说着,将贾环引到门房之内等待,自去禀报。片刻后,何朔的次子过来陪贾环说话。
…
时值午后,书房中,幽静、雅致。庭院里的花香袭人。
何朔正在和来访的大力士左少卿梁锡交谈。他今日没有在大明宫中办事,因而早早的回府休息。
梁锡来向何大学士汇报前段时间闹的沸沸扬扬的科举舞弊案之事的处罚结果。天子御口亲断,定下了主要官员的罪责,但一些小虾米,则是要三法司还要处置。明天,此案的奏章就要上报给军机处。
梁锡劝说道:“何相,梅和歌乃是谢大学士的学生,此次舞弊案后,未必没有谢大学士的授意。赵星辰的证词,可以拿到。”
梁锡的意思是通过梅翰林的事,攀扯到谢大学士。儿子可以坑爹,学生也可以坑老师嘛!何大学士与谢大学士之间的矛盾已经有些明显。他作为何大学士一系的官员,当然想拔掉对手。
何朔六十出头的年纪,身材高大,微笑着摆摆手,道:“梅和歌是什么结果?”
梁锡心里无奈的叹口气,简明的道:“贬哈密卫所一小官。”这个惩罚相当重。边塞之地,清贫苦寒。朝廷有征西域之意,哈密卫将是前线之地。
何朔点点头,抿了一口消暑的茶汤。
…
贾环并非第一次来到何府之上,他当年给山长张安博领着来过。每年过年,他都会上门投贴拜年。当然,得不到接见,很正常。宰辅门第,非同小可。
贾环与何朔的次子聊了一会,将他自己婚礼的请柬送到,就准备告辞了。
他倒是想提醒下何大学士,但是见不到人,他亦无法。转述,肯定是不靠谱的。他只能相信,每一个宰辅,能做到这样的位置,都不是庸人。
正准备走时,给何朔派人请到他的书房中相见。
气派、精致的书房中,一名六十出头的老者穿着一身浅灰色的便服,正坐在窗边下的椅子处饮茶,神态宁和。这便是国朝文官的领袖何大学士。
何大学士微笑着道:“本来是不打算见子玉的。听说子玉是上门来邀请我参加你的婚礼,不见一见你,就不大像话了。届时,老夫会派及超参加。”
他维护贾环,并不需要贾环的感谢。他是为国选材。但,贾环上门来邀请他去参加其婚礼,这个亲近的态度就让他感到很舒服了。因而,临时决定见一见贾环。
及超就是何二少的表字。
这话说的!贾环发现,但凡庙堂大佬,说话都是很透彻的。因为他并没有与之对等的地位。大佬们无须顾忌他的看法、心情。拱手道:“学生谢过何前辈。”
学士出身翰苑,贾环自称晚辈、学生都是可以的。称其前辈,更显亲近之意。当然,前辈、晚辈,这都是读书人之间的称呼。
何大学士点点头,嘉许道:“嗯,你那份给你府里下人说的文稿,非常不错。以小见大,将来公卿之位,对你而言,只是等闲。”他对贾环的评价很高。
同样的一份文稿,有的人看的文言和白话之争,有的人看的是治国之才。
何大学士又勉励道:“听闻你最近跟着方望溪一起修书。年轻人要沉得住气,坐得了冷板凳。前明李东阳,少年得志,却沉寂翰苑十几年,最终却柄国十八年。清节不渝,天下敬仰。谥:文正。”
中国之历史,自谥号确定以来,谥“文正”,是时人对文臣的历史功绩最高的褒扬,盖棺定论。这和二十一世纪,领导人辞世时,官媒讣告里勇的定语一样。这是最定格的用语。
谥号“文正”的名臣,非常少。比如:范文正公(范仲淹)、曾文正公(曾国藩)。
贾环心里苦笑:李东阳,又是一个神童、“权臣”的模板啊。他现在还真有点避讳给人这样称赞。
他给雍治天子打压,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前面,有这样的一些牛人们在做榜样、模板。比如:李东阳、杨廷和、张居正。
贾环躬身行礼,谢道:“学生省的。”又提醒道:“何相为士林之望,宜将保重。学生尝闻有钓鱼之法,望前辈慎之。”何大学士是文官集团的领袖。说他是士林之望,并非虚言。
贾环这几句话,其实是说的不怎么得体的,有点冒失。但是,将他的担心、提醒的意思表达出来了。
何大学士看了贾环一眼,微微一笑,端茶喝了一口。
贾环便趁机告辞出来。出何府,小时雍坊,在盛夏的下午三点许,炙热的街道中,贾环回头看了一眼坊中繁盛,心中叹口气。
他这几天想明白一件事:雍治皇帝,若是要让政老爹担任一省的学政,有极大的概率是在钓鱼。
不用说,文官集团肯定会集体反对这个任命。没有人会容忍一个勋贵出身的官员,担任一省大宗师这样的职务。连科场都没下过的人,怎么点士子当秀才?这不是搞笑吗?
这是对科举规则,粗暴、公然的践踏。是对科举出身的官员一种蔑视,是对其优越感的一种强力打压。
那么,文官集团的力量,就将全部的暴露在天子面前。数年之后,以当今天子的手腕,恐怕会将文官集团清理大半,将文官集团所谓的政治理念,扫到垃圾堆里去。
不是科举出身的官员,就归属于文官政治集团当中。比如清朝,政局稳定之后,一样的科举取士,为什么没有形成文官集团?明朝的初年,一样没有这种概念。
根本的,还是要认可文官政治的理念:士大夫与天子共天下!当然,国朝文官政治还在起步阶段,理念要弱一点:文官当国,王朝兴衰不可系于天子一人。
贾环身为文官集团的一员,当然是希望这个集团继续存在。但,他不知道何大学士听进去没有。若是没有,他后面几年的日子,怕是就难过了。
而且,若是何大学士在斗争失势,他在领导贾家在政治博弈中,也要全面的考虑这个素潜在的风险。
…
贾环从何府出来时,大儒傅伯龙正在东宫里,与太子讲经。话题,还是贾环最近引爆京城舆论的那份文稿。
第四百七十四章 武勋集团
华美的偏殿里,太子居庭中,坐在乌檀木书案之后。大儒傅伯龙面对着太子,站在约两米开外讲经。
傅伯龙是一名将近七十岁的老者,精神健旺。身材高大,长须花白。蓝色的衣袍宽大、飘飘。他和太子的话题正好由经义延伸到“贾府整风文稿”上。
傅伯龙道:“殿下,臣以为此子有治国之才,不可不重用。”
太子宁溥顿时脸色微微阴沉下来。谆谆教导他的老师尹言已经调离京城,任湖广黄州府知府。翰林外放,只升一级,等同被贬。一连串的新仇旧恨涌上心头。
宁溥冷哼一声,道:“太师,此人心思阴沉、为人狡诈。这篇文稿里通篇都是阴谋。都是雕虫小技。君子之道,以德服人。”
傅伯龙官加太子太师(从一品),属于虚衔。